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话题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1页
后话题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2页
后话题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3页
后话题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4页
后话题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话题作文审题 西华大学附中 严梅一、 概论:1、 概念:题意作文”(有人称作“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 。从2005年高考上海卷、 福建卷、湖北卷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模式,我们把它称为“题意作文”(有人称作“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考生可发挥的空间更大。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一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2、与话题作文的比较: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 。优势: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利: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二、后话题作文写作一般过程: 1、审题2、立意3、谋篇4、成文5、修改三、后话题作文试题的一般结构模式1、材料语2、提示语3、题旨语4、要求语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们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材料语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材料语 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内容语(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要求语一)材料语由头。1、材料语的作用:引出中心或论点,提供暗示例2: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故事背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前进,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需要选择)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心灵选择)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按摩。(如何选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选择结果)2、如何审材料:吃透材料,把握内涵例 例3:算盘对主人说:“我有十三根档,每个档还有三个空缺,上框中空一个算珠,下框中空两个算珠,请主人给我填满。”主人给它填满了,可算盘却不能用了。寓意:留有空缺,才能发展吃准材料,把握关键例4:岸与岸没多少距离/只要有船/或者飞机/或者翅膀/五湖四海也只是小小寰球山与山并没有多远/只要有车/或者索道/或者脚步/地球已是一个村落人与人也不隔肚皮/只要有心/或者目光/或者肝胆/都是最应懂得宽容的灵长(最后一句才是关键)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材料只是引子,一般不作论据,不能改写、续写、补写二)提示语解释:1、提示语的作用:解释材料,提示主旨例5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解释材料)(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题旨内涵)又应该如何选择呢?(题旨外延)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2、如何审提示语逐句研读,理解材料例6: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回青春的记忆。 即将告别初中生活的你们,又是怎样感受“春天”,(具象)怎样思考“春天”(意象)的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抒情)或讲述“春天”的故事。(记叙)三)小结: 1、 材料语作用给定议题或角度;给出范围找准角度,把握入题点2、注意:话题是主题是范围,但话题不是中心论点,不是文章题目;后话题是审明题旨后确立中心或论点,材料的主旨就是中心,也可以作为文章题目。四)题旨语和要求语:题旨语的作用:范围要求语的作用:限制:给出具体限制。例7(材料略)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600字。(6)不得抄袭。四、后话题作文审题步骤:审材料,明寓意审提示,明方向 审题旨,明范围 审要求,明限制 五、方法篇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例1、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2、以果溯因法 :例2、试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3、辨证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例3、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4、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4、(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小结六、演练厅1、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请你以一位初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例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 (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例5、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