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在大班模式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外语系2009级3班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一,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我们应该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第二,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第三,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学生们在一起合作学习,学习会变得更加愉快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合作学习的方式1课外小组分工学习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就一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展开积极的调查、实践、论证、交流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是: 确定课题建立小组查找资料小组发言展示成果完善、总结 (1)第一步确定课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针对同学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教学内容,选定学习的课题,也可以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题目。如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态度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大国外交政策等。确定了自己喜欢的论题,学生在寻找论据或确立论点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这已经成功了一半。 (2)第二步建立小组:按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组建、划分兴趣小组,选出负责人,拟订研究方案,分配每个小组成员具体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责任要明确,避免某些同学把小组当成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在学习“大国外交政策”时,我按国别分成美、德、英、法、俄、日、中七个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加相应的小组,而每个小组成员再承担一项任务,如“美国外交政策”的小组成员就要承担某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表现及评价的任务,而有计算机特长和文笔、口才特长的学生承担的任务就更多一些。这其中每个小组成员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学生们互相支持配合,使学生都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个人责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3)第三步查找资料:预习学习内容,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再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来源,到图书馆、校园网清华同方资源库和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或其他相关的网站查找资料,然后整理资料,将原始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写好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准备在小组中交流。 (4)第四步小组交流:注意在个人任务完成后,经过小组加工,不是个人成果的拼凑。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全组的同学汇报,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对所承担的课题有总体的认识,而后由文笔好的同学将大家的研究成果和讨论成果整理出来,写出总结报告。计算机好的同学根据大家的研究成果,制作PowerPoint或FLASH课件,以增加和全班同学交流时的直观感。(5)第五步全班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为小组代表,在全班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向其他的同学汇报,本组的其他同学作好别人提问的准备,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提问,相互之间辩论。通过提问和相互之间的辩论,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自己小组所要学习的内容,也了解了其他小组学习的知识。(6)第六步课后总结:在全班交流之后,小组同学总结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得失,以及和其他组同学的差距,修改原来的总结报告,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报告,最后可以制作小组的网页在网上进行交流。 如讲“三大战役”时,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林彪对于三大战役的首选战场是东北并不同意,于是引发了学生的争论:三大战役的首选战场应该定在哪儿?是东北、华北、还是华东?学生按照观点组成小组,进一步查找资料,分析当时的形式,各战场敌我力量的对比,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在网上交流小组的意见,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应该设计一套游戏软件,模拟三大战役的想法。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能,是交流合作。 在师生互动中、在学生的交流与争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的业务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合作中既学会了与别人交流合作,同时也开发了智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更进一步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2课堂上小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学习,主要是就一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的学习活动。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论题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有争议的问题,课后写论证报告 (1)第一步提出论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论题。如“是不是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却出现了康乾盛世为什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到底是不是一场骗局?”等(2)第二步小组讨论:针对这些有争鸣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前后46人为一组进行讨论。首先全组的同学统一观点,确定论题。之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论证,同时有学生记录下大家的发言,最后大家将论据总结一下,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作好发言准备,其他同学也作好补充发言的准备。(3)第三步全班交流:同学们自由发言,激烈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教师适时鼓励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辩论中,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们自主分析;在辩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同学们积极地辩论,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在辩论中学生学到了知识。(4)第四步课后写论证报告:在课堂上,有的问题学生争论激烈,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教师指导学生课下继续查找资料写出论证报告。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自主学习了知识,发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现象的本质。课堂上民主开放的气氛很浓,符合开放的社会对开放型教育的要求。3学生小组合作排演历史剧为再现历史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而采取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的过程是:确定表演的内容翻阅资料编写剧本小组讨论剧本排演剧目现场表演(1)第一步确定表演内容:历史剧目的内容,应该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发挥的内容。(2)第二步翻阅资料:翻看历史课本对所要排演的剧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表演的内容查找资料,包括历史文献资料、音像资料,校园网和其他网站的资料。如学生在排演中俄密约这个历史剧时,就到学校的图书馆查阅了有关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俄国外交政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等有关内容的书籍。(3)第三步编写历史剧本:在查资料的基础上由文笔比较好的同学,根据资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写好剧本。具体是几幕剧、有几个角色、有没有话外音由学生自定。我教的学生在中俄密约这个历史剧上,有的班一场3个角色,有的班六场10几个角色。有的班甚至3个人写3个剧本,而后大家讨论确定写的最好的剧本,提出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的内容,学生在其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4)第四步排演:根据剧本和学生的特长,学生自荐和大家挑选的方式,选出扮演者。出演角色的同学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紧张排练,背台词,找感觉,还要和其他同学合练。(5)第五步演出:由于剧本是同学写的,角色是同学扮演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比看电影还高,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同学们既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版本二(百度百科)/view/1367636.htm这个网址推荐去看下 目前,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了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1、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 2、表演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或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论文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汇报社会实践的结果。此类活动一般每学期举行2至3次,重点放在寒暑假。 5、学科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是指将几门学科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学习。如语文科学了与春天有关的文章,可让各学习小组围绕春天去画春天、唱春天、颂春天、找与春天相关的各种数据、观察与春天相关的各种事物等,最后写成活动总结。合作学习的现实瓶颈及对策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不由得感到困惑,茫然,在一个五六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常规课堂中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毕竟,大班额教学是以小班为实施基础的,因此大班额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中一道迈不过的坎。为此,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借鉴以下几点来克服大班额教学的现实瓶颈。Kagen在1994年提出了“思考组队共享”即think-pair-share的模式,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先提出问题供每个同学单独思考,然后根据学生人数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随即抽取一些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这种方法同时适用于简单以及复杂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的关系,但是此时教师控制力降低,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当注意每组人数,人数过多易导致学生参与率低,走过场,过少达不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切块拼接法是由Aronson与其同事在1978年创设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在这一方法中,首先将学生安排在由若干人构成的小组中,学习事先就已分割成片段的学习材料。然后各个小组中学习相同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expert group)”,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要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集思广益,共同钻研,直至掌握,在完成讨论后,学生回到自己小组讲授在专家组讨论的那部分知识。此方法对每个学生作出了明确要求,布置了明确任务,但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合作时间。小组调查法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Sharan夫妇于1992年提出。学生们在课堂中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开展学习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们组成26人合作小组,在从整个班级都学习的内容中选出一个子课题,再将此子课题分割成个人任务,组内开展必要的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或者展览,形式自定。这个方法与第一个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此方法要求学生呈现较立体的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多样,而第一个方法只是随即抽取检验学生讨论成果。同第二种方法一样,此方法要求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 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当主动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研究中获得发展。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时机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妨先营造学习氛围,通过铺垫性学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教师应特别注意合作学习时的课堂纪律,此时教师控制力降低,学生自我发挥,教师这时要发挥较大的监督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效率。最后,建立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根据每小组的情况,对新颖的想法,独到的见解以及团队协作较佳的小组进行肯定,对情况一般的小组给予指导和鼓励,以小组成功与否来衡量组内学生成绩,激励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怎样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有时也需要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独立学习, 需要合作时才合作,我认为以下时机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是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需要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二是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有困难时需要合作学习。如已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2分米、3分米,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虽是一个基本图形三角形,但如果直接求,因缺少条件无法求解,这时就可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把阴影部分看作是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空白部分面积之和,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三是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需要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辨析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全班同学有两种意见,没有立即裁决,而是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让学生明晰正误,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四是在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需要合作学习。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各边分别是几厘米长的长方形?”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出有哪几对数能组成9。教师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儿,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交流。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五是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需要合作学习。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然后分组操作,合作探究,同学们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地发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真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时机要“恰到好处”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程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许多学生看到数学就望而生畏,不去想,不去做;有的学生甚至感叹:“数学之难,难于上青天”。怎样才能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轻松地度过数学关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交流学习,让小组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度过数学关。而合作学习也不是作为课堂的点缀而走过场,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的效率。实践证明:在以下的几种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轻松度过数学山。 一 山穷水尽疑无路:思考出现困难时许多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而,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能由学生探索发现的,教师决不能单纯传授和代替。”因为,由教师传授的学生当时可能懂,但很快就会忘记。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障碍。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解决问题。如:在“工程应用题”中,我出了这样一题:做一批零件,甲乙合作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做6天,乙接着做4天完成全工程的25,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的想到用方程解。可限于所学知识,很多学生不能解答。于是我让学生将条件进行摘录、整理、画图比较,寻找内在的联系。于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开始交流。一会儿,很多学生茅塞顿开,纷纷向我汇报:把甲做的6天分成两部分:甲先做2天再做与乙合作4天 完成全工程的25,全工程的25减去甲乙合作4天的工作总量剩下的就是甲先做2天的工作量,就可以求出甲的工效。甲乙的工效和减去甲的工效就是乙的工效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听完微笑赞许,学生们欢呼雀跃。不难看出,这样的合作真正让孩子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样的时机组织合作交流无疑是恰当和必要的。 二 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呈现多样化时 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展开性的讨论题。这类题目往往“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多样化。面对着同一道数学题,有些学生考虑问题单一,仅满足于一解,甚至于一筹莫展,出现解题思路的僵化现象。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拓宽思路,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条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发现众多新信息,解题思路呈现活跃状态,进而获得多解和优解。在交流中不但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等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思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去解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例如:某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前3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天才能修完?在这时候,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得出了以下各种解法:(1)用归一法解: 1200(1-20%)(120020%3)(1200-120020%)(120020%3)1200(120020%3)-3(2)倍比法解:3(20%3)-3 3(1-20%)20%(3)工程解法:1(20%3)-3 (1-20%)(20%3)(4)用比例解:设剩下的还要天才能完成1=20%3(5)分数解:320%(1-20%) 320%-3并都认为最后一种解法是最简便的解法。 三 横看成岭侧成峰:个人认识较片面时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等相对缺乏,他们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对问题认识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这样,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资源共享,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相互受到启发,生成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题:王大伯用18.84米的篱笆靠墙围一块菜地,请你帮他设计一下: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围成一个正方形,有的说围成一个长方形,有的说围成三角形,圆于是我告诉他们:“实践出真知”并建议小组里每个同学先画一种图形再算一算面积,然后进行交流,看用相同长度的篱笆围成的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思维碰撞后,一致认为:围成的半圆面积最大。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既进一步对新问题作出完整的解释,完善了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四 众人添柴火焰高:独立完成低效率时 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大量个别材料的感知和实验基础上的。如果安排每一个学生独立地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有时也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既可以保证为学生归纳数学知识提供更充分、更可信的感性材料,使结论更准确,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相等可能性”,我先让每2人一组摸袋中的红球和黄球(红黄相等)并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共摸30次。接着4人一组合作,比较结果,收集数据,进行汇总成一张表格。这时,我要求学生观察表格并在小组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全班的数据收集起来,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最后进行验证。这样,原始数据的个数大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也大大增强。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理解了摸的次数越多,这两种球出现的次数就越接近。对于游戏的公平性的体验也更为深刻。合作学习所发挥的“众人添柴火焰高”的作用也会牢记在学生的头脑中五 万紫千红总是春:彼此意见不统一时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数学经验的不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因而数学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的解题策略各异,甚至出现因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问题而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学生先独立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解法:一种是用假设法,假设全程是120千米,列式为:120 2 (120 20+120 30);一种是把全程看作单位“1”来做,列式为:(1+1) ( 120+130 );还有一种是:(20+30)2。由于答案不一,学生们起了争议。我没有立即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后,各队推选代表进行辩论。通过激烈的辩论,全班意见统一了,一致认为第一、二种方法正确,而且认为把全程看作“1”来做比较好理解。这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越辩越明,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与发展。总之,在数学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对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起到事半倍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不再对数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好数学。这真是“所有难题挡不住,轻舟巧过数学山” 浅谈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课堂上,什么时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呢?怎样选择和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呢? 一、在需深入理解处合作 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学生对课文中“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理解不够深刻,而理解这句话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于是,我就采用“读思议再读再思再议”的办法,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难点。汇报交流时,有的同学说“黑洞洞”指的就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有的同学说“碰壁”是指鲁迅先生遇到了困难;有的同学说鲁迅先生虽然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还有的同学说从“谈碰壁”这件事中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没有开放的课堂,怎么会有独立思考的学生?没有交流互动,怎么会有思维碰撞?不能选择合作的最佳时机,又怎么会有合作的实效?只有选好合作时机,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在需提高效率处合作 学习任务较重,需要分工协作时,要安排合作学习。例如,特级教师盛新凤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军阵”一段时,就安排了以下四项学习任务: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同学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读这段话;想当导游的同学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下,学生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彼此间的体验得到了交流,合作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学习任务较重时,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依靠大家的智慧,合作解决类似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在需集思广益处合作 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使他们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例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针对课文中的一处空白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我晕倒到醒来的这段时间里,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当时,我请了两个学生回答,但他们的思路都不够开阔。针对这一情况,我安排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进行了学习。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最终形成了准确、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而又通过个人的努力无法解决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起到互相提醒和促进思考的作用。 四、在可创新处合作 课堂上,遇到“开放性”问题时,因答案不唯一,而个人的思维能力又有限,所以需要群策群力去解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学了这儿真好后,我在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了小熊在小岛上孤零零的感觉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小熊一个人在小岛上很孤单。现在,大家开动脑筋讨论一下,并帮小熊想一个好办法。”各小组的同学经过争论后排除了不可能的办法,形成了以下共识:小熊可以划船去其他小岛找朋友,小熊可以把小岛布置得再漂亮一点。这些想法虽然与课文没有直接关系,但都是同学们经过积极探究和合作得出的,充分显现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合作是思维的合作,它会使学生共同扇动合作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广阔天空。 五、在疑难处合作 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就应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学生对月食发生和复原时形状变化正好相反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并指导学生进行了演示、模拟、绘图,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终明白了原因。学生正是通过多人配合、动手实践,才解决了月食发生和复原时形状变化正好相反的疑难。试想,如果仅靠一个人努力,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 在疑难处合作,有利于迅速解决疑难问题,可起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的作用。 六、在需思辨处合作 现在的学生都渴望自己的观点能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教师如果能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合作解决后再与持相反意见的同学争辩,学生就会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中,学生之间既会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会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会紧张而又其乐融融。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争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争辩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合作效率的高低。具有相同和相近观点的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课堂教学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阵地,而合作时机的选择则是决定交际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合作学习的时机不仅可以选择,甚至还可以创造。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抓住合作契机,课堂教学就会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科学怪人”一课时,有一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觉得课题中的怪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在我看来,科学家开文迪许一点也不怪!”这名学生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开文迪许怪,有人认为他不怪。教师感到这名学生提出的观点很有价值,同时觉察到同学们有合作学习的愿望,立刻抓住时机,安排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相互讨论,相互辩论。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碧螺春一课时,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不理解课文结尾那句韵味无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教师便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互帮互学,体会这句诗句的含义。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暖流一课时,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白了江泽民主席在1994年寒冬里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的经过。然后及时设疑:江泽民主席的到来为什么使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呢?这种问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质疑,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德。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抓住课文中一个省略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根据水具有的特点联想到君子所具有的品性,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从水的一个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德吗?教师请了两个学生回答,但思路都不开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内容分层,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省略号分在上一层,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省略号分在下一层,意见很不一致。教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安排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弄清省略号的含义,感悟标点的作用,分层的方法。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白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图文对照,在白鹭“钓鱼”、“了望”、“低飞”这三幅画面中,选择其中一幅进行想象,让画面在你脑中活起来,丰满起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画面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在独立思考想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完善,使画面生动起来。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学习重点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往往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窃读记时,对课文最后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分小组进行讨论这句话的含义。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中作者“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并存的复杂滋味,再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和读书条件,体会到了“吃饭长大”指的是每个人生长的物质需求,而我们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必须要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要通过读书,从书中获取精神粮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互相交换自己的读书体会,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一文时,我给同学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伊琳娜听了科学家朗志万 “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些话后,可能会说什么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提示下面几种理解让同学们围绕朗志万的话进行小组讨论:我们要敢怀疑科学家的话;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回忆小马过河的故事,说说这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发现父母或老师说的或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你是怎样证实他们是不对的?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积极地讨论。在小组汇报交流时,同学们明白了遇事要动脑筋思考,不要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的道理。(3)整理复习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我在给六年级学生进行毕业复习“古诗”这一内容时,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卡纸、小卡片),让来自八个社区的同学分成八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他们把一至六年级课内和课外积累的古诗整理出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古诗进行分类整理:有的小组专门收集写景的古诗;有的小组把描写送别的古诗制成小卡片,有的小组把思乡的古诗整理出来,还配上插图.他们互相交流、互相欣赏、资源共享。这样的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梳理、巩固了知识,节省了时间,收到了实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笔者在听课、调查中收集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补充。最后小结出:当课堂上出现下列情形时,教师组织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进行“dialogue的巩固练习时 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开口,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现有的中学英语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dialogue。在教师呈现对话内容后,若让每个学生在全班表演,课堂教学的45分钟(或40分钟)就会明显不足。这时适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例如,JEFC教材Book 3,Lesson 86,“WHATS WRONG WITH TOM?是一段较长的对话。在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背诵3个不同角色的对白,大多数同学会有困难。若按角色让3位同学分担不同的task来分别扮演mother, doctor和Tom。在各人熟悉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再“combine”。这样先将“dialogue按角色拆分,再按情节“汇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降低了对话的难度,保证了每位同学有机会开口,为小组成员共同分角色排演对话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生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task”。例如,学习完Lesson 28,Success with English 1A, 教师请同学以“The Weather in Guangzhou为题做一份英语手抄报。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单靠个人的努力难以完成“project。这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分别担任“editor, designer, writer等角色。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合作完成“project”。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进行discuss”或“debate活动时 语言的学习不仅在于语言知识的记忆,更在于语言的应用,并通过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一系列的“task。如,组织一些有意义的“discuss” 或“debate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文章中的内容时常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还会出现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时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笔者指导区内教学时,有过这样的教学尝试: 课题:No Smoking, please!( SEFC 教材,2A, Unit 2 ) 学习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Task: Debate on “ Tobacco Companies Should Be Closed.” Group Work: 1小组自报正方或反方。 2小组成员在课文中或上网搜索,找出有关材料或从实际生活中取证。 3小组成员分工:提供观点、记录、辩论(由口语好、反应快的同学承担)。 4组织辩论的材料。 5小组内模拟演讲。 6组际正、反方辩论。 7教师点评。 Result: Positive: Tobacco companies should be closed, because they produce cigarettes. Argument 1Many people died of smoking. Argument 2Smoking makes the air dirty. Argument 3Smoking burns (wastes) lots of money. Argument 4Tobacco companies always persuade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to start smoking cigarettes. When the young people cant get enough money, they will steal money. Argument 5Smoking is harmful to mans health. It will cause lung cancer.And it will make many families sad. Negative:Tobacco companies should not be closed. Argument 1Tobacco companies pay a large amount of taxes to the government. Argument 2Tobacco companies can provide many jobs for people. Argument 3Smoking can help people thinking clearly, and many good ideas come into being during smoking.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 另外,在“discuss or debate”中,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回答问题往往不全面。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同伴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其他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的能力。 (四)在复习课中 当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认识,如果仅靠教师的堂上讲解,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在英语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例如,复习“Passive Voice”时,教师在介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可开展“group work”。 1每位同学回忆“Passive Voice”的组成规则、用法及相关的例句。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be done”各种时态的组成、在各种句式中的运用、例句的补充。 3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4学生分享学习经验。 5教师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群体力量,使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的分析、归类、汇总过程中进一步建构、完善认知图式。 (五)在新授课的单词教学中 英语新授课的教学中,对于“new words的处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笔者有幸在上海华漕中学观看了一节由留美语言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左焕琪教授亲自指导的初二年级英语新授课( Pollution),很受启发,现将其中单词教学的过程介绍如下: 1Be seated in groups. (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68人。上课时小组成员围着课桌坐成一圈。) 2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while listening to the text. (教师讲解教学目的后,学生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记下所听不懂单词的大致音标。) 3Make sure what the new words mean in each paragraph. (学生打开书,每个小组负责寻找课文里一个自然段中的生词。组长将小组成员所写的单词集中,确定该段生词分别是哪些。小组成员分工,通过查词典和讨论,找出它们的读音、用法及例句,并将它们按顺序写在纸上。每组约有34个生词。) 4Show the results of each group. (各小组准备就绪后,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与展示。代表们将写着生词、音标和意义的词汇表放在投影仪下,再简要解释生词的发音与词义。) 5Show the correct answer of the teachers.(各小组的学生将所有的生词解释完毕后,教师出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标准版本,并将这份书写清晰的生词表放在投影仪下,请个别学生逐词朗读,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后,带领全班将全部生词朗读一遍。) 6Competition.(按生词的顺序,各小组派一位代表参加“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new word.”竞赛。) 7Teachers comments.整个新授单词的教学过程不到8分钟,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单词学习的活动。老师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形式的“tasks”掌握了生词。如,有的同学负责查字典、有的负责解释词义、有的负责记录。每个组员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受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的竞赛活动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作为任务型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效节能幕墙施工简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视剧编剧聘用合同书
- 2025版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中介服务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保健食品专业市场独家代理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版金融信贷法律顾问聘请协议
- 2025宾馆客房使用权股份转让与年度客房入住服务及运营保障合同
- 2025版公路运输合同履行监督协议
- 2025年度冷链物流货物采购运输效率提升合同
- 2025年度车间生产设备租赁与承包服务合同
- 2025版全屋定制家具定制与智能家居生活助理升级合同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95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 年小升初苏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一级建造师考试冲刺押题卷
- 2025版建筑垃圾处理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会展推广的合同范本
- 2024年贵阳市南明区选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武消院火灾调查B讲义01电气火灾调查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护理质控简报
- JJG 700 -2016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