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旅游 wubing.doc_第1页
下编 旅游 wubing.doc_第2页
下编 旅游 wubing.doc_第3页
下编 旅游 wubing.doc_第4页
下编 旅游 wubing.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旅游翻译2.1 旅游文本概述旅游文本是应用文本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总的来说旅游文本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相关的人文与自然知识,使读者获得有用信息和审美愉悦,促进他们的心理认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诱导他们的旅游行动。但是因为中西方思维习惯及文化的不同,其二者的旅游文本在选词组句与篇章结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成功地进行双语间的转译离不开二者的对比。另外旅游文本本身又包含比较庞杂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增强翻译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2.1.1旅游文本的文体特点旅游文本的读者多是普通大众,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因而决定了旅游文本以通俗性为主的特点,要易于普通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即便是很专业的知识也要换成普通大众可接受的形式来表达。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行话等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还会挫伤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另外旅游文本的读者具有多层性或杂合性,他们不是趋向单一的群体,而是一个复合的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素养、阅读习惯与偏好、阅读需求和动机等各有不同,这一事实决定了旅游文本的调和性特点,即,它要兼顾和调和各方需求,既不能太阳春白雪,也不能太下里巴人;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朴实又要动人;既能满足具体的信息需求又要使读者得到审美享受。旅游文本的功能则主要包括信息功能、愉悦功能和祈使功能。前者的主要功能是向读者提供有关景点的客观信息,比如,位置、海拔、地理风貌、气候特征、动植物种类、历史变迁、结构构成、风格特征等,使读者对旅游景点的情况有客观的了解。后者则主要目的是 创造一种审美愉悦,让读者在优美的景点说明文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文字所创造的美好意境,愉悦心灵,并进而产生要到实地感受一下的想法和行动,即实现其祈使功能,这种文本多见于景点自然风光、人文典故、传说故事的介绍文字和景点广告宣传语中。旅游文本在构成上主要包含两种:信息型文本和情感型文本,同时也有祈使型文本。在景点说明文字中信息型文本为主,兼有情感型文本和祈使型文本;在宣传册和广告中后二者占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各类文本有独立存在的情形,但它更多的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词汇、句子、篇章等方面,旅游文本具有如下一些具体的文体特征。在词汇方面,常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选词常围绕以下主题:浪漫主义(Romanticism)、回归(Regression)、重生(Rebirth)、幸福(Happiness)、享乐主义(Hedonism)、太阳中心论(Heliocentrism)、娱乐(Fun)、幻想(Fantasy)、童话故事(Fairy Tales)、大海(Sea)、性(Sex)、阳光(Sun)、社交(Socialization)等。(丁大刚,2008:3)它们在现实中表现为自然风光游、历史古迹游、探险游、科普游、主题公园游、乡村游、名人故里游、娱乐购物游、红色革命游、宗教圣地游、浪漫风情游、消夏避暑游等。其次,因为旅游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使用词汇就比较丰富,有的可能还包含历史、地理、艺术、建筑、科技、生物等方面的专业词汇,但总体上又有别于科技问题,以通俗性为主要特征,兼有专业词语,专业词语不应造成很大的阅读障碍。再者,旅游资料里较常见一些外来词,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文本的神秘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缺省,难以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词语。句子方面,以口语化或轻松的书面语为主要特征,少用长句、言简意丰、富于色彩、上口易记、有召唤力。在句式上,描写句、祈使句、设问句、排比句、对比句、类比句等句式较为多用。在修辞格上,常用比喻、借代、仿辞等修辞,来加强信息的传达和召唤作用。在语篇上,一般来说旅游文本的语篇有三种类型构成,即,描写性的信息型语篇、抒情性的情感型语篇和召唤性祈使型语篇。这三种语篇可以混合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但从本质上来讲旅游文本多属信息型文本,其目的在于诱发旅游行为。2.1.2汉英旅游文本的文体特点对比 汉英旅游文本的对比离不开中西文化的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方思维习惯、语言文化传统、审美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正是这些深层的原因导致了汉英旅游文本特征的不同。中西方思维习惯对比。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出来就是语言上的不同,语言上的不同又可表现为多个方面,比如,词语的选择、句式特点和语篇结构。总的来说,东方人习惯于“具象思维、综合型思维、本体型思维和顺向思维”,而西方人则习惯于“抽象思维、分析型思维、客体型思维和逆向思维”。(包惠南、包昂,2004:39)这些思维习惯的差异使汉语重具象描写、重以象写意、重寓意于象,以致意象交融,同时以“我”为中心,观察他者,以我观物,寓情于景,物我不分,主客相忘,文笔随时空转移,如淙淙泉水,恣意挥洒;英语则重抽象逻辑、重结构形式、重以形显意、以致叠床架屋,若参天大树,枝蔓相生,结构庞杂,表意繁复。具体表现在旅游文本上,汉语更重主观感情的注入,语篇层层递进,多用排比等特殊句式来加强文势,于结尾处点明主旨;英语更重叙述的客观准确性,于开篇处点出主题,再层层分析。在语言文化传统与审美取向方面,二者也存在不同。汉语喜欢句式工整,多用四字结构,文字较为华美藻蔚。汉语的这些特点是也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似乎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赋体。并且,汉语善于摄取意象,营造意境,虚实相生,形成了工整的音韵、绚丽的色彩和深邃的意境,传递着丰富的情感。长期以来,中国读者也就以此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取向。而西方在传统哲学思想里主张“主客分离”,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模仿说”,并成为西方文学艺术的源头,因此西方人的思维“偏重理性、突出个性、主客对立”。(方梦之、毛忠明,2005:281)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英语表达客观、叙事简约、结构严整,忌重复碓砌,重理性自然。 汉英旅游文本也无不受到源语文化的影响。汉语旅游资料多见一些词藻华丽、极尽铺排、字工句整、意象交融、意蕴深厚的材料。相比而言,英语旅游资料更多的是简约、朴实、客观的材料,少有过度的夸张与渲染。2.1.3旅游文本的类型及特点旅游文本主要可分为:景区介绍、景点介绍、导游词、旅游广告和景区标示牌等内容。因为本书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广告和标示牌的翻译,本章着重要讲的就是景区介绍、景点介绍和导游词的翻译。一般说来,景区介绍或起类似功能的旅游指南和旅游手册基本上都包含景区位置、交通线路、气候特点、动植物种类、历史流变、景点数量和分布、各个景点的特色、附近酒店餐饮等客观信息的说明,同时也会有以不同的方式对读者进行诱导的部分。总之,景区介绍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读者的旅游欲,实现景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景点介绍与景区介绍相比可能更显客观,基本没有明显的劝诱部分,但不排除在客观的介绍里会融入带有某种情感倾向的文字。景点介绍多是对该景点的历史沿革、成因由来、结构布局、规模大小、特点特色、意义影响等的说明。导游词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化,它往往通俗易懂、亲切自然、活泼有趣。其第二个特点是现场性,因为它是导游和游客直接交流的媒介,所以常会用到一些表示现场性的时间地点副词,如now, today, just now, here, there等,还会用到一些具有现场感的指代词,如we, you, ladies and gentlemen等,也经常会用到一些祈使句来唤起游客的注意。有人曾以三十个英文单词概括它的语言特点:appealing, argumentative, aesthetic, colloquial, concise, consultative, cultural, descriptive, educational, emotive, factual, familiar, formal, humorous, idiomatic, individual, informal, informative, interesting, literary, lyric, moralistic, narrative, plain, poetic, persuasive, objective, rhetorical, slangy, vivid。(陈刚,2004:314)2.2 旅游文本的翻译及原则本小节主要讨论对旅游文本有较大指导意义的翻译理论,将这些理论与旅游翻译的实践紧密结合,来解决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困难,提出此类文本翻译的一般方法指导和原则。2.2.1旅游文本翻译可借鉴的翻译理论旅游文本可借鉴的翻译理论主要有:语言学派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贝克对翻译的语用分析;功能目的学派中莱丝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文化学派中图里的翻译规范、勒菲弗尔的翻译中的操控、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霍恩比的格式塔研究、巴斯内特的文化等值; 阐释学派中伽达默尔的三大阐释学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史、斯坦纳关于翻译的四个步骤的论述。总的来说,依借这些理论可从语言和文化等角度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分析。对语言内的分析主要包括词语、句子和篇章的分析,而语言外的分析则主要指从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习俗惯例等角度对语言语篇及其翻译进行分析。下面将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几个方面分析:首先,翻译旅游文本离不开对旅游文本的语篇分析。有人说:“虽然说语言学途径有很多局限性,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积极作用。”(马会娟、苗菊,2009:3)这客观地评价了语言学对翻译的作用,因为翻译很多情况下就是对语言的翻译,因而翻译首先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研究;同时语言的具体含义往往只有在具体的语篇中才能具体化,因而对语言的分析必须要结合语篇。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旅游文本从本质上来讲多属信息型文本,其目的在于诱发旅游行为,这是旅游文本翻译的一个前提条件。奈达的翻译理论要点在于他抛弃了以前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的翻译方法,提出翻译的关键是对信息(message)的传递,同时他把读者反应纳入考察范围,认为如果目标语读者对译文反应与源语文本读者对原作的反应达到一致,那么译作就算是实现了功能对等。因此对于旅游文本来说,译者要关注再现原作的的信息,关注译入语读者的反应,实现译文与原作的功能对等。在对语篇的分析中,奈达还十分重视对词语意义的分析,他把词语的意义分为所指意和蕴涵意。所指意是指词用来指示事物时的意义;蕴涵意是指词在交际中激起参与者某种情感反应的意义。前者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句法标志和语义标志来确定,而后者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词语的言说者、词语使用的实际情景和词语所在的词语组合的特点。他还认为词义只有在上下文的语境中才能最终决定。他对于词义的解释有助于译者自觉地抛开字面对应的似是而非的死译,有助于译者跨越文字和文化的双重羁绊,更好的实现交际目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对我们翻译旅游文本同样有启发意义。他区分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前者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意义和语境,而后者指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他认为语义翻译可用于文学文本的翻译,交际翻译可用于实用文本的翻译。这样的划分有助于译者认清不同文本翻译的重点和任务,旅游文本不属于文学文本,虽然一部分旅游文本有相当的文学色彩但从本质上说是实用型文本,重点在于信息和思想的交际,而不在于其文学特色的保留。 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困扰译者,就是:源文本的用词和语篇结构能否重新调整?对此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认为:文本的语言越重要,翻译就要越贴紧原文;原文的语言或任何一个层次的语法单位越不重要就越无需贴紧原文翻译;原文文本的意义的细微差别越不重要,其信息就显得越发重要,越有理由来欠译,以达到译文流畅的目的。原文本写得越好,不论其语言的重要性,越要贴紧原文;普通的信息文本原文写得越糟糕,译者越可以发挥创造性来重组或重写;译文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接受属于原语的表达方法;意识形态的东西越少译文越好贴近原文;文本文化性越少译文越好贴近原文。按照纽马克的关联翻译原则,因为旅游文本重信息传递而不是原文的语言,所以在翻译中无须贴紧原文,可以适当的采取欠译的方法,使译文流畅易懂。其次,因为旅游文本所面向的是以普通大众为主体的读者,他们总体上缺乏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所以译文要以目标与读者为对象,考虑他们的语言文化习惯和接受能力。最后,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旅游资料原文写作一般甚至是很糟糕,对此译者完全有责任、有权利、有义务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行文更合理,逻辑更连贯,意义更清晰,更有利于译入语国家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在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中,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和贝克对翻译的语用角度的分析也很有借鉴意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通过词汇、句法和语篇手段对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所说的事件主题、交际参与者和言说方式等进行分析,这样对语篇的分析就脱离了单纯词语对应,从多个方面保证分析的有效性,提高翻译质量。对于旅游文本翻译来说,就是要考虑用何种言说方式把有关旅游的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读者。贝克(Baker)主要从语用的角度阐发了翻译的问题。她对语用学的定义是:“语用学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它是对意义的研究,但该意义不是按照语言学系统所产生的意义,而是由处于某一交际情境下的参与者所传递和使用的意义。”(Baker 1992:217)三个主要的语用概念是:连贯(coherence)、预设(presupposition)、和会话含义(implicature)。贝克认为源语和目标语读者所认为的语篇连贯并不一致,因此翻译中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预设是 “语用推断”,它与信息发出者假设信息接受者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和超语言知识相关,或者是理解发出者的信息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超语言知识相关。会话含义指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蕴涵的意义而不是他(她)所说的话。贝克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翻译时充分认识到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差异,读者的不同知识背景和文化心理,更有助于译者跳出原文字面意义的枷锁,使译文和原文在语用上达到高度协调,传达原文的真实含义。在诸多的翻译理论中,功能目的学派以其鲜明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反传统性备受译者关注。功能目的学派中莱丝的文本类型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构成了这一学派的重要内容。凯瑟琳娜.莱丝早期的理论主要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认为对等应在语篇层面而非词句层面,主张根据语言功能、语篇类型以及文章体裁来选定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原文功能和译文功能之间的关系将文本功能实现的程度作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为了更好的对文本进行分析,她将语篇分为了三类:信息型(informative)、表现型(expressive)和祈使型(operative),当然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文本可能多是几种类型语篇的杂糅,旅游文本则多是以信息型为主有时兼有祈使型和表现型语篇。信息型文本主要是交际一些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富有逻辑,多用所指意,交际的重点是内容或话题。祈使型文本意在诱发行为反应:起到召唤作用,恳请或说服文本读者或接受者采取某种行为,重点在于召唤。她还对不同类型的语篇提出了不同的翻译原则,认为:信息型文本的目标语文本要翻译出源语文本的所指内容或概念内容,译文语言应为简明易懂(plain prose),不要重复啰嗦,必要时要做出解释;祈使型文本的目标语文本要在目标语接受者中产生所需要的反应,该类文本的翻译要采用“顺应”(adaptation)的翻译方法,目的是在目标语读者中创造等效。按照莱丝的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为了照顾译入语读者,对于关于旅游景点的知识、信息和语篇结构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解释,以简明易懂的形式翻译到译入语中去,目的是在译入语中产生类似原文的信息或召唤功能。汉斯.弗米尔认为:首先,翻译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三种: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译者根据交际时的特定目的来决定源语文本的地位。其次,译文要做到语内连贯,让译文为接受者理解,并在目标语文化和交际情境中有意义。对于旅游文本来说,其翻译目的最根本的是吸引游客,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因此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同时翻译中要考虑译文是否能为译入语读者接受,是否在目标语文化和交际情境中有意义。 因为受到译入语中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又要协调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赞助人、委托人等的关系,同时又要考虑原文中的语言、文化、经验、情感的相互融合性,所以翻译中必定会涉及多方面的调整或改变,这就是文化学派对翻译问题的关注。文化学派中图里的翻译规范论、勒菲弗尔的翻译中的操控、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霍恩比的格式塔研究、巴斯内特的文化等值等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文化因素对翻译带来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文化学派对翻译中文化等值或是综合等值的追求,这也是对语言派翻译理论等值观的突破和提升,另一方面表现在翻译中的种种调整或改变。旅游文本可能不像文学文本那样是各种社会力量的角斗场,但它也需在翻译中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比如,委托人的要求、译文读者的接受、译入语的文化习俗和各种规范惯例等因素。在翻译的接受问题上,阐释学派伽达默尔的三大阐释学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史以及斯坦纳关于翻译的四个步骤的论述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他们从哲学角度揭示了文本意义的产生与译者、读者的参与之间的联系,打破了原文中心主义,更加重视翻译中人的积极作用,使翻译成为了一种更加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活动。它们还涉及到理解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涉及到翻译作为三种视界融合的特点,即翻译本质上是原作者视界、译者视界和读者视界三方的融合,这对于理解原文以及弥合三种视界的差异,提高译文在译入语中的可接受度都很有意义。这些对于以信息交际为主要内容,以促发旅游行为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文本来说也极具启发意义。2.2.2不同类型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 旅游文本主要包括景区介绍、景点介绍、导游词、旅游手册、景区标示语、旅游广告等,本章主要选择较典型的前三种文本进行分析。景区介绍是对整个景区的介绍,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它的信息性更突出,既要说明景区的概况,又要说明各个景点或代表性景点的情况。客观的说明之后往往又有主观性的评价、抒情等,对读者产生一种召唤力。景点介绍文本多属信息型文本,客观翔实的介绍景点的相关情况,多数不夹杂主观评论、抒情,但是有的会寓情于描写之中,形成美好的联想,打动读者。景点介绍有的还具有现场性,要与四周景物相匹配。导游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口语性和现场性,翻译中要尽量保留。2.2.2.1信息型旅游文本的翻译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不乏信息型旅游文本,此类文本翻译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只需要进行信息的转换。但是在信息转换中要考虑不同层级意义信息的制约关系:词汇意义服从上下文乃至整个语篇的意义,并且词汇和语篇的意义都要受制于两种语言所处文化语境的制约。要考虑到在一种文化里可以接受的词语与语篇结构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会是难以接受的或会引起误解;要考虑文化因素介入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不会失去意义或是变形。2.2.2.2 祈使型旅游文本的翻译这种文本在两种语言中都有运用,其目的是唤起读者旅游兴趣、激发他们的旅游热情、促成他们的旅游行为。因而此类文本的翻译应以其功能对等为主要标准,至于以何种方式实现则可以根据不同语言及文化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时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也可将祈使型文本隐入信息型文本中,以事实说话,愚召唤于无形之中。2.2.2.3表现型旅游文本的翻译 表现型的旅游文本主要出现在汉语中,因为汉语的行文习惯和汉语读者所侵淫的语言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喜欢铺排而又工整的句式,喜欢使用四字结构,讲究文采沛然,爱夸张渲染,不怕重复,重主观感受轻客观描写,因而会有这种信息含量低而感情色彩强的文本。相反,英语的旅游文本秉承了它所处的语言文化特征,以客观描述为主,不什浓墨重彩,文风质朴平实。这种不同决定了翻译时要尊重对方的传统,作出相应的调整。2.3 旅游文本翻译实例评析2.3.1岳麓山景区和部分景点介绍的翻译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简介 Mt. Yuelu Scenic Resort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海拔300.8米, 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时的南岳记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岳麓山是儒、释、道文化并存发展的名山,有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留下了众多历史古迹与传奇故事。其核心区域内仅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爱晚亭之幽,岳麓书院之深,麓山寺之古,云麓宫之清,以及白鹤泉、禹王碑、二南石刻、隋舍利塔、印心石屋等无不引人入胜。这里也曾是湖南抗战的阵地,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焦达峰、刘昆涛等许多革命志士和名人都长眠于此。岳麓山是一个巨大的“植物博物馆”,山中树种非常丰富,涵盖174科,977种,其中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同时还保存着部分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古树名木在山中随处可见,晋朝罗汉松、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皆虬枝苍劲,生机勃勃。岳麓山是湖南山水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你可以越过喧嚣的都市,在这里找到心灵的皈依。岳麓山,真诚欢迎您的光临!译前分析:首先从语篇类型上来看,它是由两种典型的语篇类型构成的混合语篇,这两种类型的语篇分别是信息型、表现型和祈使型语篇。前三段属信息型语篇,主要提供了岳麓山的位置、高度、名称由来、人文特色、基本景点、植被等信息;最后一段第一句是表现型语篇,以比喻的手法突出了岳麓山景色之美,给人以美好的想象与回味,第二三句则属祈使型语篇,召唤读者来岳麓山旅游。因而各个部分的翻译方法应有所不同,前三段重在信息传递,要简明易懂,容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为此,可能造成异域文化读者障碍的信息都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减少文化间的冲突,要么改换表达形式,要么加注说明,甚至删除一些难以说清并可能会引起误解的部分。比如,“古树名木在山中随处可见,晋朝罗汉松、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皆虬枝苍劲,生机勃勃。”这一句中的晋朝、唐代、宋元、明清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对于异文化的普通读者来说,如果照字面直接翻译成:“Everywhere in the mountain are found old and rare trees, such as podocarpus trees dating back to the Jin Dynasty, gingko trees to the Tang Dynasty, camphor trees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maple trees and chestnut trees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这就会给他们的理解造成障碍,因为他们中没有多少人对中国历代王朝的起止时间有很好的了解,所以翻译时要照顾到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所以翻译时可适当增补出这些朝代的起止时间,改译如下:“Everywhere in the mountain are found old and rare trees, such as podocarpus trees dating back to the Jin Dynasty(265-420), gingko trees to the Tang Dynasty(618-907), camphor trees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760-1279; 1206-1368), maple trees and chestnut trees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1368-1644;1611-1911).”又因为考虑到多数游客为非专业人士,原文的写作意图也并非是向读者传递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而是告诉读者这里的不乏千年古树,以此激发读者想象,吸引游客。因此没有太大必要像翻译历史文献那样实在,完全可以采取如下的释义译法,灵活改译如下:“Everywhere in the mountain are found old and rare trees, such as 15-century-old podocarpus trees, 13-century-old gingko trees, 10-century-old camphor trees, 5-century-old maple trees and chestnut trees. Old as they are, these trees still seem strong and lush.”这样的译文中,把晋朝、唐代、宋元、明清等转换成了对国外游客来说更具体、更易懂的时间表示方式,当然会更好的向读者传递岳麓山“古树名木”甚多这一信息。在本文的翻译中,同样第一段中的“南北朝时的南岳记”翻译时要增补该朝代的大致时间跨度,可译为:A Record of the South High Mountain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420-589), 也可译为:A Record of the South High Mountains, a history compiled in the 4th century。其次,在翻译中原文是否可以改造,这也是译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原文如果条理不清,表达有误,罗嗦重复,译者完全有责任、有权利对其进行改进,这是对译文读者的负责,除非原作者这样做有特殊用意。比如:“爱晚亭之幽,岳麓书院之深,麓山寺之古,云麓宫之清,以及白鹤泉、禹王碑、二南石刻、隋舍利塔、印心石屋等无不引人入胜。”该句颇具诗意,但以“幽”、“深”、“古”、“清”等形容词性的意义虚无缥缈不定的词和“泉”、“碑”、“石刻”、“塔”、“石屋”等表客观实物的词相并列,就显得很不协调。究其本意,可将这个句子理解为:幽静的爱晚亭,文化底蕴深厚的岳麓书院,千年古刹麓山寺,澄明清幽的云麓宮,白鹤泉、禹王碑、二南石刻、隋舍利塔、印心石屋等无不引人入胜。另外,从语篇内部结构分析和行文的方便,翻译时可将以下两句结合成一句,更合理,紧凑。“其核心区域内仅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爱晚亭之幽,岳麓书院之深,麓山寺之古,云麓宫之清,以及白鹤泉、禹王碑、二南石刻、隋舍利塔、印心石屋等无不引人入胜。”译为:“Within its core area are 15 sites listed under protection at the provincial or even state level, such as, the profound Yuelu Confucian Academy, the tranquil Aiwan (Autumn-Admiring) Pavilion, the thousand-year-old Lushan Buddhist Temple, the reclusive Yunlu Taoist Temple, as well as the White Crane Spring, the Monument to King Yu, the stone inscriptions by 2 Nans, the dagoba of the Sui Dynasty, the Stone House of Yinxin and so on, all attractive to tourists.”这样就避免了第二句单独翻译时有可能产生的头重脚轻的句式:“The profound Yuelu Academy, the tranquil Autumn-Admiring Pavilion, the old Lushan Temple, the high Yunlu Temple, as well as the White Crane Spring, the Monument to King Yu, the stone inscriptions by 2 Nans, the dagoba of the Sui Dynasty, the Stone House of Yinxin and so on, are all attractive to tourists.”除了合句,在这段文字的翻译中还涉及到翻译中的增补、理解等问题。比如,岳麓书院(the Yuelu Confucian Academy)、麓山寺(the Lushan Buddhist Temple)和云麓宮(the Yunlu Taoist Temple)的翻译中,就增补了它们各自的儒释道文化特质,便于国外游客的了解。在本句的翻译中,另外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关于一些涉及历史知识的词语的理解。句中“二南石刻”和“印心石屋”中“二南”是什么意思,“印心石屋”该怎么句读,“印心”是否有特殊意义?在翻译中,尤其是一些历史性材料的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这类问题,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前要仔细考证相关历史史料,为正确的理解和翻译提供保证。据史料记载,“二南石刻”又叫“二南诗刻”,是一块碑刻,因上面刻写了张南轩(即,张栻先生)、钱南园游览岳麓山的诗句而得名,因此,“二南”应该指南轩和南园二位诗人、儒学家。因而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补,以助读者的了解,可翻译成:“the poem inscription by Zhang Nanxuan and Qian Nanyuan, two poets and Confucian scholars)”,这比翻译成“the stone inscriptions by 2 Nans”,文意上要更能为一般游客接受。 关于“印心石屋”,据贺熙龄御书印心石屋记载,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两江总督陶澍进京陛见天子,“天子嘉其劳,召对十四次,垂问所学及家世甚详。”陶澍告诉皇帝,年少时候曾在“印心石屋”读书,天子于是“亲书印心石屋匾额以赐之”。 又据湖南方物志卷二载:“资水在安化县境,亦有方石,其形如印,谓之印心石,陶文毅尝读书于此,名其斋曰印心石屋。”可见, “印心石”为“屋”之定语,这里的“屋”实为“书斋”之意。也有人认为“印心”为佛家语,谓印证于心而顿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按照上面的解释,可以翻译成:“the Yin Xin Shi Study”或“the Sudden-Insight Study”,而非the Stone House of Yinxin。参考译文:Mt. Yuelu, a key scenic resort at the state level, is located west of the Xiangjiang River in Changsha. Rising 300.8 m. above sea level, it is one of the 72 peaks of the South High Mountains. A Record of the South High Mountains, a history compiled in the 4th century, says, “the mountains stretch for 400 km., with the Huiyan Peak as the head and the Yuelu Peak as the foot,” hence the name of Mt. Yuelu. Well-known for the co-existence her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Mt. Yuelu is veiled in strong Hunan Culture, a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number of sit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and relevant legends. Within its core are 15 sites listed under protection at the provincial or even state level. The profound Yuelu Academy, the tranquil Autumn-Admiring Pavilion, the old Lushan Temple, the high Yunlu Temple, as well as the White Crane Spring, the Monument to King Yu, the stone inscriptions by 2 Nans, the dagoba of the Sui Dynasty, the Stone House of Yinxin and so on, are all attractive to tourists. Here are also Hunans key battlefield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and tombs of many revolutionaries and celebrities like Huang Xing, Cai Er, Jiang Yiwu, Chen Tianhua, Jiao Dafeng and Liu Kuntao. Mt. Yuelu is a large “museum of plants.” The great variety of trees it boasts fall into 174 families and 977 kinds. In its forest are mostly subtropical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or conifer woods, and also some untouched secondary evergreen broadleaf woods. Everywhere in the mountain are found old and rare trees, such as 15-century-old podocarpus trees, 13-century-old gingko trees, 10-century-old camphor trees, 5-century-old maple trees and chestnut trees. Old as they are, these trees still seem strong and lush. Mt. Yuelu is a brilliant pearl inlaid in the landscape of Hunan. Here you can withdraw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ities into a solitary peace. Youre warmly welcome to Mt. Yuelu. 爱晚亭简介 The Autumn-Admiring Pavilion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为当时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为红叶亭,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 南湾湖简介南湾湖位于信阳市西南5公里,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大型治淮水利工程,因风景秀丽,岛屿众多,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现有大坝、鸟岛、猴岛、花鲢岛、西山景区等诸多景点,是国家AAAA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南湾湖美,美在其水。75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淼,一碧万顷,水质清纯透明,掬手可饮。南湾湖美,美在其岛。湖中岛屿,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碧珠撒盘,景象万千。南湾湖美,美在其鱼。南湾湖鱼肉鲜美,淡水鱼中DHA含量最高是省内外驰名品牌。南湾湖美,美在其茶。信阳毛尖驰名天下,湖区的五云茶山是信阳毛尖茶的正宗产地。南湾湖美,美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园林相得益彰,是一幅诗意的山水画卷。科技翻译参考译文一:经过在地球上千万年的生活,植物已成为了高效收集太阳光的能手,因此研究者通过基因手段培育了一种可以影响烟草的病毒,但是与普通病毒不同的是它不复制自己的基因,而是使植株产生人工色球层,这些小小的色球层能将太阳光转变成高能电子。色球层一个个叠加生长,呈杆装结构,长达几百纳米。自然界很擅长于收集太阳能,色球层也当然会适当安排它们之间的距离,既要有足够的距离来维持之间的电流,又不能太远以便得到电子。结果是,既无害于环境,又可以产生具有无限潜能的太阳能细胞,这也是烟草农业的一种有益的催化剂。这些太阳能细胞不像硅太阳能细胞那样高效,但是它们可进行生物降解,具多种临时性或一次性用途。科技翻译参考译文二:The strangest thing is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eahorse. When the brooding season begins, pairs of seahorses are engaged in courtship dance 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