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橡胶概述1.1 橡胶的基本结构与性能橡胶是一类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亦被称为弹性体。橡胶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很大的变形能力(伸长率可达5001000),外力除去后又能很快恢复到原始尺寸。 橡胶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橡胶(Natrul rubber简称NR)、合成橡胶(Synthtic rubber简称SR)。天然橡胶是指直接从植物(主要是三叶橡胶树)中获取的橡胶。合成橡胶是相对于天然橡胶而言,泛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橡胶。 按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通用橡胶是指天然橡胶及性能和用途都与天然橡胶相似的丁苯橡胶、顺丁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特种橡胶是指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橡胶,包括氟橡胶、硅橡胶、聚硫橡胶、聚丙烯酸脂橡胶、氯醚橡胶和卤化聚乙烯橡胶等; 按照分子的极性强弱可分为:极性橡胶和非极性橡胶; 按照拉伸时的结晶程度的大小可分为:结晶橡胶和非结晶橡胶; 按照分子链上有无不饱和双键可分为:饱和橡胶和不饱和橡胶; 按照主链的化学结构可分为:碳链橡胶和杂链橡胶。 传统的橡胶一般都需通过硫化作用,使橡胶分子链间经化学交联形成网状分子结构。 随着嵌段共聚和接枝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类不需要进行化学交联,可以通过加热反复加工的弹性体材料,一般被称为热塑性弹性体。1.1 橡胶的基本结构与性能(1)橡胶的分子特征 构成橡胶弹性体的分子结构有下列特点: 其分子由重复单元(链节)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链柔软其链段有高度的活动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室温; 其分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较小,在常态(无应力)下是非晶态,分子彼此间易于相对运动; 其分子之间有一些部位可以通过化学交联或由物理缠结相连接,形成三维网状分子结构,以限制整个大分子链的大幅度的活动性。 从微观上看,组成橡胶的长链分子的原子和链段由于热振动而处于不断运动中,使整个分子呈现极不规则的无规线团形状,分子两末端距离大大小于伸直的长度。一块未拉伸的橡胶象是一团卷曲的线状分子的缠结物。橡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未变形状态熵值最大。当橡胶受拉伸时,其分子在拉伸方向上以不同程度排列成行。为保持此定向排列需对其作功,因此橡胶是抵制受伸张的。当外力除去时,橡胶将收缩回到熵值最大的状态。故橡胶的弹性主要是源于体系中熵的变化的“熵弹性”。(2)橡胶的应力应变性质 图1中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一种伸长结晶橡胶的典型曲线,其主要组分是由于体系变得有序而引起的熵变(即图中-Tds/dl 部分)。随着分子被渐渐拉直,使得分子链上支链的隔离作用消失,分子间吸引力变得显著起来,从而有助于抵抗进一步的变形,所以橡胶在被充分拉伸时会呈现较的高抗张强度和模量 图1橡胶伸应力的内能组分和熵组分与伸长率的关系 图2橡胶在恒定伸长下应力与温度关系 橡胶在恒应变下的应力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升高橡胶的应力将成比例地增大。这可由图2中的曲线看出。 橡胶的应力对温度的这种依赖称为焦耳效应,它可以说明金属弹性和橡胶弹性间的根本差别。在金属中,每个原子都被原子间力保持在严格的晶格中,使金属变形所做的功是用来改变原子间的距离,引起内能的变化。因而其弹性称为“能弹性”。其弹性变形的范围比橡胶中主要由于体系中熵的变化而产生的“熵弹性”的变化范围要小得多。 图3是典型的拉伸结晶橡胶的预测曲线和实验曲线的比较。在一般的使用范围内,橡胶的应力-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因此橡胶的弹性行为不能简单地以杨氏模量来确定。 图3橡胶的单向拉伸和压缩曲线 图4增大变形对橡胶的剪切模量温度曲线的影响(3)橡胶的变形与温度、变形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橡胶分子的变形运动不可能在瞬时完成,因为分子间的吸引力必须由原子的振动能来克服,如果温度降低时,这些振动变得较不活泼,不能使分子间吸引力迅速破坏,因而变形缓慢。在很低温度下,振动能不足以克服吸引力,橡胶则会变成坚硬的固体。 如果温度一定而变形的速度增大,也可产生与降低温度相同的效果。在变形速度极高的情况下,橡胶分子没有时间进行重排,则会表现为坚硬的固体。 橡胶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分子链会缓慢的被破坏,产生“蠕变”,即变形逐渐增大。当变形力除去后,这种蠕变便形成小的不可逆变形、称为“永久变形”(见图5)。(4)橡胶的能量吸收和损失橡胶受力时能贮存大量的能量,而在它回缩时释放出其贮存的绝大部分能量。这是它独特的应力-应变性质的结果。 然而,由于蠕变(应力松弛)的效应,回缩的应力-应变曲线不能够与上升曲线重合,因而有能量损失(滞后损失)。 表1 同重量的橡胶与其他各种材料的贮能能力比较 材 料 名 称 贮能,(JKg) 灰铸铁 1.11 软钢 9.18 磷青铜 12.2 轧制铝 22.6 弹簧钢 284 胡桃木 365 硫化橡胶 44800 图5橡胶的蠕变曲线和恢复曲线 图6橡胶的滞后环(ABC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生热所消耗的能量)(5)橡胶的热性能 导热性 橡胶是热的不良导体,其导热系数在厚度为25毫米时约为2.26.28瓦/米20K。是优异的隔热材料,如果将橡胶做成微孔或海绵状态,其隔热效果会进一步提高,使导热系数下降至0.42.0瓦。任何橡胶制件在使用中,都可能会因滞后损失产生热量,因此应注意散热。 热膨胀 由于橡胶分子链间有较大的自由体积,当温度升高时其链段的内旋转变易,会使其体积变大。橡胶的线膨胀系数约是钢的20倍。这在橡胶制品的硫化模型设计中必须加以考虑,因为橡胶成品的线性尺寸会比模型小1.23.5。对于同一种橡胶,胶料的硬度和生胶含量对胶料的收缩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收缩率与硬度成反比,与含胶率成正比。各种橡胶在理论上的收缩率的大小顺序为: 氟橡胶硅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 橡胶制品在低温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体积收缩的影响,例如油封会因收缩而产生泄漏,橡胶与金属粘合的制品会因收缩产生过度的应力而导致早期损坏。(6)橡胶的电性能 通用橡胶是优异的电绝缘体,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和丁苯橡胶都有很好的介电性能,所以在绝缘电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因其分子中存在极性原子或原子基团,其介电性能则较差。在另一方面,在橡胶中配入导电炭黑或金属粉末等导电填料,会使它有足够的导电性来分散静电荷,或者甚至成为导电体。 表2各种橡胶纯胶的电性能参数 胶 种 介电常数 体积电阻,.m 功率因数 击穿电压,MV/m 天然橡胶 2.42.6 (16)1017 0.160.29 2030 丁苯橡胶 2.42.5 10161017 0.10.3 2030 丁腈橡胶 712 10121013 56 20 氯丁橡胶 78 10111014 3 20 丁基橡胶 2.1 1017 0.04 24 乙丙橡胶 2.35 61017 0.020.03 2830 硅橡胶 34 10131014 0.040.06 1520 表3各种橡胶硫化胶的电性能参数 胶种 介电常数 体积电阻,.m 功率因数 击穿电压,MV/m 天然橡胶 3.04 10161017 0.52.0 2030 丁苯橡胶 3.04 10141017 0.52.0 2030 顺丁橡胶 3.04 10741017 0.52.0 2030 丁基橡胶 3.04 10171018 0.41.5 2535 乙丙橡胶 2.53.5 10171018 0.31.5 3545 氯丁橡胶 5.08.0 10141015 220 1520 丁腈橡胶 5.012.0 10121013 220 氯磺化聚乙烯 45 10141016 210 2025 硅橡胶 34 10151018 0.52.0 2030 氟橡胶 36 10141017 210 2025 聚硫橡胶 46 10151016 210 1520(7)橡胶的气体透过性(气密性) 橡胶的气透率是气体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与扩散度的乘积。气体的溶解度随橡胶的溶解度参数增加而下降,气体在橡胶中的扩散速度取决于橡胶分子中侧链基团的多少。气体在各种橡胶中的透过速度有很大的不同,在橡胶中气透性较低的是聚醚橡胶和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气透性只有天然胶的1/20。而硅橡胶的气透性最大。橡胶的气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对于使用炭黑作填料的制品来说,其品种和填充量对气透性能影响不大。但软化剂的用量大小对硫化胶的气透性能影响很大,对气透性能要求较高的橡胶制品,软化剂的用量尽可能减少为好。 表4各种橡胶气体透过率的相对值(以天然胶为100) 胶种 空气 He H2 O2 N2 CO2 天然橡胶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丁苯橡胶 76 74 81 73 78 94 顺丁橡胶 81 86 82 82 105 氯丁橡胶 15 27 17 14 20 丁腈橡胶(-CN20) 33 55 51 35 31 48 丁腈橡胶(-CN32) 8.5 32 24 10 7.5 14 丁腈橡胶(-CN39) 3.4 22 15 4.1 2.9 5.7 丁基橡胶 4.8 21 15 5.6 5.0 4.0 硅橡胶 2700 1070 2200 3300 1600 聚硫橡胶 3.2 12 2.4(8)橡胶的溶解与溶胀 未硫化的橡胶可以溶于与其溶解度参数相近的溶剂中。对硫化胶而言,由于化学交联使橡胶大分子联接成三维网状结构,故在溶剂中仅能吸收溶剂逐渐胀大并达到平衡值(最大溶胀)。这种现象称为橡胶的“溶胀”。溶胀后的体积可达橡胶体积的数倍。并伴随机械强度的损失。硫化胶的最大溶胀与其交联密度有关。在吸收溶剂时,硫化橡胶的交联网络也胀开而产生将溶剂挤出网外的弹性收缩力,当溶剂扩散渗入的压力与交联网络的弹性收缩力相等时,即达到溶胀平衡。 由于液体浸入橡胶的深度是接触时间平方根的函数,因此,即使橡胶对所接触的液体无特别阻抗能力,如果橡胶制件本身有一定的体积,也能使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9)橡胶的可燃性 大多数橡胶具有程度不同的可燃性。而分子中含有卤素的橡胶如氯丁橡胶、氟橡胶等,则具一定的的抗燃性。因此,含有氯原子的氯丁胶和氯磺化聚乙烯在移开外部火焰后,既便燃烧也是困难的,而氟橡胶则完全是自行灭火的。在胶料中配入阻燃剂(例如磷酸盐或含卤素物质)可提高其阻燃性。1.2 橡胶的配合 任何一种橡胶只有通过配合和加工,才能满足不同的产品性能的要求。橡胶的配合主要有硫化、补强和防老化三大体系:(1)橡胶的硫化体系 橡胶的硫化就是通过橡胶分子间的化学交联作用将基本上呈塑性的生胶转化成弹性的和尺寸稳定的产品,硫化后的橡胶的物性稳定,使用温度范围扩大。“硫化过程(Curing)”一词在整个橡胶工业中普遍使用,在橡胶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橡胶分子链间的硫化(交联)反应能力取决于其结构。不饱和的二烯类橡胶(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等)分子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可与硫黄、酚醛树脂、有机过氧化物等通过取代或加成反应形成分子间的交联。饱和橡胶一般用具有一定能量的自由基(如有机过氧化物)和高能辐射等进行交联。含有特别官能团的橡胶(如氯磺化聚乙烯等),则通过各种官能团与既定物质的特定反应形成交联,如橡胶中的亚磺酰胺基通过与金属氧化物、胺类反应而进行交联。 不同类型的橡胶与各种交联剂反应生成的交联键结构各不相同,硫化胶性能也各有不同。橡胶的交联键有三种形式: 第种是使用硫黄或硫给予体作交联剂的情况,生成的可以是单硫键(x1)、双硫键(x2)和多硫键(x38); 第种是使用树脂交联和肟交联的情况; 第种是使用过氧化物交联的过氧化物硫化和利用辐射交联的辐射硫化的情况,生成碳碳键。 多数的通用橡胶采用硫黄或硫给予体硫化,即在生胶中加入硫黄或硫给予体以及缩短硫化时间的促进剂和保证硫黄交联效率的氧化锌和硬脂酸组成的活性剂。在实际中通常按硫黄用量及其与促进剂的配比情况划分成以下几种典型的硫化体系: 普通硫磺硫化体系 由常用硫黄量(1.5份)和常用促进剂量配合组成。使用这种硫化体系能使硫化胶形成较多的多硫键,和少量的低硫键(单硫键和双硫键)。硫化胶的拉伸强度较高,耐疲劳性好。缺点是耐热和耐老化性能较差。 半有效硫化体系 由硫黄量0.81.5份(或部分硫给予体)与常用促进剂量配合所组成。使用这种硫化体系能使硫化胶形成适当比例的低硫键和多硫键,硫化胶的扯断强度和耐疲劳性适中,耐热、耐老化性能较好。 有效硫化体系 由低硫黄量(0.30.5份)或部分硫给予体与高促进剂量(一般为24份)配合组成。使用这种硫化体系能使硫化胶形成占绝对优势的的低硫键(单硫键和双硫键),硫化胶的耐热、耐老化性能好,缺点是拉伸强度和耐疲劳性能较低。 无硫硫化体系 不用硫黄而全部用硫给予体和促进剂配合组成。这种硫化体系与有效硫化体系的性能相似。(2)橡胶的补强及补强填充体系 橡胶的补强是指能使橡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耗性等获得明显提高的作用。对于非自补强的合成橡胶,如果没有加入补强剂,便没有使用价值。加入炭黑等补强剂,可以使这些橡胶的强度提高数倍至十倍。炭黑对橡胶的强系数见表8.45 补强剂也使橡胶其它的性能发生变化,如硬度增大、定伸应力提高、应力松驰性能变差、弹性下降、滞后损失变大、压缩永久变形增大等。 补强剂橡胶的补强填充剂是按粒径来分类的,粒子的大小是填料对物性影响的主要依据。补强性填料的粒子极小,能赋予非结晶橡胶以有用的强度性能,并对结晶橡胶的强度也有一些改进。填料质量和粒子大小可用来控制这两类橡胶胶料的伸长性能。 炭黑是较优良的橡胶补强剂,多用于需要补强的场合。白色或浅色胶料的补强则使用被称为白炭黑的二氧化硅(SiO2)。 表5炭黑对橡胶补强系数 胶种 拉伸强度, MPa 补强系数 未补强的硫化胶 补强的硫化胶 丁苯橡胶(SBR) 2.53.5 20.026.0 5.710.4 丁腈橡胶(NBR) 2.03.0 20.027.0 0.613.5 乙丙橡胶(EPDM) 3.06.0 15.025.0 2.58.3 顺丁橡胶(BR) 8.010.0 18.025.0 1.83.1 天然橡胶(NR) 16.024.0 24.035.0 1.02.2炭黑是按制法(炉法或热裂法)、粒子大小(20毫微米到50微米)和“结构”(粒子连接成短链或集团)的多少来分类的。每一参数都对胶料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代表性用量是2550phr,此量是用每百份橡胶(phr)中的重量份数来表示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橡胶的物性并不在单一炭黑用量上达其最优值。硫化胶的伸长率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同时其模量或刚度却不断升高。随着模量或刚度的增大,橡胶的变形性能(弹性)随之削弱,而更象皮革,导致动态应变时滞后损失和生热增加。 增容粒状填料这是些粒径比补强性填料大得多的物料,粒径通常是20微米。增容填料的主要功用是降低成本。随着其在胶料中的配入量增加,抗张强度和耐撕裂成比例的降低。因此其用量由物性要求所决定。通常的做法是在同一胶料中并用补强性和增容性填料,以便增加较廉的非橡胶物料含量,而不太损害橡胶的物性。具有代表性的增容性填料是碳酸钙和陶土。 增塑(软化)剂油类油类被用做增容和软化材料,引起塑性增加用来抵消大量填料所引起的胶料在加工中流动阻力的增加和硫化胶刚度的增大。同时会造成滞后损失增加和蠕变及应力松弛速度的增加。图7天然橡胶的物性与炭黑含量的关系(3)橡胶的老化及防老剂 与许多其它有机材料一样,橡胶的强度、延伸性能和其它有用的机械性能会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劣化,称之为橡胶的老化。其主要原因是热氧老化和臭氧老化所致,它会因光或高温亦或某些微量元素(如铜或锰)而更加恶化。 热氧老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反应。影响反应的条件有:工艺条件,金属催化剂,温度及配合剂配方等。热氧老化的结果有两种: 因断链导致橡胶软化发粘。天然橡胶和丁基胶发生的氧化主要是这种反应机制。 因不断导致橡胶硬化发脆。丁苯胶、氯丁胶、丁腈胶及三元乙丙胶发生的氧化主要是这种反应机制。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损害机制都会发生,哪种机制占优势,哪种机制就决定制品的变化趋势。而且不管发生哪种损害机制,橡胶伸长率的损失都是测试橡胶老化最敏感的指标。 某些金属(主要是铜、锰、铁及钴)离子能通过影响过氧化物的分解催化橡胶氧化反应,加速氧的侵蚀。这种情况对橡胶的生胶比对硫化胶更为明显。硫黄硫化的硫化胶中,仅天然橡胶及其它含不饱和异戊二烯单元的橡胶会被影响至明显程度。改善方法是消除有害金属的来源,和在胶料中加入能与金属离子起反应生成稳定产物的金属稳定剂。 臭氧侵蚀机制通常认为是臭氧与橡胶中的不饱和部分(即“双键”)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容易分解,造成橡胶断链引起橡胶表面龟裂,龟裂随机械破裂而进一步增长。如果制品处于应变条件就产生龟裂。随着臭氧侵蚀历程的反复进行,龟裂增长则愈大。无应力的橡胶,其外表面会形成一层称为“霜”的银灰色薄层,在湿热环境下这种现象很容易发生。 橡胶防老剂是一类能防止(严格的说是延缓)橡胶老化的物质。因为橡胶老化的本质是橡胶的热氧老化和橡胶的臭氧老化,所以橡胶防老剂包括橡胶抗氧剂和抗臭氧剂。一般情况下,一种高效的抗臭氧剂也是一种抗氧剂,反之则不然。选择防老剂的标准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满意的防老效果,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防老剂的污染性、变色性、挥发性,溶解性、稳定性以及物理状态 胺类防老剂不同类型的单胺和双胺是高效抗氧剂,但一般都会产生较严重的变色和污染。这类防老剂广泛使用的典型种类有: 苯基萘胺类; 二氢化喹啉类; 二苯胺衍生物类; 取代的对苯二胺类。 酚类防老剂的效果一般不如胺类防老剂,但不存在变色问题。故不能使用胺类防老剂浅色橡胶制品,可选用酚类防老剂。非污染不变色抗氧剂有如下5类: 受阻酚类抗氧剂; 受阻双酚类抗氧剂; 对苯二酚类抗氧剂;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有机硫化合物类抗氧剂。 抗臭氧剂的选择要根据橡胶的不同应用而定,静态臭氧防护与动态臭氧防护各有许多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及不同的臭氧浓度,有如下四类物质可选作抗臭氧剂,其中有些物质的抗臭氧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石蜡;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6乙氧基2,2,43甲基1,2二氢喹啉; 取代的对苯二酚。 防老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挥发损失,与防老剂的分子量和分子类型有关。通常,分子量越大,挥发性就越低。分子类型的影响又比分子量更大。例如,受阻酚的挥发性比具有相同分子量的胺类防老剂高。 防老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取决于防老剂的化学结构以及胶种和温度等因素。在橡胶中溶解度高,在水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是比较理想的。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低,则容易发生喷霜。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高,则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水或溶剂抽出而损失 防老剂的物理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特征。橡胶聚合物制造部门需要液态和易于乳化的材料,而橡胶制品部门则需要选用固态的、能自由流动但无粉尘飞扬的材料。 防老剂用量的原则是能保证橡胶制品在长期使用后不全部被消耗。必须同时考虑诸多因素,如材料的成本、胶种、污染的要求等。一般配方中的防老剂用量为3份左右。1.3 橡胶的加工(1)橡胶的塑炼及塑炼工艺 将橡胶生胶在机械力、热、氧等作用下,从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而具有可塑性的状态,即增加其可塑性(流动性)的工艺过程称为塑炼。 塑炼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分子量,降低橡胶的粘流温度,使橡胶生胶具有足够的可塑性。以便后续的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能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塑炼也可以起到“调匀”作用,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一致。塑炼过的生胶称为“塑炼胶”。如果生胶本身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则可免去塑炼工序。 塑炼的方法按所用的设备主要分为开炼机塑炼、密炼机塑炼和螺杆塑炼机塑炼。 开炼机塑炼 利用开炼机前后两个速度不同的辊筒形成的相对速度差所引起的撕拉力(剪切力),在逐渐缩小的辊距内对橡胶施以强烈的碾压和撕拉作用。这种机械作用,扯断了橡胶分子链,在空气中塑炼还伴有热和氧的裂解作用等,降低了橡胶的分子量,降低了粘流温度,使其可塑性增大。 开炼机塑炼的影响因素有辊温、辊距、转速和速比、塑炼时间、炼胶容量、辊筒的工作长度、割刀次数和方式、胶料放置时间等。 密炼机塑炼 将橡胶投到密炼机的密炼室内,对物料进行加压。密炼室内两个转子以不同的速度相向回转,使 被加工的生胶在转子间隙中、转子与密炼室壁的间隙中以及转子与上、下顶栓的间隙中受到不断变化的剪切、扯断、搅拌、折卷和磨擦的强烈的捏炼作用。在高温、快速和加压的条件下很快的提高橡胶的可塑性(塑炼)。 密炼机的塑炼作用主要靠转子机械作用和热氧化裂解作用。 密炼机塑炼的影响因素有转子转速、密炼室温度、塑炼时间、容量和上顶压力等。由于密炼机塑炼属高温塑炼,塑炼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温度高会导致橡胶分子链过度降解,致使胶料物理机械性能下降,而诸如丁苯橡胶,用密炼机塑炼时如超过140还会产生支化、交联,形成凝胶,反而降低可塑性,在170下塑炼还会生成紧密型凝胶,即使用精炼方法也不能使它消除。为了提高密炼机使用效率,通常对可塑性要求高的胶料(威氏可塑性在1.5以下者),需采用分段塑炼或加塑解剂塑炼。 螺杆塑炼机塑炼 是用螺杆塑炼机的螺杆与机筒间的机械剪切力和高温热作用使橡胶分子链断裂。与开炼机和密炼机塑炼的差别是螺杆塑炼法中氧对生胶的作用较小。螺杆塑炼法有生产能力大、节电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实现塑炼的连续化生产等优点。使用螺杆塑炼机塑炼时应该严格控制排胶温度在180以下,注意防止出胶后胶料表面氧化作用,并尽量避免产生夹生胶。 应用开炼机塑炼和密炼机塑炼时,都可采用塑解剂来加速塑炼过程。塑解剂是通过化学作用增强生胶塑炼效果、缩短塑炼时间的物质,又称化学增塑剂。它与一般物理增塑剂如油品、酯类脂肪酸衍生物类等相比,具有增塑效果强、用量少、且对橡胶制品物理机械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等特点。塑解剂增强塑炼效果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塑解剂在塑炼过程中受热、氧的作用,分解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使橡胶大分子链发生氧化降解;二是塑解剂能封闭塑炼过程中橡胶大分子链断裂生成的端基,并使其丧失活性,不再重新结合,从而使可塑性增加。 由于塑解剂的效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所以在密炼机高温塑炼中使用塑解剂比在开炼机低温塑炼中更为有效。(2)橡胶的混炼及混炼工艺 混炼是将塑炼胶或已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生胶,与各种配合剂经机械作用使之均匀混合的工艺过程。混炼过程就是将各种配合剂均匀地分散在橡胶中,以形成一个以橡胶为介质或者以橡胶与某些能和它相容的配合组分(配合剂、其它聚合物)的混合物为介质,以与橡胶不相容的配合剂(如粉体填料、氧化锌、颜料等)为分散相的多相胶体分散体系的过程。对混炼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是:配合剂分散均匀,使配合剂特别是炭黑等补强性配合剂达到最好的分散度,以保证胶料性能一致。混炼后得到的胶料称为“混炼胶”,其质量对进一步加工和制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混炼常用的设备是开炼机和密炼机。 开炼机混炼 开炼机混炼的必要条件是根据各种橡胶的粘弹性、松弛时间和转变温度等基本性质,选择合适的辊温(下表),使之处于包辊状态,以便进行混炼。 表6各种橡胶开炼机混炼的适用温度 胶 种 辊温, 胶 种 辊温, 前 辊 后 辊 前 辊 后 辊 天然橡胶 5560 5055 氯醚橡胶 7075 8590 丁苯橡胶 4550 5060 氯磺化聚乙烯 4070 4070 丁腈橡胶 3545 4050 氯丁橡胶 40 45 丁基橡胶 4045 5560 丙烯酸酯橡胶 4055 3050 顺丁橡胶 4060 4060 聚胺酯橡胶 5060 5560 乙丙橡胶 6075 约85 聚硫橡胶 4560 4050 加料顺序是影响开炼机混炼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加料顺序不当会导致分散不均匀,脱辊、过炼,甚至发生早期硫化(焦烧)等质量问题。原则上应根据配方中配合剂的特性和用量来决定加料顺序,宜先加量少、难分散者。后加量大,易分散者;硫黄或者活性大、临界温度低的促进剂(如超速促进剂)则在最后加入,以防止出现早期硫化(焦烧)。液体软化剂一般在补强填充剂等粉剂混完后再加入,以防止粉剂结团、胶料打滑、胶料变软致使剪切力小而不易分散。 橡胶包辊后,按下列一般的顺序加料:橡胶、再生胶、各种母炼胶固体软化剂(如较难分散的松香、硬脂酸、固体古马隆树脂等)小料(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补强填充剂液体软化剂硫黄超促进剂薄通倒胶下片。 对于某些特殊胶料(如硬质胶、海绵胶等),则需采取与上述一般加料顺序不同的混炼方法。 除了辊温和加料顺序影响开炼机混炼质量之外,在操作上尚需注意:填胶容量不宜过多,否则不易混炼均匀,一般合成胶容量应比天然橡胶小一些。在保证混炼质量的前提下,混炼时间应尽量缩短,以防止胶料因过炼而导致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和影响生产效率。辊筒速度和速比要适宜,既要有利于混合、分散,又不致因生热过快导致早期硫化(焦烧)。 密炼机混炼 密炼机通过转子、上下顶栓在密炼室中产生复杂的流动方式和高剪切力,使橡胶配合剂和粒状添加剂很快粉碎和均匀分散,是一种高效的混炼方法。但是高剪切力会使物料温度在混炼中迅速上升,一般会达到130。这已超过了大多数硫化系统的活化温度,会使胶料发生早期硫化(焦烧)。一般的做法是将大部分物料在密炼机中混炼,然后将胶料从密炼机排放到开炼机上,在开炼机上加硫化剂或超速促进剂。由于开炼机实际上只在辊缝线上对胶料有挤压作用,而提供了很大的冷却面积,致物料的温度降低。在这一阶段加入硫化剂可以避免胶料发生早期硫化(焦烧)。密炼机混炼方法主要有一段混炼法、二段混炼法、引料法和逆混法: 一段混炼法 指经密炼机和压片机一次混炼制成混炼胶的方法。通常加料顺序为:生胶小料填充剂或1212炭黑油料软化剂排料。胶料直接排入压片机,薄通数次后,使胶料降至100以下,再加入硫黄和超促进剂,翻炼均匀后下片冷却。此法的优点是比二段混炼法的胶料停放时间短和占地面积小,其缺点是胶料可塑性偏低,填充补强剂不易分散均匀,而且胶料在密炼机中的炼胶时间长,易产生早期硫化(焦烧)。此法较适用于天然橡胶胶料和合成橡胶比例不超过50的胶料。 二段混炼法 将混炼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段同一段混炼法一样,只是不加硫黄和活性较大的促进剂,首先制成一段混炼胶(炭黑母炼胶),然后下片冷却停放8小时以上。第二段是对第一段混炼胶进行补充加工,待捏炼均匀后排料至压片机加硫化剂、超促进剂,并翻炼均匀下片。为了使炭黑更好地在橡胶中分散,提高生产效率,通常第一段在快速密炼机(40rmin以上)中进行,第二段则采用慢速密炼机,以便在较低的温度加入硫化剂。一般当合成胶比例超过50时,为改进并用胶的掺合和炭黑的分散,提高混炼胶的质量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以采用二段混炼法。 引料法 在投料同时投入少量(1.52Kg)预混好的未加硫黄的胶料,作为“引胶”或“种子胶”,当生胶和配合剂之间浸润性差、粉状配合剂混入有困难时,这样可大大加快粉状配合剂(填充补强剂)的混合分散速度。例如,丁基橡胶即可采取此法。而且不论是在一段、二段混炼法或是逆混法中,加入“引胶”均可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 逆混法 加料顺序与上述诸法加料顺序相反的混炼方法,即先将炭黑等各种配合剂和软化剂按一定顺序投入混炼室,在混炼一段时间后再投入生胶(或塑炼胶)进行加压混炼。其优点是可缩短混炼时间。还可提高胶料的性能。该法适合于能大量添加补强填充剂(特别是炭黑)的胶种,如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等,也可用于丁基橡胶。逆混法还可根据胶料配方特点加以改进,例如抽胶改进逆混法及抽油改进逆混法等等。(3)橡胶的硫化、硫化条件及硫化方法橡胶的硫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橡胶分子从线形结构通过交联变为三维网状结构的工艺过程。是橡胶加工中最主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工艺过程。硫化后的橡胶一般称为“硫化胶”。 橡胶的硫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诱导期 胶料放入模腔内,随着温度上升,其粘度逐渐降到最低值,由于继续受热,橡胶开始轻度硫化。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诱导期,通常称为焦烧时间。诱导期的长短决定着胶料的操作安全性能。 热硫化期 是硫化反应的交联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橡胶分子链逐渐生成三维网状结构,弹性和拉伸强度迅速提高。热硫化期的长短取决于胶料的配方,热硫化期常作为衡量硫化速度的尺度。硫化速度可以通过硫化曲线中热硫化阶段的斜率来定量表征。理论上讲,热硫化期越短越理想。 正硫化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传媒公司市场推广方案设计
- 2025银行贷款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西部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法律风险防范与企业合规管理方案
- 2025实物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实施方案
- 汽车制造装配线流程标准及优化
- 注意力集中训练游戏与测评
- 企业年终总结及来年规划
- 八年级英语情景交际与写作专项训练
- 2025文具用品采购合同范本格式
- 树木学试题及答案北林
- 电气检修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 2025劳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宠物急救标准化流程
- 焊工考试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云原生压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关联交易贷款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