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ppt_第1页
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ppt_第2页
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ppt_第3页
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ppt_第4页
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 前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s 是指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在美国 每年有大约800万非创伤性胸痛的急诊患者 由于acs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及缺血性并发症的高危险性 因此需要将acs患者从这些患者中鉴别出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sdrome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临床上具有典型的胸痛病史根据是否存在抬高的st段可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升高 不稳定心绞痛 肌钙蛋白正常 事实上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 经常将症状与acs一致但还没有确诊的患者称为疑似acs 根据12导联心电图的不同可将acs患者分为两类 心电图上新出现st段抬高者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而将st段压低 t波改变或没有心电图异常者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 nsteac综合症 nsteac综合症包含可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ecg 与贫血和高血压类似 acs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复杂的综合症 然而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随着粥样斑块的腐蚀和破裂 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暴露出粥样斑块核心的促凝成分 最终促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 大多数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只引起局部或短暂的血管阻塞 导致冠脉缺血不伴有持久的st段抬高 不稳定心绞痛或nstemi 余下的30 acs患者 冠状动脉内的血栓造成大血管的完全阻塞而发生stemi 急性心肌梗死病程进展 斑块沉着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流量减少 心肌缺血 心肌坏死 无症状期 不稳定心绞痛 心肌梗死 acs发病原因除上述外 还有以下原因 1 血小板破裂引起的急性血栓形成 2 继发性机械性阻塞 3 炎症 4 继发性不稳定心绞痛 如继发于严重贫血或甲亢 5 冠状动脉痉挛 与acs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相对应 不同病因引起的acs死亡率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也明显不同 因此 有效的危险分层和靶向治疗是当前对acs患者进行临床处理的焦点 另外 明确诊断acs的患者并早期治疗 能够减少心肌损伤的范围 因此 快速诊断并启动治疗也是处理此类患者的核心 由此 初步评估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目的有二个方面 1 判断患者症状与急性冠脉缺血的可能性 2 判断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 包括死亡和再梗死 联合应用临床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和心脏生物标志物对于实现上述目的非常有价值 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主要反映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第二类是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 第三类是作为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一 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心肌坏死时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 常常伴有结构蛋白和其他细胞内大分子释放到心肌间质 这些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和t ctni和ctnt ck 肌红蛋白等 与其他可用的心肌标志物相比 心肌肌钙蛋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组织特异性 是心肌损伤检测的首选标志物 心肌细胞 蛋白或酶的大小及亚细胞分布决定了生物标志物快速出现在血循环中的方式 心脏标志物 与ck相比 ctni和ctnt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可以由采用针对心肌亚型的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优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优势在于已经通过了临床验证 骨骼肌损伤 如创伤或外科手术 引起的心肌肌钙蛋白假阳性者极少 当ck mb正常或轻度升高时 心肌肌钙蛋白有助于鉴别心肌损伤 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包括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 如缺血修饰白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cd40配体等 心肌缺血坏死早期暨发病6小时内的标志物 如肌红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糖原磷酸化酶bb同工酶等 而ast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等因灵敏度和特异性都相对较差 在心肌损伤的诊断检测中已不再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包括肌红蛋白 ck mb和肌钙蛋白 根据这些蛋白质的尺寸大小和所处位置决定其释放的时间 最小的肌红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内 首先释放 存在于核子和线粒体内的ck mb随后释放 而存在于收缩器内结构蛋白 ctn要等细胞完全裂解后才会释放 专家一致认为心肌细胞死亡后 ctn才释放 近10年的临床实践证实 心肌肌钙蛋白 ctn 是目前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已成为心肌组织损伤 如心肌梗死 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不能使用ctn的情况时 也可使用ck mb质量的检测 ctn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s 中的临床用途主要有 1 协助或确定诊断 2 危险性分类 3 估计病情 4 指导治疗 在考虑心肌梗死诊断时 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结合临床表现 病史 体格检查 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 ctn或ck mb质量的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的acs病人存在心肌损伤 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或心电图检测结果 可以考虑诊断为心肌梗死 属于高危险性 肌钙蛋白 tn 的基本结构 肌钙蛋白是横纹肌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 平滑肌无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复合物由三个亚基组成 肌钙蛋白c tnc 肌钙蛋白t tnt 和肌钙蛋白i tni 共同构成 参与由钙离子介导的肌肉收缩活动的调节 肌钙蛋白复合体在钙离子作用下 通过构型变化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接触 tni是主要的抑制因素 当钙离子进入细胞间隙后 钙离子和tnc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复合体构型变化 使tni离开原肌球蛋白 解除抑制 肌肉收缩 tnt刺激作用于肌动蛋白的atp酶 tnt的羧基位于球状头部 氨基端位于尾部 当头尾聚合时 原肌球蛋白重叠 形成三聚物 拉动原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接触 细丝在粗丝中滑动 肌肉收缩 1 tnc 分子量18000 呈晶体结构 是肌钙蛋白的钙离子结合亚基 骨骼肌和心肌中的tnc是相同的 2 tni 分子量21000 是肌动蛋白抑制亚基 可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 阻止肌肉收缩 它有三种亚型 快骨骼肌亚型 慢骨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 这三种tni亚型分别源于三种不同的基因 心肌亚型性对于两种骨骼肌亚型约有40 的不同源性 3 tnt 分子量37000 可能为不对称蛋白结构 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 tnt也有三种亚型 快骨骼肌亚型 慢骨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 他们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的表达分别受不同的基因调控 当心肌损伤时 游离于胞浆内的心肌tni tnt快速释放入血循环 5 8小时外周血出现增高 并且随肌原纤维不断溶解破坏 tni tnt不断释出 与12 24小时内达到高峰 7 14天后降到正常 与ck mb相比 tni tnt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敏感性更高 特异性更强 持续时间更长 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的深入研究 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敏感性 肌钙蛋白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 它正逐步取代ck mb成为ami的诊断 金标准 nacb ifcc esc acc关于ctn临床应用的建议对检测试剂有何要求 对于ctn作为一个特异性心血管指标用于临床对心肌梗死 mi 的诊断或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的危险分层提出了对试剂的要求 如 检测的灵敏度 不精密度的要求 抗体必须检测ctn分子的稳定结构区域 没有嗜异性抗体的干扰 对样品没有抗凝剂 尤其是肝素 的要求 cut off值设定在 99 分位值 试剂在此值的不精密度 10 cv 检测的周转时间 tat 要小于 个小时等 引起不同厂家生产的ctni试剂所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不同厂家生产的ctni试剂所测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包括 使用不同的标准品 可能引起2 20倍差距 抗体的不同而出现的抗原识别位点的不同 如游离的和ic复合物的tni或不同抗原位点的抗干扰能力 如 蛋白水解酶 磷酸化 氧化等影响和使用不同的样品类型 如 血清 血浆 肝素或edta 如何理解心肌钙蛋白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最初 ctn主要用于ami的诊断 来区分ami和非ami 但随着更灵敏的检测试剂的出现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在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中也可以检测出ctn 而这类病人今后出现心脏事件 如 死亡或ami 的风险远大于没有检出ctn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这就形成一个概念就是ami病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ctn是一个心肌细胞坏死的标志 这一新的概念形成了新的mi定义 ctn的出现升高与心肌细胞缺血有关 最后 应该看到临床风险是与ctn的水平是有关联的 生物标志物在acs初步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的诊断 1 表现acs症状的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2 患者的临床表现 病史和体格检查 心电图应该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用于疑为mi的诊断 3 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mi的首选标志物 在无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时 ck mb质量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替代标志物 4 患者入院即刻就应采血测定 然后根据临床情况进行一系列标本采集 对于大多数病人 应分别在入院即刻和6 9小时采血 存在acs临床表现 伴有以下情况常提示mi伴有心肌坏死 1 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至少有1次心肌肌钙蛋白浓度超过参考人群的第99百分位数 2 连续2次ck mb浓度超过性别特异性参考人群的第99百分位数 ck mb浓度可升高和 或降低 42天死亡率 831 174 148 134 50 67 acstni升高同死亡率关系 antmanem nengljmed1996 335 12342 1349 除心肌缺血引起ctn升高外 还有哪些状况或疾病会引起升高 必须十分清楚的认识到除了心肌缺血外 还有一些临床状况会导致心肌受损而引起ctn水平的升高 例如 外伤 包括挫伤 切除 电击伤 心肌活检 心脏手术等 充血性心衰 急性或慢性 高血压 低血压伴心率不齐 非心脏手术病人手术后 肾衰 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减退 心肌炎 肺栓塞 脓血症 烧伤 淀粉样变性病 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心肌受损后的横纹肌溶解 衰竭等 在使用ctn进行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 心血管疾病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统一体 稳定型心绞痛在一端 ami在另一端2 各型ctni对心肌损伤特异 但不是对ami特异3 ctni升高但与病史或临床情况不一致时 应考虑其它心脏疾病4 样本处理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5 连续采样检测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危险分层决定限 accutni两个非常有意义的临床决定限 1 心肌损伤cutoffvalue 0 04ng ml 2 amicutoffvalue 0 50ng ml 危险度预测 非st段抬高缺血性不适 accutni 胸痛发生后6 12小时 肌钙蛋白阴性 肌钙蛋白阳性 低危险其他疾病 nstemi高危险 肌钙蛋白可以有效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 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eac和acc发表联合声明 最突出的建议是 凡缺血造成的坏死 即使坏死面积极少 ctn也能将其检出 ctn后期峰值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ctn累积释放量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正比 adaptedfrom acc ahaguidelineupdate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aandnstemi2002 最佳采血时间 mi生物标志物测定的最佳采血时间取决于标志物的性质和患者的因素 症状的开始和持续时间以及发生acs的概率 1 ck mb在心肌损伤后3 4小时开始升高 48 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2 ctn升高的时间与ck mb类似 但持续时间长 ctni可持续4 7天 而ctnt可达10 14天 3 肌红蛋白在肌细胞损伤后1小时即开始升高 12 24小时恢复正常 根据这些动力学表现 血清ck mb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的瞬时性升高通常不支持心肌坏死的过早期 1 3h 检测 这些标志物直至mi发作的6h或以上才会达到最佳的灵敏度 准确判定症状发作的时间有赖于患者的主诉 然而这在临床上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应在入院即刻及入院6 9h后采血以提供充分的mi诊断敏感性 无st段抬高的患者 这种在症状出现8h时连续测定能够将心肌损伤患者的诊出比例由49 提高到68 大大提高了危险评估的准确性 更加频繁的早期测定肌钙蛋白和 或ck mb 尤其是联合肌红蛋白 被认为是提高心梗早期诊断和有利于启动治疗的途径 ctn在临床使用的局限性是什么 在我们临床应用ctn的同时 一定要记住ctn的出现只是说明有心肌损伤但它不能确认受损的原因 即其组织特异性不应与损伤机制的特异性相混淆 如mi与心肌炎 当心肌肌钙蛋白浓度升高而又缺乏心肌缺血的证据时 应仔细寻找其他引起心肌损伤的原因 当不能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时 第二最佳选择为ck mb 测定ck mb质量 尽管总ck是心肌损伤的一个敏感标志物 但由于其在骨骼肌中浓度很高 故特异性较差 肌酸激酶 ck 及其同工酶测定 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 人体三种肌肉组织中含有大量ck 肝 胰 红细胞等含量极少 ck是由m和b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 形成ck 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 ck mb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ck bb 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 三种同工酶 80年代ck mb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指标 ck mbmass 1 用于acs诊断2 6小时开始升高 12 24hours高峰 2 3天后恢复正常ck mb升高又恢复正常 诊断ami24 48hck mb再次升高诊断再梗塞2 急性心梗溶栓 出现再灌注 可使达峰时间提前 3 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ck总活性增高 4 心肌炎时ck可轻度增高 5 生理性增高 运动后 分娩时6 各种肌肉疾病 ck极度升高 ck mb也升高7 长期卧床 甲状腺机能亢进 激素治疗 ck可有下降 8 估计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xupperlimitofnormal ck mb升高水平同acs患者6个月死亡率关系 alexanderjhetal circulation 1999 suppl1 1 629 4 9 5 7 9 2 12 6 14 5 19 9 n 5 681 n 1 098 n 294 n 302 n 249 n 211 ck mb水平 影响ck mb升高的因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炎心肌疾病循环衰竭和休克横纹肌溶解症恶性高热 心脏手术骨骼肌创伤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肉萎缩症高强度运动慢性乙醇中毒 肌钙蛋白 troponin 1965年ebashi和kodama首先发现 随后被命名1968年hartshorne和mueller认为是一复合物 并研究了功能1971年ebashi等纯化后用sds电泳分析 得到三个片段1973年greaser和gergely根据其功能 将三个亚基命名为tnc tni tnt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c 与钙结合的部分 肌钙蛋白i 含有抑制因子的部分 肌钙蛋白t 与原肌球蛋白结合部分 troponin 肌肉细丝中的肌钙蛋白位置 示意图 肌肉收缩时肌钙蛋白的作用 示意图 肌钙蛋白复合体在钙离子的作用下 通过构型变化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接触 引起肌肉收缩 肌钙蛋白i起抑制作用 肌钙蛋白c与钙结合后可以使肌钙蛋白i离开肌球蛋白 从而肌钙蛋白t发挥作用 促进肌肉收缩 外周血中的ctn 心肌损伤后6 8h后即可在外周血测得增高持续7 10天 ctni 或10 14天 ctnt ctn的血中半衰期约数小时ctn的释放以tnc ctni ctnt复合物形式 随后降解 外周血中的ctni以ctni tnc复合物形式居多数 90 以上 游离的ctni较少 ctnt游离形式较多 心肌肌钙蛋白 ctn 在ami后6 8h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 此时主要是胞浆中的ctn释放出来 但ctn在血清中持续时间长 原因主要是 1 ctn半衰期长 2 坏死的心肌持续释放ctn因此ctn在延迟诊断中可以替代ldh ctn的检测 外周血中出现任何一种可检测到的ctn必然是心肌细胞受损伤的结果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ctnt的检测 1992年推出ctnt1 临床应用中存在和tnt骨骼肌亚型的交叉现象 在部分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中的 假阳性 现象1997年的ctnt2 诊断敏感性与ctnt1相同而心肌特异性更高 并基本上排除了交叉现象 部分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中的 假阳性 问题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ctnt的检测 1999年的ctnt3 运用重组人基因技术代替ctnt2的牛血清 在增加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同时 线性范围更大 分析时间缩短到 20min 诊断mi的临界值从0 50mg l减低到0 20mg l以下快速定量检测ctnt的分析仪测定结果与ctnt2之间相关性良好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的临床意义 1 心肌肌钙蛋白t早期敏感性不强 6h后敏感性逐渐增加2 对于单一ami 诊断特异性不好 ctnt升高还出现在心绞痛 心肌炎等 3 ctnt可应用于溶栓治疗 观察冠脉是否再通 ctnt在溶栓治疗成功后出现双峰 且第一峰较高 溶栓治疗后再灌注 梗死后未行再灌注 050100200250 h 肌钙蛋白t浓度 g l ctni的检测 目前检测ctni的试剂 方法很多 并得到广泛应用各种ctni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最大可达100倍左右引自 christensonrh duhsh applefs etal clinchem2001 431 7 ctni的检测 抗体 各种检测方法采用不同的抗体 各种抗体针对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形式 游离或复合物形式 的ctni对不同抗体的免疫反应性也各不相同 ctni的检测 用于检测ctni的快速诊断试剂盒也有多种 同样存在缺乏标准化的问题 ifcc和nacb的专家建议 应用ctn时可有两个决定水平 低的异常水平提示有心肌损伤 高的异常水平表明存在ami 心肌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与肌钙蛋白t相似1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 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95 97 2 ctni可以用于溶栓后再灌注 溶栓成功后30min 60min后还会继续升高 敏感性80 高于ck mb和mb ami后溶栓治疗时心肌标志物变化 心肌肌钙蛋白在临床诊断中用途 ctn检测在acs中的临床意义 确定诊断危险性分类估计病情治疗指导引自 aldoclerico clinchemlabmed 2003 871 883 ctn在临床诊断中的评价 优点 1 心肌中ctn含量高于ck 因此心肌损伤时敏感性更高 可以检测微小损伤 2 在选择了适当的抗体后 ctn的检测特异性高于ck 3 有较长的窗口期 ctnt7天 ctni10天 有利于诊断延迟入院和一过性心肌损伤 4 双峰出现利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敏感性高 5 ctn在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较好相关 用于判断病情轻重 缺点 1 在6h内 敏感性低 对确定早期溶栓治疗价值小 2 窗口期长 对诊断再梗死效果差 it stimeforachangetoatroponinstandard 部分要点 1 任何可检测到的心肌标志物的增高表明存在心肌损伤 增高时虽然存在损伤的缺血机制 但有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增高并不一定都能诊断为心肌梗死2 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或t ctnt 是诊断心肌损伤较理想的标志物 it stimeforachangetoatroponinstandard 部分要点 3 心肌损伤后蛋白标志物的增高表明损伤已是不可逆的 增高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也在于此 4 测定这些蛋白标志物有多种方法 方法之间的差异造成测定结果不一致 因此必须予以标准化 it stimeforachangetoatroponinstandard 部分要点 5 心肌梗死 用于存在心肌损伤的证据时 即在临床疑有心肌缺血的病例中同时检测到蛋白标志物 6 心肌缺血损伤的病人出现ctni或ctnt增高 其预后与增高程度有一定关系 7 如果临床情况表明不存在缺血机制 应考虑其他导致心肌损伤的原因 it stimeforachangetoatroponinstandard 部分要点 8 应该要求至少在发病后6 9小时留取血液标本 9 接受冠状动脉手术或其他心脏手术可使心肌标志物大幅度增高 此时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对增高进行的具体分析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tat tat 从采集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tat ami后 1h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 ami后6h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0 12 假定呈线形关系每30min死亡率约增加1 rawiesj jamcollcardiology23 11994 weaverwd jama270 1211 1993 心肌损伤的确定标志物identifiedbiomediacalmarkersofmyocardialdamage 肌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 参考值 ck bb0 ck mb0 3 ck mm97 100 ck mt0 ck mb阳性决定水平为5 肌酸激酶ck的作用 心肌梗死时升高 6 8h 18 30h时达到高峰 3 4天恢复正常 梗死后心肌在灌注 血清ck释放成倍增加 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指标 ck是一个中度敏感指标 不能用于再灌注的早期诊断 ck mbck mb在6 8小时开始升高 20 24小时达到高峰 36 72小时复正常 故采血时间为12小时一次 连续3次ck mb在急性心梗的变化 ck和ck mb是目前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坏死的首选指标ck mb 总ck比值称百分相对指数 percentrelativeindex ri ck mb活性在心肌梗死早期增加 短期内达到高峰水平 是心肌再灌注的指征 在心肌梗死范围较小时 ck mb峰值出现早 恢复时间也快 除心肌梗死外 心肌炎 心脏损伤也可引起ck mb升高 ck mb2含量少 心肌少量坏死即可成倍增加 是较敏感指标 ck mb2 ck mb1比值变化明显ck mb2 ck mb1比值变化早于ck mb变化ck mb2 1 ou l ck mb2 ck mb1 1 5 心肌梗死发生4 6小时内检测 敏感性92 ck mmck mm亚型在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高度敏感心肌梗死时 ck mm3 ck mm1的比值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ck做为心肌标志物的评价 优点 1 快速 经济 有效 是目前首选指标 应用广泛 2 ck值与梗死面积相关 3 可应用于心肌在梗死和再灌注 缺点 1 特异性差 与骨骼疾病难以区分 2 在6h前和36h后容易产生假阴性 3 只有ck mb应用于早期诊断 4 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k mb 分析测定有多种方法测定其活性 u l 的常用方法ck mb质量 ck mbmass 测定避免了可能的干扰 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最低检测限 1mg l 和准确性 测定时间短 最快仅需7min 适合于自动化分析 二 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a型利钠肽 anp 和b型利钠肽 bnp 是目前最重要的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 正在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两者分别主要由心房和心室分泌 刺激anp和bnp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心肌张力的增加 anp的分泌释放调节主要在心房储存水平 新合成的很少 bnp的合成 分泌释放调节主要在基因表达水平 anp和bnp分别与相应的无生物活性的氨基端部分 nt proanp nt probnp 以等摩尔形式同时分泌入血循环 anp或bnp在外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分别比相应的nt proanp nt probnp短 在外周血中的浓度也分别比相应的nt proanp nt probnp低 anp或bnp的主要生理作用 1 增加肾小球滤过 抑制钠重吸收 促进排钠利尿 2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前负荷 并可抗血管组织增生和纤维化 3 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活性 4 抑制其它激素 内皮素 血管加压素 活性 5 抑制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等 心脏利钠肽的主要临床用途 1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心源性还是肺源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诊断 2 评价心脏功能 anp nt proanp或bnp nt probnp浓度与心衰程度相关 是判定心衰及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3 心血管疾病预后估计和危险性分类 如心衰的预后评价 预测再次患病率和死亡率 急性心肌损伤的预后评价 预测死亡率 估计心肌缺血的损伤范围 acs危险性分级 4 治疗效果的监测 anp nt proanp或bnp nt probnp的浓度变化与疗效相关 可根据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估计疗效 三 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近年来 c反应蛋白 crp 等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 研究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的过程外 也是一个慢性炎症的过程 crp是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 crp与冠心病关系 环状5个多态链亚单位球蛋白 分子量115 140kd 是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 crp是系统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但缺乏特异性 几乎在所有疾病都可能升高 是急性期反应蛋白 thecrpwasresurrectedandrefinedfromthedaysofrheumaticfeverandrheumaticheartdiseaseandisnowbeingusedinpatientswith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 thecurrentinterestinheartdiseasecameaboutwhentheydiscovered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