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1页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2页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3页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江苏医药 1999年第5期第25卷 短篇论著作者:张月娥单位:江阴市人民医院(214400)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分娩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产科开展最多的手术,临床上术式较多。以色列的Stark医生自1988年开始推广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于1996年10月介绍至我国。我院于1998年10月开始进行此项手术,至11月底共开展6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平均年龄27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543周,临产40例,择期手术28例,新生儿体重2500g4650g。随机选择1998年89月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上无差异。二、手术方法及特点:1切口选择及进腹:在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3cm或Pfannenstial皱壁上2cm横形(非弧形)切开皮肤真皮层1213cm,于切口中部切开23cm皮下脂肪达腹直肌前鞘(筋膜层)。用食指横向钝性撕开脂肪层与皮肤切口等长,用钝头组织剪分别向两侧裁开筋膜层,上下稍分离腹直肌与前鞘粘着部位,钝性撕开腹直肌,切开腹膜,钝性横向撕开,暴露子宫下段。2切开子宫:查清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于其下方0.5cm处水平横向切开子宫肌全层,钝性撕开子宫肌层约12cm,刺破胎膜,吸净羊水,娩出胎儿、胎盘。3缝合子宫切口:用带大圆弯针的1号可吸收线全层连续锁扣缝合一层。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不冲洗腹腔。清理盆腔血性物,把大网膜轻轻拉下覆盖子宫。4关腹:徒手对合腹膜及腹直肌,1号合成线连续缝合筋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皮钳钳夹对合皮肤35分钟,松钳后皮肤无裂开即可,术后不用腹带。结果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附表。附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比较手术时间(min)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新式剖宫产34146.82.41804520.59.0传统剖宫产5312123.0240802412两组经t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选择性剖宫产组使用二联抗生素者占30,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术后均使用二联以上抗生素。新式剖宫产术后伤口5天拆线全部甲级愈合,对照组术后伤口7天拆线,1例伤口感染。讨论一、新式剖宫产术的特点:切口位置较Pfannenstial切口位置高,采用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直肌、腹膜及子宫肌层,不易损伤血管神经、腹腔脏器及膀胱。关腹时宽针距缝合皮肤皮下脂肪,可减少缝线对组织的刺激,利于渗出物引流,减少瘢痕形成。新式剖宫产术最大的特点是不缝合腹膜及膀胱子宫腹膜反折。根据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证明粘连发生的原因是腹膜缺血、坏死及异物刺激,术后疼痛主要源于腹膜缺血和牵扯,而缝合恰恰造成这些因素。腹膜的愈合不同于皮肤,不需要互相贴近,而在游离状态下2448小时内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形成新的脏层及壁层腹膜。因此不缝合腹膜反而减少了术后粘连和疼痛。基于上述特点,新式剖宫产顺应了人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二、需要注意的几点:此术对麻醉要求较高,如麻醉效果差易致娩头困难。另外在宫口开全胎头位置较低时此种术式亦可致娩头困难。故对于上述情况及下腹部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