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化血红蛋白值多少监测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以及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现已达成共识,未来糖化血红蛋白的单位将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IFCC)标准。单位的转换可使用以下公式:IFCC-HbA1c (毫摩尔/摩尔) = DCCT-HbA1c (%) - 2.15 10.929DCCT- HbA1cIFCC-HbA1c(%)(毫摩尔/摩尔)4.0205.0316.0426.5487.0537.5598.0649.07510.086结果解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能因分析手段、样品保存时间和个体差异而不同。两个平均血糖相同的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有多至3%的差异。结果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不可靠,如:手术后失血,输血,贫血,高红细胞更新率,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高剂量维生素C摄入,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等。大致来说,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大约是4%5.9%。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估计的平均血糖水平的对应关系可由以下的近似公式得出:估计的平均血糖(毫克/分升) = 28.7 糖化血红蛋白 46.7估计的平均血糖(毫摩尔/升) = 1.59 糖化血红蛋白 2.59(表格中的数据置信区间为95%):糖化血红蛋白估计的平均血糖(%)(毫摩尔/升)(毫克/分升)55.4 (4.26.7)97 (76120)67.0 (5.58.5)126 (100152)78.6 (6.810.3)154 (123185)810.2 (8.112.1)183 (147217)911.8 (9.413.9)212 (170249)1013.4 (10.715.7)240 (193282)1114.9 (12.017.5)269 (217314)1216.5 (13.319.3)298 (240347)尽管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代表着血糖控制不佳,但即便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可能为段时间内的低血糖导致。因此,常规的血糖监测仍然是最佳的血糖控制分析方法。由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平均血糖的控制相关,国际糖尿病病联合会(IDF)建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推荐标准则是7.0%以下。最近一些研究结果认为7%以下的控制目标过于严格,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因此医疗人员在制定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时,必须考虑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低血糖风险、特殊健康风险等具体情况。例如,对于青少年和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和成人有所不同,因为这部分人群血糖多变不易控制,而且在发育中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容易受到低血糖的损害,所以血糖控制不宜过分严格,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给出的建议可参考下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儿童控制目标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6岁7.5%-8.5%612岁8.0%1319岁7.5%注意事项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可引起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DN);还可引起血脂和血粘滞度增高,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不论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的预测情况,还是糖尿病病人的筛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UKPDS)均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评价指南,且都充分肯定了强化治疗在阻止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1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2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3指导对血糖的调整4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5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综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局限在对血糖的认识上来管理血糖,应综合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血糖控制满意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至少1年测2次糖化血红蛋白;若血糖控制不满意且需调整方案者,应一年测4次。另外计划怀孕的糖尿病妇女,初期每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满意后,应每68周测1次,直到受孕。同时还应该注意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或用心得安、吗飞、双氢克脲塞等药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而用大量阿司匹林、维生素c肾功不全,甲亢者可使其增高。应综合考虑,做到全面衡量患者的整体情况。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也不能取代糖耐量试验,可作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此外还要注意对昏迷病人的鉴别: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正常。若糖化血红蛋白增高预示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很高的患者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对妊娠糖尿病仅测定血糖是不够的,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使其保持在8%以下。如此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和畸形胎儿的发生。指导治疗:如已测定了某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可推算出平均血糖的水平,再用推算值与同一标本的空腹血糖值对比,可预测出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时,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影响较大;当在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功效差不多;当大于8.5%时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很高者需要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水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大于8%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小于8%侧重改善餐后血糖。如若空腹血糖高于7.1mmol/L许多,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表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需调整治疗方案。反之,若空腹血糖低于7.1mmol/L,甚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则表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治疗方案不变。因此,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标准化检测1.HbA1c检测结果应当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标准化,包括参考系统和结果报告。2.新的IFCC参考系统是进行A1c检测标准化的唯一有效的参考标准。3.全世界范围,A1c报告结果必须采用IFCC单位(mmol/mol),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的单位(%)必须采用IFCC-NGSP换算公式进行计算。4.如果正在进行的“平均血糖研究”得出了优先-特异的标准,那么由A1c检测结果计算而得的A1c平均血糖(A1c Derived Average Glucose,ADAG)值应该作为A1c结果的一部分一并报告。5.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血糖值和ADAG应该以IFCC单位及测得的NGSP单位表示。血 糖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基本概述血糖的产生 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616.1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3.61mmol/L称为低血糖,我们拿到的血液生化检查报告中一般写着:葡萄糖,或者Glu。 糖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份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像过去在图片上看到的那些难民个个骨瘦如柴,就是这个原因。人体的血糖是由一对矛盾的激素调节的:他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低血糖编辑标准标准男:Glu50mg/dl(2.78mmol/L),女:Glu45mg/dl(6.0mmol/L。 餐后血糖7.8mmol/L。就称为高血糖,注意: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阅:糖尿病百科。症状及治疗长慢性高血糖1高血糖的预防 不可任意停药; 按医护人员及营养师的指示进食; 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如有恶心,呕吐或发烧时,不可任意停药,应立即求医诊治; 找出高血糖发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发生。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使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治疗不及时会促使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和发展,使患者致盲、致残。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使患者身受病痛折磨。长期慢性高血糖(12张)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孕妇血糖正常值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通过对血糖正常值的检测,了解血糖标准值有助于您提高做好糖尿病防治。2 血糖测定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独取静脉血以测定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其测定范围为05277毫摩尔/升(10500毫克/分升),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l台血糖检验仪。血糖的测定家庭血糖仪的使用步骤:装针 清洁手指,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切不可用含碘的酒精 插入试条,将试条电极一段插入血糖仪插口,插入后血糖仪会提示采血 采血:1、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2、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3、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 加样,从血糖试纸的侧面吸入,或滴在血糖试纸上。(提示:如今市场上卖的血糖试纸分为虹吸式和滴血式。虹吸式的特点为所需的血液样本较少,使用的酶为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具有专一性,精确度较高。滴血式所需的血液样本较多,精确度比虹吸式要高,通常为医院或家庭经济较好的群体在使用) 注意: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显示结果,血糖仪会在5至20秒内显示出当前的血糖值。目前市场上尚有笔式及其他型号微量血糖测试仪供使用。所测指血或耳血为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略高于静脉血糖值。但要注意,当寒冷、水肿及血管痉挛时,稍受影响。近年我国长春已能生产血糖试纸。90年代以来国外研制出无损伤血糖检测仪,是用电脑化的近红外线透过皮肤面测量其吸收变化,可在5秒钟内测出222222毫摩尔/升(40400毫克/分升)血糖。血糖测定仪编辑关于血糖仪的选购问题,确实需要慎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在选购时应掌握4大要素:1.准确度,应尽量与同时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近,不可相差太悬殊,否则就可能出现延误病情的悲剧;2.看服务,应了解血糖仪的售后服务工作,试纸的供货情况是否到位,防止出现“有炊无米”的情况;3.看机器运行情况,比如采血针使用是否便利,需血量的多少,机器读数的时间,显示屏的大小与清晰度,电池的更换方便与否,机器是否美观,大小如何等等;4.看价格,在血糖仪选购中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质量,但一般比较好的血糖仪都在千元上下,对很多家庭也是一笔额外负担,需要综合衡量。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问问您信赖的医生了。降血压、降血糖的食物编辑能降血糖的蔬菜1、洋葱:性味辛温,甜润白嫩,是人们喜爱的佳蔬。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最为适宜。3 2、南瓜:甘温无毒,有补中益气功效。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有防止胆固醇过高,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南瓜中还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 100克 ,对改善症状有良效。3、黄瓜:性味甘凉,甘甜爽脆,具有除热止渴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 100克 ,大有益处。4、苦瓜:性味苦寒,肉质柔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药理研究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故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有人试验,用苦瓜皂苷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可达到78.3%。所以,糖尿病患者若用苦瓜1个,剖开去瓤洗净,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于控制血糖。测试方法编辑葡萄糖氧化酶法4 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升(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福林吴氏法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之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是非糖的还原物质。因而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向淘汰。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分升)。波动原因(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5)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6)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7)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血糖换算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有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高血糖饮食提示1、喝粥能让血糖跳舞5 :粥一般都会煮得很烂,喝进去之后消化的会很快,血糖随之也会升得很快。而且粥上得快下得也快,有的时候你喝粥了,没吃其它的,那很可能不到点你就会感觉饿了,饿了之后你就需要吃别的东西,那这时你的血糖就像在跳舞一样,上下不停波动。如果不爱吃干粮可以做一些汤,汤尽量不要油大,例如一些菜汤;如果做肉汤,就要把油撇出去。2、不要误以为馒头比米饭更容易引起高血糖:如果米和面在煮熟之前的重量一样,那么它的热量也是一致的,比如半两米和半两面的热量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蒸熟以后虽然热量一样,但体积上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半两米你蒸出来就显得比半两面蒸出来的馒头要多,所以病人会感觉我吃了好多的米饭血糖也不高,但我只吃这么一个馒头血糖就高了。其原因就在于你吃米饭时实际上有好多米蓬松的体积在里面,是一种感观,这样一来你会认为米更好一些,实际从原料的角度上讲热量是一样的。3、干果会让血糖坚挺:例如瓜子、花生等本身会含有一定的油脂,会让患者在无形中增加热量,最终转化成高血糖。注意事项编辑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8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2-4次。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的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检测误区误区一:不定期到医院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血糖不容易控制的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误区二: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白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红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误区三: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误区四: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误区五:运动前不测血糖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误区六:患者不注意护脚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保养,每天要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还要注意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糖尿病患者穿鞋也要注意,最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最后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有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6 监测意义【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控制的益处】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 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血糖控制是指全天血糖的总体控制。很多因素可引起病友的血糖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它药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体内有其他慢性疾病等)不少病友的血糖可整天处于波动状态。自我监测血糖,就是要了解一天中血糖值的波动情况。血糖的监测,应包括三餐前后与夜间血糖的监测。【三餐前后的血糖监测,有利于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品种和用药时间。】夜间的血糖监测,则有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和早晨空腹高血糖。睡前或夜间3点左右血糖过高或过低,次日早晨都会出现高血糖现象,但处理的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如病友睡眠中有明显不适,应增加睡前或夜间3点左右的血糖监测,给医生提供参考,以便使治疗更为合理。了解胰岛素水平及作用 不同时段的血糖监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凌晨或早餐前空腹血糖反映人体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的水平,若血糖超过正常(6毫摩尔/升)提示胰岛素基础量不足或病友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餐后血糖反映增加糖吸收后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的病友,尤其需要观察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监测血糖较重要的指标之一,正常人8毫摩尔/升,餐后2小血糖值越高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大。确定运动方式、时间和量的依据 运动有助于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激烈的运动将使机体处在应急状态。运动开始血糖可升高,随着运动时间的推移、运动量增大和体力的消耗,血糖又将降低,甚至会引起低血糖。所以,运动前后也应监测血糖,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自我监测血糖的经济效益 】近十年来,国际上有两个里程碑的研究和一些小样本的观察证明:进行强化治疗使血糖达到目标值,将大大减少糖尿病病友心、脑、肾、眼和周围神经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据发达国家统计,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费用,约为直接用于降糖费用的34倍。如果大力宣传推广血糖的自我监测,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会大大减少因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的健康损失,以及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费用。这也是为什么血糖监测被国际糖尿病联盟列为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之一的原因。不要桑拿7 桑拿浴时,人处于湿热空气的蒸腾中,可起到活血通络的效果,但对于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蒸桑拿的这些好处反倒变成了危险。因为桑拿房里温度高,导致血管舒张,容易出汗,甚至可能造成脱水,引起糖尿病人的血糖变化。而注射了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如果蒸桑拿,会使胰岛素吸收加快,出现低血糖反应。另外,蒸桑拿的浴室通风不好,浴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比一般居室要高出25倍。在过浓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一般人不会受到太大伤害,但糖尿病人却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如浴后头痛、恶心、心慌等,就是我们常说的“晕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血糖控制较好,可以适当蒸桑拿,也不宜蒸的时间过长,并注意多补充水分,稍感不适,就应立即从桑拿房中出来。常见问题测量时间的不同即使在患者刚从医院检查血糖回家后,也会发现在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垃圾清运合同范本
- 纺织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湖南勘察设计合同范本
- 音乐版权免责合同范本
- 自家场地出租合同范本
- 纺织坯布采购合同范本
- 过户时怎样写合同协议
- 车间厂房建筑合同范本
- 自建店铺协议合同范本
- 道路清扫买卖合同范本
- DB3305∕T 337-2024 基层公安机关案件管理室建设与运行规范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检测卷01 中国古代史(一)(原卷版)
- 贵州省贵阳市2025年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社区工作者面试题库及答案
- 民法总则 培训课件
-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 色彩的和谐 课件
- 2024年中国电子级硅烷气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产妇护理全套课件
-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及流程
- 医院质控指标管理制度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