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现状之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现状之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现状之分析与思考.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现状之分析与思考.doc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现状之分析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现状之分析与思考 陈悦蕾 发表于 2006-11-30 22:17:38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与深入,原本已经习惯了“刀耕火种”的教师们,纷纷“辞旧迎新”,全身心地融入了新课改。尤其是习惯了“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不忘中心思想字词句”的语文教师们,开始拾掇起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新课程理念,在反复地实践中,课堂逐渐形成了或主动、或探究、或合作、或以读为本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师生的生命活力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尽情的展现与释放。然而,就在这“江山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往往也会在不经易间发现几组耐人思考的镜头。镜头一:“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也许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质疑的缘故,也许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的思想作祟的缘故,也许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根深蒂固的缘故,我们的语文老师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不失时机地问“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想帮学生进行质疑解惑。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提问可谓成千上万,然而能真正得到解决又有几何?在不知不觉中,语文课堂竟走进了由原本教师“满堂问”的一端走向了学生“满堂问”的另一端。似乎教师如果在课堂中没有让学生有发问的机会俨然就成了与新课程背道而驰的“忤逆课”、“观念陈旧课”。某教师在执教一年级的松鼠和松果,出示课题后,问:小朋友,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顿时犹如条件反射,小手林立,学生们纷纷要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教师马上让学生们质疑,在老师“你说”、“你说”的串联词中,学生们“痛痛快快”地质了一次疑:“课文为什么要写松鼠和松果?”,“为什么鼠和果前面都要加个松?”,“松鼠是怎么样子的?”,“松果是怎么样子呢?”,“松鼠和松果之间为什么要用和而不用与呢?”等等近三十个问题之多。教师听后,满脸微笑,充满激情地赞叹道:“小朋友们,你们真会提问题,你们真棒!”我们不能说学生的这些问题没有道理,关键是,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有疑,但无须去解释。况且没有解释的价值。如果我们为学生一些无价值的问题去喋喋不休时,我们的学习就舍本逐末,甚至是寸步难行了。镜头二:“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上世纪,小组讨论已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始盛行,直至新课改的今天,小组讨论依然风采不减当年,相反,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某些教师为了体现其课堂中“合作”意识的价值,往往会为了一些书本中早有现存答案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叽叽喳喳一片热闹的氛围中“顺利”解决问题,被冠之为“小组讨论”的结果。孰不知,这些答案不讨论学生也都早已明了。镜头三:“你真棒!你真聪明!”不知何时起,我们的课堂中忽然多了些“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诸如此类的鼓励性的语言。乍一听,感觉颇新,似乎信奉了几千年的“师道尊严”已被我们的教师给彻底瓦解了。但久而久之,我们也慢慢地发现,此类鼓励性语言竟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不管学生答得是否有道理,也不管对与错,当学生答完后,教师总要说上一句“你真聪明!”,或者煽动全班学生来一个“你真棒”。在不知不觉中,这种对学生的“欣赏”成了可有可无的“作秀”。某位教师在一堂公开课上,从头至尾都采用此种“激励性”的表扬。一堂课下来,某听课老师作了一下系统统计,仅“你真聪明”一词的“出场次”竟高达36次。你说,这样的表扬对于我们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镜头四:“让我们来演一演”不能否认,让学生参与文本内容,走进课文,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它一改学生被动的接受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文本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方位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逾越了这个“度”,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姓“语”了。在我们日常的听课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展示课中,让学生“表演”文本内容似乎成了一道“家常菜”,成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剂“良药”。总要在课堂中,不管内容适不适宜学生演,来一句“让我们演一演”,让学生带上头饰,“痛痛快快”地演一把,学生是兴奋了,但效果究竟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了。某位三年级的学生说得好:“只要我们演得越滑稽,老师就越高兴!”。此话的含义也许只有我们当教师的能真正读懂它了吧!写着这几组镜头,笔者的内心却不停地在思索:我们的语文课究竟怎么了?是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了“作秀”?答案是毋容置疑的,教师,一个真正主宰着课堂的人。上述几组镜头,尽管执教的教师们在竭尽全力“烘托”着学生这一主体,有时也的的确确地在想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但终究是“师道尊严”这千年的束缚,使得我们的教师身不由己,变得言不由衷,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变成了一句口号,成为了一种标签,它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课堂教学的民主成了虚伪,学生的主体变得虚假,新课程所提倡的“活、新、实”的课堂似乎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假想”。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这里试开几剂药方,纯属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一、课堂少一些主宰,多一些自由“把课堂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充足地发展。”是新课程提出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形势下,显得更为深刻。对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当学会退出主宰的舞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由的语文课堂中来,让他们的思想尽情释放,纵横驰骋。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动起来;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说起来;解放他们的眼,让他们看起来;解放他们的脑,让他们思考起来;解放他们的耳,让他们真正地听起来;解放他们的心,让他们活起来。使语文课成为一个教师与四五十个学生心与心融合的平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对教师没有太多的拘束,大家都拥有属于自己同时又属于大家的时间、空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在唇枪舌剑的思辩中,在诙谐幽默的讲解中,在妙语连珠的串联中完成知识的迁移,思想火花的碰撞,甚至是灵魂间的对话。二、教学少一些虚假,多一些实在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教育部派出专家工作组深入国家实验区听课,与教师共同研究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实验区提供的竟是上过好几次、学生是每个班挑选出来的经过几重包装的表演课。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受到启发,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少一些虚假,多一些实在。因为课堂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部分,我们的教师应当也具有学生意识、童年意识,课程意识,弄虚作假、假民主真“霸权”是对新课程的严重践踏,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就如笔者在前面的镜头中谈到的一般,某些教师为了使其课堂能体现“质疑”的特点,不分青红皂白,一古脑儿地让学生进行发问。众所周知,敢于发问,这本是件好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要误入思维的歧途,搞得全面撒网,而收效甚微。换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不要做追求浮化的表面文章,更应注重实实在在的“内功”修炼,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三、评价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堂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更应注重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以积极的态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纵观如今的课堂评价,不外乎镜头中曾经出现的几种“恩赐”的套路式表扬,并非出自诚意,也并非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如一味地去赞赏学生的优点,甚至在“南榬北辙”的情况下说上句“你真棒!”,反而会导致学生依附或逆反的心理。因此在评价学生上我们应改为千篇一律的纯表扬的面孔。试想,在有一天, “你真聪明”变成了“你在这个问题上考虚的真周到,相信你在其它的问题上也能想得这么妙”,写作本上“你写得真好”变成了“文章某某环节生动感人,如果在某某部分再作一下修改,肯定会引起共鸣”时,学生的心里该会激起怎样一种喜悦,他们努力的决心将会有多么高昂。四、氛围少一些“起哄”,多一些享受在某些语文课上,教师就为了上这么一堂课,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用上”。一堂课中既要质疑,又要合作,还要表演,更要辩驳,总之一堂课下来,教师是满头大汗,学生是疲惫不堪。难怪有专家感慨,“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师累,学生更累”,真是一言命中要害。笔者以为,语文课堂要生动,要活泼,但不是建立在“起哄”的基础上,关键是教师要让学生去享受语文。某位教师在上黄山奇石一课时,在理解了“奇”的意思后引导学生:“黄山石究意神奇在哪里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