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案的撰写.doc_第1页
小学英语教案的撰写.doc_第2页
小学英语教案的撰写.doc_第3页
小学英语教案的撰写.doc_第4页
小学英语教案的撰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教案的撰写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车建琴每位教师都知道,教案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教案就是指课堂教学前教师对该课作的书面计划,即这节课上什么?学生学什么?哪些内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是重点? 怎样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觉得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怎样让学生上完课后还想深入继续?教师的教案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有些教师喜欢写出详细的教案,而有些教师则喜欢写出几条作为备忘,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自己的经验、习惯做法、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对教案的管理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事前作好精心的准备?教案设计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下面我们从教案设计前、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后三个阶段来分析。第一、教案设计前:理性的对学生背景、学习任务进行客观分析,是制定适当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一、 了解学生背景是备好一节课的基础备课前,思考一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围绕着课文的主题,学了哪些语言知识,培养什么语言技能,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想让学生体验何种学习方法,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怎样学习?具体的说,分析学生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语言技能或听说读写学习习惯,围绕某一主题学过的单词有多少,句型有哪些? 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背景有哪些?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频率是高的?思考越深入,考虑越周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才会越适切。因为课堂中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个空空的容器等着往里灌东西;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才会变成他自己的东西,因此教案设计前的分析与反思,是备好一节课的前提。二、 分析学习任务是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备课前,老师们打开书,呈现在眼前的是文本上的语言知识与结构,将书本上的单词、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每位教师都会做的,但目前的教材与以往有所不同,人们发现在教材每单元有标题,教参上的模块或单元要求往往是许多教师忽略的。如在牛津英语(上海版)教参上列出的大致内容有1)Tasks and clusters of tasks 2) language learning objectives (functions; language/vocabulary) 3) language learning objectives (Formulaic expressions; skills) 显而易见,这里告诉大家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在某一任务或主题下学习,学习的语言知识是为用服务的,是为了表达在某一场景下的使用。单一的将单词与句型作为操练或教学的重点,其结果导致学生不理解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将语言作为知识来教,来操练,来记忆。分析学习任务做到:1、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或任务,分析完成这一大任务进行的不同步骤,2、在抓住任务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基于教材,但又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Book: Oxford English 1A Unit 3Theme: Myself Sub-topic: My abilities1 学情分析:这个一年级班级,每周有英语课四节,部分学生参加每周五节的外教课。由于在刚刚起步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则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现阶段我让学生模仿语音为主,并尝试字母发音的输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以听录音读课文和一些课堂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以小组编儿歌、学做小老师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教案设计是思考变为文本计划的重要阶段。一、制定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时关注语言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目标。上海与国家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无数语言学家研究表明:语言交际能力由三方面组成: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往往是我们备课过程中未引起重视的内容,因为很难用一种方法来快速评价学习策略的成功与否。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中重知识传授、练习操练,认为熟记了自然会用了,导致学生用所学语言运用的能力较弱。因此,目标制定首先要体现上好本课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事? 完成这件任务需要哪些语言知识与结构?用哪些方法学生能学好?Book: Oxford English 1A Unit 3Theme: Myself Sub-topic: My abilities2 教学目标:本单元围绕 My abilities来介绍自己,以此来了解同学。本课通过学习Lets learn中的单词read, write, draw,学会表达这3个动作,并用Lets play中的I can 句型来介绍自己能做的事。从Unit 1的文具和儿歌入手,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逐步引入新授知识,并与已授的知识整合,在以旧带新,以新融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通过描述自己的姓名、年龄、自己能做的事等,逐步学会完整地介绍自己。1)模仿会说动词:write, draw, read2)尝试运用句型 I can 来表达自己能做的事情。3)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句型从姓名、年龄、自己能做的事等来介绍自己。3 主要教学策略或方法:(1) 期望学生通过儿歌跟读、仿编体验英语的节奏;(2) 运用儿歌创设情景,为说几句话打下基础;(3) 尝试简单的语音学习,帮助学生感知单词。(4) 通过角色扮演丰富语言学习的方式,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二、采用“任务型(Task-based)”的教学途径,在时间顺序上一般分为三段: “任务”前准备(pre-task preparation),“任务”实施过程(while task procedure),“任务”后(post-task activity) 拓展来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语言学习、技能训练。所以教案就按这一序列计划。第一是完成任务的准备。这是一节课开始前的热身活动,通常由两项内容:第一 师生日常会话,可以问天气、问家庭情况、问兴趣爱好等,当然随着年级的增加有时根据主题听故事、看图说话,这一过程也会有一些语言输入;第二围绕新授要求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为新授打下埋伏。第二是任务的实施过程。这一部分要求教师创设该课的语言情景,让新授的语言知识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练。语言训练活动主要有:1、机械性训练活动。情景中导入语言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在何场景下用,接着进行机械训练,机械训练是培养学生准确地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言。语感的重要阶段,机械训练要避免训练方法的机械,运用丰富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过模仿识记的过程,把新知识由感知、理解、模仿到储存。在教师控制下的这语言学习类活动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形式(模仿、替换)或组织形式(全班、小组、对子、个别)的变化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成效性。2、意义性训练活动。学生对新授语言基本上口后,使学生通过意义性语言训练活动把语言形式的操练转向语言内容的操练,使学生的认知从知识外部特征转向知识内在联系。为此,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比较简单的情景,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语言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运用语言完成“任务”作一些铺垫。第三是“任务”后(post-task activity) 拓展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语言学习、技能训练。主要训练形式是:交际性训练活动教师应该通过安排交际性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虽然受到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和目的语语言积累的限制,教师仍然可以为学生创设的贴近生活(Life-like)的情景,通过学生的自由交谈、问题解决、问卷调查、项目完成等活动形式达到使用所学语言的目的,从而全体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三方面关系。三、教案的撰写,从横向内容来看,分成三个部分:内容、方法、目标(备注)。1、内容: 具体陈述想做什么?同时考虑使内容尽量按逻辑顺序分成各小步。每个环节想教什么?每个小步是怎样递进的?内容上既要考虑教材的学习任务,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考虑知识与技能之间内在的逻辑链,符合语言学的规律。 2、方法:打算如何来教所教的内容?不同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爱好不一、习惯不一,个性更不相同,因此在方法设计时考虑教学组织形式,设计适合不同个性学生喜欢的活动;活动设计要考虑语言情景的创设,确保每位学生有话可说,有机会说,真正将学过的英语用自己的话来说,而不是背。主要涉及教学行为与教学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教案中最难写的部分。如果要使之对自己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必须避免写一些无意义的空话,如“激发儿童对该课题的兴趣”或“向全班提问”等,应该写出更具体的课堂行为。如自编儿歌,复习单词man, woman 为新授做准备。Man, man, man. Run very fast. Look at the man. Run very fast. Woman, woman woman. Smell the flower. Look at the woman. Smell the flower. 3、目标或备注:思考我这样设计活动或安排组织形式的理由。在教案主体部分之后再加上一个简短的“备注”,这部分十分有用,它可以包括教案中其他不易包容的信息和评论,课的某一点上可采取的其他行动过程,可能需要根据班级或时间因素而对材料进行省略或扩充,等等。这部分的价值还在于,教师在实施前可以在脑中反复排演课的方方面面(时间安排、组织、材料的量),或者设想在教学现场因如其他的计划。四、用一些简洁的符号来标明活动的内涵。如参与人数,小组活动,对子活动,师生互动,全班齐答,或用活动名称来注明,TPR, Simons says etc.教案是个人化、情景化的产物,它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情景而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记住,所给的格式及其所列的指标都不是固定的。Book: Oxford English 1A Unit 3Theme: Myself Sub-topic: My abilities4 教学过程:ProcedureContentsMethodsPurposePre-task ProcedureWarming-up exercises1. Greetings: PHello, (name).How are you?让学生在互相问候中逐步进入语境。2. Listen and act a chant:Pn在听听做做中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习惯。3. Quick response: T-P1P2 Can you ? Yes. / No. 将已学过的动作进行复习,并以听为先,学习can句型。The rhymes1. What can you see? P复习Unit 1儿歌,以I can see.为新授I can.作铺垫。While-taskProcedureWords learning: read drawwrite1. What can you see with?1 hand 2 eyes 3 toes Pn以Show me 1/2/3.让学生活用已学句型,并保持注意力。2. (1) Read: read Pn(2) Try to spell: rea_ Pn (3) Say a chant: T-P1P2 Hello, hello, Im Read, read, I can read. (4) Learn a rhyme: PnA book, my eyes, I can see. A book, my eyes, I can read. 通过语音的选择,帮助学生辨认单词,逐步学会方法。以旧带新的儿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都能积累新的知识。3. (1) Read: draw Pn(2) Competition:Who can draw? GHello, hello, Im a boy/girl.Draw, draw, I can draw. (3) Make a new rhyme P1-Pn(4) Say and act a pen/pencilI am a I can draw. P通过男女同学的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儿歌中学会自我介绍的整合。角色的扮演增加趣味性,并学会活用。4. (1) Read: write Pn(2) Say a rhyme: PSeven, seven, Im seven. Write, write, I can write. (3) Who can write very well? P1-GIm Im . I can write.以学生的成长为线,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年龄自己能做更多的事。以作业来交流评比,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Games5. Whisper and act G以传话游戏培养学生良好听的习惯。Post-taskactivityMyself1. Getting to know you (questions) T-P1以问题复习为后面自我介绍进行整合2. Introduce myself P通过自我介绍,以及同伴圈圈画画,让学生养成聆听他人的习惯。3. Listen and draw: PI m (Name)I m a boy/ girl.I m 6/7/8. I can readdraw write 4. Listen and guess Pn通过听听猜猜, 增进同学间的了解。第三、教案设计后是反思、反推教学计划是否有效的重要时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