土方工程.doc_第1页
土方工程.doc_第2页
土方工程.doc_第3页
土方工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土方工程1较容易产生流砂的土质是( c )。A. 淤泥质土 B. 粘土 C. 地下水位以下的细砂土 E. 细砂土2某天然土,土样重100g,烘干后重85 g,则该土样的含水量为( c )。A.10% B.15% C.17.6% D. 20%1.某天然土,土样重16.7g,烘干后重14.5 g,则该土样的含水量为( b )。A.13.2% B.15.2% C.86.8% D. 115%2.防止基坑的边坡坍塌的措施不包括( c )。A放足边坡 B设置支撑 C人工挖土 D.降低地下水位3基坑的开挖深度超过10m的属于( b )基坑。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3基坑的边坡坍塌是属于边坡土体的( b )破坏。 A抗压强度 B抗剪强度 C抗拉强度4开挖体积为1000m3的坑,若可松性系数KS=1.20, K,S=1.05挖出的土为( a )。A. 1200 m3 B. 833 m3 C .1050 m3 D.952 m35.填筑体积为1000m3的坑,若可松性系数KS=1.20, K,S=1.05需用松土为( d )。1143A. 1200 m3 B. 833 m3 C .1050 m3 D.952 m35防治基坑的边坡坍塌的措施有放足边坡和( c )等,并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原则。A加快挖土 B机械化施工 C设置支撑 D. 边坡堆载6当施工用地狭小,基坑施工方案宜采用 ( c )。A放足边坡 B机械化施工 C设置土壁支撑 D.井点降水7当土的渗透系数很小时基坑降水宜采用 ( c )。A轻型井点 B喷射井点 C电渗井点 D.管井井点8产生流砂的内因是土质颗粒大小和粘聚力,外因是 ( c )。A边坡 B降雨 C地下水和动水压力 D.振动9当板桩或地下连续墙深入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 ( b )达到减小动水压力防止流砂的目的。A挡住地下水 B增长渗径 C基坑支护 D.地下结构10一般爆破施工中使用的( a )敏感性较高,运输中需小心轻放,避免摩擦和撞击。A 主炸药 B雷管 C铵油炸药 11.某天然土,土样重2kg,烘干后重1.5 kg,则该土样的含水量为( c )。A.23.3% B.25% C33.3% D.50%1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根据( c ),可将土石分为八类。A粒径大小 B承载能力 C坚硬程度 D孔隙率2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前四类土由软到硬的排列顺序为( a )。 A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 B普通土、松软土、坚土、砂砾坚土 C松软土、普通土、砂砾坚土、坚土 D坚土、砂砾坚土、松软土、普通土3在土石方工程中,据开挖的难易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 c )属于六类土。 A软石 B坚石 C次坚石 D特坚石4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 b )之比的百分率。 A土中水的质量与所取天然土样的质量 B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 C土的孔隙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 D土中水的体积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5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 c )作为土的夯实标准。A可松性 B天然密度 C控制干密度 D含水量6填土的密实度常以设计规定的( d )作为控制标准。 A可松性系数 B孔隙率 C.渗透系数 D压实系数7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当土体含水量大且不稳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B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原则 C开挖时如有超挖应立即填平 D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应采取降水措施后开挖8填方工程中,若采用的填料具有不同透水性时,宜将透水性较大的填料(c A填在上部 B填在中间 C,填在下部 D与透水性小的填料掺杂9填方工程施工( a )。 A直由下至上分层填筑 B必须采用同类土填筑 C.当天填土,应隔天压实 D基础墙两侧应分别填筑10可进行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土方压实、松土的机械是( b )。 A.推土机 B铲运机 C平地机 D摊铺机11铲运机适用于(b )工程。 A中小型基坑开挖 B大面积场地平整 C河道清淤 D挖土装车12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 b )。 A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B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C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13正铲挖土机适宜开挖( c )。 A停机面以下的一四类土的大型基坑 B有地下水的基坑 C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的大型基坑 D独立柱基础的基坑14反铲挖土机能开挖(b )。 A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的大型干燥基坑及土丘等 B停机面以下的一三类土的基坑、基槽或管沟等 C停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的基坑、基槽及填筑路基、堤坝等 D停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的窄而深的基坑、沉井等15抓铲挖土机适于开挖( c )。 A山丘土方 B场地平整土方 C水下土方 D大型基础土方16对河道清淤工程,适用的挖土机械是( c )。 ; A正铲 B反铲 C拉铲 D抓铲17某工程使用端承桩基础,基坑拟采用放坡开挖,其坡度大小与( d )无关。 A持力层位置 B开挖深度与方法 C坡顶荷载及排水情况 D边坡留置时间18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且敞漏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较密实土和碎石类土的基坑或管沟开挖深度不超过( a )时,可直立开挖不加支撑。 (开挖深度不可超过下列数值:密实,中密实的砂土和碎石土为1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硬粘,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为1.5,坚硬黏土为2m) A1.00m B1.25m C1.50m D2.00m19以下支护结构中,既有挡土又有止水作用的支护结构是( a )。 A混凝土灌注桩加挂网抹面护壁 B密排式混凝土灌注桩 C土钉墙 D钢板桩20以下支护结构中,无止水作用的支护结构是( a )。 AH型钢桩加横插板 B地下连续墙 C深层搅拌水泥土墙 D密排桩间加注浆桩21在较深的基坑中,挡土结构的支撑不宜使用( d )形式。 A自立式(悬臂式) B锚拉式 C土层锚杆 D坑内水平式22某管沟宽度为8m,降水轻型井点在平面上宜采用( b )布置形式。 (小于6m,单排,大于,双排。更大,环形。) A单排 B双排 C环形 DU形23某轻型井点采用环状布置,井点管埋设面距基坑底的垂直距离为4m,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10m,则井点管的埋设深度(不包括滤管长)至少应为( b )。 HH1+h+iL A5m B55m C6m D65m24观察验槽的内容不包括( )。 A基坑(槽)的位置、尺寸、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是否已挖到持力层 C槽底土的均匀程度和含水量情况 D降水方法与效益25观察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 )。 A基坑中心点 B基坑边角处 C受力较大的部位 D最后开挖的部位6.井点降水抽水设备的抽吸能力一般为67m是因为 (B) 。A.真空泵受机械性能的影响达不到更大的真空度;B.井点管长度只有67m;C.管路损失很大;D.真空泵的真空度受离心泵的限制。7、某基槽开挖土方,自然地面标高为-0.8m,基地标高-4.8m,基底宽4m,基顶宽5m,当选用6m长井点管时,h为 (A) 。A.0.30 0.66m B.0.385 0.66m C.0.30 0.66m D.0.5 1.0m.8、某基坑降水采用7m长一级轻型井点,总管布置成环状,长度分别为40m和30m,基坑开挖4.0m,地下水位距地表面1.0m,不透水层在地面下8.3m,已知渗透系数K为15m/d,有效含水深度H0为7.3m其涌水量为 (A)m 3 /d 。A.1335.73B.1231.50 C.2214.47D.2041.699、一套W6型干式真空泵能负荷总管长度为 (C) 。A.60m B.100m C.120m D.15010、为消除因井点降水而产生地面沉陷等弊病,可采用回灌井点方法。此时,抽水管中的抽水量应约增加 (C) 。A.5%B.8% C.10% D.12%3基坑的开挖深度超过10m的属于( b )基坑。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1.对于一级基坑允许地面最大沉降值是(D)m m.。A .100 B .50 C40 D.301.对于一级基坑支护结构墙顶允许最大沉降值是(D)m m.。A .100 B .50 C40 D .302. 在基坑支护设计中,首先需要满足的是( )。 A施工方便 B降低造价 C工程基础结构施工要求 D周边环境的保护1.拉森钢板桩的主要作用_。是同时还有一定的_作用。 2.单锚板桩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有_、板桩因滑坡而破坏是由于_。 3.板桩设计的主因素为_。 4.钢板桩的打入方法有_。 5.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