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省职业卫生培训(检测方向)试卷_第1页
2015浙江省职业卫生培训(检测方向)试卷_第2页
2015浙江省职业卫生培训(检测方向)试卷_第3页
2015浙江省职业卫生培训(检测方向)试卷_第4页
2015浙江省职业卫生培训(检测方向)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填空题 1 10 1 游离 SiO2 指结晶的二氧化硅 测定方法有 焦磷酸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X 射线衍射 法 2 根据采样后处理方法不同而分为 溶剂解吸型 和 热解吸型 两大类 3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流动相 和 固定相 间的分配系数不 同 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 4 烟指的是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 0 1 m 的 固体 微粒 5 在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中 金属 非金属及化合物的样品采集主要用滤料或沉渍滤料 作为采样介质 在采样前 必须将滤料上的待测物质转移入溶液中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消解法 和 洗脱法 6 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有 滤膜溶解涂片 和 自然沉降法 7 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 流量范围为 1 5L min 用于长时间采样时 连续运转时间应 8h 8 苯作业场所设置固定式苯报警仪 预报值设为 5 mg m3 报警值设为 10 mg m3 9 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 20 大气压为 101 3kPa 下 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 以 L 表示 10 针对粉尘采样用的滤膜选用 有关标准规定 当粉尘浓度 50mg m3 时 用 直径 75mm 的滤膜 2 选择题 1 10 1 下列哪个是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的标准号 C A GBZ T 195 B GBZ T 194 C GBZ 158 D GBZ T 159 2 某岗位有 8 名工作人员 其中确认有一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最长 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 高 对此岗位进行个体采样时 应选 C 名人员进行个体采样 A 5 B 4 C 3 D 2 3 定点采样点数目根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A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 在流动的范围内 一般每 5 米设置 1 个采样点 B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 至少应设置 1 个采样点 C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1 3 台设置 1 个采样点 4 10 台设 置 2 个采样点 10 台以上 至少设置 3 个采样点 D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 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 1 个采样点 4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上 中 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当可燃气体爆炸 下限大于 4 时 其被测浓度不大于 为合格 爆炸下限小于 4 时 其被测浓度不大 于 为合格 A A 0 5 0 2 B 0 5 0 4 C 0 8 0 4 D 0 8 0 2 5 进行 TWA 采样时 如果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B A 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 分布进行采样 并记录每个采样 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B 如果工人每个工作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超过 8 小时 则只需记录 8 小时之内 的接触情况 用于 TWA 的计算 C 在每个采样点 应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D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6 脉冲噪声是指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 持续时间 间隔时间 升压有效值变化 40dB A 的噪声 B A 0 5s 1s B 0 5s 1s C 0 5s 1s D 0 5s 1s 7 采样效率是评价空气收集器采样性能的指标 平均采样效率要求不小于 B A 95 B 90 C 85 D 80 8 实验室检测中分光光度法用吸光度 B 时的浓度为检出限 A 标准曲线最低浓度点 B 0 02 C 0 05 D 0 00 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10 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 B A 全年最小频率风险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B 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C 当地夏季主导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 D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 10 下列宜采用循环空气供风的是 C A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25 时 B 对于局部通风除尘 排毒系统 在排风经净化后 循环空气中除尘 有害气体浓度大 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 30 时 C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纤维 含尘浓度不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25 时 D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 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 3 多想选择题 1 10 11 以下采样流量选择错误的是 BCD A 短时间 15min 采样常用流量为 15 40L min 长时间 8h 采样常用流量为 1 5L min B 短时间采样常用流量为 1 40L min 长时间采样常用流量为 1 5L min C 短时间采样常用流量为 15 80L min 长时间 8h 采样常用流量为 0 5L min D 短时间采样常用流量为 1 80L min 长时间 8h 采样常用流量为 1 5L min 12 稳态和其他非脉冲噪声测量参数包括 ACD A A 计权声级 B 峰值 C 频谱 D 等效声级 13 对于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 应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计划 采取的措 施有 ABCD A 有效的屏蔽工程技术措施 B 有效地接地工程技术措施 C 有效地吸收工程技术措施 D 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 14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 TWA 是指以时间为加权数规定的 BC 的平均容许接触 浓度 A 15min B 8h 工作日 C 40h 工作周 D 24h 15 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与下列哪几个因素有关 ABCD A 工作场所的气温 B 生产工艺过程 C 有害物质的存放条件 D 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 16 下列属于窒息性的气体包括 ABD A 一氧化碳 B 硫化氢 C 氯气 D 氰化氢 17 无泵型采样器 即扩散采样器或剂量器 采集空气中污染物有哪些优点 ABD A 体积小 B 重量轻 C 可以直接测定 D 不用抽气动力 18 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用活性炭管采集 AC A 甲苯 B 甲醇 C 苯乙烯 D 苯酚 19 在实验室中 可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完成定量和定性分析 目前常用的有 ABC A 分光光度法 B 原子光谱法 C 色谱法 D 电化学法和质谱法 20 衡量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有 BCD A 标准曲线 B 灵敏度 检出限和最低检出限 C 精密度 D 准确度 四 判断题 1 10 1 定点采样主要用于监测工人个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期间的总接触量 但不能反映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接触量 2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在异地建立分支实验室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3 密闭设备内应有一定的排风量 保持处于正压状态 排风量一般要求能在操作口和检修 门开启时 达到要求的控制风速 4 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排毒罩口的过程 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 排毒罩要求的控制风 速在 0 25m s 3m s 常用风速为 0 5 m s 1 5 m s 管道风速采用 8 m s 12 m s 5 同一工作场所或作业地点 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同工种 不同设备 不同工序 须 分别设测定点 6 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防止发生职 业危害的一切技术措施 7 SO2 的 PC STEL 为 10mg m3 在一个工作班内 测得空气中 CSTEL 最高为 20mg m3 最低为 1mg m3 平均为 9mg m3 结果报告应为达标 8 冲击式吸收管在采集气溶胶态样品时 应采用 0 5 2 0L min 采样流量 在采集气态或蒸 汽态样品时 则应采用 3 0L min 采样流量 9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常用流量为 20L min 但是有时候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调整 10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50 号 规定 职业卫 生技术服务机构申请乙级资质 专职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高级专业 技术职称和 5 年以上工作经验 五 简答题 5 4 1 简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答 1 坚持遵纪守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 并自觉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2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强化社会责任 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支撑 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 坚持诚实收信原则 确保技术结论科学 客观 真实 对出具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承 担法律责任 4 坚持优质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5 坚持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自觉维护行业形象和信誉 落实行业自规要求 6 坚持廉洁从业 恪守职业道德 承担保密义务 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2 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 1 被调查单位概况 如单位名称 地址 劳动定员 岗位划分 工作班制等 2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 辅助材料 产品 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 数量 纯度 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投入方式 生产工艺 加热温度和时间 生产设备类型 数量及 其布局等 4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包括劳动者数 工作地点停留时间 工作方式 接触有害物质的 程度 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 存在状态 估计浓度等 6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 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 状况等 3 简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 答 4 简述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监测测试点的选择原则及取样时的注意事项 答 六 计算题 5 2 1 请将下列数值按要求进行修约与计算 1 修约 98 501 修约间隔为 1 2 修约 3500 修约间隔为 103 3 修约 2 0501 修约间隔为 0 01 4 计算 15 2 10 278 5 12 1 1 256 2 某车间总粉尘浓度如下表 1 该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 28 5 计算 TWA 值 并判断 该车间是否符合要求 表 1 车间采样点粉尘浓度及工人接尘世间测定结果 工作世间工作点平均浓度 mg m3 接尘世间 h 08 30 10 300 32 10 30 12 301 22 13 30 15 302 22 PC TWA mg m3 序 号 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 No 总尘呼尘 备注 38 矽尘 10 游离 SiO2 含量 50 50 游离 SiO2 含量 80 游离 SiO2 含量 80 Silica dust 10 free SiO2 50 50 free SiO2 80 free SiO2 80 14808 60 7 1 0 7 0 5 0 7 0 3 0 2 G1 结晶型 七 综合体 30 1 1 某化工车间硝化岗位 共有硝化斧 4 只 操作人员 8 人 以甲苯为溶剂 发烟硫酸 浓 硝酸为硝化剂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2 简述一氧化氮采样与检测方法 3 该车间工作班 8 小时 采样当日气温为 37 气压 104 6kPa 吸收液体积 10ml 采 样流量 500ml min 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 分光光度法测定数据如下 问该岗位 是否符合要求 PC TWA 5mg m3 PC STEL 10mg m3 时段采样时间检测值 8 00 10 0015min 11 g ml 10 00 11 0015min 9 g ml 11 00 12 0015min 12 g ml 12 00 13 0015min 10 g ml 13 00 14 0015min 10 g ml 14 00 16 0015min 8 g ml 五 简答题 1 简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2 空气样品采集使用液体吸收法时 其注意事项有哪些 3 如何进行噪声测量 4 简述物理因素的特点 六 计算题 1 工人李某作业过程中接触 CO 危害 用不分光红外气体分析仪对李某接触的 CO 浓度进行 测定 现场温度 20 大气压 1 01 105Pa 经现场调查和检测 李某在空气中 CO 的含量 为 0 0038 的环境中工作 2 小时 在 0 0025 的环境下工作 5 小时 计算并分析李某接触 CO 的水平 CO 的分子量为 28 PC TWA 为 20mg m3 2 某工作场所空气检测采样时 温度 38 气压 104kPa 采样流量 0 5L min 采样时间为 4h 用 2ml 溶剂洗脱 若测定浓度为 128 g ml 问该毒物空气中浓度多少 七 综合题 1 某喷涂车间共有 6 个操作工位 操作人员 12 名 有毒危害因素主要有 苯 甲苯 二甲 苯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