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doc_第1页
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doc_第2页
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doc_第3页
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doc_第4页
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2010年6月3 -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号通知 /2010meeting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正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兴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地球生物学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IGC, AGU 等国际大型地学会议均为地球生物学设立了专门的议程。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已开始实行地球生物学研究计划。近年来,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国也组织了地球生物学的研讨会,培训班及研究计划。并出版了涵盖地球生物学研究内容和应用的相关著作和期刊专辑。地球生物学的目标是研究地圈-生物圈耦合系统,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过程。地球变化着的环境影响着生物圈,生物圈也反过来影响着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大致包括: 1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2极端条件下的生命;3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演化;4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生命过程与环境演变;5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6地球微生物学和分子古生物学;7生物地球化学和全球元素循环;8天体生物学。地球生物学是传统古生物学的继承者,但地球生物学纳入了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科学理论和技术, 并且提出了更广泛的研究目标,所以它超越了古生物学。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0年举办,旨在加强国内外地球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加快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学科交叉领域的整合。我们期待这一交流和整合能够加快地球生物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发展。一、邀请函亲爱的同行们和朋友们:会议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明年在中国武汉举办的首次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国内外有关的组织和研究机构联合发起。会议将以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为议题,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生物学家(特别是微生物学家)等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国际交流平台。希望你们对本邀请提出的会议主题感兴趣,并期待大家积极参与。需要强调的是,已列出的研究主题为初步议题,欢迎各位补充、建议。希望本邀请函能够帮助您在当地中国大使馆顺利申请签证,期盼于2010年6月在武汉能与您相见。谢树成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组委会2009年6月12日二、发起单位、主办/协办单位(一)发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全国地层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ICS国际地层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IPA国际古生物协会) IPACES (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 IGCP 507 (亚洲白垩纪古气候)IGCP 555(白垩纪环境/气候的快速变化:海-陆相互作用)IGCP 572(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二)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协办单位现代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实验室三、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一)学术委员会主席:殷鸿福委员:Richard ALDRIDGE, 安芷生, David BOTTJER, 柴育成, 陈旭, Richard EVERSHED, Stanley FINNEY,David HARPER, Kurt KONHUSER,Lee KUMP, 邱占祥, 戎嘉余, Roger SUMMONS, 孙枢, 汪品先, Paul WIGNALL, 张弥曼(二)组织委员会主席:谢树成委员:陈中强,董海良,杜远生,赖旭龙,刘 羽,沈树忠, 史晓颖,童金南,万晓樵,王成善,肖昌松,肖书海,姚建新,周忠和秘书:江海水四、会议时间和地点大会于2010年6月3- 6日(不含会前或会后地质考察)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3日为全天报到注册。五、会议主要议题大会交流语言为英语。将围绕“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变”这一主题,组织大会报告,设立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以下为暂定分会场议题及其会场联系人。若各分会场内某一专题报告达12个以上,可独立为一新分会场。1. 早期生命和地球环境 (肖书海,史晓颖)2. 早古生代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 (詹仁斌,靳吉锁)3. 晚古生代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 (曹长群, 龚一鸣)4. 中生代和新生代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 (王元青,赖旭龙)5. 第四纪全球变化、生物圈演化和人类活动(陈中原,谢树成)6. 地微生物学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董海良,姚俊)7. 天体生物学与极端环境生命8. IGCP 507 专题(Yong Il LEE,万晓樵)9. IGCP 555 专题 (Michael Wagreich,王成善)10. IGCP 572 专题 (陈中强,童金南)六、会议地质考察下列建议的各项会议野外考察至少有10位(或国外专家5位)与会者参加时才组织。预计费用包括旅费,住宿费和餐费。(1)会前考察A1. 长兴阶全球层型剖面“金钉子”、二叠-三叠纪界线(浙江长兴)与下三叠统层序与生物(安徽巢湖),预计费用:2000元(行程时间3天)。负责人:童金南。A2. 奥陶系大坪阶与赫南特阶全球界线层型“金钉子”(湖北宜昌)以及震旦系层序(三峡),预计费用:1500元(行程时间3天,含三峡大坝)。负责人:宜昌所,王家生。A3. 第四纪古环境与考古(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沼泽和三峡地区考古等),预计费用: 1500元(行程时间3天)。负责人:顾延生。(2)会后考察B1. 二叠-三叠微生物岩与碳酸盐岩烃源岩(重庆、四川广元),预计费用:3000元(4天)。负责人:颜佳新,王永标。B2. 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之交和深海相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广西泥盆纪与长兴阶(广西来宾、东攀),预计费用:3000元(4天)。负责人:龚一鸣、冯庆来。B3. 贵州二叠-三叠纪界线至中三叠统层序及生态系统,预计费用: 3000元(4天)。负责人:童金南。七、会议摘要提交及出版事项说明会议详细摘要(限3个印刷页)请发送至(采用MSWord格式):彭兴芳()。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10日。会议摘要经评审后将在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I-Expanded,Springer)、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Springer和高教社)或其他学术期刊上正式出版。摘要撰写格式请从会议网上下载,不符合格式的摘要将不被录用和出版。八、大会注册(一)大会注册费2010年2月28日前:会议代表1000元;学生代表600元;陪同人员600元。2010年2月28日后或现场注册:会议代表1200元;学生代表800元;陪同人员800元。(二)住宿会议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大会秘书处已预订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招待所(准三星)、梦天湖大酒店(准三星)、华美达大酒店(挂五星)房间,如需入住饭店,请在“会议回执”中注明。预订房间收费标准: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招待所(准三星):普通标准间180元/天(双床);梦天湖大酒店(准三星):普通标准间200元/天(双床);华美达大酒店(挂五星):A. 豪华标准间548元/天( 单、双床); B. 商务间798元/天( 单、双床);(三)缴费方式(1) 汇款:中国银行(行号:846006):户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帐号:813405008008091001开户银行:武汉市中行东湖开发区支行104521003300附言中请注明汇款人姓名及“地球生物学会议”字样。(2)现场注册缴费,可以收现金或刷卡。(四)注册费退款方式因故不能参会的已交费人员,应书面提出退款申请,由申请人签章后传真或信函至大会秘书处。2010年4月1日(以收信日期为准)以前提出退款申请的,按注册费70%退款;2010年4月1日后不再接受退款申请。野外考察费在2010年5月20日(以收信日期为准)以前提出退款申请的,按注册费50%退款;2010年5月20日后不再接受退款申请。 九、重要截止日期 建议会议主题和召集人:2009年11月30日 提交会议摘要和会议回执:2009年12月10日 提前注册:2010年2月28日 会议第二号通知:2010年3月1日 会议第三号通知:2010年5月1日十、联系方式地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430074)联系人:骆满生086E-mail: 传真文网站: 英文网站:/2010meeting 附后:会议回执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2010年6月3-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会议回执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E-Ma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