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doc_第1页
60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doc_第2页
60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doc_第3页
60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doc_第4页
60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0讲: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大家好,我们上课。少阴寒化证我们讲完了之后,就应当讲一讲少阴寒化证的预后。下面我们打开讲义174页,看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这个少阴病,是真阳衰微的少阴病呢,还是寒盛伤阳的少阴病?我问大家,是真阳衰微的少阴病,还是寒盛伤阳的少阴病。真阳衰微的少阴病,应当是脉微细,但欲寐,现在脉紧,和我们前面所学的,脉阴阳俱紧的那个少阴病,不是一样的吗?所以这是寒盛伤阳,以邪气盛为主。以邪气盛为主的这种少阴病,它就可能自愈。真阳衰微的少阴病是不能够自愈的。所以“至七八日,自下利”,这个“自下利”是怎么回事呢?这不是真阳虚衰,火不暖土,而是肾阳恢复以后,驱除体内的寒浊邪气外出的表现。“脉暴微”,脉由紧(这是邪气盛)突然转得不紧了。这个“微”是和“紧”相对的。突然转得不紧了,这提示了寒邪退。所以下利是寒邪排出体外的表现。脉由紧而转得不紧了,转得弱了,这正是“小则平”,黄帝内经所说的“大则病进”,脉大病就有发展,“小则平”,脉由大而变小,这是邪气退的表现。“手足反温”,那是寒邪退,阳气得以伸张,所以手足就转暖了。“脉紧反去”,这不正是提示了邪气退吗?“为欲解也,虽烦”,正邪相争有一点烦,但是这个“下利必自愈”,你把寒湿邪气,驱除出体外了,这个下利自个儿就好了。阳气也得以伸张,就完全恢复了。这是少阴寒化的一种自愈证。这个证候它不是以正虚为主,而是以邪盛为主。02.30,我们在太阴病篇中学过一条,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还记得吗?那是寒湿腐浊气,阻滞于太阴,当太阴阳气恢复以后,驱逐邪气外出,表现了下利自愈,通过大便排出体外,然后这种下利必自止。而少阴病篇的第287条,也是寒浊在少阴,在体内,那么这种病通过什么途径,把邪气排出体外,也通过下利的方式。所以,太阳病自愈是自汗、自衄、战汗,使邪从外解。三阴病属于里证,它要自愈的话,它不能通过汗解,它通过自利。287条我们就讲这么多。之所以可以自愈,它不是真阳衰微的少阴寒化证,它是寒盛伤阳的少阴寒化证。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这一条我们应当这么读:“少阴病,下利,恶寒而踡卧”,这是个寒盛的表现。“若利自止,手足温”,这是阳气恢复的表现,当然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因为阳气没有衰竭,还有恢复的苗头。而下利自止了,这是寒邪已经排出体外的表现。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卧”,这是寒邪盛的表现。“时自烦”,一阵一阵的感到烦热。“欲去衣被者”,这是阳气恢复的表现。所以能够有这种情况,它也是个寒盛伤阳。寒盛伤阳,所以他躺在被窝里,“恶寒而踡卧”,等阳气恢复了,一阵一阵有烦热,“欲去衣被”这种情况预后比较好。以上这三条,应当说都是“寒盛伤阳”,病证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于寒邪盛。下面讲的“阳不回不治证”,都是以真阳衰微为主。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一派阴寒内盛的表现,而没有阳气恢复的征兆。所以我们讲义上,把它叫做纯阴无阳的危候。张仲景看到这种情况,他就说没有办法了,他就走了,不予开方了。那我们今天不是这样子啊,在今天急诊室,要全力的中西医结合抢救。如不去抢救的话,那病人的家属会按照医师法去告你的状。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这一条原文,这个“吐,利”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所造成的,这里是“躁烦”,“上阴病,吐、利、躁烦”。就是我们以前,多次所说过的“阴盛则躁”,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肢体出现的躁扰不宁,甚至正气衰亡之前,那种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种躁动是不自知的。再加上四肢逆冷,上过肘而下过膝,一派阴寒内盛,阳不盛阴的表现,当然预后不良。296条要特别注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吴茱萸汤适应证相区别。吴茱萸汤适应证,那条原文是说:“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你看都有吐、利,都有四肢厥冷,都有烦躁,不过296条讲的是“躁烦”。所以呢你要注意鉴别。我们题库里有一道题,是K型题,它说吴茱萸汤的适应证是什么?底下列了4条,一个是食谷欲呕,属阳明也;一个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一个是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一个是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列了这4条。那么第3条和第4条,你一定要特别区分开。因为一个是吴茱萸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少阴阳不盛阴的死证。所以我们才说,吴茱萸汤证,是个少阴病的类似证。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这个“下利”,指的是阴竭于下,没有东西可拉了,所以它下利止。“头眩”是阳脱于上,为什么头晕呢?虚阳上脱,一阵一阵头晕,所以时时自冒。“冒”字以前我们讲过,说文解字说,“冒”蒙而前也。就是把脑袋,把眼睛都蒙上,摸着黑往前走,走上一会儿你就头晕了。所以“冒”字可以引申为头晕。“冒”字也可以引申为遮盖,像我们太阳病篇所说的“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那个“冒”字就是遮盖,两个手交叉,按护在心前区。而我们现在这里讲的“时时自冒”,这个“冒”字就是指的“头晕目眩”。那头晕目眩,这里是虚阳上越,阳脱于上的表现。所以297条所描述的这个证候,是阴竭于下,阳脱于上,阴阳离决,当然预后极差。仲景说“死”。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这一条显然是正不胜邪,阳绝神亡,“不烦而躁”嘛,肢体躁动不宁,我们刚才说过了,正不胜邪,阳绝神亡。阳气也绝了,人的精神、神气也亡了,所以预后不良。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息”就是呼吸,“高”就是表浅,呼吸表浅,这不正是肾气虚于下,肺气脱于上的表现吗?是一个呼吸功能衰竭的表现。中医认为肺是主吸气的,肾是主纳气的。我们一个正常的人,都应当有良好的腹式呼吸,有良好的腹式呼吸这叫能够“纳气归根”。它的呼吸是有一定深度的,这叫纳气归根。而当呼吸功能衰竭的时候,它就呼吸表浅,气不归根,中医把它叫做肾气绝于下。不能够纳气,肾气绝于下,气不归根,呼吸表浅,那就是肺气脱于上,所以,这是预后不良的。第300条:“少阴病,脉微”,这是阳虚,“细”,这是阴虚,“沉”主病在里,当然“沉”也主阳虚。所以阴阳两虚,这是真阳衰微,阴阳两虚。“但欲卧”和那个“但欲寐”差不多,阴精阳气虚衰,精神失养,意识朦胧,意识淡漠。“汗出”是阳不摄阴,“不烦,自欲吐”,这个“不烦”是真阳衰微,无力和阴相争,不争则静嘛,就像我们在61条所说的“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个“不烦”实际上就是不躁,夜而安静的那个不躁。“自欲吐”是阴邪上逆的一种表现。“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又过了几天以后,出现了虚寒的下利,这个烦躁实际上就是躁烦,又出现了“烦躁不得卧寐”,这正是正不胜邪,病人临终前的一种表现。上述这6条,后世医家把它叫做“少阴六死证”。我们北京市主治医生的晋升考试,不知道哪个老前辈出的题,说少阴六死证是什么,结果没有一个大夫能回答。你想想我们大夫学伤寒论的时候,主要是学它的理、法、方、药,谁去背它的少阴六死证啊。更何况我们今天判断预后,常常是全面考虑,总体把握,中西医结合来诊断,所以对少阴六死证来说,今天在临床上的意义和价值,就不是太大。更何况仲景所说的死证,有时候我们今天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病人也不一定会死亡,所以这些东西,我们供大家参考就是了,不作为重点要求大家学习的对象。好,少阴寒化证的主要内容,和少阴寒化证的预后,我们就谈完了。少阴脏证有两大类证候,寒化证谈完了,我们就该谈热化证。形成少阴热化证的原因,我们已经说过多次,那就是当病人素体少阴阴虚而阳盛的时候,外邪从阳化热,这就容易出现少阴的热化证。少阴热化证的第一个证候,303条,黄连阿胶汤证。看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这个证候,它的主证只有一个:“心中烦,不得卧”。这主要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他之所以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是他所看的这个病人,得了少阴病两三天以后,就出现了精神神志症状。伤寒论中许多条文都写了日期,后世医家在研究这些时间的时候,有的人就说不大好理解,就说这些时间都是约略之词,你不要去拘泥它,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张仲景他所写的这个时间,就像我们今天写病历一样。你比方来一个急性膀胱炎的病人,或者急性大叶性肺炎的病人,我们就举大叶性肺炎的病人吧,那你在写病历的时候,你第一句话就会写,高热,咳喘三天,这是主诉;那么第二句就写,三天前这个病人偶感风寒,然后恶寒发热,随后咳喘,然后持续发热,用过什么样的方法,效果不好,然后来住院治疗。如果两千年以后,别人看到你这个病历,也许两千年以后你就成了亚圣了,医中亚圣了。看到你这个病历说,唉,他写的这个两三天,这个发热咳喘三天,你不要拘泥它,临床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你生气不生气啊。所以张仲景所记录的这个时间,人家就是客观的病人,就是个病程的记录,所以我们不要往这个上面说,只是个约略之词。他干嘛说约略之词呢?他这个病人就是这样。我说这段话,我想大家听明白这个意思了。所以伤寒论中许多这个日期和时间,是张仲景观察病人的实际病程。我们在讲少阴概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段话,说少阴经的一个分支,和心相连,这就沟通了心和肾的相交的关系。在生理情况下,心阳下交于肾,我们也把它叫做心火下交于肾,助肾阳以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就是肾阴,上奉于心。助心阴以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这就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在生理上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呢?那就是人的觉醒和睡眠交替发生,兴奋和抑制有规律地交替发生,觉醒的时候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睡眠的时候,睡眠香甜,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心肾相交的,就是水火既济的。而我们303条讲的是一个病例的状态,他是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阳入于阴谓之寐。该睡觉的时候,该阳入于阴的时候,由于阴虚不能敛阳,由于阳亢不入于阴,这个时候,该睡觉的时候,他就睡不着觉。不仅睡不着觉,他还越睡不着越烦,越烦越睡不着。为什么呢?他睡不着觉,他还不是说安静地躺在那眯着眼睛躺着,他一听和他一个床睡的人在打呼噜,狠狠拧他一下,我让你睡,你的呼噜吵得我睡不着。实际上不是人家吵他,而是他自己,他就心烦,越烦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烦,所以就辗转反侧,坐卧不宁。因此仲景才说:“心中烦,不得卧”,不是说不得眠,不得寐,而是不得卧。典型的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表现,治疗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有滋阴清火,泻南补北的作用。泻南补北是什么意思呢?南代表火,北代表水,为什么南可以代表火,北可以代表水啊?我以前讲五行的时候曾经说过,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着南方的时候,地面上是夏天,这个时候火气当令;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着北方的时候,地面上是冬天,这个时候水气当令,所以南和北就代表火和水。当我们看到泻南补北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是泻心火滋肾阴,黄连阿胶汤这个方子,黄连和黄芩这是清心火的,鸡子黄是养心阴、养心血的,阿胶是滋肾阴、滋肾水的。鸡子黄和阿胶都是血肉有情之品,因为阿胶是驴皮熬制的,而鸡子黄是老母鸡下的蛋,那当然是血肉有情之品。它们都是动物药,以有情补有情,比那些草木的沙参、玉竹、麦冬这一些草木滋阴、生津的药效果直接、效果迅速。芍药在这里头干什么用?芍药是养阴的酸味的药,它和鸡子黄这个甘味的药相配,酸甘化阴,可以更好的养心阴、养心血。芍药和阿胶这样的甘味药相配,可以养肾阴,更好地养肾中的津液,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泻南补北、滋阴泻火的一张方子。“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烊是什么意思啊?把胶状的药物,在热药液中溶解的过程。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都属于这种服用的方法。烊,把胶状的药物,或者胶质的药物,在热药液中溶解的过程,就叫烊。你买了这个阿胶,在面板上给它砸碎了,放在热药液中很容易溶解,这是上等的,你不要拿大块的,砸碎了放在热药液里面,如果化不掉的,你在火上蒸一蒸,如果还像那个胶一样,能够拿筷子挑起来还化不掉,那是假的,或者说是劣质的。“小冷”把阿胶化了之后,稍稍凉一点。“内鸡子黄”,再把鸡子黄放进去,这里所用的鸡子黄,是生的新鲜的鸡蛋的蛋黄。所以把蛋黄放进去之后,“搅令相得”,这么一搅,大家琢磨琢磨,这个药液把阿胶溶解以后,还要稍微凉一凉再放生蛋黄,这个蛋黄它并不能够熟,所以蛋黄处于一个半生不熟的状态,药液就处于一个混悬状态。不是说再加热把蛋黄都蒸熟了,不是这样的。“温服七合,日三服”,所以黄连阿胶汤的服药方法,就是比较特殊一些,也比较繁琐一些。这个黄连阿胶汤,在什么情况下用?慢性的神经衰弱用它没有效。你说他十年、二十年,每天晚上睡不好觉,或者是入睡困难,或者是早醒,用上效果并不好。如果这个神经衰弱的病人,得了一次感冒,感冒以后他失眠更加厉害了,而且心烦,烦得厉害,那你用它就有效。我在冶金医院出门诊,有一个他们的医生的宿舍楼,宿舍里头有一个,过去好像是一个艺术家的老太太,她到门诊找我看病,说“郝大夫呀,我已经有20多年的神经衰弱的历史了,可我过去呢,虽然睡不着,也不至于这么烦,这次得了一次感冒发烧之后,我实在是烦得睡不着觉。”我知道神经衰弱,这种证候是很难治的,别看它不是什么大病,你要想用中药让她睡得很好,这不容易的。我说:“大妈,我就给您试一试吧。您舌也光红无苔,您脉也细数,我觉得是阴虚火旺,您不要怕药麻烦。”就是黄连阿胶汤的原方,吃了一个礼拜,老太太特别高兴,再来找我的时候,带来好几个病人。她说:“郝大夫,这次不是我看病,我把我们这些神经衰弱的老姐妹,都给你带来了。”我说:“大妈啊,您这个情况是很特殊,您过去有神经衰弱,就是因为得了一次发烧之后,引发了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证候,用黄连阿胶汤有效,可是对这些神经衰弱,我真是说用黄连阿胶汤没有效。”那个老太太说:“我过去那么多年都睡不好觉,经常用安定,吃了你这个药以后,吃到第四天,就睡得特别好,安定我都不要了,所以我想你治这个病很好”。当然对于那几个人来说,我也用黄连阿胶汤,后来反馈我的消息说,是有的有一点效,有的一点效果都没有。所以黄连阿胶汤怎么用,我们就是对于感冒以后,发烧性的疾病以后出现的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证候,这个时候的心烦、不得卧,我们可以用。黄连阿胶汤的适应证有心中烦,不得卧。栀子豉汤的适应证,有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这两个证候,我们在临床上应当注意区别。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只有火,它是热郁胸膈,郁热扰心,它只有火没有阴虚。而黄连阿胶汤的适应证,它是阴虚火旺,既有火,又有阴虚。这是不同的。少阴化热的第二个方证,是阴虚水热互结证,也是我们讲义上的第319条的猪苓汤证。猪苓汤的适应证,我们在阳明病篇,第223条学过,现在少阴病篇的第319条又要学。这个证候,它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个是阳明经热误下伤阴,热与水结,这是在阳明病篇第223条学到的。猪苓汤适应证的成因,第二个就是,少阴阴虚阳亢,外邪从阳化热,然后水热互结。所以不管是病来自于阳明,还是来自于少阴,最终的结果,都导致了阴虚水热互结,这样一个病机。它的主证和病机首先是小便不利,这种小便不利,是由于水热互结、气化不利所造成的。所以它的临床特征是,尿道涩痛,小便短赤,甚至可以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这样泌尿道的刺激症状。当然中医的书上没有这么说,它就是小便短赤,尿道涩痛,中医的话是这么来讲的。第二个主证是,渴欲饮水。这是由于水热互结,津液不化,同时又有阴伤,津液的缺乏,又有阴伤津乏。我这没有说“津亏”,津液的缺乏,所以有渴欲饮水的临床表现。第三个症状是,心烦不得眠。这正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造成的。应当说猪苓汤适应证的三大主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这是它的三大主证。除此之外,还可以见到一些或见证。因为它是一个水证,水热互结,那么水邪逆流横溢,无处不到。水邪犯肺可以出现咳,咳嗽是水邪犯肺所造成的。可以出现吐利,这是由于水邪浸渍胃肠所造成的。这些症状我们就把它看成是或见证。我们过去所学过的这些涉及到水、饮的这种证候的时候,你看小青龙汤适应证,它是水饮犯肺,出现了咳喘,而水邪是变动不居的,所以它可以或渴、或噎、或利、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你看我们在学真武汤适应证的时候,阳虚水泛,水邪逆流横溢,无处不到,它可以有咳嗽、有吐、利、肿、悸、咳、吐、利、眩、动、小便不利。而猪苓汤的适应证呢,它也是水,这个水是水热邪气,它可以逆流横溢,犯肺就出现咳,犯肠胃就可以出现吐利。除此之外,我们在阳明病篇还提到了,它可以有脉浮、发热这样的临床特征,这是阳明篇里提到的,而不是在少阴病篇提到的。这个脉浮是主热的,提示了热邪偏盛。而少阴病篇319条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这个下利就是水邪浸渍胃肠所造成的。“咳而呕渴”,这个咳嗽就是水邪犯肺,呕吐就是水邪犯胃,渴就是水热互结,气化失司,津液不能输布。“心烦不得眠”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这是猪苓汤适应证的主证之一。那么治疗用猪苓汤滋阴、利水、清热,这个方子我们在阳明病篇,已经提到过。我们学完猪苓汤以后,我们就要注意猪苓汤的适应证,和五苓散的适应证,和真武汤的适应证相鉴别。这个鉴别呢,我们在前面讲真武汤的适应证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猪苓汤我们今天经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的感染,当然尤其是慢性的,泌尿系统的感染比较常用。如果尿的化验红血球多,甚至是肉眼血尿,我们加凉血止血的药,像白茅根,用30克到50克都可以,像仙鹤草,像三七粉,这是以尿的化验红血球为主的。尿的化验以脓球为主的,我们常常加一些蒲公英、紫花地丁。蒲公英这个药很好,你比方说,我们用它治疗泌尿系统的这种感染,用上30克,用上50克,量比较大,它对于胃没有什么伤害。有些其他的苦寒药,下面的感染没有治好,吃完了,胃痛上了,蒲公英呢,没有这个副作用。有一次,我到一个农村去,有一个人,农村的人,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胃溃疡,胃痛。我给他开上普通的治胃溃疡的中药和西药呢,他又没有钱买药,他说:“郝大夫,你能不能给我提供一种方法,不花钱就可以治我的病。”他有胃痛,他媳妇有胃痛,他孩子有胃痛,这一家子我估计都是那个幽门螺杆菌感染所造成的。我说:“你这样吧,你看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地里的蒲公英都长出来了,你去挖这个蒲公英,开水焯完了,你愿意喝这个水,这个水比较苦,你就喝,不愿意喝这个水的话,把那个菜,焯完了这个,焯熟了的东西,你放上各种佐料,什么蒜末、姜葱末,加上醋、糖、盐,你就拌这个菜来吃。”好,他挺听话,不花钱啊,自己采啊,他采来了,头一顿饭,没想到让他的女儿给他抢吃了,那说明他女儿她也胃痛,她也需要这种东西。他女儿比较小啊,他们有个什么习惯呢?这个家长喂孩子吃饭的时候,用自己嚼完的东西喂孩子,我说你这孩子能不胃痛吗?后来他就天天去采这个蒲公英,结果半年之后,他们全家的胃全好了。所以蒲公英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这种感染,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他采的是新鲜的,我们药房的那个东西,到底有多少疗效,我就说不好了。所以猪苓汤经常用于,治疗慢性泌尿系统的感染,如果是脓球多的,我们就加清热解毒药,像蒲公英,像紫花地丁等等。少阴脏证中的寒化证和热化证我们就谈完了。下面按照我们的讲义,我们就来谈一谈,少阴病的兼变证。第一个是“太少两感”。讲义179页,原文301条、原文302条,这两条讲的都是太少两感。什么叫“太少两感”?就是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寒而发病。301条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里的“少阴病”的表现是什么啊?就是脉沉,这是里阳虚无力鼓动气血,所以脉表现了一种沉象。这是阳虚最轻的表现。少阴病不应当出现发热,尤其是少阴病刚开始得的时候。当然少阴病发展到最后,出现阴盛格阳的时候,它可以有身热反不恶寒,但是少阴病是始得之,出现发热就是反常现象。所以他说“反发热”。这个发热既然不属于少阴病,那么它属于什么呢?它属于太阳表证。所以这里他所提供的症状,太阳表证有发热,少阴里阳虚有脉沉,它并没有手足厥冷、畏寒踡卧、下利清谷、但欲寐。这个时候,就属于我们在讲表里同病的时候,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而“里证”非大实大虚证,这个时候可以表里同治。表里同治用什么方子呢?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这个方子在药物组成上非常精炼,用麻黄一味解太阳表寒,用附子一味温少阴里阳,加上细辛,细辛辛温,散少阴寒,止痛开窍,镇咳祛痰。所以细辛这个药,既可以散少阴里寒,也可以解太阳表寒,所以它是温经发汗的,很有典型性的一张方子。这张方子,对于流感的过程中,表现了脉沉,有少阴阳虚的苗头,就用这个方子。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有人用它来治疗低血压,其实在书上没有低血压这个病,你看西医的内科学里,只有高血压这个病,没有低血压,我们在临床上,见到有一些病人血压偏低,但是他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病来对待,只有他血压偏低,一动就乏力,一动就头晕,这个时候出现症状了,那你可以来治疗。这种情况,常常是肾阳不足的一种表现,麻黄量不要太多,附子是可以多用的。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治疗低血压,麻黄细辛附子汤在我们阜外医院的中医科,就用它来治疗病窦综合证。我上次在讲细辛这个药的时候,提到过冠心病窦房结那个区域供血差,窦房结的功能差,因此心动过缓,50次、40次、30次,要装起搏器。可是这个病人如果有一些其它的病证,比方说严重的糖尿病,你装起搏器,就担心他这个手术过程中的伤口不能愈合,这个时候怎么办?先保守治疗,可以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当然上次我也说过,要治疗这种病的话,细辛用量太少是不行的,你说我用3克作汤剂疗效比较差,我也说过,细辛这个药有黄樟醚,黄樟醚又是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所以你必须用细辛的话,也不要特别长期的给他用。所以把握要放开用,又不可长期用。接着,我们看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这里所说的少阴病,就是301条的那个“太少两感”,有脉沉,又有太阳表证的发热,两三天以后,这个病没有好,这个时候,仲景就不敢再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了,而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把细辛去掉,怕它辛温燥烈,容易动阳,容易伤阴。“以二三日无证”,“无证”这个话是不通的,通过校勘,“无证”应当是什么呢?在金匮玉函经伤寒论的别本,和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中都作“无里证”。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他依据的,是宋版伤寒论,在宋版伤寒论的基础上,给他做了注解,那么既然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依据的是宋版伤寒论的话,所以这个“无证”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