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1页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2页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3页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4页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朋 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心境障碍 mooddisorder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affectivedisorder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 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如幻觉 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896年kraepelin首次将两组外表完全相反而本质却相同的躁狂症和抑郁症归为一种疾病 并将其命名为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关于单相与双相问题的讨论 kraepelin按病程特点把躁狂症与抑郁症合成一个病种 躁郁症 1962年 leonhard初次提出异议 主张分成单相 双相两类 轮流表现为躁狂及抑郁者称为 双相 而只表现为躁狂或抑郁者称为 单相 1966年 angst与perris更改其意 把凡有躁狂表现者 不管有无抑郁 均称为 双相 其理由为抑郁相或许较轻 或许较短 但必然存在 而把单纯抑郁称为 单相 dunner等主张把双相病例进一步分成 两型 前者躁狂较为明显 而后者为轻躁狂 今年近年有许多学者对 单相 抑郁提出质疑 通过随访不少 单相 患者 竟有1 3出现了躁狂 变成 双相 看来似乎又回到kraepelin的观点 病因 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神经生化改变神经内分泌异常脑电生理变化 童年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认知理论与习得性无助 遗传因素1 家系研究 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史者为30 41 8 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 30倍 2 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 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56 7 双卵双生子为12 9 患心境障碍寄养子 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 养父母为12 3 遗传方式 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方式 4 分子遗传学研究 egeland 1987 认为双相障碍的基因定位于11p15 5 mendlewicz 1987 推测其基因定位x染色体的q27区域上 但以上两说均有待进一步证实 神经生化改变1 5 ht假说 5 ht1a和5 ht2a受体功能相互拮抗 两者平衡才能使心境正常 抑郁症 躁狂症患者5 ht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2 ne假说 1受体和 受体功能相互拮抗 抑郁症 躁狂症患者ne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3 da假说 d1受体和d2受体功能相互拮抗 抑郁症 躁狂症患者da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4 第二信使平衡失调假说 camp和pi代谢异常 5 褪黑素假说 季节性情感障碍 5 ht过多转化为褪黑素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1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 抑郁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 提示其中枢ne功能低下 导致下丘脑脱抑制 释放较多的crf 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更多皮质醇 2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 hpt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阳性 这是重要的心境障碍的生物学指标 有报道称10 的心境障碍患者可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 这些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甲低 3 下丘脑 垂体 生长素轴 hpgh 抑郁症患者自身诱导睡眠刺激的gh释放迟缓 对可乐定诱导gh分泌增加的反应变为迟钝 提示抑郁症患者gh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 脑电生理变化睡眠脑电研究发现 抑郁症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 觉醒次数增多 rem睡眠潜伏期缩短 且抑郁程度越重 rem潜伏期越短 rem睡眠密度增加 童年经历bowlby认为亲子分离或存在分离的威胁 使儿童成年后易患某些障碍 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 在童年期因分离或死亡造成的母爱剥夺 在成人期易患抑郁症 另外 也有人认为父母的养育方式也与子女成年后是否容易患心境障碍有关 应激性生活事件配偶 子女或父母亡故 居丧者可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paykel报道在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加6倍 认知理论与习得性无助抑郁症以认知过程的歪曲为突出表现 产生了对自我 未来和世界的消极看法 另外 在抑郁症患者中 人们会发现类似于 习得性无助 的状态 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 躁郁症名人展 jeremybrett 1933 1995 看一看 福尔摩斯的两个时期有何不同 vivienleigh 1913 1967 躁狂发作 典型症状 情绪高涨 思维活动加快和意志行为增强 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随境转移夸大观念或夸大妄想睡眠障碍其他症状 抑郁发作 典型症状 情绪低落 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 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思维内容障碍生物性症状其他症状 睡眠障碍晨重夜轻食欲减退与体重降低其他生物性症状 心境障碍的治疗与预后一 躁狂发作的治疗 一 药物治疗1 锂盐急性期600 2000mg d 维持量500 1500mg d起效时间7 10天血锂浓度 急性期0 8 1 2mmol l 维持治疗0 4 0 8mmol l2 抗精神病药物3 抗惊厥药 二 电抽搐治疗 二 抑郁发作的治疗 一 抗抑郁剂1 ssris2 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3 maois4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 二 电抽搐治疗6 10次为一疗程 三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婚姻治疗 三 预防复发停药一年内复发率 单相为30 双相40 锂盐可预防复发 预防躁狂发作更有效 可达80 以上 药物巩固时间多数认为4 6个月 两次以上发作至少3 5年 甚至终生服药 护理评估1 生理评估 营养状况 食 性欲 睡眠情况2 心理评估 情感与认知特点的评估3 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功能 社会支持系统 护理诊断 一 躁狂症的护理诊断1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2 睡眠形态紊乱3 便秘4 思维过程障碍5 感知改变6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对他人7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二 抑郁症的护理诊断1 睡眠形态紊乱2 营养失调3 便秘4 自我形象紊乱 低自尊5 焦虑6 思维过程改变7 个人应对无效8 有外伤 自杀 的危险9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10 自我防护能力改变 护理目标 一 躁狂症的护理目标1 通过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能接受治疗和护理 2 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 患者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不发生伤害他人或自伤的行为 3 情绪高涨 思维奔逸等症状得到基本控制 4 生活起居有规律 饮水充足 便秘缓解或消失 睡眠恢复正常 5 患者过多的活动量减少 机体消耗与营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 6 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 二 抑郁症的护理目标1 患者住院期间不伤害自己 恢复生活自理 2 患者能用言语表达对于自我 过去和未来的正向观点 出院前自我评价增强 3 患者能够表达自我满足和寻求精神支持 4 患者能愿意并适当的与他人交往 5 患者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 体重未下降 6 患者生活自理 不在他人帮助下行洗澡 洗涤 梳头 更衣等 7 患者在不服用药物时 每晚有6 8小时的睡眠时间 对睡眠有自我满足 护理措施 一 躁狂发作的护理措施1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首要的护理措施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 提供高营养 易消化的食物及充足的饮水 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4 引导患者朝建设性方向消耗过剩的精力5 预防患者的暴力行为6 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 二 抑郁发作的护理措施1 加强饮食调理 保证营养供给2 改善睡眠3 改善抑郁情绪4 防止暴力行为发生5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护理评价1 患者是否造成自身或他人躯体或物品的损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