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位 张怡.doc_第1页
本学位 张怡.doc_第2页
本学位 张怡.doc_第3页
本学位 张怡.doc_第4页
本学位 张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0125 专业代码 020107w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保险法中的告知义务探析 学 院: 财政金融学院 专 业: 保险学 学 号: 200804030152 姓 名: 张怡 指导教师: 王华丽 二一二 年 五 月 八 日 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承诺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研究成果。作者签名: 日 期: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了解并遵守山西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向国家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25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1一、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及含义3(一)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3(二)告知义务的含义5二、告知义务的主体6三、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及方式12(一)投保人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12(二)告知义务的履行方式15四、违法告知义务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16(一)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构成要件16(二)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法律后果19结语21参考文献23致谢25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保险法中的告知义务探析摘 要:告知义务是指在投保人和保险人签订合同之前,投保人必须向保险人告知其所知悉的、与保险标的有关的、对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或以何种费率承保有重要影响的事项。保险人通过告知义务履行主体履行告知义务以了解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信息,以决定是否承保或以何种保险费率承保,因此,告知义务主体履行告知义务对保险人而言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通过对保险法告知义务制度的分析,阐述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该制度在以后能更加完善。例如,法律往往并未将一方当事人将其所掌握的个人信息必须如实告知给另一方设定为法定义务;相反,法律往往保护那些拥有优势信息的当事人凭借其优势信息去赚取合法利益,这一点对于保险人十分不利。还有,我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这其中并未涉及到对被保险人的规定。最后,在保险合同订立后,在合同效力中止后复效时、续约时、变更时等一些特殊情形下,投保人是否也应该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呢?我国保险法未做出明确规定。这些不足有可能会对我国保险业今后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分析告知义务制度以切实加强对保险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以最大的努力防止保险欺诈的出现,以利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保险法;告知义务;法律后果Concerning the Inform Obligation InsuranceAbstract:This obligation refers to the insured and insurers before the contract, the insured must inform the insurer with the knowledge, and with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surance-related, whether the decision of the insurance underwriting or what rat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writing .This obligation by the insurer to fulfill the obligation of disclos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subject-matter insured or the insurer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decide whether to underwrite or underwriting in which the premium rate, so the main obligation to fulfill the obligation to inform the insurer in term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obligation to inform the insurance law analysis of th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typical case, described the system in practice and shortcomings. For example, the law is often not setting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ust disclose to the other party as a statutory obligations; instead, the law often protect those who have the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of the parties by virtue of its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o make legitimate interests, this point is very adverse to the insurer. Also, our country insurance law the sixteenth regulation setting as: To enter into an insurance contract, the insurer is insured or the insured to inquire about the applicant shall truthfully inform. Which does not involve to the insured provisions. Finally, in the conclus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 the contract effectiveness break down after the reinstatement, renewal, change and some oth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should the applicant also perform such obligation or not? Our country insurance law did not make a clear provisions. These deficiencies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surance industrys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hrough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is obligations system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ing of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of insurance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with the greatest efforts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insurance frau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market.Keywords:Insurances Law; Disclosure Duty; Legal Effect引言(一)选题的意义和背景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也是经营信用的行业。保险合同由于履行上的连续性,合同交易结果不能立时显现,加之保险经营技术性强,一般社会公众很难窥其堂奥。鉴于上述情形,保险合同中旨在规范保险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关系中的如实告知制度,除在立法基础上需遵循传统民法上契约自由原则和兼顾社会性精神外,更需体现遵循保险法中的“最大诚信”这一“帝王原则”。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保险合同告知义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这对合理的告知义务制度的科学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保险业的稳健经营与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预示着我国的保险制度日臻完善,体现了保险法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本文论述了投保人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及含义,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及履行时间,并对违反如实告知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保险立法中该项条款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投保人告知义务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助益。(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1.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及含义2.告知义务的主体3.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及方式4.违反告知义务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本文从分析投保人告知义务的一般理论出发,较为全面的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投保人告知义务的理论,通过分析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投保人告知义务的规定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各种学说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2)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各国关于告知义务制度立法差异,分析各国立法的优劣,提出完善我国投保人告知义务的建议。(三)文献综述王冠华在其著作试论保险合同之告知义务中指出,对于投保方告知义务,全部问题的核心是投保方如何按照最大诚信原则的要求正确和适当地履行告知义务。对于保险人告知义务,除了诚信原则这个法理根据外,基于对格式保险合同规制的需要,合同正义理论也是其法理依据。Jeffrey W. Stemple在其著作Interpret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中写道,告知义务的法理依据在于签订保险合同时的最大诚信合同,投保人履行告知义务并非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是履行法定的义务,并且作为订立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的前提。杜娟在论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一文中认为,告知是指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保险人的询问所做的说明或陈述。而如实告知是指投保人的陈述应当全面、真实、客观,不得隐瞒或者故意不回答,也不得编造虚假情况来欺骗保险人。江朝国其著作保险法基础理论中指出保险人解除权不仅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可以行使,而且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亦可以行使。袁曾真在其著作保险告知义务研究中指出,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合同自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一、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及含义(一)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在保险制度产生初期,由于保险交易主要体现个别交易,保险合同的与普通合同的订立并无差别。在此时期,投保人告知义务的主要目的在于弥补保险人的信息劣势,对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在信息不平等的地位进行矫正。因此,该时期保险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主要为最大诚信原则,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际应基于最大善意原则将所知悉的一切重要事实,如实向保险人告知。投保人缘何应履行告知义务,有如下理论基础:1.告知义务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价平衡原则所谓对价平衡是指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应与保险人对保险事故所承担的责任相当。因此,为实现对价平衡,投保人有义务在订立保险合同之前对保险标的如实告知,由此保险人才能借以估计所承保的风险。台湾著名学者江朝国曾说:“告知义务的目的在于维持保险费于保险人所承担危险间对价之平衡性,即通过投保人为保险人提供估计危险所必要的危险状况,以求对价平衡。”由此,对价平衡原则往往被认为是告知义务在技术层面上的理论基础1。2.告知义务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二:公平效率原则在一般的商业合同交易中,法律往往并未将一方当事人将其所掌握的个人信息必须如实告知给另一方设定为法定义务,相反,法律往往保护那些拥有优势信息的当事人凭借其优势信息去赚取合法利益。然而,保险合同却要求投保人应如实说出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有关信息以促使保险合同的订立,正是这一特殊义务,使之保险合同区别于一般的商业合同。笔者认为,保险法做如此规定的理由如下:首先,保险交易较之其他商品交易,其面临的风险更大。在保险合同存续过程中,投保人虽然已经把风险转移给了保险人,但在此过程中保险标的的实际控制权却并未转移。由此可见,在这种对保险人极为不利的状况下,如不对投保人课以如实告知义务,以平衡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定会给保险人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从而影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营,唯有此才能作到公平。其次,如不对投保人课以如实告知义务,而是取而代之由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相关情况亲力调查,这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但消耗了时间也消耗了金钱,当然这些消耗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投保人的身上。正是这种切合双赢的公平效率原则,使得告知义务制度应运而生。3.告知义务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三:最大诚信原则与一般民事活动所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相比较,在保险活动中,保险法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则更为严格,这种严格体现在保险法要求保险活动中的双方当事人要遵循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纠其根源系由英国法官曼斯菲尔德在Carter V Boehm一案中创立。曼斯菲尔德在该案中认为:“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最大善意契约。保险人业务的展开时所进行的风险评估所依据的信息几乎由被保险人所掌握,被保险人必须被保险人依赖,被保险人对所知的一切重要事实无瑕疵而精确地告知。”2而最大诚信原则最早在法律的层面上予以规定则见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该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是最大诚信合同,海上保险合同是基于最大诚信的一种合同。如果一方没有遵守,他方有权利使合同无效。”在保险活动过程中,对诚信的程度之所以要求“最大”,纠其原因,主要源于保险活动的特殊性,该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如下:(1)保险合同性质特殊保险合同在合同法的分类中属于射幸合同。该种合同的主要特点为其具有不确定性,即在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保险事故能否发生、在何时何地发生、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如何均不确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保险合同投保人一方希望缴纳最少的保费而于保险事故发生时获得最大的补偿,而保险人一方则希望收取最多的保费而于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最小的责任。 (2)保险行业经营特殊 保险业是根据大数法则来计算和分摊损失的。该法则要求在保险活动中必须有大多数人参与,并且该大多数人按时足额缴纳保费以建立保险基金,不仅如此,该保险基金的数额还要不少于基于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业所承担的责任的数额。若不如此,保险业则无法正常运营。 (3)保险标的状况特殊在保险合同存续过程中,投保人虽然已经把风险转移给了保险人,但在此过程中保险标的的实际控制权却并未转移。因此,保险合同较之一般的商业合同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投保人往往对保险标的的状况比较了解,而保险人通常对保险标的的状况不甚了解或者了解片面。正因如此,保险活动对诚信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的民事活动对诚信的要求,因而,在理论上,最大诚信原则已经成为保险法中的帝王原则。(二)告知义务的含义告知义务也称为据实说明义务,如实披露义务,是指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将其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项向保险人进行说明的义务。保险法上所谓“告知”,是指保险契约订立时,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所做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如实告知是投保人一项主要义务。告知,在我国保险法中称之为“如实告知”,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称之为“据实说明义务”,普通法系国家称之为“如实披露”。台湾学者对告知义务的含义说明为:告知,又称“说明”,“乃指订立契约式,要保人对于保险人至书面询问所为之陈述也。说明义务者,亦称告知义务。乃指订立契约时,要保人应将保险标的之危险程度或状态等有关之重要事项据实向保险人陈述之义务也。”3如实告知义务关乎保险人是否承保及适用何种保险费率承保。在保险人做出决定之前,必须有完整充分的信息作为判断基础。由于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毫无所知,投保人所提供的信息便显得极其重要。因而投保人应将有关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从根本上说,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为合同法中的缔约信息提供义务。所谓缔约信息提供义务,是指在缔约过程中由缔约人所承担的提供有关信息的义务。合同自由原则的一个认识前提,就是当事人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判断者。缔约过程的实质就是理性判断的过程。然而,当事人做出理性判断必须依赖于获得充分的信息。当事人的信息途径主要靠自己获得,当存在某些特殊情形或者基于某类交易的特殊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是显然的”时,对信息不对称之不利后果,可通过信息义务的特别施加来矫正,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51.即通过法律对某些特定当事人施以特定的缔约信息提供义务。保险合同中有关当事人的告知义务即因此产生。二、告知义务的主体1.投保人。毫无疑问,作为缔结保险合同的主体,投保人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对于保险告知义务人的范围,各国规定不尽相同。瑞士保险契约法第4条、法国保险契约法第7条等均规定告知义务人为“投保人”。1908年德国保险合同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同样确定告知义务人为“投保人”,但其第79条第1项则要求:“依本法各条的规定,若投保人的行为及知悉事项具有重大法律意义,而为他人利益保险时,被保险人之行为及知悉事项亦为考量的因素。”从德国的相关保险立法分析,其有关“投保人”的用语,同时包含指“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两种含义。在台湾地区保险法第64条则有如下规定:“订立契约时,要保人对于保险人之书面询问,应据实说明”。我国保险立法的相关规定并不一致,依我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同样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7条也作相类似之规定。如实告知作为一种先契约义务,而投保人作为保险合同的主要当事人,应当负有当然的告知义务。履行告知义务的主体为“投保人”。2.被保险人。依据海商法第222条的规定:在海上保险合同中,因被保险人通常是投保人,即也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被保险人负有如实告知的义务。而我国保险法的上述规定并未将被保险人作为如实告知的义务人。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同一主体时,不存在争议,但如不是同一主体时,被保险人是否作为如实告知的义务人存在较大争议。 其中肯定说,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认为:具体说明义务这一规定亦应适用于被保险人应无置疑,且于本法关于确定和控制危险之规定中,如第58条之危险发生通知义务,59条之危险增加义务等,义务履行主体皆为要保人和被保险人并列,据实说明义务即属同类,被保险人当然亦具有依诚实信用原则将知悉事项告知保险人之义务4。我国亦有学者指出,“在为他人利益之保险合同中,无论财产保险,抑或为人身保险,被保险人对危险估计之重要事实最为知悉,因此被保险人为告知义务人才符合告知义务制度之本质。”我国有将被保险人纳入如实告知义务人的趋向,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9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被保险人履行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没有异议的,保险人不得因此解除合同。” 否定说,其认为按照我国保险法第17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义务人为投保人,被保险人不负如实告知义务。折中说,台湾有学者认为,“据实说明义务主体,在财产保险方面,因要保人与被保险人多为同一人,仅要保人负有据实说明之义务即可;在人身保险方面,因要保人与被保险人多为不同之人,而对于被保险人之身体健康状况,往往非被保险人无法回答,故被保险人亦应负有据实说明义务。”5 关于被保险人是否应该承担告知义务,既是利益衡量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从利益衡量角度来看,被保险人一般来说对保险标的的相关情况了解比较清楚,让其承担告知义务才能保障保险人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评估风险,同时也有利于防止被保险人利用第二人投保来逃避义务,符合最大善意原则和对价衡平原则。因此,被保险人承担告知义务逐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所认可。韩国商法第651条以及日本保险法第4条和37条均将被保险人视为义务主体,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64条第1款虽没有将被保险人列明为告知义务主体,但理论界通说均认为应将被保险人作为义务主体。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让被保险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承担告知义务,对被保险人负担可能过重,也不符合合同法上的相对性原则。鉴于此,2007年德国保险契约法第19条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权列投保人这一义务主体,但在判断投保人告知范围时,将被保险人的知悉范围也纳入考量范围。该法第一章第四节“利益第二人契约”中第47条款规定:“(1)依照本法规定,投保人的知悉及其行为具有法律上的意义者,于为他人利益的保险中,应考虑被保险人的知悉及其行为。(2)保险契约的订立为被保险人所不知或无法及时通知者,被保险人的知悉不予考虑。(3)投保人受被保险人的委托而订立保险契约却于订约时未将受委托的事情告知保险人者,不可以对保险人主张被保险人不知保险契约订立之抗辩。”通过这种方式,德国保险法既将被保险人的知悉范围纳入保险告知义务的调整范围,又比较合理地避开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束缚。因为:第一,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意旨在于确保订立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双方能建立顺畅沟通渠道,使得保险人能获得充分、有效而真实的信息,要实现这个意旨,除了投保人要说明有关信息,对保险标的知之最详的被保险人也应负有如实告知义务,否则,法律将存在漏洞,保险人的利益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险。第二,从规范体系的角度来看,保险法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的通知、数据提供义务等,都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作为义务主体,以给保险人提供相关信息为义务内容,而告知义务同样也在于给保险人提供信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被保险人同样也应将知悉的信息如实告知保险人。故而,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非为同一人的前提下,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针对保险人的询问,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有如实告知的义务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编著.保险合同法案例解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0-41.。第三,无论是在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都负有如实告知义务。因为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并非同一人时,被保险人在财产保险中是保险标的的所有人或其他权利人,在人身保险中是保险标的,他对保险标的和自身情况最为了解,依诚信原则,被保险人应将自己对保险标的危险情况如实告知给保险人。如果被保险人不负有告知义务,就会影响保险人对危险的估计,甚至会纵容恶意被保险人利用不知情的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合同,诈取保险金,而保险人却无法解除合同,因此,告知义务人应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只要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违反诚信义务,就构成告知义务的违反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2.437.。第四,在投保人自兼被保险人而为直接当事人申请保险时,投保人自己有保险利益,从而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三者为一,此种“为自己利益之保险”,对于保险人所负重要事项之告知义务,当然只由其中一个单独负担。即便是在投保人未经委任,为他人之利益订立保险契约场合,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关系,或为委任、或为无因管理,不一而足。如果不认许被保险人亦负告知义务,则恶意之被保险人可能会利用不知情之投保人为不正当契约之缔结,而保险人却不能以被保险人之故意隐匿重要事实为由,解除契约,其后果不堪设想。德国保险契约法关于“为他人利益之财产保险”规定于第74条至79条,其中第79条第1款规定:“保险人因要保人之隐匿或不实告知而行使契约解除权时,要保人之知情及恶意与被保险人之知情及恶意,须为同时考虑”。该规定即是基于上述原因明示被保险人亦负告知义务,可为我国借鉴。而在为他人利益所订立的人身保险合同场合,被保险人即事故之客体,其健康状态及其他潜在之危险,对保险事故有重大影响,应向保险人为危险之告知,始符合告知义务制度之本旨6。第五,就规范的目的和功能而言,告知义务制度规范,以诚信原则为基础,为使保险人能测定危险,以维持对价平衡原则为目的。因此,有关危险状况之告知,应不仅限于投保人,而应扩及被保险人7。 3.保险代理人。有学者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19条规定“投保代理人的规定:适用前款有关无须告知的情况的规定,如果由代理人为被保险人投保,该代理人必须告知保险人以下两点:第一,他已知的每一重要情况,一名保险代理人被认为知道其正常业务中应该了解的或已经通知他的每一重要情况;第二,被保险人有义务告知的每一重要情况,除非被保险人获悉该情况太晚而无法通知该代理人,而认为投保人的代理人在一定情况下是如实告知义务人。” 因此,就代理制度而言,代理人所履行的是基于代理合同产生的代理职责,其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故而,我国保险法应规定保险人的代理人应在其授权范围内享有告知受领权,鉴于保险代理人流动性大,社会诚信度较低等现实,为避免保险代理人解约或跳槽后做出对被保险人有利的虚假证明,对保险代理人的权限范围可以予以限制。同时,保险人亦应注意,保险人对保险代理人权力进行限制的有关条款,应履行明确说明和提示义务,此种限制应当在与投保人订立合同时即其告知,并由其签名确认,以避免因此给保险人带来经营风险。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代为订立保险合同的人,如投保人的代理人或者一些并无代理权的人代其订立合同,此时,这些为他人代订合同的人也负有告知义务。德国保险契约法第19条就是将说明义务人的范围扩大到了代理人或者无权代理人8。我国学者也普遍认为,“如果投保是由投保人的代理人进行的,则投保人的代理人也应当履行告知义务”9。问题在于,在判断代理人行为是否违反告知义务时,是以该代理人还是以投保人所知悉的事实为准?对此,有学者指出,此种情形下如果以代理人所知为准,将会出现代理人的介入就可以使投保人的义务得以减弱的结果,即使投保人有故意隐瞒、过失遗漏或不实告知,保险人也无法解除合同,这无疑违背告知制度的根本目的。特别是在无权代理订立保险合同的情况,如果无权代理人进行了如实告知,而后投保人也承认了无权代理人的行为,合同当然对投保人产生效力,然而如果投保人所知悉的重要事实与实际构成保险人判断基础的,由无权代理人所告知的那些重要事实不相符而保险人无法解释合同,那么交易结果可能会显失公平。因此从结果判断,保险合同法应当对代理签订合同的告知义务做出特别规定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166一167.。在德国,根据其保险合同法规定,保险合同由代理人或无权代理人签订的,违反如实告知事实的有无,则应当就投保人或代理人来决定10。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19条亦专门就代理人投保时的披露做出规定,其规定,“代理人为被保险人办理保险时,依照前条有关情况无须披露的规定,代理人应当向保险人做如下披露:第一,代理人所知道的重要情况,代为投保的代理人被认为知道的在通常业务中应该知道已传递给他的重要情况;第二,被保险人本应揭露的重要情况,除非由于被保险人过迟未及时通知其代理人杨召南.海上保险法M.法律出版社.2009.457.。在我国2009年保险法修订过程中,就保险法中增加规定的“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的理由11。 因此,我国保险法应规定保险人的代理人在其授权范围内应享有告知受领权。投保人将需要告知的事实告知了保险人即为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的代理人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的,视为是投保人履行该义务。而作为保险合同的利害关系人的被保险人、受益人如果向保险人告知了相关事实,也应视为投保人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三、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及方式(一)投保人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1、合同订立时很多国家和地区立法都将投保人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规定为“订立保险合同时”。如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订立契约时,投保人对于保险人的书面询问,应据实说明”。日本商法典第64条和第678条将其规定为“保险合同签订时”。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18条也规定:“在签订合同前,被保险人必须向保险人告知其所知的一切重要事项”,即被保险人应该告知在业务正常进行的过程中所应知晓的每一事项。如果被保险人未履行该项告知义务,保险人即可宣布合同无效12。在解释上,多数国家和地区认为,“订立合同时”是指投保人提出保险中请时起,到保险合同成立时为止。也就是说“订立合同时”是指保险人做出承保意思表示之前13。我国保险法对于告知义务履行时间的规定较为模糊,仅规定为“订立保险合同”。 2、合同订立后当然,一般而言,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后即行终止。对于保险合同成立后,针对保险标的发生的重要事实的告知,当属于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投保人的危险通知义务的范畴。但是,在保险合同订立后,在合同效力中止后复效时、续约时、变更时等一些特殊情形下,投保人是否也应该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呢?我国保险法未做出明确规定,理论界也存在争议。下面笔者就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复效时、续约时、变更时是否应履行告知义务分别予以讨论。、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复效时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是指保险合同效力的暂时停止,中止期间保险人和投保人双方不负对待给付义务的情形。所谓复效,是指在投保人因未如期支付保险费而使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经保险人与投保人达成协议,在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后,合同效力恢复。关于保险合同效力中止的适用范围,各国保险立法不尽相同。意大利民法典关于保险合同效力中止的规定,适用于所有分期支付保险费的合同许崇苗.李利.保险合同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20.。关于合同效力中止,我国保险法第36条规定“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二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我国保险法合同效力中止仅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而财产保险合同并无合同效力中止的条款。合同效力恢复前,投保人是否要履行告知义务,理论界对此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主张。德国保险界持“否定说”,其认为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复效,本质上仍属原合同的继续,而不是订立新合同。因此,投保人无须再履行告知义务。即使投保人不知抗辩而仍告知,如果有故意隐匿或过失遗漏等不实告知的情形存在,保险人也不得主张解除保险合同。而“肯定说”则认为,合同复效时保险人也有评估危险的必要。美国各州保险监管法规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复效时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险人有权针对复效申请中的不实告知提出异议和抗辩,复效保单的可争议期间从复效之日起重新计算。在其他国家如日本也有类似的规定14。 笔者认为,保险合同复效时,投保人应负告知义务。理由如下: 首先,各国保险实务中的经验显示,寿险复效时的危险评估比投保时更重要。因为多数人是发现疾病后再申请复效,因而健康状况欠佳的人更愿意申请复效,而许多疾病并非一般体检可以查出,如复效不能适用投保人告知义务的规定,将给那些发现疾病后再申请复效的人以可乘之机。其次,从地位的平等性和权利的对等性而言,投保人也应承担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可以申请复效的规定对投保人极为有利。办理复效的保险合同,其保险费仍以原来的投保年龄为准,投保人可用较低的保险费得到相同的保障,而且原来的保单责任准备金也可以继续累积。而如果保险合同被解除,投保人领回的退保金将比保单责任准备金低。若再重新购买一张相同的保单,保险费必然要依新的年龄重新计算,那将增加投保人保险费的负担。相比之下,选择办理复效对投保人更为有利。因此,投保人在享受此利益的同时,出于平等与对价原则,理应履行如实告知之义务。 最后,如果否定投保人复效时的告知义务,则将诱使投保人于合同订立时故意不告知,合同成立后再设法使保险合同处于效力中止状态,待保险人解除权行使期间经过后再申请复效,这无疑与保险的理念相悖,将会损害保险制度以及投保大众的利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保险合同效力中止,行为人申请复效时,投保人仍应承担告知义务。我国保险法在规定投保人的告知义务时,应当增加投保人申请复效时的告知义务,以满足保险人重新评估风险的需要,防止和减少投保人的“逆选择”,更好地保护保险人和所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利益。、保险合同续约时 保险合同的续约,是指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届满后,当事人为了使原保险合同的效力不终止,约定使合同效力继续的情况。保险合同的续约与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复效的性质不同,前者是原合同的保险关系因期间届满而终止消灭;后者保险关系形式上并不消灭,只是合同效力暂时中断而已。也就是说,续约的法律意义为重新订约,所以投保人在订立新的保险合同时,理应负如实告知义务。但笔者认为,在保险实务中并不是所有的续约情况投保人都需要重新履行告知义务。比如:保险合同的续约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在原合同内订有“自动续约条款”而产生的,显然表示双方当事人有意以原合同的内容不加改变而继续其效力,在此情况下投保人无须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但若是合同届满一段时间后再续约,此时的续约才属真正的新合同订立,投保人必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约翰F道宾.Insurance Law,3rd EditionM.West Group.1996.452.。、保险合同变更时保险合同的变更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限内,当事人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保险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的修改或补充。保险合同的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变更,是指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及内容的变更,狭义的变更则仅指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关于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主要是指投保人的变更。合同主体发生变化,合同当然为新的合同,投保人应当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合同客体的变更是通过其载体保险标的的变更来实现的。在保险合同中,每一个保险标的所面临的风险情形是不同的,保险标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保险人是否决定承保或保险费率。因此,当保险客体发生变更,则应视为新合同的成立,投保人理应负如实告知义务。关于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对保险人估计有影响时,仅仅是指对某些条款修改或补充。若变更的内容对保险人的利益有所损害,投保人负有如实告知的义务。若不影响原合同对价平衡的,投保人无须再履行告知义务。(二)告知义务的履行方式 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的时候负有如实告知义务。如果不履行,投保人将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告知制度,即主动告知方式与询问告知方式张永利.孙占伟.关于如实告知义务的若干思考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25.。1、主动告知方式主动告知方式是指法律对于告知的范围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只要是与保险标的危险状况或被保险人有关的任何重要事实,投保人都有义务予以告知。主动告知方式对投保人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投保人除了回答保险人的询问之外,对任何与保险标的危险状况有关的重要事实应当主动、如实的告知15。所以在订立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应将与保险标的危险状况有关的所有重要事实进行告知,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违反告知义务,从而使保险人得到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由此可见主动告知方式明显不利于维护投保人的利益。2、询问告知方式 与主动告知方式相对的是询问告知方式,也称“询问回答主义”。即投保人对保险人询问的事项必须如实告知,而对保险人询问以外的事项,投保人没有义务告知。询问告知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在于,保险人对于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对哪些事实为什么属于重要事实并不清楚,而保险人拥有专业知识优势,根据以往的保险实务经验,理当容易确定重要事实的范围16。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立法方式。 笔者认为,在保险关系中,投保人并不熟悉哪些事项属于重要事实,哪些事实关系到保险人是否承保以及承保费率的高低。而保险人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保险人的认知能力要远远强于投保人,由保险人就这些事项做出询问更加科学,因此询问告知方式较主动告知方式更为合理。四、违反告知义务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 (一)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构成要件关于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构成要件,各国立法例的差异较大,但异中取同,大多数国家仍一致认为,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1、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主观要件 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主观要件是指违反告知义务制度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其主要分为故意和过失17。其中,故意已经为世界各国所统一认可。然而,世界各国关于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主观要件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在于是秉持“过失主义”还是秉持“重大过失主义”。日本商法典第644条第1款规定:“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没有告知重要事实,或对重要事实不实告知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保险人已知该事实,或由于过失不知的,则不在此限。”可见,日本商事立法对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主观要件规定为“故意”或者是“重大过失”, 显而易见,日本秉持的是“重大过失主义”。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意大利。 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可见,我国的保险立法对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主观要件规定为“故意”或者是“重大过失”,显而易见,我国秉持的也是“重大过失主义”。持“过失主义”观点的主要有英国、德国以及韩国等。目前,该观点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2、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客观要件违反告知义务制度的客观要件是指投保人就其所知道或应当知道的重要事实不为告知或告知不实的行为。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各国立法者对于告知义务的违反是否须考虑未告知事项与保险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态度不同,因此,其相应的立法例也不尽相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学说,即因果关系说、危险评估说、比例赔偿说。 (1)因果关系说 “因果关系说”主张:负有如实告知义务的投保人,只有当其未告知或不实告知的事项与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对告知义务的违反。德国保险契约法第21条规定:“若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解除合同的,若告知义务的违反并不影响保险事故的发生或保险人应负责任的范围时,其给付义务仍不改变。”显而易见,“因果关系说”富含了着重保护投保人的思想。该学说的优势之处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人法定的合同解除权,较大程度保护了投保人的利益。与此同时,该学说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保人不如实告知的气焰。采用此学说的国家除了德国以外,还有日本、我国的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堪萨斯州等。 (2)危险评估说“危险评估说”又称为“非因果关系说”,其主张:负有如实告知义务的投保人,无论其未告知或不实告知的事项与保险事故的发生是否具有因果关系,都构成对告知义务的违反。显而易见,“危险评估说”富含了着重保护保险人的思想。该学说的优势之处在于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保险人法定的合同撤销权的适用,最大程度地维护了保险人的切身利益。但此学说明显对投保人显失公平。因此,随着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兴起,此学说已经不断地受到了质疑。采用此学说的国家主要有英国以及美国的大多数州。 (3)比例赔偿说比例赔偿说较之“因果关系说”和“危险评估说”的“全有或全无”的法律思维来说,其是一种“折中”的法律思维。该学说主张:负有如实告知义务的投保人,因其未告知或不实告知致使其实际缴纳的保险费少于其应当支付的保险费时,保险金额应按其所支付的保险费比例减少。可以看出,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对峙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当保险标的不具有可保性时,“比例赔偿说”却并为为此提供指导性意见。综上所述,以上三种学说各具利弊。反思我国保险法对此问题的规定,还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4款以及第5款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