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t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t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t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t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t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收音机的设计与制作 学 院 xxxxxxxxxxxxxx 专 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 姓 名 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xxxxxx 2012 年 5 月 19 日 目录 1 引 言 1 2 收音机的设计方案 1 3 设计的理论分析 3 3 1 信号的调制与调幅 3 3 2 最简收音机原理 6 3 3 超外差式原理概述 7 3 4 天线接收电路和高频放大电路 10 3 5 变频电路原理 11 3 6 电源退耦电路原理 12 3 7 功放级 前置低放级原理 13 3 8 中和电路原理 14 3 9 检波原理 15 3 10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也称 AGC 电路原理与中频放大器 16 3 11 音频放大器 低频放大和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17 4 超外差收音机的制作 18 4 1 元器件的选择 18 4 2 具体安装工艺要求 21 4 3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 22 4 4 调整内容及方法简述 24 5 讨论 25 致 谢 25 参 考 文 献 26 1 1 1 引引 言言 在人们发现可以利用电波来传递信息以后 就不断研究出各种方法来增加通信 的可靠性 通信的距离 设备的微形化 轻巧化 省电化等 我们所谓的收音机就 是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 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有可以收音的功可以 而且还 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 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也是收音机的分支 随着广播技术 的发展 收音机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自 1920 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以来 收音机经历 了电子管收音机时代 晶体管收音机时代 集成电路收音机时代的三代变化 功能 日益增多 质量每次都在提高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收音机又有了新的发展方 向 正朝着功可以电脑化 电路集成化 显示数字化 声音立体化 结构小型化等 方向发展 收音机经历了 直接放大式 超外差式 AM FM 调频立体声的过程 其 中直接放大式收音机所存在的缺点是 一个高频放大器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的 工作频率的变换 假如可以想办法能使高频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保持不变 那么许多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超外差收音机就是由这个思想来设计实现的 它的特点是中 频频率较低 电路设计方便 IF 固定 可设计成多级放大 提高灵敏度 中频放大器 负载为谐振回路 差频实际上进行了一次选频 提高了选择性 2 收音机的设计方案 输入电路从天线感应信号中选出某一高频调幅广播信号 送入变频器与本机振 荡信号混频 产生一个调制内容相同的中频调幅信号 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 由检 波器解调出音频信号 经低放和功放 送给扬声器发出声音 这里采用了超外差设 计思想 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现在大多数收音机都采用这种电路 原理方块图如 下 2 因为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特点是比别的形式的收音机多设置了一个变频器 作 用是把高频调幅信号变成国际标准为 465kHz 的固定中频调幅信号 目的是为了避免 放大电路因信号频率过高而使增益下降及不稳定的现象出现 所以我的设计电路图如下 我的设计思路 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 3 这个本机振荡频率比外来高频信号高出一个固定中频 我采用的是我国中频标准为 465KHZ 把这两个信号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进行 变频 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 产生一个新频率也就是由差频产生的中频 中频只有载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原有的 音频包络线并没有发生改变 因此中频信号可以得到更好地放大 中频信号经检波 并滤除高频信号 再经低放和功率放大后 然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我的超外差 收音机的设计就基本形成 3 设计的理论分析 3 1 信号的调制与调幅 调制调制 在无线电技术中 我们把载运音频信号或其它低频信号的高频无线电波称为载波 把音频信号或其它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无线电波的过程叫作调制 把加载音频信号 以后的无线电波被叫作调制波 没有加载音频信号或其它低频信号的无线电波称为 等幅波 用来调制载波的音频信号也叫作调制信号 如果不进行调制而是把被传送的信号直接辐射出去的话 那么各电台所发出的 信号频率就会相同 它们混合在一起 没有任何特征收信者将无法选择所需要接收 的信号 而调制的实质作用就是把各信号的频谱搬移 使它们不相互重叠 占据不 同的频率范围 也就是信号分别附在不同频率的载波上 接收机就可以分离出所需 频率的信号 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调制 把音频信号 装载 到高频载波信号上去的过程 载波信号 高频振荡信号 三要素 振幅 Um 角频率 2f 初相角 让其中之一按音频信号规律变化 就形成了三种调制方式 1 调幅方式 Um 随音频信号而变 2 调频方式 f 随音频信号而变 3 调相方式 P 随音频信号而变 我们主要用到的是调幅与调频两种方式 调幅与调频调幅与调频 sin tUtu m 4 把音频信号加载在高频载波信号上 经过高频放大器放大后 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就形成无线电广播 音频信号加载到载波信号上的过程 称为调制 根据调制方式不同 分成调幅 和调频 一 调幅 所谓调幅 就是使载波的振幅随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 其实质就是将调 制信号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两侧的频率搬移过程 经过调制后的高频已调波 其频 谱和波形都与原来的载波不相同 所以调制过程也是频谱和波形变换的过程 调幅波的特点是调制信号的强度决定着调幅波振幅大小 保持着高频载波的频率 特性 但是振幅的大小和包络线的形状还是和调制信号相似 由调幅波形可以看到 它还保持着高频等副振荡信号的频率特性 只是形状和 振幅发生了改变 周期的特征和调制信号的一致 要增大一起增大 但是调幅波的 振幅平均值就是高频在波的的振幅 二 调频 调频就是使载波得频率随着调制信号幅值的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方式 也就是调频 波的频率收调制信号影响 频率分布是不均匀的 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已调波频率 变化的大小 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变化的周期 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 调频波的 波形 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 如图 调频波用英文字母 FM 表示 5 由上图的调频波形可知 调频波振幅是保持不变的 调频波的频率调制信号的影响 随其变化 当调频波的形状达到最密时也就是输 入的调制信号达到振幅最大值 此时调频波的频率达到最大 然而当调制信号负的 绝对值最大时 调频波最稀疏 也就是频率最低 收音机就是接收从广播发出的电磁信号进行转化还原放大在通过扬声器产生声 音信号的机器 具体来说 从天线接收到的许多广播电台的高频信号 如图所示 通过输入回路 输入回路为并联谐振回路 具有筛选的作用 选择需要的广播信号 频率并输入变频器的基极 同时 由本机振荡器会产生等副振荡信号 其频率应高 于被选电台载波 465KHz 一并送入变频级的发射极 二者通过晶体管 be 结进行非线 性变换并将高频调幅波变换成频率为 465KHz 的中频调幅波信号 使之成为载波 在 变换过程中 只是已调幅波载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而调幅波的振幅的变化规律 调 制信号即声音 并未发生改变 变换后的中频信号通过变频级的集电极中的 LC 振荡 电路进行选择 选出频率为 465KHz 的中频调幅波信号 在送入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 再在检波器中进行检波解调还原 在送入音频放大器中进行放大 通过扬声器把音 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6 3 2 最简收音机原理 下图的 LC 谐振回路是收音机输入回路 改变电容 C 使谐振回路固有频率 与无线电发射频率保持一致 从而引起电磁共振即电谐振 使得谐振 LC f 2 1 回路两端电压 VAB最大 将该电波接收下来后 经高频放大电路放大后 通过检波电 路 由二极管 D 和滤波电容 C1构成的 将调幅信号包络解调还原下来 会得到调制 前的音频信号 再将得到的音频信号进行低频放大 送到喇叭 就可以还原成可以 听到的声波信号 这就是最简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它虽然简单 但是可行性与可使用性太差 不能满足日常使用 但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产生的基础 7 调幅收音机原理框图 图中 AGC 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调频收音机原理框图 调频广播的高频信号输入回路由回路中的 LC 振荡电路进行滤波 也就是一个滤 波器的作用 被选出的信号进入高频放大 通过谐振作用进行放大 被放大后与本 机等副振荡信号进行混频 进入混频器送入中放电路选出中频信号进行还原后在通 过音频功放还原成音频信号 3 3超外差式原理超外差式原理概述概述 超外差式就是就收回路高频调制信号后和本机振荡电路产生的等幅振荡信号送 进混频器混合产生混频信号在通过中频回路进行筛选 选出需要的那个固定中频信 号载波 超外差的实质就是将调制波变成混合的低频率的信号 此信号有固定的频率 在广播 电视 通讯等领域 超外差接收方式被广泛应用 超外差式框图如下图 8 图 1 超外差基本框架 超外差的设计中 因为本振频率高于输入频率 双连电容构成双谐振回路 可 变电容器 使输入回路电容 C1 2和本振回路中电容 C1 1 进行同步变化 从而使其频率 差值始终保持近似一致 它们的差值即为中频 例如接收信号频率是 600kHz 则本振频率是 1055kHz 调幅中频国际上统一为 465KHz 或 455KHz 下 同 1000kHz 则本振频率是 1455kHz 1500kHz 则本振频率是 1955kHz 由于谐振回路谐振频率 f 与 C 成非线性变化 因此必须有补偿 LC f 2 1 电容对其特性进行能量补充 以确保在收听范围内 f 与 C 近似成线性变化 保证 f本 振 f信号 f中频为一固定中频信号 超外差方式可以使接收的调制信号变成频率固定的 中频信号这样有利于在进行放大时使放大信号变得倍数很高但是会很稳定的信号 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其余信号的干扰 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品质 比较起来 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以下优点 1 IF 固定 可设计成多级放大 提高灵敏度 2 中频频率较低 电路设计方便 9 3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性可以指标 频率范围 535 1065kHz 中频频率 465kHz 灵敏度 1mV m 可以收到本省 本市及以外较远的电台及信号较弱的电台信 号 输出功率 最大不失真功率 100mW 电源消耗 静态时 12mA 额定时约 80mA 超外差式收音机是由天线 输入回路 本机振荡器 变频器 中频放大器 检 波器 低频电压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的 10 图 2 收音机的基本方框图和波形图 3 4天线接收电路和高频放大电路天线接收电路和高频放大电路 这里采用的是共基极高频放大电路 因为共基极的高频特性好 这里采用的是 NPN 型三级管及双调谐回路 双调谐回路的选择特性好 其特点是带宽大 可以有效 地放大有用信号 并且抑制干扰信号 输入信号由天线经电感耦合到三极管的高放管的射极 基极偏置由图中 R6 R7 提供 其中 C3 为耦合电容的双调谐回路 电路图如下 11 3 5变频电路原理变频电路原理 变频就是一种频率的变换过程 变频就是把高频载波频率的调幅信号变为载波 频率为中频的调幅信号的过程称 完成频率变换的电路即为变频器 在超外差式收音机中进行频率变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1 可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一般接收到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一般为微伏级别 如果直接进行检波 那么小信号检波容易引造成非线性失真并且检波后的信号灵敏 度低 所以想提高灵敏度并将失真减小就应先进行放大在进行检波还原 由于高频 信号频率高 管子的特征频率有限不能进行多级中放 但如果经过变频 把高频信 号变成中频信号 465KHz 则信号由于频率不是太高可以经过多级中放 而且各级 放大器都设计在最佳期工作状态 这样增益比较容易的进行提升的很高 所以灵敏 度会得到提高 2 可以提高选择性 因为变成频率固定的中频 465KHZ 更容易尽心筛选 所以 就可利用性能良好的滤波器来提高信号的选择性 变频器是由非线性元件 选频网络 本机振荡器三大部分组成的 当两个高频 信号电压作用于非线性元件上时 经过非线性元件的的变频作用后 产生的成分不 但有基频成份外 还有二次谐频 和频和差频等许多新频率成份存在 我们需要的 中频分量正是其中的差频 信号通过输出端的带通滤波器时就可以选出其中有用的 中频分量 同时将其余没用的信号屏蔽掉 变频器电路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本机震荡信号 另一个就是混频电路 变频 电路作用就是把频率不同的信号混合并从中选出频率固定的 465 kHz 的中频信号 这里的三极管既可以作为混频器的非线性元件 又可以作为产生振荡信号的非线性 元件 Q20 T3 C23 C24 组成本机振荡电路 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 465kHz 的 等幅振荡信号 Q20 C1 T1 组成混频器 把输入信号和本振信号在 Q20 中进行混频 由于晶体管具有非线性特征 谐振电路可以把频率固定的 465 kHz 的中频信号选出 来 2 2 0max 2 0max 0min0min 16064652071 2071 4 33 530465995995 f fKHz f k fKHzf 12 2 maxmin 0 2 604 33 3 14 14 33 1 f f Ck C CpF k 0 2 0minmax0 2533025330 346 0 995 60 14 LH fCC 3 6电源退耦电路原理电源退耦电路原理 在一些放大器中 常使用电池作为电源 比如收音机 当电池失效时 其电源 内阻 R0 将会变大 由此会是放大器产生不好的自我激荡 为消除这种自激 通常常 采用电源退耦电路 退耦是指去掉两部分之间的有害联系 与耦合作用相反 图 6 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R0 是电源 VCC 的内阻 设在某瞬间输入信号 ui 的 瞬时极性为上 下 则电路上各点的瞬时电压极性和 T1 T2 的集电极交流电流分 量 ic1 ic2 的瞬时流向 当 ic1 和 ic2 流过内阻 R0 时 就会在 R0 上产生交流电 压降 由于 ic1 远远小于 ic2 可认为这时在 R0 上产生的交流压降主要是 ic2 产生 的 其瞬时极性为上 下 uf 对于第二级放大器来说相当于负反馈电压 uf 对于 第一级放大器来说相当于正反馈电压 它通过 Rb1 加在 T1 的 be 结上 uf 和 ui 的假 定极性同相位 因而构成正反馈 当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有较高的增益时 这种现 象是有害的 我们应该竟可能的减小这种增益 对于由电源内阻引起的自激振荡 可采用滤波电路消除 图 6 中 R C1 C2 就 是起电源退耦作用 避免共电耦合的有害影响 加强电源滤波 加了 R C1 C2 之 后 电源内阻 R0 上的反馈电压 uf 被 C2 短路入地 即使还有残余很小的信号电压 通过 R 降压 再经 C1 进一步滤除干净 就可避免对第一级产生正反馈 引起自激振 荡 收音机中电路中的 C21 R16 C17 就是起退耦作用 图 6 电源退耦电路 13 3 7功放级 前置低放级原理功放级 前置低放级原理 1 功放级是由 BG6 BG7 和输入变压器 B3 组成的乙类推挽功放电路 即有输入变压 器和但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也称 OTL 电路 特点是 在信号的一个周期内 两管轮流导通 最后在输出端相互叠加 结果在负载扬声器上合成完整的不失真的 波形 在原理图中 对直流通路而言 BG6 BG7 是相互串联的 如图 3 对交流通路 而言 BG6 BG7 是相互并联的 如图 4 R17 R18 为分别为 BG7 BG6 的上偏置电 阻 C21 R16 C17 为电源退耦电路 C19 为消振电容 C20 输出耦合电容 同时它 与 R15 构成 BG4 的交流负反馈 前置放大器是 BG4 BG5 两级直耦式放大器组成的 R12 为 BG4 的直流负反馈电阻 同时也是它的上偏电阻 R13 为 BG4 的集电极负载和 BG5 的上偏电阻 C16 为输入耦合电容 2 在本电路中 扬声器的阻抗低 而放大器的输出阻抗高 没有输出变压器进行阻 抗变换 扬声器可以直接与晶体管相连 由原理图知 BG6 BG7 对交流而言是并联的且都为射极输出器 BG7 级为实际上的 射极输出器 BG6 为等效的射极输出器 因为 当信号为负半周时 BG7 导通 BG6 截止 电源通过 BG7 扬声器给 C18 充电 充电路径为 E 扬声器 C20 BG7 E 当信号为正半周时 BG7 截止 BG6 导通 BG6 导通时的电源是靠 C18 在信号为负 半周时充的电压而提供的 此时电路可等效为如图 4 示 因此 BG6 为等效的射级输 出器 所以 BG6 BG7 组成的功放级都可看成是射级输出器 又因对交流而言 两 管是并联的 而射级输出器的优点之一是输出阻抗低 所以 功放级可直接与扬声 器相连 不需要输出变压器进行阻抗变换 图 3 功放直流通路 图 4 功放交流通路 图 5 等效的射随器 14 3 8中和电路原理中和电路原理 在晶体管内部 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存在着几个微法甚至十几个微法的结电容 CbC 当晶体管工作频率较高情况下 极间电容 Cbc 相当于短路线 此时集电极电压 与基极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就会由工作在低频时反相关系转变为同相关系 从而构 成寄生正反馈 产生自激振荡 所谓中和就是中和由于晶体管结电容 Cbc 的存在而 产生的 icb 从而达到自激振荡的目的 如图 7 示 中周变压器的初级中间抽头 4 是 接电源负极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 一是可以提高晶体管的输出阻抗 使之与下一 级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小晶体管的输出阻抗对谐振回路品质因数 的影响 二是由于 4 端接 E 就使 3 5 两端的相位对 4 而言极性恰好相反 中和电容 N 接在管子的基极与中周的 3 端之间 此时 icb 与 iN 的方向相反 若 N 的大小 选择的合适就能使 iN icb 从而达到最佳中和 消除自激振荡 图 7 中和原理图 3 9检波原理检波原理 把调幅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的电路称为解调器或检波器 检波器通常采用二 极管检波器 那么检波级的任务是 从中频信号中选出我们所需要的低频信号 典 型的二极管检波电路如图 8 示 D 为检波二极管 C 为检波电容 滤波电容 R 为检 波电阻 A 点为中放级输出的 465KHz 中频信号 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此种 接法是把信号的负半周载去 N 点为正半周的中频脉动信号 实验证明 中频脉动信 号中包含如下三种成份 465KHz 中频信号 音频成份 直流成份 关于检波有两种 解释 一种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解释 信号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 负半周时 二极管截止 波形对称的已调波中频信号经过二极管 D 之后 把负半周截去 载波 成份为中频信号 465KHZ 由电容 C 滤除 直流信号由音频前置放大级的耦合电容 隔直 那么送到音频前置放大级只有有用的音频信号 15 图 8 自动增益电路 检波器的作用 主要是把调制的中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调制信号 采用三极管检波 电路 由偏置电路 R10 R14 R13 使三极管 Q5 工作在非线性区 把调制信号还原出 来 经 R15 C17 等组成的滤波电路进行滤波经 C101 送到低放中 根据不产生副峰切割条件 设低放输入阻抗 a R m R 2 r2 i K 则 RW 在中间位置 R 2 2 2 5 25 i i rRW rRW 1 4 说明是不会出现失真 1 4 0 6 2 5 RR RRW 0 6 a m 根据频率不失真的条件 能较好的实现耦合 max 1 8C 6 1 23000 4 7 10 2 113 i r 1 6WC 66 1 20 465 100 033 10 说明 BG3 的 C 级中频电路是接地的 10 16 3 10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也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也称 AGC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与中频放大器与中频放大器 图 8 自动增益电路 AGC 的作用 使收音机接收不同的电台信号强度变化较大时 使其输出的音 量变化较小 使同一台的电台音量保持基本的固定不会不停地变化 是因为当接 收强电台时 AGC 电路负反馈作用很强 使得收音机的增益自动减低不致于使后级过 截而失真 当接收弱电台时 AGC 电路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 对放大器的增益基本上 无影响如图 8 这样当调谐电台时各电台的音量相差的幅度就可以减少 同一电台特 别是远地电台发出的无线电波 尤其是短波时刻在忽大忽小地变化而影响收音机的 质量 AGC 电路则可以自动地减小这种影响 R5 C8 为 RC 滤波器 另外 R5 还起负 反馈作用 没有信号时 M 点正 N 点负 点负 有信号时 检波后的音频脉动直 流通过二极管 D R8 R9 地 BZ3 次级的下端 此时 点正 点负 点正 点的电压极性与原来的相反 导致 Q 点电位下降 故 VBG2B 随之下降 由于在一 定范围内三极管的实际放大量随发射结正向偏压 VBE 大小而变化 VBE 大放大量也大 因此自动增益控制就是利用检波输出的音频脉动直流成份在电位器上产生的反馈压 降的大小来控制 BG2 发射结正向电压的大小 从而改变 BG2 的增益的 因此 AGC 电 路实质上是一种负反馈电路 中频放大器的作用是放大以 465K 为中频的已调信号 所以选频网络的中心频 率固定 电路作用是放大 465 kHz 的中频信号 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这里只有一 级放大 自动控制电路中利用 R13 C100 组成的负反馈电路 从而控制增益 是中频信号有 规律的进行传输 不会无规律的变化 17 3 113 11音频放大器 低频放大和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音频放大器 低频放大和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Q7 为前置放大管 Q5 Q6 为推挽功放管 T8 为输入 输出变压器 电路作用是 将筛选出来的中频信号放大并提升其功率 提升音效品质 以推动扬声器 Y 发声 4 4 超外差收音机的制作超外差收音机的制作 由于直接放大式收音机的灵敏度比较低 只可以接受本地区强信号的电台 接 收远地电台的可以力较弱 它对信号的辨别性差 不能很好的将相邻的信号进行区 分并选择出来 容易混乱 为了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就要采用超外差式收音机 超外差式收音机有别于 18 直放式收音机的特点是不会把调制的信号进行还原放大 而是把所有接收的信号进 行混频 送入混频级的集电极 变成一个固定的中频信号 然后通过放大器进行放 大再进行检波解调还原 得到音频信号 通过扬声器播放声音 4 1 元器件的选择 变电容器 CA CB 采用 CMB 一 223 型的密封双连 磁性天线采用 5mm 13mm 55mm 的中波扃磁棒 初级 Lab 用线经 0 17 毫米 的漆包线绕 100 圈 次级用同规格的线绕 10 圈 T2 是振荡线圈 型号为 LFl0 1 红色 T3 T4 是中频变压器 中频变压器也 叫作中周 它的初级线圈有三根引线 次级有二根引线 线圈绕在 I 型碾芯上 磁 芯外面有磁帽 调节磁帽可改变线圈的电感量 中周外面有金属屏蔽外壳 把外壳 接地 可减小互相干扰 T3 是第一放用中周 型号为 TFl0 1 白色 T4 是第二中 放用中周 型号为 TFl0 2 黑色 T2 T3 T4 在出厂前均已调在规定频率上 装好图 3 磁性天线示意图后可以不调 如要调整只需微调 请不要调乱 中周外壳 除起屏蔽作用外 本电路还起导线的作用 所以安装中周时外壳必须焊接在相应处 T5 是输人变压器 型号是 E14 有六个引出脚 线圈骨架上有凸点标记的为初 级 VTl VT4 是高频小功率三极管 VT1 选用低 B 值 如绿点或黄点 40 80 间 VT2 VT3 选用中 值 如兰点和紫点 80 1801 司 VT4 选用高 值 紫点或灰点 120 2701 间 VTl VT4 的型号一般是 3DG201 9014 VT5 VT6 选用 9013 属于中功率三极管 请不要与 VTl VT4 相混 淆 电容要求容量准确 c1 C2 c4 c5 c7 一般选用瓷片电容 c3 c6 c8 c9 选用电解电容 耐压一般不低于 6V 漏电要小 电阻器采用同规 格的碳膜电阻器 误差在 5 以内 其余的元器件和附件见元件清单 19 20 本机的印刷电路图见图 4 印刷电路板上有元件面和焊接面之分 一般将元件安装面 称为正面 覆铜焊接面称为反面 正面上的各个孔位都标明了应安装元件的图形符 号和文字符号 制作者只需按照印刷电路板上标明的符号 再通过原理电路图查找 其规格 将相应元件对号入座即可 4 2 具体安装工艺要求 安装时应该按如此顺序 先按耐热性好的材料 接着是大一点的再是耐热不好 的材料 1 电阻的安装 请将电阻的阻值 参照本说明书的 色环电阻色标数 选择 好后根据两孔的距离弯曲电阻脚安装 2 瓷片电容和三极管的脚要长短合适 不能比中周的高 电解电容不能焊的过 高不然后盖会安装不变 3 磁棒线圈 系采用进口的自焊线生产的 用电烙铁来回的擦动同一地方就会 自动的在上面上锡 现有的焊接按照对号入座进行焊接即可 21 4 由于安装时离电路板很近 在安装前先剪除双联拨盘的圆周内的高出部分 以免安装或调谐时会阻碍别的电阻的安装 5 耳机插座的安装 先把一个引脚接在尾部上端的空内 另一个对应电路焊 接 焊接是要注意技巧 避免烧坏电路及其他材料 6 发光管的安装请按照图示 5 弯曲成型 直接插在电路板上焊接 最后请将跨 线 J1 连接 7 喇叭安放挪位后再用电烙铁把周围的桩子把喇叭定紧不让喇叭掉下来 总之 装配焊接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细心 要逐级技巧 大胆细心 安全 不要忘焊和不 按顺序焊接 比较容易发生的错误是 1 电阻色环认错 色环中红 棕 橙容易混淆 在不可以确定时 请用万用表 检测其阻值 2 把有正负接头的器件焊反如二极管和电解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长脚为正极 短脚为 负极 其外壳圆周上也标有 号 说明靠近 号的那根引线是负极 发光二极管的长 脚为正极 短脚为负极 将管体透过光线来看 电极小那根引线是 正极 另一个引线是负极 3 线圈颜色弄混 振荡线圈 T2 的磁帽是红色 T3 是第一中周磁帽是白色 T4 是第二中周磁帽是黑色 它们之间千万不要弄混 4 输入变压器 T5 装反 T5 的塑料骨架上有凸点的一边为初级 印刷板上也有 圆点作为标记 将它们一一对应即可 5 磁性线圈的线头未上锡就焊接 4 3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 安装完收音机后是不能一次就能很好的接收信号并音质清楚的 辨别的功能也 会很差 所以我们要进行调试调整 在通电调试之前 要对照印刷电路图认真检查 22 元器件有无错漏的地方 焊点之间有没有短路现象 元器件引线之间有无相碰现象 等 1 调整各级晶体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是否合适 会直接影响整机的性可以 严重时甚至使整 机不可以工作 所谓工作状态的调整主要是指集电极电流的调整 图 1 中有 X 的地方为电流表接入处 线路板上留有四个测量电流的缺口 分别是 A B c D 四个点 将电位器的开关打开 音量旋至最小即测量静态电流 用万用表的 10mA 档测量各点的三极管静态电流是 Icl 0 3mA Ic2 0 5mA Ic4 2mA Ic5 6 1 5mA 测量值与上述值差不多 时可用 把这四个缺口按顺序焊接好后 调整拨盘再把声音的大小调好就能接听到声音 了 如果遇到某一级电流太大或太小时首先重点检查这一级三极管的极性和质量 然后检查三极管周围元件是否有问题 2 调整中频频率 就是通过调整中周的磁帽 使它谐振在 465KHz 上 用无感起子对中周进行调 整 例如高频信号发生器 使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 465KHz 的中频信号 用 1KHz 音 频调制 调制度选 30 调整的方法是 首先 将本机振荡回路用导线短路 使它停振 以避免造成对中频调试工作的 干扰 然后 将双连可变电容器电容调到最大 打开收音机的电源开关 K 将音量开 到最大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头碰触 VT2 的基极 调整 T4 使扬声器发出 1KHz 的响 声最响 然后由后级往前级 从基级输入信号 仅调整 T3 T4 使扬声器中声音 达到最大 中频就调整好了 如果没有高频信号发生器 也可以利用其余的能产生高频信号的机子做信号源 从成品收音机的第二中周的次级 检波之前 焊出一根导线 串联一个 0 01 uF 的 23 电容器作为中频输出端头 成品收音机调准一个电台测试调整方法和上面的顺序是 一样的 这步调试完成后 将使本机振荡器停振的短路线去掉 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调试 工作 3 调整频率范围 调整频率范围是在本机振荡电路的补偿电容下实现的 在中波波段 规定接收 频率范围是 535KHz 到 1605KHz 也就是要求双连可变电容器全部旋入时可以接收 535KHz 的信号 全部旋也时可以接收 1605KHz 的信号 首先在低端收一个广播电台 如果一个电台的的频率为 663KHZ 刻度盘指针 位置比 663KHz 低 说明振荡线圈的电感量小了 可以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进一点 反之 可以把振荡线圈一点点的选转尝试 直到指针的位置在 663KHz 处收到这个 广播电台 然后在高端收一个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为 1479KHz 如果指针的位置不在 1479KHz 处 要调整补偿电容器 双连背后 直到指针的位置在 1479KHz 处收到这 个电台为止 在调整的过程中 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需要来回多调整几次 4 跟踪统调 统调的目的是使本机振荡频率同天线回路频率始终相差 485KHz 不可能使这 两个频率要处处保持相差 485KHz 但是可以做到高 低二点相差 485KHz 先在低端接收一个广播电台 例如 603KHz 的广播 移动磁性天线线圈 T1 在磁 棒上的位置 使扬声器的声音最响 低端统调就算初步完成了 再在高端接收一个 广播电台调整回路的补偿电容调整音响 24 4 4调整内容及方法简述 下面对调整内容及方法分别加以叙述 调整静态工作点 各晶体管的作用不同 所处的工作点不一样 各级静态工 作点的调整是通过无信号时 本机振荡停振 无外加信号时各晶体管发射极电阻上 的电压的大小分别来衡量的 分级调整 R1 R4 R12 R17 R18 使 VT1 级电压为 0 5 0 7V VT2 级 R6 上电压 0 5 0 7V VT3 级 R7 上电压为 0 25 0 4V VT5 级 R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