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生版:1、专题总览: 农业 基本结构 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 商业基本结构与特点 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政策 “海禁”政策2、本课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题理解:3、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课题理解:手工业,是指通过手工劳动,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工业性生产活动的产业。 在近代的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的工业生产都属于手工业。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制度,使得传统手工业受到打击,不再是工业生产的主流。目前手工业在工业发达国家,主要为结合手工艺的产生的特色价值;在工业不发达国家,手工业仍然广泛存在于民间。4、知识结构: 官营手工业 经营形态 民营手工业 家庭(田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纺织业 主要部门 冶金业 陶瓷业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1)产生:官营手工业产生于夏朝。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由官方垄断;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特点:管理方式:由_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人员构成:工官与匠户。A、工官:工官是中国古代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员;B、匠户:匠户是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产品用途:专门负责制造_专用和_私用的物品,如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用具等。工艺水平:代表着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地位: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_地位。(3)影响:利:官营手工业资金充足、工匠优秀、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协作,_;弊:A、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导致_低下;B、匠户没有人身自由,_受到严重的束缚;C、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_。2、民营手工业(1)产生:民营手工业产生于_时期。(2)特点:管理方式:_经营;产品用途:生产_的产品,具有商品生产性质;发展历程:自出现后,在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_地位。经营方式:明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_的产生。3、家庭手工业(1)产生:_时期,随着小农经济出现,家庭手工业产生。(2)地位:农户的_,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3)性质:产品用来_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4、田庄手工业(1)产生:随着土地的集中,东汉出现豪强地主,他们采用田庄进行经营,以_为主,兼有手工业,田庄手工业产生。(2)性质: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一种_的手工业经济。归纳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的局面。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是否流通性质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不在市场流通大部分是国家垄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具有商品生产性质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自然经济组成部分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例题: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 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二、纺织业的发展1、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纺织原料:麻、葛、_。(2)商周: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妇女纺织生产称为“_”,列为“国有六职”之一。(3)汉代:花色品种多、技艺高超; 经过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4)唐代: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例如定州富人何明远经营的作坊。(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_、_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6)元代:元代棉纺织家_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_(搅)、弹、纺、织”之具和“_,_”等织造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明代后期,_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在一些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_开始产生。2、发展特点:(1)原料:经历由麻、葛到_再到_的变化。(2)发展程度: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3)发展趋势:是中国最早_的行业。(4)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三、冶金业的发展1、冶铜技术:(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2)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3)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_和秩序,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冶铁炼铜技术:(1)_晚期:冶铁业产生。(2)战国时期:炼钢和_工艺已经有所发展。(3)西汉时期: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开始用_作燃料冶铁。(4)东汉时期: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_。(5)南北朝时期:出现_。(6)_时期: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四、陶瓷业的成就1、制陶:(1)产生: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2)独特的制陶工艺:_。2、制瓷: 陶器为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1)商代中期:原始青瓷 早期的瓷器其实是一种釉陶,称为原始青瓷。(2)_晚期:我国已经烧出了成熟的青瓷。(3)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_,实现了制瓷技术上得重大突破。(4)唐朝时期:制瓷业称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南方_青瓷、北方_白瓷。(5)宋代:景德镇称为“瓷都”,并处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河北_、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6)元代:烧成了著名的_,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7)清代:烧制出_瓷和珐琅瓷。2、瓷器的外传及影响: 唐宋以来,瓷器称为中国经“_”外销的重要商品,瓷器取代丝绸称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历史:起源较早,历史悠久。2、生产部门: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4、生产规模: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5、经营模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6、生产布局: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一、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我国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我国古代青铜的冶炼铸造始于何时,目前很难作出判断,不过在古史传说故事中的皇帝和蚩尤作战时,蚩尤就是用铜作兵器,使黄帝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1957年甘肃马家窑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它的发现说明了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就有了青铜制品。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商代青铜制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这时期青铜器的实用范围也很广,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已应有尽有。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铭文字体优美、内容丰富,既有祭祀祖先,又有征伐、纪功、册命和赏赐等记载。二、重要概念阐释1、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在唐代只存在一个短时期(公元8世纪)。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是在中国唐代专为贵族葬礼特制的一种彩陶。它是在继承汉代绿、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当时就闻名中外。常见的出土唐三彩产品有三彩马、骆驼、仕女、龙头杯、乐伎俑、枕头等。 唐三彩的生产在中国已1300多年的历史。 2、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从康熙开始的珐琅瓷,一改中国传统瓷器中施彩用胶水或清水的方法,而开始用油施彩,这是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3、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4、粉彩瓷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其特点之一是在釉内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砷元素,使之引起乳浊作用,呈不透明的感觉,并且大量使用进口彩料,且以油料调色,因此,又有“洋彩”之称。粉彩较五彩感觉柔软,故又有“软彩”之称。附: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师版:1、专题总览: 农业 基本结构 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 商业基本结构与特点 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政策 “海禁”政策2、本课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题理解:3、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课题理解:手工业,是指通过手工劳动,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工业性生产活动的产业。 在近代的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的工业生产都属于手工业。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制度,使得传统手工业受到打击,不再是工业生产的主流。目前手工业在工业发达国家,主要为结合手工艺的产生的特色价值;在工业不发达国家,手工业仍然广泛存在于民间。4、知识结构: 官营手工业 经营形态 民营手工业 家庭(田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纺织业 主要部门 冶金业 陶瓷业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1)产生:官营手工业产生于夏朝。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由官方垄断;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特点:管理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人员构成:工官与工匠。A、工官:工官是中国古代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员;B、匠户:匠户是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产品用途: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如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用具等。工艺水平:代表着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地位: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3)影响:利:官营手工业资金充足、工匠优秀、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协作,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弊:A、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导致生产效益低下;B、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C、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2、民营手工业(1)产生:民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2)特点:管理方式:民间私人经营;产品用途:生产民间消费的产品,具有商品生产性质;发展历程:自出现后,在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经营方式:明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3、家庭手工业(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小农经济出现,家庭手工业产生。(2)地位:农户的副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3)性质:产品用来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4、田庄手工业(1)产生:随着土地的集中,东汉出现豪强地主,他们采用田庄进行经营,以农耕为主,兼有手工业,田庄手工业产生。(2)性质: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归纳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的局面。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是否流通性质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不在市场流通大部分是国家垄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具有商品生产性质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自然经济组成部分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例题: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 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二、纺织业的发展1、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纺织原料:麻、葛、丝。(2)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妇女的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列为“国有六职”之一。(3)汉代:花色品种多、技艺高超; 经过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4)唐代: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例如定州富人何明远经营的作坊。(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_、_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6)元代:元代棉纺织家_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_(搅)、弹、纺、织”之具和“_,_”等织造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明代后期,面部称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医疗; 在一些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_开始产生。2、发展特点:(1)原料:经历由麻、葛到丝再到棉的变化。(2)发展程度: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3)发展趋势: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4)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三、冶金业的发展1、冶铜技术:(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2)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3)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冶铁炼铜技术:(1)春秋晚期:冶铁业产生。(2)战国时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3)西汉时期: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4)东汉时期:杜诗创造出水力古风装置-水排。(5)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6)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四、陶瓷业的成就1、制陶:(1)产生: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2)独特的制陶工艺:唐三彩。2、制瓷: 陶器为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1)商代中期:原始青瓷 早期的瓷器其实是一种釉陶,称为原始青瓷。(2)东汉晚期:我国已经烧出了成熟的青瓷。(3)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实现了制瓷技术上得重大突破。(4)唐朝时期:制瓷业称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5)宋代:景德镇称为“瓷都”,并处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6)元代:烧成了著名的青花瓷,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7)清代:烧制出粉彩瓷和珐琅瓷。2、瓷器的外传及影响: 唐宋以来,瓷器称为中国经“_”外销的重要商品,瓷器取代丝绸称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历史:起源较早,历史悠久。2、生产部门: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4、生产规模: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5、经营模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6、生产布局: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一、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我国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我国古代青铜的冶炼铸造始于何时,目前很难作出判断,不过在古史传说故事中的皇帝和蚩尤作战时,蚩尤就是用铜作兵器,使黄帝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1957年甘肃马家窑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它的发现说明了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就有了青铜制品。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商代青铜制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这时期青铜器的实用范围也很广,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已应有尽有。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铭文字体优美、内容丰富,既有祭祀祖先,又有征伐、纪功、册命和赏赐等记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市场场地租赁合同附件一4篇
- 约定婚前财产婚后收益协议2篇
- 气候协议执行机制-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 部队交通安全培训计划表课件
-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一中二中三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部门安全培训汇报课件
- 迁徙动物导航分子基础-洞察及研究
- 国际标准与区域监管冲突下的人造宝石出口合规性思考
- 四氟苯甲酸衍生物在极端工况下的热稳定性与结构演变关系研究
- 2025年FSC认证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8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招聘一般专干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康科技腾讯健康:2024年消费者健康洞察呼吸系列报告-鼻炎鼻窦炎篇预览版
- 《煤矿安全规程(2025)》防治水新旧条文对照
- 2025年IT技术支持工程师招聘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GB 16807-2025防火膨胀密封件
- 挤压模具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麻醉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2025年标准)灵活用工协议书
- 发廊租工位合同协议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