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的专业技术经济分析.doc_第1页
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的专业技术经济分析.doc_第2页
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的专业技术经济分析.doc_第3页
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的专业技术经济分析.doc_第4页
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的专业技术经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摘 要随着改善城市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加和加速清洁天然气能源开发的能源战略的实施,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提到议事日程。而且推动三联供发展的支持政策也日益完善,这将使三联供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面对紧张的世界能源形势及日益优化调整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势在必行。因此,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由于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冷、热、电等多种形式的能量,通过对能源的梯级利用,利用余热,具有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减少污染气体排放、能源供应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经济上有竞争力等特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随着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必将被广泛应用,由于能量输出形式多样,因此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供能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策略决定了系统的经济性,运行策略的选择必然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从而又会影响对系统配置方案的评价。结合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参考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和火力发电厂运行管理标准研究分析适用于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运行管理方法,旨在提出燃气分布式能源站运营管理、电力性能、节能减排量以及系统最佳运营策略,指导项目更加稳定、安全运营。根据项目实际运行情况,采集项目运营累计采集制冷季和采暖季的数据,为分析研究项目运营管理及提出最佳运营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建立一套适合于三联供项目的运行管理评价指标,既可以提高项目运行的经济性和节能性,又可预防系统运行过程发生事故,保证系统的安全和高效稳定运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可靠”的运行目标。研究项目的电能质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指导项目设计和运营。得到合理科学地计算项目的节能减排量的方法。通过从电能质量、设备运行特性、节能减排量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等多角度进行的典型案例分析,对新建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运营过程有一个全面掌握,为今后推广和运营三联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目 录摘要IV1. 绪论11.1 课题研究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 联供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现状31.2.2 评价和分析方法的研究5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72、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评价指标92.1指标分类92.2 指标体系搭建102.3 评价指标内容112.3.1 经济类指标112.3.2 能源类指标182.3.3 效率类指标192.2.4 节能量及节能率计算方法232.4 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252.4.1 经济类与能源类的关系252.4.2 能源类与效率类关系252.4.3 质量类与能源类关系272.4.4 指标与项目管理的关系273、某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及负荷确定293.1 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介绍293.2 数据中心能源需求采集303.3 负荷预测分析343.3.1 电力负荷预测343.3.2 冷负荷预测353.3.3 热负荷预测374、某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指标分析384.1 基本信息384.2 能源信息与能源指标384.3 运行参数与效率指标404.4 经济参数与经济指标424.5 电能质量指标444.6 节能量及节能率计算方法505、某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系统优化575.1 三联供系统运行优化模型575.1.1 三联供系统结构575.1.2 系统优化模型假设条件585.1.3 系统主设备工作特性585.1.4 系统数学模型655.2 三联供系统运行模式675.2.1 夏季+过渡季供冷运行模式675.2.2 冬季供冷、热运行模式685.2.3 冬季供冷、热运行模式695.3 三联供系统最佳运行策略695.3.1 运行优化模型的简化与理论求解695.3.2 运行策略建议706、结论与展望756.1 结论756.2 展望77参考文献:78附表1:常用能源等效电折算系数79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其英文全称为: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以下简称CCHP。这是一种全新的能源供应模式,在全球各国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实施的目标就是要提升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是说,将天然气在终端用户实现全过程的能源科学应用,进而践行“温度合适、各得其所以及阶梯利用、分配科学”的科学应用能源的思想,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该系统不仅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环保效果。CCHP系统节能功能强大,可以有效的提升环保效果,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大众建筑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用能结构的调整,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发展CCHP系统极为必要。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在2011年10月,就正式颁布了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12196号)。在此纲领性意见中,明确了: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能耗中心区大力推动区域和楼宇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比如工业园区、生态园区和商业区以及旅游集中区等。国家电网同样给出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并在此意见稿中提出:所谓分布式能源,就是在用户附近区域,将所发的电能直接利用,并将10千伏级及其以下的电压等级直接并入电网,而且并网的装机总量不能超过6兆瓦。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能源企业,都已经在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而且还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这些都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CCHP,这是一种提升天然气利用效率的创新的能源供应模式,该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天然气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北京主要是直接利用该资源来进行供冷或者供热。而随着这种CCHP系统的引入,必然会提升首都的节能降耗水平,同时还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另外还能够在电力和天然气使用高峰期产生良好的削峰效应。然而, CCHP在北京的推广中遇到不少障碍,目前在北京市实际运营项目较少,且连续运营的项目少之又少。大多数研究与分析针对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方案与设计展开,对于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及研究较少。另外,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尚未发布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可研报告技术要求与内容深度,未发布燃气分布式能源站运营指导手册,未统一制定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节能规范等,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即不属于热力行业也不属于发电行业,造成社会对燃气分布式能源的讨论和意见分歧,不利于促进燃气分布式能源发展。以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燃气三联供系统迫切急需解决的项目运营评价问题、电力并网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开展研究,从项目实际运营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项目运营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重点针对多系统、多设备的三联供项目开展运营评价指标分析与研究,将围绕项目数据采集、运营评价指标、电能质量专题、节能减排专题以及优化运营策略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项目运营特性及状态,总结项目运营经验,指出分布式能源运营特点,为集团公司今后推广和运营三联供项目提供支持和参考。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联供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现状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关CCHP的能量管理研究内容相对丰富,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热力学和模型优化两种方。对于后者,主要是在目前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线性或者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来加以模型的优化研究。Maifredi等学者表示,应用线性最优化模型来管理CCHP系统具有可行性,该模型可以集中应用在能源管理领域,不过需要做好设备效率的设置工作,该效率通常为定值。Lee在优化CCHP系统时,则给出了能量流概念,他认为,对系统的优化,实际上就是对能量流的优化。该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选择的对象为基于燃气轮机的CCHP系统,对能量进行管理的研究,应用了模糊算法。Benonysson在优化模型研究中,则利用了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在优化模型时,是以能量运行的成本最低为优化切入点,并由此分析了影响系统热管理经济要素的相关因子的灵敏度。在国内,江亿等学者则对结合蓄能装置的CCHP系统开展了热管理研究,同时还给出了该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以及动态规划算法。张万坤在研究中,针对余热吸收制冷机以及燃气轮机对应的CCHP系统的数学模型展开研究,并以具体的建筑物负荷需求变化为前提,分析了这种系统在此场合之下所能实现的最优能量管理。任禾盛研究的CCHP系统,其动力之源为微型燃气轮机,在对其进行热力优化研究时,应用了二次规划数学法。王江江则使用了遗传算法,分析了CCHP系统的最佳的容量配置和运行模式,同时还对其优化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另外还研究了系统性能对能源价格的影响,并将其和普通的CCHP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孔祥强等学者研究的CCHP系统,主要是吸附制冷剂以及燃气内燃气为核心的系统,研究该系统以最低成本满足冷热电的需求,并以此作为优化的目标和构建了相应的最优化模型。另外,还紧密的结合应用场景负荷需求,进行了相应的计算,给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联供系统的热经济性相对较佳,而该系统的最优运行和能源价格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天然气价格维持稳定,电价和经济效益产生正相关关系。荆有印等学者,则以传统分供系统,以及生命周期分析法,构建了环境、经济效益等诸多目标的优化模型,同时还对系统设备的运行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胡燕飞所研究的CCHP系统,是以燃气内燃机为核心的系统,而研究的内容就是该系统的运行策略。此系统的内核除了内燃机之外,还有电制冷机和燃气锅炉等。根据天然气和电能的价格信息,在满足用户冷热电需求之下,对该系统的运行模型进行了优化,并结合最低的运行费用目标函数,总结了相应的运行策略。江丽霞等学者则对比分析了CCHP和传统的分供系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分供系统而言,CCHP可以节约能耗达到42.0%。通过对比两种三联供系统方案,总结了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规律,同时也构成了这种系统评价原则。蒋润花等学者则基于以固定燃气轮机构建的CCHP系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分析模型,对系统的冷电比进行了明确。当相关系数保持不变时,燃气轮机总装机量并不会影响系统的冷电比,如果该轮机的发电效率越大,那么对应的联供系统的性能就越佳。从实际用户的负荷角度来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方式分别是以电确冷和以冷确电,如果采用前者方式,那么带有电压缩式制冷的联供系统,其性能要比带有补燃机系统的性能更高。此外,该学者还引入了一个最佳冷电比概念,上述两种运行模式对应的冷电比分别和最佳冷电比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差值,可以选择相应的运行方式。刘凤强则利用热力学分析法,对楼宇CCHP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经济性等层面进行了考量,同时还结合系统自身的工况属性,对能量的调配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蒋毅则将会计模式热经济理论引入进来,结合了系统工程学、经济学以及最优化学,对联供系统中冷热电流以及现金流进行优化。1.2.2 评价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吕静等学者对CCHP系统有关的经济性指标进行了研究,这些指标主要包括了系统效率、发电效率以及燃料耗用量等。经过对比分析,认为系统、经济这两个效率和燃料耗用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贾明生等学者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该联供系统的评价模型,并以发电耗用、当量热力系数以及能源消耗率等指标作为模型因子。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不同的评价模型都有自身的缺点,结合具体的项目,将发电效率、煤炭耗用以及能源消耗率这三个指标用来评价模型,得出的结果相对全面。皇甫艺等学者则结合了工程诸多的属性,构建了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命名为:混合灰色关联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在分析该方法之前,对之前的相关的评价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由此完善了该CCHP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王志伟等学者则对基于微型燃气轮机的CCHP系统的诸多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给出了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对该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其中涉及到的指标有一次能源利用率以及输入的能级等。通过输入功能系统的能量能级和对应的用能能级差值,或者分析其相对差值,然后将其列为重要的利用质量标准。如果这个差值越大,那么利用效果就越不佳,相反利用效果越好。这种评价模式可以很好的评价用能的整体质量。金红光等学者在研究中总结了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准则,该准则对以燃气轮机热循环为核心的CCHP系统展开了热力学分析,并对几种常用的评价准则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能量利用系数和电、冷、热具有等同效应。该CCHP系统可以满足用户的冷热电需求,如果统一成发电效率,并不能很好的映射冷、热系统的功能,所以,这些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评估CCHP系统性能。节能率,能够衡量出燃料的使用情况,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具体的系统性能,该指标在评价三联供系统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苏磊等学者在进行天然气冷热电联产方案对比研究中,综合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系统设备配置情况,第一种,结合用户具体的冷热需求,以及设备应用最低水平,明确相应的电量。第二,让设备满载运行,其他的余热应用在冷热和生活用水领域。然后有次进一步衍生出诸多的联产方案,并从技术性和经济性两个层面分析了诸多的方案,总结了这些方案的优劣效果。分析其技术性能,可以得到不同设备配置下的性能指标差异,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产能率和一次能源利用率等指标,可以获得不同技术性能的差异。由此可见,评价和分析CCHP系统的方法相对较多,对应的评价指标也有着适用的范围,其中的一些指标不乏具有矛盾性。不同的专家学者,所研究的指标和分析方法往往存有差异,所以制定具有统一性,普适性的评价分析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结合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参考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和火力发电厂运行管理标准研究分析适用于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运行管理方法,旨在提出燃气分布式能源站运营管理、电力性能、节能减排量以及系统最佳运营策略,指导项目更加稳定、安全运营,对项目部提升项目运营人员能力,指导项目部运营人员开展节能运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分析运营管理中评价指标,综合解决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各运营参数之间的关系,简化项目运营管理参考标准,为培训项目部运营人员提供指导。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第一,简述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概况,确保研究工作符合实际项目情况,为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建立一套适合于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运行管理评价指标,既可以提高项目运行的经济性和节能性,又可预防三联供系统运行过程发生事故,保证系统的安全和高效稳定运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可靠”的运行目标。第三,研究三联供项目的电能质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指导项目设计和运营,为今后开展项目并网提高支撑。第四,结合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实际运营数据,分析优化项目设计及运营模式,通过建立项目运营模型,优化项目运营策略,提出项目最佳运行方式,降低项目运营能耗,提高项目运营经济性。- 73 -2、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评价指标2.1指标分类从指标的功能来看,主要可以分为描述性指标与分析性指标两大类。描述性指标(也称为结果性指标)指具体反映某种现象的综合性指标。通常情况下,这类指标是可以计量的,只说明结果,不能说明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典型的描述性指标有项目总成本、总收益、总供冷量、总供热量、单位供冷成本等等。分析性指标(通常也称为过程性指标)进一步反映或导向项目运行问题的症结,指明解决问题、优化运行的思路与方向。典型的分析性指标有发电效率、系统制冷效率、水泵效率等等。从指标反映问题的方面来说,主要有质量类、经济类、能源类以及效率类四大类。质量类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项目产品供应质量的参数,包括供电、供冷、供热效果等指标。经济类指标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反应项目运营的好坏,囊括了成本、收益、投资回收、部分财务控制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包括项目总成本、项目总收益、项目总利润、项目单位供冷量利润等指标。能源类指标主要是从资源能源的角度反应项目运行状况,从需求侧与供应侧的结果出发评价项目的运行好坏,涵盖了气、电、冷、热、水等资源能源的生产、消耗、损失等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总体耗量,又有单位指标。包括项目总发电量、总耗电量、总耗气量、单位面积耗冷量等指标。效率类指标是从具体的系统设备运行效率的角度反映项目运行情况,是对供应侧状况的直观反应,包括总系统效率、单个系统效率、具体设备效率等。从所属能源系统而言,可以将指标体系归纳为发电系统类、供冷系统类、供热系统类以及生活热水系统类四大类。2.2 指标体系搭建依照前述指标分类,可将三联供系统能耗与运行的指标体系按指标所属系统与指标反映问题的属性构建下述矩阵框架。表2-1 指标体系框架矩阵经济类能源类效率类质量类发电成本、收益、利润水、电、气发电效率、余热利用率电压、电流、相位供冷水、电、气、冷系统效率、冷机效率、吸收机效率、水泵效率、冷却塔效率温度、流量、压力供热水、电、气、热系统效率、锅炉效率、吸收机效率、水泵效率热水其中经济、能源与效率类指标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图2-1所示,在一定供能需求条件下,效率决定了能源消耗总量,进而决定了项目的经济指标。经济能源效率发电供冷供热热水图2-1 指标间关系示意图2.3 评价指标内容逐类列举阐述指标,详细说明各指标的物理意义、计算表达式、作用、影响因素及关注点说明。其中总量指标是对具体项目的成本、收益、耗能等的总量统计,适用于具体项目的纵向比较分析;质量类、效率类指标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用于项目间的横向比较分析。2.3.1 经济类指标经济类指标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反应项目运营的好坏,囊括了成本、收益、投资回收、部分财务控制目标等方面的指标与内容。(1)成本系列指标成本系列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年度总成本、项目年度总购电成本、项目年度总购气成本、项目年度总耗水成本、项目年度维护保养成本、项目年度人力成本、项目年度设备折旧成本、项目年度资金成本、项目年度税金、项目年度其他总成本等。项目年度总成本是对项目所有发生的成本的统计,包括能源成本、人力成本、设备维护、投资折旧、资金利息、税收等,用于对项目总体成本的宏观把握,指标按年度统计,其统计表达式如下:Ctot项目年度总成本,元;Ce_totbuy项目年度总购电成本,元;Cg_tot项目年度总耗气成本,元;Cw_tot项目年度总耗水成本,元;Cm_tot项目年度总维护保养成本,元;Chu_tot项目年度人力成本,元;Cd_tot项目年度设备折旧成本,元;Cf_tot项目年度资金成本,元;Ct_tot项目年度总税金,元;Co_tot项目年度其他总成本,元;主要影响因素及关注点说明:项目折旧摊销、资金成本、税金成本等在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后相对稳定。水电气等能源成本,人力、维护保养等管理成本是项目运营重点关注及优化的重点,其水电气等能源成本是项目运营阶段关注的核心。项目年度总购电成本仅统计用以维持项目正常供冷、供热、供电的市电购买成本,由于发电补充了一部分用电,因此市电购买量通常小于总耗电量:Pe尖峰项目尖峰时段电价,元/kWh;Pe高峰项目高峰时段电价,元/kWh;Pe平峰项目平峰时段电价,元/kWh;Pe低谷项目低谷时段电价,元/kWh;Qe_totbuy尖峰项目尖峰时段购电量,kWh;Qe_totbuy高峰项目高峰时段购电量,kWh;Qe_totbuy平峰项目平峰时段购电量,kWh;Qe_totbuy低谷项目低谷时段购电量,kWh;主要影响因素及关注点说明:减少项目年度总购电成本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减少总用电量,另一个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峰段用电量。项目年度总购气成本仅统计用以维持项目正常供冷、供热、供电的燃气购买成本,主要包括内燃机、吸收机、以及燃气锅炉的燃气消耗成本:Pg项目燃气购买单价,元/m3;Vg_tot项目年购买(消耗)燃气量,m3;主要影响因素及关注点说明:近些年,燃气的价格持续上涨,在对燃气价格上涨预判明确的情况下,综合权衡气价的上涨与资金成本,可以考虑提前购买,降低总的燃气使用成本。项目年度总耗水成本仅统计用以维持项目正常供冷、供热、供生活热水、供电的自来水购买成本:Pw项目自来水购买单价,元/m3;Vw_tot项目年购买(消耗)自来水量,m3;主要影响因素及关注点说明:项目耗水量通常是由冷却塔蒸发、飘溢、排污,冷热水泄露等等原因导致的,是一般项目中容易被忽视的项。水量的损失往往伴随着冷、热量的损失,因此需要关注用水量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控制水的跑冒滴漏,实现节水节能。项目年度维护保养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如设备清洗,易损部件的更换,润滑油的更换,冷却液的补充等),水处理等产生的成本。项目年度人力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工资、奖金、社会福利、服务费、培训费、工作餐、住宿费等),以及对应产生的交通、差旅、办公用品、耗材、IT设备等办公费用。项目年度设备折旧成本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后当年所计得的成本。项目年度资金成本指财务上计得的由于资金筹集与资金占用而产生的成本。项目年度税金指除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关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项目包含在年度总成本内,实际发生的,未计入前述各项成本中的成本计入年度其他总成本中。(2)收益系列指标项目收益系列指标包括项目总收益、项目售电总收益、项目售冷总收益、项目售热总收益、项目售生活热水总收益等。项目年度总收益是对项目所有发生的收益的统计,包括售电、售冷、售热、售生活热水等,指标按一定的时间跨度统计,其统计表达式如下:Itot项目总收益,元;Iele_tot项目售电总收益,元;Ic_tot项目总售冷收益,元;Ih_tot项目总售热收益,元;Ihw_tot项目生活热水总收益,元;Io_tot项目其他收益,包括接驳费、补贴、奖励等各种费用,元;影响收益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出售价格与售出能源总量(包括电、冷、热、热水),出售价格越高,售出能源总量越多,则总收益越高。项目售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用,其收益计算时电价按市电购买价、成本价或外供协议价计;另一方面是向外供电,按协议价或市电价格计。售电总收益计算表达式如下:Iele_tot项目售电总收益,元;Pe尖峰项目尖峰时段电价,元/kWh;Pe高峰项目高峰时段电价,元/kWh;Pe平峰项目平峰时段电价,元/kWh;Pe低谷项目低谷时段电价,元/kWh;Nele_自用尖峰项目尖峰时段发电自用量,kWh;Nele_自用高峰项目高峰时段发电自用量,kWh;Nele_自用平峰项目平峰时段发电自用量,kWh;Nele_自用低谷项目低谷时段发电自用量,kWh;Pele_s尖峰项目外售电尖峰时段协议电价,元/kWh;Pele_s高峰项目外售电高峰时段协议电价,元/kWh;Pele_s平峰项目外售电平峰时段协议电价,元/kWh;Pele_s低谷项目外售电低谷时段协议电价,元/kWh;Nele_外售尖峰项目尖峰时段发电自用量,kWh;Nele_外售高峰项目高峰时段发电自用量,kWh;Nele_外售平峰项目平峰时段发电自用量,kWh;Nele_外售低谷项目低谷时段发电自用量,kWh;本指标的计算主要是对于发电自用部分的收益计算,计算发电收益时与计算供冷、供热耗电成本时关于发电自用部分,其电价应当一致,推荐采用成本价、与外售等价或市电价。项目售冷总收益包括两个部分,基价收益及售冷量收益,其计算表达式如下:Ic_base售冷基价收益,元;Pc项目售冷单价,元/kWh;Qc_tot项目总售冷量,kWh;基价与售冷单价确定,则供冷量越大收益越高。项目售热总收益包括两个部分,基价收益及售热量收益,其计算表达式如下:Ih_base售热基价收益,元;Ph项目售热单价,元/kWh;Qh_tot项目总售热量,kWh;基价与售热单价确定,则供热量越大收益越高。生活热水总收益受热水单价与总热水销售量影响,单价越高、总热水销售量越大,则总收益越高。Ihw_tot售生活热水总收益,元;Phw项目热水单价,元/m3;Vhw_tot项目总生活热水销售量,m3;(3)利润系列指标利润系列指标主要包括项目总利润、项目净利润率、项目售电总利润、项目售冷总利润、项目售热总利润、项目售生活热水总利润等。项目总利润是项目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用于对项目总体经济性的宏观把握,指标按一定的时间跨度统计(建议以年度、月度为单位统计),其统计表达式如下:Mtot项目总利润,元;Itot项目总收益,元;Ctot项目总成本,元;项目前期,由于用户开工率或入住率相对较低,开源,即增大项目总收益对项目总利润影响更明显;但随着用户用能的稳定,长远来看,节流,即控制项目总成本方为保障项目利润的核心。项目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后的利润率。Mtot项目总利润,元;Itot项目总收益,元;应对三联供类能源项目净利润率有个合理的预期,不盲目要求高利润率。项目售电总利润是售电总收益与发电总成本的差:Iele_tot项目售电总收益,元;Cele_tot项目售电总成本,元;本指标可与发电成本指标结合,用于外售发电价格的确定,应合理关注增大收益(开源)与降低成本(节流)的问题。项目售冷总利润是售冷总收益与冷量生产总成本的差,其计算表达式如下:Ic_tot售冷总收益,元;Cc_tot冷量生产总成本,元;应重点关注增大收益(开源)与降低成本(节流)的问题。项目售热总利润是售热总收益与热量生产总成本的差,其计算表达式如下:Ih_tot项目供热总收益,元;Ch_tot项目供热总成本,元;应重点关注增大收益(开源)与降低成本(节流)的问题。项目售生活热水总利润是售生活热水总收益与生活热水生产总成本的差,其计算表达式如下:Ihw_tot项目生活热水总收益,元;Chw_tot项目生活热水总成本,元;应重点关注增大收益(开源)与降低成本(节流)的问题。2.3.2 能源类指标能源类指标主要是从资源能源的角度反应项目运行状况,从需求侧与供应侧的结果出发评价项目的运行好坏,涵盖了气、电、冷、热、水等资源能源的生产、消耗、损失等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总体耗量,又有单位指标。能耗总量指标指项目发电、供冷、供热、供热水等生产、输配各环节各系统设备的能耗统计。总量指标主要用于项目的纵向比较,项目经济指标与效率指标的分析。能源类指标主要包括项目总耗气量、项目总耗电量、项目总耗水量、项目总节能量和节能率、项目总减排量等。其中项目总耗气量是对在一定时间内项目内燃机、直燃机及燃气锅炉所消耗燃气总量的统计。项目总耗电量是对在一定时间内项目冷机、水泵、直燃机、锅炉等设备系统总耗电量的统计,包括外购电以及自发电。项目总耗水量是对在一定时间内项目发电、冷冻、冷却、采暖以及生活热水系统总耗水量的统计。项目总节能量和节能率和项目CO2的减排量计算将在本文后面章节进行详细说明。2.3.3 效率类指标效率类指标是从具体的系统设备运行效率的角度反应项目运行情况,是对供应侧状况的直观反应,包括总系统效率、单个系统效率、具体设备效率等。发电效率是统计时间内发电能量与输入发电系统的能量的比,无量纲。Nele_p总发电量,单位:kWh;Qele_g内燃机消耗燃气的热量,单位:kWh;Vele_g内燃机消耗的燃气量,单位:m3;HL消耗的燃气的低位热值,单位:kWh/m3发电效率主要受燃机效率、发电效率等的影响,其中燃机效率又受燃气、空燃比控制、空气温度、燃机负荷率、燃机压缩比、燃机机械效率等因素影响;发电效率受负荷率、发电机形式、发电机内部效率等因素影响。余热利用率是表征发电余热中用于制冷、制热、以及制生活热水的热量所占的比例。Quseheat_ele余热总利用量,单位:kWh;Qallheat_ele总排热量(烟气和高低温水回收利用量),单位:kWh;Qhw_ele生活热水余热利用热量,kWh;Qc_ele供冷余热利用热量,kWh;Qh_ele供热余热利用热量,kWh全面考虑项目供电、供冷、供热、生活热水需求,维持合理的余热利用率,确定发电机的开启策略。制冷机组平均运行效率表征的是单位耗能可以生产的冷量,是对一段时间内制冷机组运行效率的综合评价。Qc供冷量,kWh;Qchiller冷水机组的能耗,单位:kWh;影响制冷机组平均效率的参数有负荷率、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冷机热力完善度及机组自身效率等。水泵综合运行效率是水泵给被输送流体增加的位能(动能+势能)与水泵耗电的比。Qf水泵流量,m3/h;流体密度,kg/m3;水的密度为1000kg/m3g重力加速度,m/s2;H水泵扬程,m;Pp水泵运行耗电功率,kW;影响水泵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水泵选型是否合理(工作点是否在水泵高效区)。冷冻泵输送系数指单位冷冻水泵耗电量输送的冷量,表征的是冷冻水泵的输配效率。Qc供冷量,kWh;Qchp供冷水泵耗电量,kWh;影响冷冻水泵输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水泵效率,冷冻水供回水温差等因素。冷却泵输送系数指单位冷却水泵耗电量输送的热量,表征的是冷却水泵的输配效率。Qcw冷却泵输送热量,kWh;Qcwp冷却泵耗电量,kWh;影响冷却水泵输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水泵效率,冷却水供回水温差等因素。冷却塔冷却效率是实际冷却温差与理论可能实现的冷却温差的比。Ti冷却水进塔水温,;To冷却水出塔水温,;Tw室外空气湿球温度,;注:合理的冷却塔冷却应能满足出塔水温比室外湿球温度高不超过3。影响冷却塔冷却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冷却塔水量、冷却塔布水均匀程度、冷却塔微环境等。制冷系统能效比是制冷系统单位耗电量能产出的冷量,是整个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反应。Qc供冷量,kWh;Qi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能耗,所耗能为电的直接加,其他能源形式的折算为电,折算系数参加附表1;单个设备效率高并不等同于系统效率就高,因此对于系统而言,综合最优才是应当追求的目标。表征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该指标应与换热器KF值配合使用。(T-T)max冷流体或热流体在换热器中实际温差值中的大者,;T1- T2流体在换热器中可能发生的最大温差值,;换热器设计选型是否合理、运行控制是否合理、换热器是否存在脏堵等因素都会影响板式换热器效能。一次能源(燃气)经锅炉燃烧后直接利用的热量与一次能源能量的比,是表征锅炉性能的重要参数。Qh_b锅炉供热量,kWh;Qb_g消耗燃气热量,kWh;Vb_g消耗燃气体积,m3;HL消耗燃气低位热值,kWh/m3;Qb_e锅炉耗电量折算热量,kWh;折算系数参加附表1;主要影响因素有燃烧机燃烧效率、炉膛换热效率等。外部输入能源经吸收机后直接利用的热量与输入能量的比,是表征吸收机性能的重要参数。Qh_ab吸收机供热量,kWh;Qi输入吸收机热量,kWh;Qab_e吸收机耗电量折算热量,kWh;折算系数参加附表1;Qex_ab进入吸收机的余热量,kWh;Vab_g消耗燃气体积,m3;HL消耗燃气低位热值,kWh/m3;主要影响因素有燃烧机燃烧效率、内部换热效率等。供热泵输送系数指单位供热水泵耗电量输送的热量,表征的是供热水泵的输配效率。Qh供热量,kWh;Nhp供热水泵耗电量,kWh;影响供热水泵输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水泵效率,采暖水供回水温差等因素。系统制热性能系数是供热系统单位耗能量供应的热量,是整个供热系统综合性能的反应。Qh供热量,kWh;Qi输入锅炉、吸收机、供热板换的余热热量、燃气热量,kWh;Ni_e锅炉、吸收机、水泵等的耗电量折算热量,kWh;折算系数参加附表1;单个设备效率高并不等同于系统效率就高,因此对于系统而言,综合最优才是应当追求的目标。2.2.4 节能量及节能率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边界。(1)节能量计算方法节能量是近年来国内外的推荐用于评价先进技术和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评价指标。它的相关定义、计算方法可参照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13234-2009)和节能量测试和验收技术通则(GB/T 28750)。节能量通用公式:节能量(Em)=校准能耗量(Eha)-报告期能耗(Ere)+调整量(Ea,j)(2)节能率计算方法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率: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P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报告期供电量,kWhEr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报告期能耗,kgceEa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校准能耗,kgce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校准能耗P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报告期供电量,kWhC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报告期总供冷量,kWhH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报告期总供热量,KWheref,p到达终端用户的供电能耗参照值(详见附表2),kgce/kWheref,c供冷能耗参照值(详见附表2),kgce/kWheref,h供热能耗参照值(详见附表2),kgce/kWh对于已投产运行的系统,P、C和H的相关数据均应为运营统计值。尚未投产运行的系统P、C和H的相关数据可采用设计计算值。(3)节能率的影响因素经过推算得到:可见,节能率与用户的电负荷P,常规定义的热电比H/P及综合能源利用率有关,其中用户的电负荷又与用户的装机容量有关。2.4 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2.4.1 经济类与能源类的关系对于前述的经济类、能源类以及效率类指标,其间的关系都是可追溯的。对于运营阶段的项目而言,经济类指标的决定因素是能源与价格,而能源类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设备系统的效率。其主要关系如下图2-2所示意:图2-2 各层级指标的关系示意项目利润项目成本项目收益能源成本能源外成本能源耗量能源价格供能需求设备系统效率经济类能源类效率类2.4.2 能源类与效率类关系能源消耗量主要受需求和设备系统效率的影响。需求随具体项目变化,仅同类项目具有横向比较的意义,设备系统效率指标更具对比性。(1)发电系统影响单位发电量能耗的因素就发电效率与余热利用率两个因素,其关系如下图所示:图2-3 发电能源类与效率类指标间关系(2)供冷系统供冷系统相对复杂,影响因素也更多,其能源类与效率类指标关系如下图所示:供冷系统能效比EERr冷冻水输送系数WTFchw冷却水输送系数WTFcw制冷机组效率COP水泵运行效率p系统水力平衡图2-4 供冷系统能源类与效率类指标间关系(3)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能效COPh采暖水输送系数WTFhw热源效率水泵运行效率p系统水力平衡吸收机供热效率ab换热器效率he锅炉效率b图2-5供热系统能源类与效率类指标间关系供热系统能源类与效率类指标关系如上图2-5所示。2.4.3 质量类与能源类关系质量类与能源类指标通常情况下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诸如满意率等指标,能源消耗量与质量指标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能源耗量存在一个质量满意度最高的范围,能源耗量低于最小临界指标时,质量满意度急剧下降,同时能源耗量高于最高临界指标时,质量满意度也急剧下降。图2-6 能源耗量与质量满意度关系示意图2.4.4 指标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项目运行管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量管理与考核。主要指项目供能质量,其考核指标为达标率与客户有效投诉率。第二,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管理与考核。主要采用经济类指标,如:利润,利润率等;效率类指标,如锅炉效率,发电效率,发电机一次能源利用率,制冷COP等。利用技术经济性指标开展月度最佳班组,最佳运营人员的评选工作。第三,人员发展。主要指人员的培训目标、计划、实施以及效果评价。根据生产技术指标与质量类指标相结合,制定人员提升技能计划,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指导项目部做好项目生产、质量及技术管理。3、某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及负荷确定3.1 某数据中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介绍某创新基地数据中心是某系统总部级的数据中心,属于A级机房,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规划建设的“两地三中心”的集团级数据中心之一。中国石油生产信息安全控制中心三联供项目是国家四部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文的首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在“2014(第十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上,创新基地能源中心项目荣获“2014年度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等奖”。该项目是落实2011年国家四部委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的典范,对加快落实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具有积极意义。某创新基地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由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本项目(一期)于2013年4月开始建设,2014年9月投产。截止至2015年底已运行了一个完整采暖季和制冷季。能源中心建筑面积约9373m2,共两层,包括燃气发电机房、直燃机房、电制冷、锅炉房、辅助设备间、消防设施用房、配电室等。能源中心主要供应A-29地块内所有的电、冷、热负荷,同时供应A-42地块一期冷热负荷,A-45地块一期热负荷。某创新基地数据中心三联供项目装设5台燃气内燃发电机组(JMS 620 GS-N.L ),单台发电功率为3349kW,总装机容量为16.745MW;5台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冷热水机组(YRBX390(95/75)QI I-300(18/12)H2),单台制冷量为3000kW,制热量为2550kW,总制冷量15MW,总制热量12.75 MW;4台离心式电制冷机组(YKKRKRH95CWG),单台制冷量为4219kW,总制冷量16876kW。2台离心式电制冷机组(YKCECDQ75CNF/XC22),单台制冷量为1758kW,总制冷量3516kW。2台燃气真空热水锅炉(ZRQ-360N)单台功率为4.2MW;2台自然冷却板换。5台发电机与5台余热冷热水机组组成的基本三联供系统,将传统火电站不足40%的用能效率提高到70%以上;在三联供的基础上,将发电机所发出的便宜电力用于电制冷制冷供电,进一步提高用能效率;冬季采用自然冷却板换,将室外免费的自然冷源搬运到数据中心,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能源效率。所以说创新基地能源站实现了升级版的三联供系统。表3-1 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参数数量单位备注1燃气内燃发电机电力输出3349kW5台4用1备2余热直燃机制冷量3000kW5台4用1备3电制冷机制冷量4218kW4台3用1备4电制冷机制冷量1758kW2台5燃气热水锅炉制热量4.2MW2台6自然冷却板换换热量3.12MW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