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謝奇峰試從顏氏家訓探索北朝文學觀壹、概論在中國文學史土、南北朝的文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首先就詩歌文學而言,它藉由蓬勃發展的許多聲律理論。及形式上的嚴格要求,為唐代以降的詩歌詞曲,奠立了一個重要的開端,及基礎。其次在文學的價值探討上,它也提出許多相關的論戰,對文學基本的價值,進行了各種角度的思索,在樸拙無實,及華麗爭妍的不同風格間,及文學的基本作用土、都提供了多元化的意見,開拓了更寬廣的批判空間。再者,它也提出了相當多的文學理論。在各種不同的文學理論中。豐厚了承自前代的文學思想。凡此種種,俱使南北朝的文學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歷來有相當多的著述出現,對此部份,進行了相當完備的研究,然而在某些方面而言,卻可發現多偏於魏晉南朝的文學,進行探索,對於原本與南朝並列的北朝文學,卻反而罕見此方面的研究提出。基於此點,本文選擇了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一書中,論述其文學思想的文章篇,來就北朝文學的創作觀,及北朝的文學中心思想,提出一個較為全面性的簡介,希望能以顏氏家訓為主軸,北朝各文學家的思想、看法為緯,概括涵蓋北朝整體的文學觀,為各位讀者在北朝的文學環境,及北朝的文學批評理論等北朝文學領域方面,提供一個相關的資訊總說。貳、北朝文學環境簡介在李延壽北史中,有這樣的記載,他說中州板蕩,戎狄交侵,僭為相屬,生靈塗炭,故文章黜焉。其能潛思於戰爭之間,揮翰於鋒鏑之下,亦有時而間出矣。又說洎乎有魏,定鼎沙朗。南包河、淮,西吞關隴比於建安之徐、陳,應、劉、元康之潘、張、左、束,各一時也。在本篇論述裡,他認為南北朝的文學作品,各有優點,不應或偏、或重。另一方面,在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裡,顏之推提到:今世相承,趨本棄末,率多浮豔。辭與理兢,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2在張紹康的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中,則提到宇文泰是鮮卑族人,他是西魏的主要執政者,為北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其子宇文覺建立北周後,追尊他為文皇帝,據北史蘇綽傳記載,他曾提出要革除晉代文風華絕之弊,提倡學習經典的質撲文風。3在上述許多文字之中,我們可以證明,北朝的文學風尚,跟在當時的南朝相比較,是比較不重視華麗的文學修辭的。在景蜀慧的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中。曾經這樣說過:北朝文章具有濃厚的重寫實。不重抒情,辭義簡明,文字質樸,多用散體,不尚駢偶的特徵。4即可為證。也因此,南朝當時相繼提出的文筆說、四聲八病說之中5,我們似乎看不到北朝有類 1. 這段文字見於李延壽北史文苑傳的列傳第七十一卷,以為南北朝為文者,各有所長,並不一定比南朝文人遜色。但是在整篇所列灣的文人來看,前面僅九人屬於北朝文人,後面均為隋代的作家。2. 本篇文章,見王利器集解的P2493. 參照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P2804. 參照景蜀慧著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P204似的文學理論的闡述。在另一方面,南朝因為受到許多大量的單篇文學批評、或文學論著的激盪6,南朝的文學思想觀念,基本土是多元化兢起的。就北朝整體的文學觀念來看,則可以發現,它的文學觀念是統整的、一致的,並未像南朝一般,趨於多元的角度發展。例如蘇綽所評,或者在北地三才的文學思想觀念中,都可以看出這種現象7。也就是他們都反對務於文字技巧、只重文字修飾的文學內容,這一點,也就成為貫穿北朝文學理論的思想主軸之一。在北朝的文學環境中,所出現的另一項發展,是經學的盛行,這一點可以在史書上,看到相當多的情況。尤其北方世家大族,自東漢以來。聚徙講經的風氣很盛,雖歷百年,及戰亂,但是餘風猶存。加上漢化不深的鮮卑拓跋部,亦喜歡經學,也實際提倡了這樣的風氣。8在這一點的影響之下,遂又加強北朝文學逐漸走向偏於經世致用文學風氣的傾向。在這種不重文學技巧,偏於經世致用的背景下,北朝文學呈現的文學風貌,與南朝文學比較之下,便產生與南朝文學,風格不同的文學創作,例如以山水文學的創作而論,吳均與宋元思 5. 南朝沈約等人提出四聲八病的規格,產生了永明體;而另一方面,也有文筆之辨,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的中,有今人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者,筆也;有韻者,文也。6. 例如,鍾嶸詩品、蕭統文選序、劉勰文心雕龍等。7. 此種論證,請參照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七十一卷。8. 本文觀點引照景蜀慧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P204,並參照北史文苑傳的說。書的內容,跟酈道元的水經注,便有很大的差異。無論文字技巧,及內容方式,都有相當大的不同。另一點是宗教的影響,在北朝的文學中,也有一席之地。尤其因為佛教的盛行,使得相關譯注的經文。及聲律的講究。都直接、間接的影響南北朝文學的發展9,在北朝的作品中,與宗教有關的描寫作品,便有洛陽迦藍記。雖然就現今的留存的北朝文學中,有關此類的作品不多,但是就此種風氣的影響來看,在當時,應該是不少的。無論知何整體來講,北朝的文學,受限於整體的風氣,所以,在許多部份,並無法與南朝相較。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中,因此以為成就最大的,反而是民歌。10參、顏氏家訓之作者、成書背景、內容簡介顏氏家訓的作者是顏之推。要談到這本家訓的成書,便不得不談到顏之推本身的家族背景,及其個人經歷。顏之推的家族,基本上,是一個自魏晉以來的老士族,後來東晉南渡,他們也跟著南渡,成為所謂的僑姓,顏之推的父親顏協,擔任梁武帝七子湘東王蕭繹的王國常侍。梁武帝大同五年,顏協去世於江陵,蕭繹後來調任荊州刺史等職務,顏之推跟大哥顏之儀,都先 9. 參照胡懷琛中國文學史概要P59-60。10. 參照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上冊:北朝文學最有成就的部份是民歌在期混貫中,在游牧民族落後的統治下,北朝文人創作很消沉的。後跟隨,成為左常侍加鎮西將軍府的墨曹參軍。大寶二年,侯景攻陷夏口:梁元帝承聖三年,西魏攻梁,南下江陵。顏之推在這兩次事件裡,都參與了其中,在第二次的事件裡,他被擄至關中。後來西魏大將軍李穆激賞顏之推的文才,遂推薦他去陽平公李遠那裡,他趁機逃至北齊。但是北齊文宣帝高洋晚年暴虐,及武成帝高湛年少殘暴,都是不容易度過的。然而顏之推還是度過了,並且作至黃門侍郎等職。其兄顏之儀,也在北周作到大官,官至御正中大夫,進封為公。北齊被滅之後,北周入主,顏之推在京城長安做御史上士,陏開皇中。尚被太子楊勇召為學士。其孫顏思古。注漢書,其玄孫顏真卿,則為書法家。此家風之盛,顏氏家訓謹嚴,或有其功。11在一生經歷多次動蕩之後,還能明哲保身,成全家庭基業。其處世之道的法式,便是孕育顏氏家訓的寫作動機。顏氏家訓的內容。全書分為二十篇,可概分為四個部份,約略為家庭成員的相處管教方式,包含、等關係;再者是個人的處世方法,包含、等;其次是生存的方式,包含、等篇;最後則是裡,對文章提出個人的心得,及見解。就全書來看,裡,雖然論述了相當多的文學觀點,但是全書的重心,其實是只在家訓兩個字而已,在它的裡,就說的很明白,關於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所謂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耳過目也。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後車耳,12 11. 以上參照,及。12. 參顏之推顏氏訓序致篇。肆、概說顏氏家訓之中,文章篇為論述文章的部份,為顏之推為訓勉其子孫,如何作好文學創作的一篇文章,內容首先評述前代的文章源流。及各個文人的文學品性,然後告誡行文的慎重,不可不小心。所謂謹刺之禍,速乎風塵,深宜防慮,以保元吉。,即是指此種情彩而言。 其次,他強調文章的創作,宜其慎重,不可輕浮,又批評了文章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未否定文章本身的功用,及價值,他反駁揚雄的觀點,以為每種文學都有其價值,不能一概看輕。他舉出席毗13跟劉逖的對話,來加強他的論證。14另一方面,在文章篇,他也強調一篇好的文章,應該互相配合,所謂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這一點的主張,跟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的創作觀,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一篇好的文章,應該是要含括各個部份的,不能只兼賅一部而已。能夠在每一部份、每一個地方要求的好,這一篇文章,才能成為一篇好的文章。接著,顏之推在之中,還提到了日常生活時,常寫的應用文,應該注意那些事項。例如凡代人為文,皆作彼語,理宜然也。 13.席毗,為餘師錄所作,宋書作辛毗。14.顏氏家訓文章篇:齊世有席毗者,清幹之士,官至行臺尚書,嗤鄙文學,嘲劉逖云:君輩辭藻,譬若榮華,須庾之翫,非宏才也;豈比吾徒千文松樹,常有風霜,不可凋悴矣!劉應之曰: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何如也?席笑曰:可哉!此段話,足見顏氏並不贊同文學是小道之說。至於哀傷兇禍之辭,不可則代。、挽歌辭者,或云古者虞殯之歌,或云出自田橫之客,皆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陸平原多為死人自嘆之言,詩格既無此例,又乖本意。凡此種種,俱顏之推告誡其子孫,在日常文體上,所應注意的種種之事項。最後在裡,顏之推要求文章的創作態度宜謹嚴,應該避免犯錯。他說:自古宏才博學,用事誤者有矣;百家雜說,或有不同,書儻淹滅,後人不見,故未敢輕議之。今指知決紕繆者,略舉一、兩端以為誡。及文章地理,必須愜當。就整篇來看,他的重點仍然是擺在家訓的主題上的,但是就北朝的文學理論來看,顏氏家訓的內容,引及大量的批評論點,不可置否的,仍然是我們探索北朝整體文學的依據之一。伍、北朝文學創作觀在顏之推的裡,他談到一篇好的文章,應該要有幾項要素,亦即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肌膚,華麗為冠冕。15,他反對辭與理兢,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放逸者,流宕而忘歸,穿鑿者補綴而不足。在北朝整體的文學創作觀念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產生。例如蘇綽即曾主持,行太廟之祭,其因在自有晉之季,文章兢為浮華,遂以成俗。周文欲革其弊,自是之後, 15.參照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文筆皆依其禮。16在中,也有這樣一段話:瑩以文學見重,常語人云:文章須出自機抒,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生活也。17。此即北朝反對浮豔的文學內容,巧為技巧的文學作品的另一例證。裡,因有吾家世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的說法。再者,士顏氏家訓文章篇裡,也強調在創作之前,我們應該要是備謹慎小心的態度,它說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這種對文學謹嚴的態度上,我們也可以在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中,看到相同的影子。18尤其文心雕龍內,關於文學創作論的部份,有十六篇,關於文學批評的部份,有七篇19,其對文學的謹嚴態度,其實跟裡所提到的內含,其實是相似的。另一方面,一篇好的文學作品,也應該要文、質並重。這一點,在裡,也提到相當多,譬如,他強調凡為文章,猶人乘麒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也。這一點在中,有相當的說明,所謂時人論文體者,有今古之異,虯以為時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為文質論,亦可說明此種看法。再者,他強調文章用事的要點時,他也贊同北朝文家祖孝徵的看法,在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沈隱侯曰: 16.參照北史蘇綽傳。17.參照北史祖瑩傳。18.劉勰文心雕龍的知音篇有;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鏡,務先博觀。19.此乃採酌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的說法。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字,二也;易讀頌,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深以此服之。祖孝徵亦常謂吾曰:沈詩云:崖傾護石髓此豈用事邪?所謂不重文字繁瑣,內容樸實,在用典上的要求,其實也只有三易的重點,在這裡也可以看出北朝的文風主軸。 至於在文學創作的的批評方面,北朝雖然沒有像南朝一般,有相當多的專著出現,但是在單一文人的批評上、倒是有許多零星的批評。裡,就有相當多這一類的記載,如祖孝徵亦嘗謂吾曰:沈詩云:崖傾護石髓,此豈似用事邪?、吳均集有破鏡賦、陸機與長沙顧母書,均有相關之看法。在北史,或其他史書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相關的記載,如曾記載著邢邵說:江南任昉,文體本疏,魏收非直模似,亦大偷竊。:濟陰王暉業嘗云:江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梁有任昉、我子昇足以凌顏轢謝,含任吐沈。,凡此單獨的個人之見,都散見在北史之中。無論如何,北朝的文學創作觀,是以復古為主軸的,反對南朝太注重文字技巧的弊病,裡有一段話。可以引為很好的注腳:古人之文,宏材逸氣,体度風格,去今實遠;但緝疏朴,未為密緻耳。今世因律諧靡,章句偶對,避諱精詳,賢於往昔多矣。宜以古之體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並須兩存,不可偏棄也。陸 、北朝文學中的文學思想北朝強調經學的提倡,進而使經學富含的載道思想。也被連帶提出。在顏氏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一開始的時候,便有這樣的一段話: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於書也;序述論議,生於易者也;歌詠賦頌,生於詩者也;祭祀哀誄,生於禮者也;書奏箴銘,生於春秋者也。此即開宗明義的陳述出,偏於經學的文學思想觀。一個偏於經學的文學思想觀念。自然而然,也就會產生牧民建國,施多用途的載道思想觀。雖然顏之推是南人北居,但是他身處北地五十餘年,且終老北地,這個看法,其實,可以代表北朝的文學思想觀的。它的背景,則可溯自北魏高祖,在中,有這樣的記載: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20之後,在裡,則記載著西魏皇帝宇文泰,要求制作太誥的命令。北朝文學中。偏於經學的載道思想,遂又被提出。文學也變成經世教化的工具,並且跟社會風氣結合。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學風氣,足以影響到這個國家的存續。也因此,文風的內涵,遂被引為社會風氣的指標,所謂楊遵彥作文德論,以為古今辭人皆負才遺行,澆薄險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溫子昇,彬彬有德素。21顏之推裡,因此有自古文人多陷輕薄的看法,郭紹虞因此也認為這是北朝的慣有的文學思想。22 20.參照北史魏高祖孝文皇帝本紀21.參照魏書溫子昇傳。22.參照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P169。在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到,它說到文章時,強調溯源的這種方式,其實也就是在強調一個中國經學上,一個慣用的道統。就整體而言,這種情況,也可以發現到許多文學家的主張上,在中國文學歷史中,強調道統,以推行自身的文學觀念,及文學主張的情況,並不只出現在顏氏家訓之中而已,在之前的朝代,或之後的朝代,都可以看出這種情況的產生。至於,為什麼會強調一個追溯的思想源流呢?一方面是便於推行自己的主張。另一方面,是與經學的傳統,承繼呼應。在這種情形之下,遂使復古的文學觀,逐漸出現,乃至盛行。北朝文學的載道思想。延續至後來。最顯著的是唐初的史家,幾乎都將六朝亡滅,視為是淫靡的文風,給予政治上不良的影響的。23如魏徵在中。以為詞尚輕險,文多哀思,格以延陵之聽,蓋亦亡國之音乎?又令狐德棼北周書王褒、庾信傳論三、姚思廉、李延壽等,都有相關的看法。在這樣的情形下,影響所及,也使得在唐代初期的文學創作觀念上、出現了反對華美的聲浪,為後來的古文運動,乃至新樂府運動,都作了一個奠基的工作。柒 、南朝文學對北朝文學的影響顏之推本身,在一開始是在南朝作官的,一直到後來,因為種鍾的戰亂緣故,才從南地,遷居至北地,在北朝定居。類似這 23.參照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P372-376。樣的情形,還有庚信、跟王褒等人。對於這些南朝文人,在北朝定居後,仍然從事文職工作,甚至備受禮遇的情況下,24也必然仍從事原來的文職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免不了許多文學的創作。這種情形,便為北朝的文學創作,帶入一股不同於既往的風氣。他們一方面肯定北朝的既有風格,及文學創作觀念,一方面也引進南朝文學的創作觀。要求質、量的並重,如內記載著四為的創作理論25,以及他所強調的宜以古之體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並須兩存,不可偏棄也,都是這樣的情形下的證據。就另一方面來看,雖然北朝文風跟南朝截然不同,可是在真正的作品創作的時候,還是有相當多的文人,喜歡南朝的作品,中,提出邢子才喜好沈隱侯26的文章,魏收愛慕任昉的文筆等,都是例證。這種情形,在王褒、庾信的遭遇上、更可以看的十分明白。而喜好南朝多元的寫作技巧,自然也就免不了模仿創作。中,曾記載著當時北雍州獻白鹿,群臣欲賀,蘇綽就對柳慶說的這樣一段話,近代以來,文章叢靡,逮于江右,彌復輕薄,洛陽後進,其實就北朝前期的 24.如北史文苑傳王褒:褒等亦並荷恩眄,忘羈旅焉乘輿行幸,褒常侍從。類似此種記述,也可見於北史文苑傳裡,關於庾信、顏之推的描述。25.所為四為論,就是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26.梁書沈約傳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人,高祖受禪,封建昌縣侯,卒諡隱。文學創作來看,自北魏道武帝到太武帝初的數十年間,因為天下初定,所以文學活動十份蕭索,加上祖述不已。便可以明顯看出。27朱東潤因此在他的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一書中,提出他的觀點,認為其實北朝文風,也不全然樸實無華的。28鮮卑民族早期的性格,所以在文章上,它所注重的,樸實實用的作品,留待後世的,也只有一些實用性的文告。但是在後期,北魏孝文帝之後,便有不同的演變。一些南朝的文人,逐漸投奔北朝,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也使北朝的許多文人的創作中,有不少仿照南朝的,如鄭道昭所創作的詩作,就是一個例證。29無論如何,在這樣的吸收,及激盪下,北朝的文學創作,的確是受到了一些影響,即是不容置否的。就南北朝的異同點來看,吾人試以表格列之如下:南北朝文學理論比較南朝北朝一、文學史觀較不偏於經學的承傳較偏於經學的承傳二、文筆說純文學的建立無此說三、文體論文類區分多樣、文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切分音(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人音版(主编:曹理)
- 2025年合同审查关键点剖析
- 2025农业合作经营合同违约情形及法律责任(合同范本)
- 2025二手设备买卖合同范本下载
- 第19课 部屋の鍵を忘れないでください教案 -2024-2025学年新版标准日语初级上册
- 5.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语文版
- 印刷厂员工住房补贴管理规定
- 6.22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5年西安幸福测试题目及答案
- 罗才军《少年闰土》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放射科造影剂过敏反应应急处理预案
- 触电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英语热点复习:阅读理解说明文
- (完整版)八上新闻拟标题专项训练题
- 国家管网集团合同范本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全套教学课件
- 妇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内容
- 中医全科学科
- 2024年《招标采购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张仲景活血通络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