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原理详细说明.ppt_第1页
点焊原理详细说明.ppt_第2页
点焊原理详细说明.ppt_第3页
点焊原理详细说明.ppt_第4页
点焊原理详细说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 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 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 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3 点焊 适用于搭接接头 气密性要求低 厚度在3mm下的冲压 轧制薄板构件 电阻点焊原理 阻焊变压器2 电极3 焊件4 熔核 点焊过程 熔核横断面图 分类 按供电方式不同 单面点焊 只从工件一侧供电 和双面点焊 从工件两侧供电 按一次形成焊点的数量 单点焊和多点焊 使用两对以上的电极 在同一工序上完成多个焊点的焊接 单脉冲焊 每一个焊点需要一次连续通电完成焊接 和多脉冲焊 多次通电完成焊接 点焊的接头形式必须是搭接 不同形式的单面点焊 单面单点焊 无分流单面的双点焊 有分流单面双点焊 单面多点焊 一 点焊的电阻 点焊的电阻r是由两焊件本身电阻rw 它们之间的接触电阻rc 电极与焊件之间的接触电阻rew组成 r 2rw rc 2rew 点焊焊接区示意图和等效电路图 焊接区总电阻rc 焊件间接触电阻rew 电极与焊件间接触电阻rw 焊件内部电阻 a 焊件间接触电阻rc 2rew 点焊电极压力下所测定的接触面处的电阻值 存在原因 1 焊件表面氧化膜或污物层 使电流受到较大阻碍 过厚的氧化膜或污物层会导致电流不能导通 2 焊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使焊件在粗糙表面形成接触点 在接触点形成电流线的集中 因此增加了接触处的电阻rc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工件表面状态 表面愈粗糙 氧化愈严重 接触电阻愈大 电极压力 压力愈高 接触电阻愈小 压力增大后又减小 塑性变形使接触点数目和接触面积不能恢复 出现 滞后 现象 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将会使接触电阻大大下降 碳钢600 铝合金350 时接触电阻接近零 异种材料相接触 其接触电阻取决于较软的材料 接触电阻大小 室温下可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rc rc fw rc 恒定系数 fw 9 8n时的接触电阻 低碳钢为0 005 0 006 铝合金0 001 0 002 fw 电极压力 与材料相关的指数 钢 0 65 0 75 铝合金 0 75 0 85 同一焊接区rc与rew之间关系 rew 0 5rc 钢材 表面化学清洗 铜合金电极 rew 1 25rc 铝合金 表面化学清洗 铜合金电极 rew rc 钼材 表面化学清洗 纯钨电极 b 焊件本身电阻2rw与电阻率和通电材料体积有关 金属的电阻率不仅取决于金属的成分 还取决于金属表面状态及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增大 并且金属熔化时电阻率比熔化前高1 2倍 在焊接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除电阻率升高使焊件本身电阻rw升高外 同时金属的压溃强度降低 使焊件与焊件之间 焊件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 电流线分布分散 因而引起焊件电阻rw减小 由于 边缘效应 产生电阻的面积大于电极与焊件接触面积 产生边缘效应原因 1 电极与焊件接触面积远远小于焊件面积2 点焊加热不均匀 焊接区各点温度不同 电阻率也不同 出现绕流 估算 2rw k1k2 t2 d02 4 k1 边缘效应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 其值 d 3 5时 k1 0 82 0 84 k2 绕流现象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 与不均匀加热程度相关 为0 8 0 9 硬规范取低值 软规范取高值 钢焊接时取0 85 t 焊接区金属电阻率 与t有关 查相关曲线 单个焊件的厚度d0 电极与焊件接触面直径 d0 4fw 1 2fw 电极压力 金属材料的压溃强度 随温度t升高而降低 可查相关曲线 点焊加热过程中 焊接区形态及温度处于变化 2rw也处于变化中 只有在加热临近终了时 焊接电流场和温度场进入准稳定 2rw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2r w 2r w即为金属材料点焊断电时刻焊件内部电阻的平均值 可进行估算 2r w k1k2 1 2 d02 4 1 2 t1 t2时的电阻率点焊钢 t1 1200 t2 1500 2r w的现实意义 r k 2r wr 焊接区总电阻的平均值k 电阻在点焊加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系数k与材料有关 低碳钢 低合金钢 k 1 0 1 1不锈钢 钛合金 k 1 1 1 2铝合金 镁合金 k 1 2 1 4 当焊接回路感抗较小时 焊接区总电阻对焊接电流影响很大 焊机设计时必须准确把握 否则将引起实际焊接电流与设计焊接电流之间巨大的误差 总电阻 不锈钢 钛合金呈单调下降铝及铝合金加热初期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低碳钢先后出现下降段 上升段 再次下降段 平稳段 下降段 原因 接触电阻迅速降低特点 时间短 曲线陡降 焊接区金属未熔化但被加热 上升段 原因 该时段有因加热导致接触面增加而使电阻减小 又有焊件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上升而使电阻增加 其中电阻率增加占主导地位 特点 刚开始 增长快 曲线上升快 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 增大率减小 导电接触面增加较快 总电阻r增长速率减缓 最终达到极值 再次下降段 原因 绕流现象使焊接区 增大不明显 但绕流使导电通路截面增大 同时金属加热软化使接触面积迅速增大导致边缘效应减弱 特点 曲线下降 平稳段 原因 焊件间间隙增大 板缝翘离 电流场 温度场进入准稳态 熔核和塑性环尺寸基本保持不变 特点 总电阻r趋于定值2r w 二 点焊时的加热 1 电阻对加热的影响接触电阻rc 2rew析热量占q的5 10 软规范时更小 且在焊接开始时很快降低 消失 作用 建立初期温度场 扩大接触面积 促进电流场分布均匀 过大造成通电不正常 局部区域过热产生喷溅 利用增大接触电阻达到降低电功率不可取 内部电阻2rw析热量占q的90 95 w 是形成熔核的热量基础 2 电流场对加热过程影响a 调节焊接电流有效值大小使内部热源的析热量发生显著变化 影响加热过程b 焊接电流在焊件内部电阻上形成的电流分布特点 使焊接区各处加热强度不均匀 1 点焊时 电流线在两焊件的贴合面处要产生集中收缩 使贴合面处产生集中加热效果 该点也是点焊时所需连接的部位 2 贴合面的边缘电流密度j出现峰值 该处加热强度最大 将首先出现塑性连接区 此封闭环对保证熔核的正常生长 防止氧化和喷溅有利 3 点焊电流场使其加热为一不均匀加热 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 点焊时电场与电流密度分布 计算机数据绘制 电场分布b 典型截面的电流密度分布 电流密度ja 平均电流密度 点焊时 焊接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加热焊接区金属形成足够尺寸的熔核 另一部分用来补偿向周围物质传导 辐射的热损失 以形成焊接过程的动态热平衡 平衡方程式如下 q q1 q2 q3 q4q 焊接区总析热量q1 有效热量q2 电极散失热量q3 工件散失热量q4 对流辐射散失热量 3 点焊时的热平衡 点焊热平衡组成 焊接区的温度场是产热与散热的综合结果 由于电极散热作用 故熔核沿轴向成长速度慢于径向成长速度 故呈椭球状 1 有效热量q1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热物理性能以及熔化的金属量 而与其它的焊接参数无关 点焊时q1 10 30 q 电阻率低 散热能力强的金属取低限 电阻率高 导热性差的金属取高限 2 损失的热量主要包括电极传导的热量 经焊件传导损失的热量 通过对流辐射到空气中的热量 经电极传导的热损失q2一般占总热量的30 50 是热量损失最多的部分 这部分热损失与电极材料 形状及冷却条件有关 也和焊接条件有关 用强条件比弱条件焊接的热损失少 经焊件传导损失的热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