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生存方式变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赫晓霞1,栾胜基1,艾 东2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存方式开始逐步由传统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具体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的环境友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于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现代生产生活要素的介入,在不断使农户的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总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传统生存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来自于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新的外部物质的介入,因此,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在改善农户生存方式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控制外部的污染物质的介入。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生存方式;农户经济行为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1403-0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户经济形式在我国广大农村的重新确立,我国农村整体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整体上传统的农户经济形式开始向现代的农户经济形式转化,在一些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却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存方式。传统生存方式的保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其传统优势,但是,传统生存方式与现代农户经济形式的脱节依然带来了很多问题,而农村环境问题就是这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本研究是针对辽宁省凤城市一个普通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当地农民的生存方式及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该农户所在地是典型的辽东丘陵地带,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而较为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生存方式。当然,新的生存方式也在不断的冲击着这个小山村。这一农户的主人是我的亲属,据说,他们家住在那里已经将近60年了。正因为如此,这一农户既很好的保留他们原本的生存方式,也在不断接受着现代的生存方式的影响。1 调研基本情况该农户所在地是辽宁省凤城市,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西北岸。从地域上说,这里属于辽东丘陵地带。从气候上说,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1 农户的居住环境让我来描述一下这里的环境。东边是一座高山,春秋两季,都有人在山上养蚕;西边有一条小河,只在夏天发水的时候才有水;院子前面,有一个水塘,这儿应该是一个泉眼,因为无论冬夏,这里的水总是那么多,即便在盛夏,这儿的水也是冰凉刺骨;后面是一道低矮的山岭,有很多树,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该农户的。房子的周围是菜园和果树,东边还有一个废弃的烟房。他们家在山脚下,从大路上下来,穿过一大片玉米地,就来到大门口。进了简陋的铁大门,左边是猪圈,右边是牛圈,再往前走,左边是放马车的车棚,再前面是鸡窝,右边是粮仓。上了台阶,就是四间正房了。正房左侧是一个放杂物的小房间,这里叫厦子,右侧是另一个粮仓。一进正门就是厨房,左边是一个老式的大锅,右边却是两个。绕过锅台,左右各有一间屋。左边是小屋,是主人的孙子和孙媳住的屋子,右边是一间大屋,主人,儿子、儿媳都住这间屋,炕的中间用家具隔开。每间屋子朝南的一面都是炕,和厨房的锅灶相连。朝北的一面放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墙上贴的是旧报纸,还有几张年画,一张是毛主席像,还有一张是山水风景。据我所知,他们的房子在这些年总共进行了两次大的整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将老旧的草房翻盖成瓦房,从此再不需要每年上山割草来覆盖屋顶。第二次,是在90年代中期,为了主人的孙子娶媳妇,屋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就整个院落来说,基本上还是老样子。1.2 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家里有耕地约1 hm2,今年大概收了5000 kg玉米,投入费用(化肥,种子,农药等实际开销)大概是1500元,玉米按市价0.8元/kg计算,5000 kg玉米留2500 kg自用,卖掉2500 kg,收入为2000元。这意味着种粮食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家里的生活性支出主要来自其它副业收入。家里现在有三头牛,以前养牛为耕地,家里有七八头牛之多,忙时牛用来耕地,平常也就是用牛车拉些柴禾什么的。后来不再需要耕牛,就逐渐把家里的牛都卖了,一头牛可以卖到一两千元。家里还养了几十只鸡鸭鹅。除了自己家食用之外,家禽和禽蛋也是家庭副业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农闲季节,如果周围有工厂,有的农民可以去工厂打短工,或者将厂里的工作带回家来做,然后按照工作量获得报酬。表姐说他家附近有一个板栗加工厂,是出口板栗的。在农闲时,他们就每天从厂里去带壳的板栗回家,取掉表壳,再将果肉表面的一层薄皮削干净,就算完成任务。主人的孙女现在每天晚上在家都削板栗,一个晚上差不多能削5 kg,每公斤2.6元,一个晚上能挣十几块钱。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因为不会与其他的事情发生冲突,而且收入的多少完全由工作量决定,只不过,这个工作最多持续一个月。这里是辽东的柞蚕之乡,我来的时候,秋大茧好像刚下山不久,正是拦茧的时候。我和主人已出嫁的孙女上山拦茧,在山上转了很久,得到了大概有0.25 kg蚕茧吧,听说现在大茧的市价是7元/kg,姐姐说姐夫现在每天上山半天,可以收5 kg左右,相当于30几元的收入。所以,在养蚕的人家收获完大茧之后,已经完成秋收的农民们都很积极的上山去拦茧。这是一个补贴收入的好方法,尽管相对来说,这项工作所能进行的时间,也只有半个月左右。也有人上山采草药、采野菜、采蘑菇、采野果等,包括上面提到的拦茧,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除此之外,有的人家会选择养蚕,种烟,扣大棚等收入较高的副业,但这些副业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懂一些技术。有些技术要求高些,有些技术含量低些但是却相当辛苦,各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来选择所从事的副业。村子里目前普遍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是天麻,一种不错的药材。早先人们都上山去挖野生的天麻,因为野生的天麻价格高,质量好,只是随着挖掘人的增多,野生的天麻已经越来越少。原因之一就是这种药材的挖掘会破坏植被,我曾亲眼目睹多处一米见方的山坡被挖得寸草皆无,很难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农民要寻找天麻,就要不断的变换地点,难度逐渐变大,从经济上考虑也不那么划算了。后来,人工种植天麻就逐渐兴起。最初只有一两家种植天麻,获得很高的收入,于是很快的,整个村子的人都开始种天麻了。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吧。据说刚开始种的时候,每公斤天麻卖到25元,而现在市场价已经降到6元/kg。但是所有的人都在坚持不懈,他们总认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也许会涨价,他们的付出就值得了。今年的状况却不大好,先是主人的儿媳抱怨今年的天麻长得不好,然后在地里看到他们仅仅收获他们明年所需要的种子。据说是由于雨水多,今年的天麻长得都不好。但是仍然有一家收得不错,因为他们种得多。我问她为什么不多种,他们回答是因为多种需要多投资。他们只是在第一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然后每年所使用的种子都是去年产下的。所以,后来的天麻产量和质量往往都取决于第一次所种下的种子。令我不解的是,即使在售价最好的那几年,也没有人想到扩大规模,只是守着自己一开始种的那些,不管收成如何。在他们看来,似乎是否有好的收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运气,所以他们并不费心去管理。1.3 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晚上出去,惊见满天星斗,醒目的银河横贯天际。暗夜里,星空是那样的美丽而清晰,或许是这里的空气好吧,都市里已被遗忘的夜空重又以最美丽的姿态呈现在我的面前。乡村的夜,寂静而安详。当灯光熄灭,屋里的人都沉入梦乡之时,四周便漆黑一片,没有一丝光亮。乡村的人们秉承古人节约的美德,灯光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家里的电灯,便只在晚饭时和睡觉前使用,他们看电视都要把灯关掉,屋子里如果没有人,是决定不会亮着灯的。这里的一切,都是以最节约能源的方式进行。但是人工和时间是很少被考虑的。人们在考虑一件事情的利弊时,通常只考虑这个事情能带来多少收益,却很少去考虑花费多少体力和时间,因为在他们看来,有力气不用是浪费,虚度光阴也是浪费。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觉得嗓子不舒服,这是因为屋子里有烟,其实是用柴禾烧饭取暖时留下的。这里烧饭取暖仍然是多年沿用的传统方式,燃料通常是薪柴和秸秆,燃烧的过程常常伴有浓烟,有时是柴禾的关系,可能柴禾较湿,不容易烧着,有时是锅灶设计不好,有时又会烟道不通,结果,不仅这里的厨房到处是黑乎乎的,做饭的人更是深受其苦。在农村,承担烧饭任务的绝大多数都是妇女,正因为如此,深受浓烟之苦的往往也是妇女。但是我没有听到任何抱怨,我亲眼看见她们在烟雾中忙碌,她们会告诉我离得远一些,因为烟太大,但是她们自己却是一直身处浓烟之中,而且面色坦然。晚上,他们睡得都很安然,很香甜,似乎没有人受到烟气的影响,也许他们早已习惯了吧。我看到他们家里也有煤气灶,但是用得机会很少,一般是在夏天或者过年过节或者农忙的时候。这一方面是因为买煤气要用钱,但是烧柴却不用,而且来源甚广,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客观条件,他们往往会选择烧柴。另一方面,即便经济条件允许,煤气灶也只是在夏天的时候比较适用,因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夏天不需要取暖的时候可以使用煤气灶做饭,而到了冬天,为了满足取暖的需要,人们也必须使用木柴。这多少说明,决定煤气使用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某些时候已经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客观需要。传统的以火炕为睡眠工具的方式决定了烧柴取暖是必需的,在这个过程中,用柴禾来做饭也就是自然的了。1.4 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关于生活垃圾,家里没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垃圾。清扫屋子和院子产生的垃圾往往进了牛圈或猪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牲畜粪便一起成为农家肥的来源;其他的废物则被收集起来等待小贩来回收。废旧电器有人回收,虽然价钱很低,但这些东西对农户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他们乐于将无用之物出售出去,小贩们将回收的东西处理后二次利用往往也会有少许收益,这是一个简单的双赢过程。其他诸如饮料瓶(玻璃瓶或塑料瓶),废旧书报,废旧塑料(方便袋除外)等物品也都是回收对象,因为这些都很容易进行再利用,难怪我在这里几乎看不到这些东西。这就意味着,在这里,一旦某样东西可以产生效益,就很容易被利用起来,即便不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农户也很容易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对一些东西进行简单回收。当我问到方便袋之类如何处理的时候,主人说,能用的就留着用,不能用的基本上都直接添到灶坑里烧火了,因为这类塑料没有人回收,随处乱扔也不美观。我想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与之类似的是地膜的使用,这种塑料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如果用完后不将这些破碎塑料清楚,对于作物生长非常不利。但这种塑料也是没有回收价值的,农民将这些从田地里清除以后,通常都是用焚烧的方式处理。虽然这种普通的焚烧方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并且可能导致塑料不完全燃烧,产生有害物质等,但是由于当地空气的扩散能力强,排放规模、排放量又极小,因此并不构成环境问题。1.5 种植方式的转变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原来我还奇怪,由于主人的孙子和孙媳外出打工,主人年纪太大,他们家现在只有儿子和儿媳两个主要劳动力,两个人怎么种得了家里的十几亩地呢?一问我才知道,原来现在种地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那么费事。翻地可以雇犁杖,化肥直接在翻地的时候洒在地里。到了种地的季节,雇人翻好地,其他的工作就可以自己完成了。以前种地要一人刨坑,一人撒化肥,一人踩窝,一人撒种,一人盖土,所以往往是大人孩子齐上阵,还要几天才能忙完。现在肥料先放好了,土质好的话,一人踩窝,一人撒种,一人盖土就可以了,工作速度就快了很多。在苗还未出土的时候,往地里打上除草剂,这样,从种子下地到秋天收获,中间已经不需要任何田间管理工作。本来原本在这之间有两三次除草,两次翻地,一两次追肥,现在全都不需要了,节省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了。有人和我说,现在种地已经比十几年前轻松了很多,只差没有实现机械化了。然而除草剂的使用也并不总是那么有效,今年主人的儿子在喷洒除草剂的时候,因为想节约一点,用一亩地的药量喷了一亩半地,结果,杂草长出来了,还是要除草。根据这些年的经验,他说如果要保证除草剂的效果,事实上,每年喷洒的药量是应该比上一年相对多一些的。有了今年的教训,他说明年一定按照说明书来使用除草剂,甚至再多一点。不过也听说了有人除草剂喷多了结果把苗都烧死了。这里几乎仍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至少在吃的方面,除了面粉必须购买之外,其他的,大米,玉米,高梁,大豆,花生,红薯,芋头,各种蔬菜,土豆,白菜,萝卜,茄子,辣椒,葱,几乎全部由自家供应。家里还有很多果树,桃树,樱桃,梨树,栗子树,核桃树,山楂树,枣树等。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农户基本上是不需要去市场上购买食物的。1.6 森林利用方式的变化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了。据说是小队把树砍了卖钱了,然后将钱分给农户。他们家也分了几百块钱吧。主人的儿子说,这样不好,因为钱很快就会花光,但是山上的树却是永久的消失了。主人的儿媳却觉得不错,因为这样至少自己可以得到一些钱,而如果树长在山上,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实际的好处,所以她宁愿如此。我问他们是否有人种树,他们说有,但是都是种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如种果树,或种树苗卖钱等。集体的山树木被砍完后,通常是租给私人栽种经济林,这种造林方式基本上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至于会有什么生态和环境上的影响,是没有人在意的。1.7 畜牧业的转变以及肥料利用的转变以前村里养羊的很多,这几年却少了,因为放羊的地方少了。山上已没有高大的乔木,据说是前些年养羊上山的结果,被羊啃过的树木就无法再长大了,现在为了保护树木,羊已经不许上山了。以前每家都养好几头牛,现在养牛的也少了。他们家现在只有三头牛,原来有七八头呢。现在大部分家庭已经不需要耕牛,翻地都是雇犁杖,除了一两户人家专门养牛养马出租给别人外,其他人家里养的牛也就差不多都卖了。家畜饲养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农家肥来源的减少,相应的化肥施用量急速上升,显然,这一转变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的生存方式。关于化肥的使用,听取了主人儿子和儿媳两个人的介绍,大概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化肥,最开始是氨水,然后依次是氢氨,磷肥,复合肥,专用肥等。这些年来,化肥的用量一直在上升,但他们家这几年的化肥用量却几乎保持不变。包产到户之后,他们家的耕地数量保持不变,一直是1 hm2左右,化肥施用量也几乎不变,大概是75 kg/hm2,玉米产量也几乎保持不变(除去1984、1985年的两次天灾,大风)。但是他们家使用大量农家肥,田里使用的肥料,几乎农家肥和化肥各占一半。也正是因为农家肥的使用,才使得家中化肥的使用量可以保持不变。有的农户没有农家肥,完全靠使用化肥,化肥的使用量就持续增长,但粮食产量是却和他们家差不多的。这些农户都清楚农家肥比化肥好,但是农家肥储存量很少,使用麻烦,而且单纯使用农家肥粮食产量较低,因此,很多人就逐渐选择使用方便并能够带来高产的化肥,至于化肥的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危害,是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的。在他们看来,粮食的质量在使用化肥前后并没有明显不同。虽然购买化肥需要一定的费用,但是节省下来的时间和人工可以投入到其他收益更高的工作。这里的农户普遍认为这里的土地质量也没有问题,没有随着化肥的使用出现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但是人们明显的感觉到化肥的施用必须是连续的,一旦停止使用化肥,土地的生产能力就迅速降低。因此,化肥的使用在这里呈普遍上升趋势。1.8 交通状况的改善这里的路况不太好,但是比起从前,却已是好了很多了。大部分的路程都已经是柏油马路,大约最后的1 km吧,仍然是崎岖不平的土路。然而,现在乘公共汽车20 min的路程,十几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我每次去他们家,都是先坐车在很远地方的车站下车,然后走上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走到。后来有了自行车,回去的时候就有人用自行车送我们。再后来,在离他家近一些的地方通了公共汽车,也就是现在的柏油路的终点。从那里走到亲戚家仍然需要20 min左右。然而这已经让他们惊喜不已,主人的儿媳说,她以为这一辈子都别想看到村里铺柏油马路、通汽车了呢。村子里的土路,天晴的时候,有车经过便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路上便会有很多积水,雨若大了,路甚至会被洪水冲断。所以,即便是这样的土路,也需要不断地修修补补。1.9 人际交往与传统习俗的保留这个村子是散居的,邻里之间距离都很远,通常隔着小溪喊一声对面就能听见,但走过去可需要半天的时间。我想,这里的人之所以说话声音都很大也许和这个有关吧。再加上村里人很少,所以这里的人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各家的事情几乎大家都知道。赶礼是村里人支出的很大一块,甚至可能超过年收入的一半。这里从孩子满月,过周岁,12岁生日,上大学,结婚,老人过生日,葬礼等都是办事情的原由,这其中攀比的成分很大,往往有一家这样做了,其他人也都照着做,很多农民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表面上光彩,不然在村子里就会被其他人笑话。不过这种礼节性支出的数目一般并不大,这几年,通常20到30元不等。但这种开支却是经常性的。我在亲戚家三天,他们去赶了两份礼,有一家是孩子过周岁生日,另外一家是寡妇再嫁。许是传统观念的支配吧,他们仍然认为寡妇再嫁是不好的行为,即便再嫁,她的亲人,如儿女,姐妹等都不应该去送行,他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这天是阴历十月初一,按照老规矩,是给先人上坟的日子,于是我就陪他们去家里的坟地上坟。这个时候,草木凋零,他们在坟地烧香,烧纸,和放鞭,我在旁边提心吊胆,生怕引起火灾。好在他们也很小心,我问了一下,在农村烧纸仍然是不被禁止的,这一天,我听到好几次鞭炮声,都是各家去坟地上坟时放的,好在没出什么事。家里的坟地周围有好很多高大的乔木,放眼望去,其他的地方也是如此,公共的山坡上几乎已经没有高大的树木了,但是在各家的坟地周围,往往都有长得很好的高大的树木,好像是叫做风水林吧。姑且不论风水林是否还有其他意义,但是至少在某些区域,可以很好的保存树木,因为那里的树木是没有人会去砍的。这种树林都归坟地主人所有,其他人没有权力砍伐这些树木,坟地主人则会出于对家族祖先的敬重或风水的考虑也很少会去砍那里的树木。2 讨论与结论在这里,农民的生活,比起十几年前,的确是好得多了。大部分的人家,已然不为吃穿发愁,虽然仍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米白面总是不缺的。住的房屋,基本上也都是翻新过的大瓦房,说起出行,交通也比以前方便多了。然而,如果不是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而是从一个外来人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有很大不同。我也是从这样的农村走出来的,并且在城市生活了好几年。回头再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我就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吃的东西是不缺了,但是他们能吃到的,大部分还是自己的土地里可以收获的,一个是他们的经济状况仍然不是很好,另外,在农村也没有菜市场让你去买菜;他们的衣着,当然不是像从前一样需要自己缝制,不过基本上都是在集市上购买的廉价商品。年轻人的衣着样式也不差,只不过不能考虑品质罢了。房子是由草房变成了瓦房,也不再存在漏雨的危险,但是屋里的陈设却变化不多,新婚夫妇总是要有一套新的家具,不过样子都差不多。彩电,VCD,洗衣机,在很多人家也都常见,但却无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娱乐活动仍然缺乏,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只能守着电视,基本上也只有一个台,不存在选择节目的问题。洗衣机,在没有给排水系统的农村,用起来也显得那样蹩脚。哪家有个大事小情,倒是人们亲戚来往,交换信息,了解社会的好机会。人们的思想,仍然保守而陈旧,所考虑的,仍然是如何养活自己一家老小的问题,外面的世界,依然与他们关系不大。按照传统的观点,这里几乎没有必要考虑环境问题,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偏僻,不断有住户迁离此地,这就使得当地有足够的农田,足够的山林供农民耕种,取柴。这里也没有垃圾,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有用的。如果这样的生存方式可以延续,对当地农民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毕竟,那里并不曾与现代世界绝缘。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我看到了传统的生存方式得以长期保存的事实,同时也看到了这一生存方式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传统的生存方式可能带来的始终只是生态环境问题,而不是现在普遍意义上的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越是突出,这一问题就越明显,如果人地关系不那么紧张,传统的生存方式仍然具有其生命力,但如何发展和转化,又将是另一个问题。在调查中我所看到的另外一些问题,也就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的农村环境问题,则是随着现代农户经济的发展,外部物质、要素、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的介入而产生的。由于传统生存方式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传统方式的改造来解决问题;由于外部物质介入产生的问题,则需要从外部物质的产生和使用整个过程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现在农村,但是根源却并不在农村。因而,要真正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从问题的源头抓起。例如,出于保证粮食产量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我们无法限制分散的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但是,化肥、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往往都是以企业为单位集中进行的,因此,只有从化肥和农药生产的源头抓起,依靠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控制和改变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土地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如,生活垃圾中各种不可回收的塑料袋,塑料包装等最初也都是来自于大大小小的企业,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包装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整个过程来解决。总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落后的生存方式,现代社会中外部物质的介入也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的研究和工作中,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参考文献:1 赫晓霞, 栾胜基. 农户经济行为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6, 15(2): 377-380.HE Xiaoxia, LUAN Shengji. Impact of rural household economic behavior types on r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6, 15(2), 377-380.2 赫晓霞, 李文龙, 张晓楠, 等, 农户能源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农村环境的变化:某贫困山村薪炭林利用案例研究J. 生态环境, 2006, 15(1): 99-102.HE Xiaoxia, LI Wenlong, ZHANG Xiaonan, et al. Rural household energy use and rural environment change: case study on fuel forest use in a village in depressed are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6, 15(1): 99-102.3 乐小芳. 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4): 42-45. YUE Xiaofang. The analysis of impact of living style on r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J. 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04(4): 42-45.4 鲁礼新, 马昌河, 鲁奇. 水城县沙坡村农户经济行为调查研究J. 地理研究, 2004, 23(2): 218-226.LU Lixin, MA Changhe, LU Qi. A case study on economic behaviors of households in Shapo village of Shuiche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20012002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4, 23(2): 218-226.5 乐小芳, 栾胜基. 农村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城乡环境差现象与理论初探J. 科技导报, 2003(8): 14-17.YUE Xiaofang, LUAN Shengji. A new viewpoint on the research of rural environment problem: the appearance of environme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3(8): 14-17.6 曾小五. 生存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危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9(8): 79-81.ZENG Xiaowu. Modes of existence and the cri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J.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2003, 19(8): 79-81.7 乐小芳, 栾胜基, 万劲波. 论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J. 中国环境管理, 2003, 22(3): 1-4.YUE Xiaofang, LUAN Shengji, WAN Jinbo. Rural Environmental Policy Innovation in ChinaJ.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3, 22(3): 1-4.8 叶文虎, 邓文碧.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塑建新的生存方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4): 1-4.YE Wenhu, DENG Wenbi.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 of existence at the cent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1, 11(4): 1-4.9 马鸿运. 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6.MA Hongyun. Research on rural household economic behavior in China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ress, 1993: 6.10 Spangenberg_J H, Lorek 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from aggregate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o priority fields of act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3: 127-140.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mode of existence change on rural environmentHE Xiaoxia1, LUAN Shengji1, AI Dong21. College of Environm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甘肃省武威一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生态旅游开发-第5篇-洞察及研究
-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洞察及研究
- 嘉兴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二中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GB/T 20242-2025声学助听器真耳声性能特性测量
- 跨代互动缓解隔离-洞察及研究
- GB/T 20643.1-2025特殊环境条件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 2025年度电动伸缩门行业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合同
- 学校食堂员工薪资方案
- 2025-2030中国冷冻榴莲行业供需现状究及未来销售渠道趋势报告
- DBJ41T 137-2014 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百岁居区域+乐活内外勤宣导材料
- 内蒙古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吉林大学介绍
- 卫浴设备安装技能的培训与认证
- 废气处理工程协议
- 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