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文科历史).ppt_第1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文科历史).ppt_第2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文科历史).ppt_第3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文科历史).ppt_第4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文科历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文科历史 一 考试性质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三 考核目标 要求 考试范围 例卷 历史部分 一 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 择优录取 区分度与难度 信度与效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为国家选拔输送人才的考试 从理论上说 中等难度 p 0 5 的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难度接近1或0时 区分度会趋向变小 即过易或过难的题目区分度一般都不高 过难试卷的区分度更低 因为过难的试卷 会造成成绩好的学生也依赖于猜测 从而降低了试卷的区分度 0 55 0 65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宁夏 三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 考试形式闭卷 笔试 考试时间文综共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300分 其中历史学科100分 二 试卷结构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 占100 1 必做题以必考内容为命题范围 包括必修1 3 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每题4分 12题 共48分 非选择题1题 约37分 2 选做题以选考内容为命题范围 由4题组成 一题对应于一个选考模块 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每题15分 合计15分 三 试卷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 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海南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 考试方式 笔试 闭卷 2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3 试卷分为第 卷和第 卷 试卷 为单项选择题 共50分 范围为必考内容 试卷 为非选择题 其中必考部分占34分 选考部分占16分 每个选考模块1小题 共4小题 考生选择其中2小题作答 共16分 多做者只批阅前两小题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 1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 整理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 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 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2 理解历史事实 分析历史结论 3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1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 2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1 运用判断 比较 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 使用批判 借鉴 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 考核目标 要求和范围 例卷 历史部分 1 试题的总和是一个规划考试内容 贯彻考试意图 反映考试规则的信息群 2 获取和解读信息 不等同于获取和解读知识 渠道 目的 知识的获取主要由课堂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过程完成 其目的是奠定学习者的文化基础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 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 文化内涵外 更重要的是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 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 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 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 最古老 最广大 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在道德上欧洲上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 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是以证明 a 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 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 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2理解历史事实 分析历史结论 材料一是越之地 地广人稀 稀 饭稻羹鱼 或火耕水耩 不待贾 买卖 而足 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将准以南 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 百许年中 无风尘之警 区域之内 晏如也 地广野丰 民勒本业 一岁或稔 丰收之年 则数郡忘饥 会土 会稽郡 带海膀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 亩值一金 荆城 荆州 跨南楚之富 扬部 杨洲 有全吴之沃 鱼盐杞梓之利 充初八方 经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摘自 宋书 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 东京开封 时 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有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常熟 天下足 摘自 陆游集 材料四 摘自杨远 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 三 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鸦片战争后 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地历程 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近代化历程中 中国在政治制度 生产方式 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 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试题的测试系统 学科的知识系统 如何能调动或运用知识 学科知识的系统储备 学科思维的训练与养成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清朝前期 煤已经为重要的燃料 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 19世纪中叶 泽务派官僚李鸿章 张之洞等人意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指出 今日万事根本 惟在于煤 煤源一断 机器立停 百举俱废 煤作为 日用必需之物 采炼得法 销路必畅 利源自开榷 征收 其余利 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械采煤业 至1911年 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 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 6万吨 1899年增至77 8万吨 产品畅销天津 上海 福州等地 1890年 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 但直至1911年 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 规模较小 只能供照明用电 北洋政治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根据材料 回答 1 概括李鸿章 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2 近代以来 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 收效如何 3 概括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 醒世词 描绘世态人情 世间人睁眼观见 论英雄钱是好汉 有了它诸般趁意 没了它寸步也难 人为铜钱 游遍世间 求人一丈 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 奴富至数百万 初缙绅皆丑之 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 婚嫁 惟财是计 不问非类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 财节则民可与富 的禁奢主张 认为 吴越之易为生者 其大要在 市易之利 使其相率而为险 则逐未者归农矣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 掌握国家命脉 也 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的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阐释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 读图 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界各民族 各地区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 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烈不满 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 结合所学知识 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 伦敦的居民年的某一天 一边喝下午茶 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 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 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 同时 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例如非洲的矿山 或上海的洋行 如果他愿意 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 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 根据材料二 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材料三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有人予以肯定 也有人持反对态度 4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问题 如何理解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质和规律 1 科学历史观指导下的史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2 历史事物影响社会运行的特点和这一特点发展的轨迹 3 历史事物自身关系的互动和这种互动的节奏 4 历史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根据和这种根据的变化 1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历史观指导下的史论 2 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 历史事物影响社会运行的特点 3 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的经济之路 这一特点发展的轨迹 4 但在经济全球化中 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 使南北差距拉大 历史事物自身关系的互动和这种互动的节奏 这项考核目标实际上是考查怎样论证和探讨问题 基本上是方法的问题 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中介 在认识过程中相当重要 理论如果没有方法的支持 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论证和探讨问题如果没有方法的支持 既论不起来 也探不起来 因此 方法有必要成为高考考核的一项重要目标 1运用判断 比较 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概括指出1949年 1952年年底 1956年 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 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使用批判 借鉴 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阅读下列据卢梭 社会契约论 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阅社会契约 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 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 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 不可侵犯 不得转让 不受限制 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 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包括立法 司法 守法 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工作人员 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 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 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 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 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 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 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 是主人 而在选出议员后 就又变成了奴隶 所以 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 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 共同决策和立法 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卢梭在国家学说 人权学说 法律学说诸方面 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 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 为什么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戊戌变法和义和国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 例如 维新派大力宣传 优胜劣汰 的社会进步理论 说 吾既自居与弱昧 安能禁人之兼攻 吾既日即于乱亡 安能怨人之取侮 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挑铁道 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 概鬼子杀尽 大清一统庆升平 回答 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 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 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三 第二部分关于考试范围 1 文综历史题由必修模块和选修1a模块的单项选择题和综合试题组成 2 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其中历史学科按古今中外的顺序排列 3 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为指导 以通史为线索 以专题为框架对必修和选修1a有关内容进行梳理 整合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5 古代中国的历史人物 孔子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西方 古代希腊 罗马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 亚里士多德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代部分与教材相比增加的两处知识点 1 海禁政策 2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2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新航路开辟 英国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3 人物 华盛顿 拿破仑 4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6 近代科学技术 牛顿和经典力学 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2 3 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上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4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3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5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下 6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9 1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9 2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7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8 现代科学技术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量子论 现代信息技术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 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6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毛泽东 邓小平 李四光 1 明确删减的部分 人物 甘地2 表述不够明确的有两处 1 1840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体 是指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单元六 和平与发展 还是单元六第三课 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主题 三 第三部分关于例卷 2主要按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考查 尤其是文明史观中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角度来考查 一般来说 各个角度一道试题左右 1取消了专题式选择题 使试卷的命题视野更加开阔学科综合以专题内综合为主必修内容的分值约占90 选修内容的分值约占10 3淡化古代与近代 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 跨知识渗透 跨区域链接 水乳交融 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4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