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换后句义不变,例如: “墙上挂了一张画”和“墙上挂看一张画”同义; “昨天去了你家,你不在”也和“昨天去过你家,你不在”同义。如果认为“了1”表示完成 / 实现,那么“着”和“过”也应当表示完成 / 实现,然而从来没有人认为“着”是表示完成 / 实现,所以“了1”表示完成 / 实现之说缺乏广义性。 2 互换后句义改变,例如: “他吃了饼干”和“他吃着饼干”不同义; “他去了美国”和“他去过美国”也不同义。 “了1”与“着”/“过”互换后的句义为么有的不变而有的改变呢?像这样一些现实的向题正等着语言学家来解答。 金立鑫李先生说: 1 互换后句义不变,例如: “墙上挂了一张画”和“墙上挂看一张画”同义; “昨天去了你家,你不在”也和“昨天去过你家,你不在”同义。 以上的例子并不同义。“墙上挂了一张画”是动作之后状态的持续;“墙上挂着一张画”是存在方式状态本身的持续。这些前人都观察到了。 据某些学者的看法,“昨天去了你家,你不在”说话人表示的是近时,而“昨天去过你家,你不在”说话人表示的是“远时”,这是心理上的时间距离。通常远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不太大,而近时与现在还有相关性。不过,这个需要证明一下。 李先生还认为:如果认为“了1”表示完成 / 实现,那么“着”和“过”也应当表示完成 / 实现,然而从来没有人认为“着”是表示完成 / 实现,所以“了1”表示完成 / 实现之说缺乏广义性。 您说的是“如果”,实际上并非如此。学者们对它们的区分是比较细致的。我曾经认为,这三个标记都属于“实现”(金,2002),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着”着眼于事件内部中段的持续,“了”着眼于事件后部的终点。“过”已经在事件之外了。(这个竟成先生好像说过) 您说: “了1”与“着”/“过”互换后的句义为么有的不变而有的改变呢?像这样一些现实的向题正等着语言学家来解答。 不是不变,是有细微的差别,不过造成这些差别的条件学者们已经有一些研究了。 一点反馈供参考。 以上的例子并不同义。“墙上挂了一张画”是动作之后状态的持续;“墙上挂著一张画”是存在方式状态本身的持续。这些前人都观察到了。 反馈:不妨说得简单些。“前者隐含这一个起点,后者不是。” 据某些学者的看法,“昨天去了你家,你不在”说话人表示的是近时,而“昨天去过你家,你不在”说话人表示的是“远时”,这是心理上的时间距离。通常远时和 “现在”之间的关系不太大,而近时与现在还有相关性。不过,这个需要证明一下。 反馈:证明之一是,“去年去了你家,你不在”不很自然,但“去年我去过你家,你不在” 就很自然。至于“10年前我去了你家,你不在”就更成问题了。 不是老生常谈,是重新议论谢谢金立鑫、陆丙甫和kent三位先生的指教,也谢谢汪先生介绍了这么多的文献. 首先要声明一下,我所说的同义与不同义是从交流的角度看,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看。交流时只要说明意思就行了,文学描写却需要推敲句子的语气、语境等各种因素,所以二者是有差别的,可不可以把前者称为生活语言,把后者称为文学语言呢?显然文学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都高于生活语言。然而即使是把“墙上挂了一张画”和“墙上挂看一张画”作为文学语言,这二句的基本语义还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表示了语言点(说活时刻)上的同等状态,即:一张画正挂在墙上,对此三位也不会否认吧!然而金先生的解释只能说明两句的描述角度不同,但不能从理性上说明它们都表达了“一张画正挂在墙上”这个相同的信息。陆先生的看法很对,“了”字句包含一个起点,所以无起点的真理,规律就不能用 “了”来表达,不过陆先生的看法还是没有能解答我的问题,但却证实了我一直坚持的看法,那就是,“了”的意义是表示时间持续,“了1”表示己经过去的,有始点的持续过程。“了1”附于动词之后就表示动作持续了一个过程,“了1”句便是以过程的终止时刻为描述点的表述,这也就是金先生所说的“了”着眼于事件后部的终点吧。金先生说 “着”着眼于事件内部中段的持续,所谓中段是指事件过程的中段吧,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金先生就认为“着”不能用于事件过程的两个端点了,然而语言的事实是“着” 能够用于过程的始点和一切内点,但不能用于过程的终点。比如“她开始过着/正在过着幸福的生活”;“天开始下着/正在下着蒙蒙细雨”;“*她做完着作业”,可见金先生的说法与事实不完全吻合。我所理解的“着”是表示事件过程在现在时刻上的可持续性,过程始点的可持续性最大,然后逐渐降低,以至最后为0,过程终止。可持续性为0就说明不能用“着”表述,可见“着”不能用于事件的终端是有着物理根据的。对汉语的理解确是要联系语境,比如张三对李四说“她昨天去了你家”就可能表示她现在还呆在李四家;“我昨天去了你家”则肯定张三没有呆在李四家了,因而也就可以用 “过”字句表达“我昨天去过你家”。至干近时和远时的概念我却无法理解。我认为kent先生所说的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的概念切中了汉语的实际,汉语的动词确是必须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持续动词和瞬间动词,而不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动态动词所表述的是能使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动态运动,静态动词所表述的是不能使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静态动作。“挂”是静态动词,只要没有外界干预,墙上的画就可以永远挂下去,也就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工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生产经理高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仿真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笔试全真模拟题及答案速递
- 2025年农村生态系统中碳汇管理知识要点与模拟题详解
- 桥梁养护法规与规范课件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老年护理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陪诊医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解析
- YY/T 1766.3-202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部分:双能量成像与能谱应用性能评价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艺术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气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 西方语言学史讲稿
- 烟草香味化学
- 临时用水施工专项方案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720全景照片制作方案及发布流程
- 工作责任心主题培训ppt课件(PPT 26页)
- 除尘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54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