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仙桃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钟 魁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例1】【参考答案】1.A2.D3.B4.A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例1】【参考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3)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例1】【参考答案】C【例2】【参考答案】该天气系统逐渐接近时降水增多,风力增大,继而转变为狂风暴雨天气,天气系统中心位于A城时出现短暂的静风和晴朗天气,随后又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随着天气系统的远离,风力和降水强度逐渐减弱。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浓雾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例1】【参考答案】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海域上空有降温作用;当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就会发生凝结而形成海雾。或者: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2分),当含水汽的气流经过寒流海域上空时,遇冷凝结(2分)而形成海雾(2分);【例2】【参考答案】(1)重庆位于长江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水汽来源充沛,空气潮湿,相对湿度大;白天,地面温度较高,蒸发作用加强,空气中容纳了较多的水汽;重庆是重工业城市以及人口特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中凝结核多;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四周山峦重叠,地面崎岖不平,风速较小,风力微弱;加之秋冬季节因盆地四周冷空气下沉,在城市上空形成逆温层,限制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热量、水汽、污染物质的扩散;到了夜间,特别是秋冬季节的晴朗微风之夜,大气逆辐射少,夜间相当长,地面的辐射冷却十分明显,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聚集,使得近地面及近地面空气降温迅速,最终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不断降低,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而形成雾;水体运动规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参考答案】(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参考答案】D地壳物质的运动和循环规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例1】【参考答案】C【例2】【参考答案】(1)(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2分);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2分),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频繁(2分),石灰岩受岩浆等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2分)【例3】【参考答案】(1)冲积扇流水堆积山谷出口(2)乙(3)见右图:【例4】【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故第(1)题选 B,第(2)题选 A。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例1】【参考答案】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例2】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参考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2分),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分)。(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2分),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2分)。地表形态的塑造规律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例1】【参考答案】(1)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1)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海潮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水流比降减少,流速急剧降低,造成泥沙迅速大量沉积,形成河口沙坝。随着河口沙坝的出现与发展,迫使河流分流,形成汊道,汊道又会产生新的河口沙坝。与此同时,河水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出露水面成为河口沙岛,如古沙洲。河口冲积岛形成后,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同时,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水流向南偏,使长江口北侧沉积速度加快,最终使古沙洲与北侧大陆联为一体。(3)在古沙洲等河口冲积岛消失的过程中,长江口由于泥沙的大量沉积,在A岛处形成新的河口沙坝。河口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终于出露水面形成岛屿。随着长江泥沙的进一步沉积,A岛不断扩大,一直到现在。(4)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从而使A岛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加速了A岛的演化进程。(5)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该河流流域(位于我国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人口增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向下游搬运(2分);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较陡的坡地进入平地),流速变缓(2分);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冲积扇(2分)。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例1】【参考答案】(1)沉积岩(1分)。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先是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最后受流水侵蚀作用(3分)。【例2】【参考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1分)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或凹形。(1分)(2)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2分)(3)沿河、沿海岸分布(2分)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例1】【参考答案】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高考真题展示】【参考答案】(1)影响:导致土壤盐碱化。发生过程: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表面不断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例2】甲地:深居内陆(1分),且位于夏季风贺兰山的背风坡(1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2分),以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为主(2分)。乙地:断裂上升,形成山地(1分)丙地:断裂下陷,黄河携带泥沙沉积和贺兰山的洪积平原(3分)丁地:断裂上升,风力携带黄土沉积(2分)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1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分),土壤中盐分富积大于淋溶(2分)。人类长期的有灌不排(1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了盐分的富积速度(1分)。对策:灌区的下流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植树造林,调节气候。(合理可得2分)工程措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参考答案】(l)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前慢(2分)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前平缓。(2分)(2)M处:三角洲平原(2分)由于受水库蓄水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上升(2分)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2分)(3)水库容易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期;引起水库上游泥沙沉积,容易引发洪涝等灾害;容易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水库的安全;上游污染加重,使水库水质变坏。(答对其中3项可得6分)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例1】【典型例题】下面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3)题。(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一b一c B.ac一db C.db一c一a D.cdba(2)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逆城市化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3)b 图中距市中心 8 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答案】(1)D(2)C(3)A【错因分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正确理解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基础知识薄弱,不能活学活用;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在城市化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减小,a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郊区城市化,人口密度在城市的水平分布土也发生了变化,cd可体现这一过程;在城市化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开始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心向外迁移,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b显示了这一情形。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回落是逆城市化的重要标志。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大是由于城市居民外迁至该区域定居,即逆城市化导致该区人口密度增大,这里最有可能分布的是住宅区。【纠错心得】做好此类题目需要正确掌握有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知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阶段。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城市人口的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巿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市区内实现了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例2】【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2分)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明显;(2分)城市数量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快,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分)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分)弊: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管理的难度。(2分)【例3】【参考答案】(1)郊区城市化(2分)(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6分)(3)阶段I: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2分)阶段: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2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1)由于人口增长过快,(1分)粮食匮乏,(1分)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1分)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1分)导致水土流失,荒漠扩大,生态环境恶化,(1分)土壤肥力和草场载畜量下降,(1分)粮食和肉类减产,(1分)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需要大量劳动力,(1分)人口继续增长,(1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1分)旅游地理部分自然景观特色风景的形成过程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降低,气温低,水汽易凝结。【经典试题】【武汉市二月调考试题】36.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方法是陆运,木材的陆运指冬季用马拉木材在飘雪上滑行。(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试分析其原因。(10分)【参考答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山地坡度陡,第四纪冰川的厚度大,导致冰川侵蚀力强大,河谷被深挖,形成狭长的峡谷。后来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峡谷被淹没形成众多峡湾。37.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8分)【参考答案】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2分)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颗粒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2分)并通过西北风将粉尘继续向东南方向搬运,(2分)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的阻挡,大量的粉尘沉积在黄土高原。(2分)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2课 我喜欢发言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苏教版一年级-苏科版
- 20.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说课说课稿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 本册综合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川教版
- 综合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北师大版2019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 2025年经济学家财富测试题及答案
- 智能制造孵化园合作协议及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物业管理承租人租赁服务协议
- 供应链金融合同风险管理建议
- 股权激励计划终止与离婚股权分割国际协议
- 商用厨房设计汇报
- 战术搜索教学课件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及答案(含四题)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任务式教程(慕课版)课件 任务4 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中的硬盘
- 自控系统报警管理制度
- 口腔服务5S管理
- 保安投诉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江苏卷物理真题(原卷版)
- 【公开课】种子植物+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4年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