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722.9变速箱动力传递分析.doc_第1页
奔驰722.9变速箱动力传递分析.doc_第2页
奔驰722.9变速箱动力传递分析.doc_第3页
奔驰722.9变速箱动力传递分析.doc_第4页
奔驰722.9变速箱动力传递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奔驰722.9(W7A 700 and W7A 400)自动变速器于2003年 9月中旬上市,首先使用在211(E500)、215 (CL500)、220 (S430、S500)、230(SL500)等车型上。722.9自动变速器是 Mercedes-Benz第5代变速器,是在722.6自动变速器基础上发展而来,并逐步取代它。该自动变速器有7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具有质量轻、燃油经济性好和增加驾驶乐趣的优点。722.9 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1个拉维那式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和2个独立的简单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7前进挡、2倒挡共9速传动比变化。在变速器内部有7组换挡执行元件,其中包括3组离合器和4组制动器。各挡位传动比及不同挡位时各执行元件的状态见表1。一、1挡动力传递路线1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所示,为能表达清楚,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说明如下:1前行星齿轮机构:前排行星齿轮机构是一个拉维那式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它由两个行星轮系组合而成,包括2个太阳轮、 2套行星轮系和2个齿圈,其中前面是大齿圈,后面是小齿圈,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变速器的输入轴与前排拉维那式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后小齿圈相连,是动力输入端。1挡时,制动器B3 工作,固定前面的大齿圈,则行星架为同向减速输出。2后行星齿轮机构:前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它与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相连,则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和离合器K3工作,固定后太阳轮,则后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将动力传递给中间齿圈。3中间行星齿轮机构:中间齿圈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工作,固定中间太阳轮,则中间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是动力输出端。由以上分析可知,1挡时,三个行星齿轮机构都在执行减速运动,传动比最大。前排拉维那式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实物图如图3所示。在基础知识介绍中,没有对类似的拉维那式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进行分析,这里作简单介绍,以利于读者区分1、2挡传动比的定量关系。用“相对速度法”或“转化机构法”,对由大齿圈、行星架和小齿圈这三个构件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分析,有:n23/n13=(n23-nH)/(n13-nH)=-Z13/Z23 假设固定大齿圈,即n13 =0,代入上式得: n23/nH=(Z23+Z13)/Z23 又:n23/nH=ZH/Z23 联解方程可得出:ZH= Z23+Z13 Z13:前面大齿圈齿数Z23:后齿圈齿数Z1:太阳轮齿数ZH:行星架假想齿数n13:前面大齿圈转速n23:后面小齿圈转速nH:行星架转速由此可知,1挡时前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为:( Z23+Z13)/Z23 二、2挡动力传递路线2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4所示,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说明如下:1前行星齿轮机构:动力由前行星齿轮机构的后面小齿圈输入;制动器B1工作,固定太阳轮,则行星架为同向减速输出。2后行星齿轮机构:与1挡时相同,即前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它与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相连,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和离合器K3工作,固定后太阳轮,此时后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将动力传递给中间齿圈。3中间行星齿轮机构:与1挡时相同,即中间齿圈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工作,固定中间太阳轮,则中间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是动力输出端。由以上分析可知,2挡时,三个行星齿轮机构都在执行减速运动,后行星齿机构和中间行星齿机构的状态与1挡相同,只是前行星齿轮机构传动要比1挡小。小齿圈、行星架和太阳轮组成了一个简单的行星齿轮机构,2挡时,齿圈与输入轴相连,是动力输入端;太阳轮固定,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由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的知识可得知,2挡时前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为:(Z23+Z1)/Z23 。显然,Z1 (Z23+Z13) Z23,也就是说2挡传动比小于1挡传动比。 三、3挡动力传递路线 3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5所示,为能表达清楚,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说明如下:1前行星齿轮机构:动力由前行星齿轮机构的后小齿圈输入;离合器K1工作,将前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和大齿圈连接为一体,则整个前行星齿轮机构以一个整体旋转,传动比是1,动力由行星架同向等速输出。2后行星齿轮机构:与1挡时相同,即前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它与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相连,则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和离合器K3工作,固定后太阳轮,则后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将动力传递给中间齿圈。3中间行星齿轮机构:与1挡时相同,即中间齿圈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工作,固定中间太阳轮,则中间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是动力输出端。由以上分析可知,3挡时,前行星齿轮机构为等速输出,后行星齿轮机构和中间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与1挡相同。四、4挡动力传递路线4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6所示,为能表达清楚,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说明如下:1前行星齿轮机构:动力由前行星齿轮机构的后小齿圈输入;离合器K1工作,将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和大齿圈连接为一体,则整个前排行星齿轮机构以一个整体旋转,传动比是 1,动力由行星架输出。2后行星齿轮机构:前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它与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相连,则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是动力输入端,但后行星齿轮机构没有部件被制动约束转速,故没有参与速比变化。3中间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K2工作,驱动中间齿圈顺时针旋转,是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2工作,固定中间太阳轮,则中间行星架同向减速旋转,是动力输出端。由以上分析可知,4挡时,前行星齿轮机构为等速输出,只有中间行星齿轮机构在执行减速运动。五、5挡动力传递路线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转速要高于6挡。3中间行星齿轮机构:与6挡时动力传递路线相同,但传动比不同。即离合器K2工作,中间齿圈被同向等速驱动;中间太阳轮被同向增速驱动,则中间行星架同向增速输出。中间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的转速可以这样理解:中间齿圈被同向等速驱动,如果太阳轮固定,则行星架同向减速输出;如果太阳轮被同向等速驱动,则行星架同向等速输出。现在太阳轮被同向增速驱动,则中间行星架同向增速旋转。因7挡时中间太阳轮的转速高于6挡,故中间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的转速高于6挡。八、R1挡动力传递路线R1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10所示,为能表达清楚,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说明如下:1前行星齿轮机构:与1挡时相同,即动力由前行星齿轮机构的后小齿圈输入;制动器B3工作,固定前面的大齿圈,则行星架为同向减速输出,将动力传递给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2后行星齿轮机构: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顺时针减速旋转;制动器BR工作,固定后行星架/中间齿圈,则后太阳轮反向减速输出。3中间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K3工作,连接后太阳轮和前太阳轮,则前太阳轮也反向减速旋转,是中间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输入端;制动器BR工作,固定后行星架/中间齿圈,则中间行星架相对于中间太阳轮是同向减速旋转,相对于输入轴是反向减速旋转。由以上分析可知,R1挡时,前行星齿轮机构执行同向减速运动;后行星齿轮机构执行反向减速运动;中间行星齿轮机构执行同向减速运动,总的传动比是经三级减速后的反向运动。九、R2挡动力传递路线R2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11所示,为能表达清楚,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说明如下:前行星齿轮机构:与2挡时相同,即动力由前行星齿轮机构的后小齿圈输入;制动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