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doc_第1页
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doc_第2页
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doc_第3页
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doc_第4页
Ⅷ第二册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国际性规范)名 称 第二册 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版本号2007版编 著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委员会压力容器分委员会出 版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目录前言政策声明成员名单第1篇 总的要求1.1总则1.1.1引言1.1.2编排方式1.1.3定义1.2适用范围1.2.1综述1.2.2对极高压力容器的附加要求1.2.3本册的几何范围1.2.4本册范围以外的分类1.2.5组合单元1.2.6容器的现场安装1.2.7泄压装置1.3本册引用的标准1.4计量单位1.5技术咨询1.6表附录1.A向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委员会提交的技术咨询函1.A.1引言1.A.2咨询函格式1.A.3规范修改或补充1.A.4规范案例1.A.5规范条款解释1.A.6咨询函的提交附录1.B定义1.B.1引言1.B.2术语定义附录1.C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使用美国习惯单位制和SI制的指南1.C.1公式中单位的使用1.C.2转换为SI等效值的指南1.C.3精确转换系数1.C.4表第2篇 责任和任务2.1总则2.1.1引言2.1.2定义2.1.3规范的引用2.2用户的责任2.2.1总则2.2.2用户设计说明书2.3制造厂的责任2.3.1符合规范2.3.2材料选用2.3.3制造厂设计报告2.3.4制造厂数据报告2.3.5制造厂建造纪录2.3.6质量控制体系2.3.7分包服务的认证2.3.8检测和检验2.3.9规范钢印的使用2.4检验师2.4.1检验师的认定2.4.2检验师评定2.4.3检验师的任务附录2.A对用户设计说明书证明的指南2.A.1总则2.A.2用户设计说明书的认可2.A.3表附录2.B对制造厂设计报告证明的指南2.B.1总则2.B.2制造厂设计报告的认可2.B.3表附录2.C报告格式和纪录的保存2.C.1制造厂数据报告2.C.2零部件数据报告2.C.3纪录的保存附录2.D准备制造厂数据报告的指南2.D.1引言2.D.2表附录2.E质量控制体系2.E.1总则2.E.2包括在质量控制体系中的要点概述2.E.3权力与责任2.E.4机构2.E.5图纸、设计计算和技术要求的管理2.E.6材料管理2.E.7检验和检测程序2.E.8不合格项的改正2.E.9焊接2.E.10无损检测2.E.11热处理2.E.12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定2.E.13纪录保管2.E.14样表2.E.15容器和容器零件的检验2.E.16泄压阀的检验附录2.F打印的内容和方法2.F.1容器所需的标志2.F.2具有两个或多个独立室容器的标志方法2.F.3钢印的使用2.F.4零部件的标志2.F.5标志的使用2.F.6复制铭牌2.F.7铭牌和容器上直接打印的尺寸和字符安排2.F.8铭牌或标签的连接2.F.9图附录2.G规范钢印的获得和使用2.G.1带有正式标志的规范钢印2.G.2授权证书的申请2.G.3授权证书的颁发2.G.4检测协议2.G.5质量控制体系2.G.6对授权和重新授权的评定2.G.7在收到授权证书值钱规范产品的建造附录2.H授权证书填写指南2.H.1引言2.H.2表2.H.3图第3篇 材料要求3.1通用要求3.2容器部件建造允许的材料3.2.1受压件材料3.2.2与受压件相连的连接件的材料3.2.3焊材3.2.4异种材料3.2.5产品标准3.2.6证书3.2.7产品识别和追踪3.2.8预制或预成型的受压件3.2.9制品厚度的定义3.2.10制品成型偏差3.2.11采购要求3.3铁基材料附加要求3.3.1总则3.3.2化学要求3.3.3钢板超声波检查3.3.4锻件超声波检查3.3.5锻件磁粉和液体渗透检测3.3.6整体复合钢和堆焊复合钢等基层材料3.4铬钼钢附加要求3.4.1总则3.4.2焊后热处理3.4.3试样热处理3.4.4接工艺评定和焊材试验3.4.5韧性要求3.5提高抗拉性能的淬火加回火钢(Q&T)的附加要求3.5.1总则3.5.2可以采用淬火加回火钢(Q&T)制造的部件3.5.3结构部件3.6非铁金属材料的附加要求3.6.1总则3.6.2钢板超声波检测3.6.3锻件超声波检测3.6.4锻件液体渗透检测3.6.5复合钢板和产品3.7螺栓紧固件的附加要求3.7.1总则3.7.2螺栓、双头螺柱和螺母的检测3.7.3双头螺栓的螺纹与加工3.7.4垫圈的使用3.7.5铁基螺栓3.7.6非铁金属螺栓3.7.7特殊设计的铁金属和非铁基螺母材料3.8铸件的附加要求3.8.1总则3.8.2铁基铸件要求3.8.3非铁金属铸件要求3.9钢板制成的有对接环形箍的附加要求3.9.1总则3.9.2材料要求3.9.3检测要求3.9.4数据报告和标志3.10材料试验要求3.10.1总则3.10.2选取试件的要求3.10.3试件取样要求的豁免3.10.4试样和试件制备程序3.10.5钢铁材料试样热处理程序3.10.6非铁金属材料试件热处理3.11材料韧性要求3.11.1总则3.11.2螺栓除外的碳钢和低合金钢3.11.3淬火加回火钢3.11.4螺栓除外的高合金钢3.11.5非铁金属合金3.11.6螺栓材料3.11.7韧性试验规程3.11.8焊接工艺冲击试验和铁基材料试板3.12许用设计应力3.13强度参数3.14物理性能3.15设计疲劳曲线3.16术语3.17定义3.18表格3.19图附录3.A 许用设计应力3.A.1许用应力依据除螺栓外的所有材料3.A.2许用应力依据螺栓材料3.A.3表格附录3.B 材料采购要求(目前不采用)附录3.C ISO材料组号(目前不采用)附录3.D 强度参数3.D.1屈服强度3.D.2极限抗拉强度3.D.3应力应变曲线3.D.4循环应力应变曲线3.D.5切向模量3.D.5.1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切向模量3.D.5.2基于外压曲线图的切向模量3.D.6术语3.D.7表格附录3.E物理性能3.E.1杨氏模量3.E.2热胀系数3.E.3导热性3.E.4散热性附录3.F设计疲劳曲线3.F.1光杆的设计疲劳曲线3.F.2焊接接头的设计疲劳曲线3.F.3术语3.F.4表格第4篇 按规则要求设计4.1总的要求4.1.1适用范围4.1.2最小厚度要求4.1.3材料厚度要求4.1.4设计公式中的腐蚀裕量4.1.5设计基准4.1.6设计许用应力4.1.7材料的组合4.1.8组合单元4.1.9覆层和堆焊层4.1.10内部衬里层4.1.11法兰和管配件4.1.12名词术语4.1.13表4.2焊接接头设计规则4.2.1适用范围4.2.2焊缝分类4.2.3焊接接头类型4.2.4焊接接头系数4.2.5允许采用的焊接接头类型4.2.6名词术语4.2.7表4.2.8图4.3内压壳体设计规则4.3.1适用范围4.3.2壳体允差4.3.3圆柱壳4.3.4锥体4.3.5球壳和半球形封头4.3.6碟形封头4.3.7椭圆形封头4.3.8局部减薄区4.3.9不穿透容器壁的钻孔4.3.10组合载荷和许用应力4.3.11圆筒与无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4.3.12圆筒与带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4.3.13名词术语4.3.14表4.3.15图4.4外压壳体的设计规则和许用压缩应力4.4.1适用范围4.4.2设计系数4.4.3材料性能4.4.4壳体允差4.4.5圆柱壳4.4.6锥壳4.4.7球壳和半球形封头4.4.8碟形封头4.4.9椭圆形封头4.4.10局部减薄区4.4.11不穿透容器壁的钻孔4.4.12组合载荷和许用压缩应力4.4.13圆筒与无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4.4.14圆筒与带拆边锥壳的过渡连接4.4.15名词术语4.4.16表4.4.17图4.5壳体和封头上的开孔设计规则4.5.1适用范围4.5.2接管的尺寸和形状4.5.3接管的连接方法4.5.4接管颈部的最小需要厚度4.5.5圆柱壳上的径向接管4.5.6圆柱壳上的周向斜接管4.5.7沿圆柱壳轴线有夹角的轴向斜接管4.5.8锥壳上的径向接管4.5.9锥壳上的接管4.5.10球壳或成型封头上的径向接管4.5.11成型封头上垂直或平行于封头轴线的接管4.5.12平封头上的圆形接管4.5.13接管的间距要求4.5.14接管连接焊缝的强度4.5.15壳体和成型封头上由接管外载荷引起的局部应力4.5.16检查孔4.5.17承受压缩应力的开孔补强4.5.18名词术语4.5.19表4.5.20图4.6平封头设计规则4.6.1适用范围4.6.2无拉撑的圆形平封头4.6.3无拉撑的非圆形平封头4.6.4中心有开孔的整体平封头4.6.5名词术语4.6.6表4.6.7图4.7用螺栓连接的球凸形盖设计规则4.7.1适用范围4.7.2类型A封头所需要的厚度4.7.3类型B封头所需要的厚度4.7.4类型C封头所需要的厚度4.7.5类型D封头所需要的厚度4.7.6名词术语4.7.7表4.7.8图4.8快动(快开)封闭组件设计规则4.8.1适用范围4.8.2定义4.8.3通用设计要求4.8.4特术设计要求4.8.5手动操作封闭组件的另一种设计4.8.6快动(快开)封闭组件的补充要求4.9具有拉撑件和撑条表面的设计规则4.9.1适用范围4.9.2具有拉撑件和撑条表面的需要厚度4.9.3拉撑螺栓和撑条的需要尺寸及布置4.9.4焊入的拉撑螺栓和焊接撑条的要求4.9.5名词术语4.9.6表4.9.7图4.10孔排设计规则4.10.1适用范围4.10.2孔排削弱系数4.10.3孔排削弱系数和焊接接头系数4.10.4名词术语4.10.5图4.11带夹套容器设计规则4.11.1适用范围4.11.2带夹套壳体和带夹套封头设计4.11.3带夹套容器的封闭件设计4.11.4穿透夹套的封闭件的设计4.11.5部分夹套设计4.11.6半管式夹套设计4.11.7名词术语4.11.8表4.11.9图4.12非圆形截面容器设计规则4.12.1适用范围4.12.2通用设计要求4.12.3带加强件容器的要求4.12.4带拉撑件容器的要求4.12.5小形状比矩形截面容器的要求4.12.6焊接接头系数和开孔削弱系数4.12.7设计程序4.12.8外压非圆形截面容器4.12.9具有两个或多个不同尺寸分隔室的矩形截面容器4.12.10制造4.12.11名词术语4.12.12表4.12.13图4.13多层容器设计规则4.13.1适用范围4.13.2定义4.13.3总则4.13.4内压容器设计4.13.5外压容器设计4.13.6焊接接头设计4.13.7接管和接管补强4.13.8平封头4.13.9螺栓和双头螺栓连接件4.13.10附件和支座4.13.11通气孔4.13.12壳体允差4.13.13名词术语4.13.14图4.14超出允差容器的评定4.14.1壳体允差4.14.2局部减薄区4.14.3标志和报告4.14.4图4.15支座和连接件设计规则4.15.1适用范围4.15.2支座设计4.15.3卧式容器的鞍座4.15.4立式容器的裙座4.15.5耳式和腿式支座4.15.6名词术语4.15.7表4.15.8图4.16法兰连接件设计规则4.16.1适用范围4.16.2设计中考虑的事项4.16.3法兰类型4.16.4法兰材料4.16.5垫片材料4.16.6螺栓载荷设计4.16.7法兰设计程序4.16.8对开式松套法兰4.16.9带有圆孔的非圆形法兰4.16.10止转螺母法兰4.16.11接头装配程序4.16.12名词术语4.16.13表4.16.14图4.17卡箍连接件设计规则4.17.1适用范围4.17.2设计中所考虑的事项4.17.3法兰材料4.17.4螺栓载荷设计4.17.5法兰和卡箍连接设计程序4.17.6名词术语4.17.7表4.17.8图4.18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则4.18.1适用范围4.18.2术语4.18.3设计中的通用考虑4.18.4管板适用性的通用条件4.18.5管板延伸部分兼作法兰4.18.6管板特征4.18.7U形管式管板设计规则4.18.8固定式管板设计规则4.18.9浮动式管板设计规则4.18.10管子对管板的焊缝4.18.11薄壁膨胀节4.18.12厚壁膨胀节4.18.13压力试验要求4.18.14换热器标志和报告4.18.15名词术语4.18.16表4.18.17图4.19薄壁膨胀节设计规则4.19.1适用范围4.19.2适用性的条件4.19.3设计中所考虑的事项4.19.4材料4.19.5U形未加强波纹管设计4.19.6U形加强型波纹管设计4.19.7形波纹管设计4.19.8经受轴向、侧向和角向位移的波纹管4.19.9制造4.19.10检验4.19.11压力试验要求4.19.12标志和报告4.19.13膨胀节的技术标准表4.19.14名词术语4.19.15表4.19.16图4.19.17技术标准表附录4.A目前不用附录4.B快动(快开)式封闭组件设计和操作指南4.B.1引言4.B.2责任4.B.3设计4.B.4安装4.B.5检验4.B.6培训4.B.7管理控制附录4.C确定管子与管板接头许用载荷的基础4.C.1总则4.C.2最大轴向载荷4.C.3剪切载荷试验4.C.4由试验确定接头削弱系数的验收标准4.C.5由试验确定推荐性操作温度的验收标准4.C.6名词术语4.C.7表4.C.8图第5篇 按分析要求设计5.1总的要求5.1.1适用范围5.1.2数值分析5.1.3载荷情况5.2防止塑性垮塌5.2.1综述5.2.2弹性应力分析方法5.2.3极限载荷分析法5.2.4弹塑性应力分析法5.3防止局部失效5.3.1综述5.3.2弹性分析5.3.3弹塑性分析5.4防止由失稳引起的垮塌5.4.1设计系数5.4.2数值分析5.5防止由循环载荷引起的失效5.5.1综述5.5.2疲劳分析的筛分准则5.5.3疲劳评定弹性应力分析和当量应力5.5.4疲劳评定弹塑性应力分析和当量应力5.5.5焊缝的疲劳评定弹性应力分析和结构应力5.5.6棘轮现象评定弹性应力分析5.5.7棘轮现象评定弹塑性应力分析5.6接管颈部中应力分类的补充要求5.7螺栓的补充要求5.7.1设计要求5.7.2操作应力要求5.7.3螺栓的疲劳评定5.8多孔板的补充要求5.9多层容器的补充要求5.10实验应力分析5.11断裂力学评定5.12定义5.13符号说明5.14表5.15图附录5.A用于应力分类总应力的线性化5.A.1适用范围5.A.2总则5.A.3应力分类线的选择5.A.4应力积分法5.A.4.1连续单元5.A.4.2壳体单元5.A.5以节点力为基础的结构应力法5.A.5.1综述5.A.5.2连续单元5.A.5.3壳体单元5.A.6以应力积分为基础的结构应力法5.A.7符号说明5.A.8表5.A.9图附录5.B用于疲劳分析的频率曲线拟定和循环计数5.B.1总则5.B.2定义5.B.3频率曲线拟定5.B.4采用雨流法的循环计数5.B.5采用最大最小循环计数法的循环计数5.B.6符号说明附录5.C用于弹性疲劳分析的交变塑性调整系数和有效交变应力5.C.1总则5.C.2用于弹性疲劳分析的有效交变应力5.C.3符号说明附录5.D应力指数5.D.1总则5.D.2径向接管的应力指数5.D.3非径向接管的应力指数5.D.4符号说明5.D.5表5.D.6图附录5.E以弹性应力分析为基础的多孔板设计方法5.E.1综述5.E.2当量实心板的应力分析5.E.3管子的刚性影响5.E.4当量实心板的有效材料性能5.E.5在管板管孔中压力的影响5.E.6防止塑性垮塌5.E.7防止循环载荷5.E.8符号说明5.E.9表5.E.10图附录5.F实验应力分析5.F.1综述5.F.2用于应力分量的应变测量实验方法5.F.3防止循环载荷5.F.4符号说明5.F.5图第6篇 制造要求6.1制造的通用要求6.1.1材料6.1.2成型6.1.3母材的准备6.1.4装配及对准6.1.5待焊表面的清理6.1.6对接焊边缘的对准公差6.2焊接制造要求6.2.1焊接方法6.2.2焊接评定纪录6.2.3焊前注意事项6.2.4焊接接头的特殊要求6.2.5其它焊接要求6.2.6允许的接头及其检测方法的综述6.2.7焊缝缺陷的修补6.2.8钛材焊接试板的特殊要求6.3管子与管板焊缝的特殊要求6.3.1材料要求6.3.2管板开孔6.3.3焊缝设计及接头准备6.3.4焊接工艺评定6.4焊接预热和热处理6.4.1焊缝预热要求6.4.2焊后热处理要求6.4.3焊后热处理工艺6.4.4焊后热处理操作6.4.5修补后焊后热处理6.4.6铁金属材料焊后热处理6.5对复合层或堆焊层和衬里部件6.5.1材料6.5.2耐腐蚀整体复合层或堆焊层及衬里的接头6.5.3焊接工艺6.5.4连接衬里的方法6.5.5复层及衬里焊件的焊后热处理6.5.6对带有耐腐蚀的整体复层或堆焊层母材的要求6.5.7检测要求6.5.8检验与试验6.5.9打印及报告6.6淬火加回火处理提高抗拉强度的铁素体钢的特殊要求6.6.1总则6.6.2板材及其它材料上的标志6.6.3成型后的热处理要求6.6.4成型后的最小厚度6.6.5焊接要求6.6.6焊后热处理6.6.7热处理认证试验6.6.8检测要求6.6.9检验及试验6.6.10打印及报告6.7锻造容器的特殊要求6.7.1总则6.7.2超声波检测6.7.3韧性要求6.7.4筒体锻件的公差6.7.5锻造封头的成型方法6.7.6锻造后热处理要求6.7.7用于制造的焊接6.7.8材料中缺陷的修补6.7.9与容器壁、锻管颈和封头的螺纹连接6.7.10检验、检测和试验6.7.11锻造容器的打印和报告6.7.12泄压装置6.8多层容器的特殊制造要求6.8.1总则6.8.2一般的制造要求6.8.3焊接制造要求6.8.4焊接评定及纪录6.8.5焊接接头的特殊要求6.8.6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6.8.7焊接接头系数6.8.8层间的贴合6.8.9通气孔6.8.10焊件的热处理6.9术语6.10表格6.11图第7篇 检验与检测要求7.1总则7.2责任和职责7.2.1制造厂与检验师的责任与职责7.2.2为检验师提供的方便7.2.3工作进展的通知7.3焊接前的核查和检测7.3.1材料要求与标记的符合性7.3.2组件尺寸核对7.3.3热处理操作的核查7.3.4焊接工艺规程的核查7.3.5焊工及焊机操作工技能评定的核查7.4焊接接头的检测7.4.1无损检测要求7.4.2压力容器检测组7.4.3无损检测的范围7.4.4内部(体积内)缺陷检测方法的选择7.4.5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7.4.6表面状况和准备7.4.7循环操作的附加检测7.4.8对具有保护性衬里和复层的容器的检测与检验7.4.9提高抗拉性能的淬火加回火钢容器的检测与检验7.4.10整体锻造容器的检测与检验7.4.11多层容器的检测与检验7.5检测方式与验收准则7.5.1总则7.5.2目视检查7.5.3射线检查7.5.4超声波检查7.5.5采用超声波检测替代射线检测7.5.6磁粉检测(MT)7.5.7液体渗透检测(PT)7.5.8表面涡流检测规程的要求(ET)7.5.9抽样检测的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