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1页
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2页
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3页
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4页
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一、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二) 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2) 西医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病类诊断1. 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 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证候诊断1. 中脏腑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2. 中经络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 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和脑梗死的患者2. 病期属于急性期。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 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 入院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 凝血功能检查。4. 血压、心电图。5.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6. 经颅多普勒超声(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8.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辩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益阴等法。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 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4. 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 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6.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 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8. 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9. 护理:辩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病程进入恢复期。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告知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西医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2.证候诊断主证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晕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通,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兼证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痰证: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湿证: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弦滑。浊证:腹部肥胖,实验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舌胖大,苔腐腻,脉滑。(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和2型糖尿病。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1. 入院急查: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2. 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检测夜间0时、凌晨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3. 糖化血红蛋白、血粘度和血脂。4. 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C肽释放试验。5.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DIC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B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骨密度检查、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主证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兼证瘀证:活血化瘀。痰证:行气化痰。湿证:健脾燥湿。浊证:消膏降浊。2.辩证口服中成药3.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中药外用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下肢麻和/或凉和/或痛和/或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中药外敷: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辩证使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药器械,辩证使用中药离子导入。可配合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5.非药物疗法膳食与药膳调配:可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进行药膳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气功疗法:可分局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红外线疼痛治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半导体激光照射、电磁疗法等。6.护理:辩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