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教学大纲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2004年9月5日地震波理论教学大纲一 课程名称:地震波理论1 学时:60 学分:32 课程应用范围: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 学生应在学习过数学物理方程、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4 任课教师:刘瑞林、章成广二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弹性波动方程的建立,弹性波传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解,震源的基本表示,波在界面处的反射、折射与转化,面波与体波,多层介质中波的传播等内容,以使学生对地震波理论有较好的理解。三 基本教材和参考书1美 安艺敬一,P.G. 里查兹,定量地震学(理论和方法),第一卷,北京:地震出版社,1981。2美 阿肯巴赫,弹性固体中的波,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3郭自强,固体中的波,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结论。 2小时第二章弹性波动方程及基本解 12小时 第一节方程的建立 第二节应力应变关系及对称性化简 第三节唯一性定理及互易性定理 第四节Green函数第三章震源的表示方法 4小时 第一节内表面的表示定理:等效表示 第二节体积源第四章点源产生的弹性波 8小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各向同性均匀无限介质弹性力学Green函数解及渐近解 第三节无限均匀介质中的双力耦解 第四节点源产生的远场P波与S波的射线近似第五章均匀介质中的平面波及在界面上的反射透射 12小时 第一节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反射、转换和透射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非均匀波、相移和界面波 第四节分析平面波的矩阵方法 第五节波在介质中的衰减第六章球面波的反射与折射 4小时 第一节球面波分解 第二节球面波在平面上的反射第三节弹性半空间中的球面波第七章垂向非均匀介质中的面波 10小时 第一节面波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传播矩阵方法 第三节Love波和Rayleigh波性质 第四节非均匀介质Green函数中的面波项第八章多层介质中的体波 10小时 第一节广义射线分析 第二节多层介质的反射率法 第三节射线理论第四节不同方法的讨论五 教学安排课堂讲授:46小时讨论:10小时其它:4小时六 考核办法理论考试与读书报告相结合编写人:刘瑞林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教学大纲一、 课程名称: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1、 学时:40学时2、 课程应用范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3、 学生在修完数值分析和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二、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各种类型偏微分方程的特点、离散方程组的通用计算机求解算法以及通用的偏微分方程的离散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素法、边界元素法等。结合地球物理的应用,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物理方程(波动方程和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及编程实现,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中不同方法的正演模拟研究和资料处理方法研究打下基础。三、基本教材及参考书基本教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南京大学编著,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参考书1、 数学物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高应才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2、 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差分方法,G. E. 福雪斯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3、 电磁场数值计算,倪光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 Numerical Solu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 G. Gram, 1973年版。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学时)第二节 典型方程一、 弦振动方程二、 波动方程三、 热传导方程四、 扩散方程五、 势方程第三节 定解问题 (2学时)一、 初始条件和初值问题二、 边界条件和边值问题三、 混合问题四、 适定性问题五、 广义解六、 叠加原理七、 齐次化原理第二章 离散方程组的计算机解法第一节 概述 (2学时)第二节 直接解法 (2学时)一、 高斯消去法二、 列主元素消去法三、 平方根法四、 分块算法五、 特征值法第三节 迭代法 (2学时)一、 超松弛法二、 共轭梯度法三、 迭代收敛性第三章 有限差分法第一节 概述 (2学时)第二节 差分格式的建立 (2学时)一、 基本公式二、 边界条件第三节 典型算例 (4学时)一、 热传导方程二、 双曲型方程三、 Laplace方程四、 Helmholtz方程五、 椭圆型方程第四节 编程实习 (2学时)第四章 有限元法第一节 概述 (2学时)第二节 变分原理第三节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4学时)一、 剖分方法二、 有限元方程三、 后处理四、 对称性第四节 典型算例 (2学时)一、 常微分方程二、 双曲型方程三、 抛物型方程四、 椭圆型方程第五节 编程实习 (4学时)第五章 边界元法第一节 概述 (2学时)第二节 基础知识第三节 边界积分方程 (2学时)第四节 典型算例 (2学时)第五节 编程实习 (2学时)五、 教学安排1、 课堂讲授:32学时2、 计算机编程实习:8学时六、 考核办法考查 编写人:严良俊地球物理反演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地球动力学1、 学时:4050 2、 适用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3、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矩阵理论、地球物理学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参数化模型的最小长度解,掌握广义反演常用方法,掌握BG反演理论,了解常用的非线性反演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基本教材: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王家映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书:1、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和方法,杨文采著,地质出版社,19972、地球物理反演,傅淑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线性反演理论概述(46学时)1、 反演理论的目的和任务2、 数学物理模型和响应函数的正演问题3、 非线性问题的线性化和连续模型的离散化4、 解的评价第二章 参数化模型的最小长度解(8学时)1、 线性反演问题的最小方差解2、 欠定问题的解法3、 混定问题的解法4、 先验信息在模型构制中的应用5、 线性规划L1范数解6、 L范数解第三章 广义反演法(8学时)1、 广义逆矩阵的概念2、 奇异值分解和自然逆3、 广义反演法4、 分辨率矩阵5、 特征值的应用6、 最佳折中解第四章 Backus-Gilbert反演理论(1012学时)1、 连续介质的反演理论2、 BG线性评价3、 BG反演理论在反褶积中的应用第五章 非线性反演理论(1016学时)1、 共轭梯度法2、 变尺度法3、 蒙特卡洛法4、 模拟腿火法5、 遗传算法6、 人工神经网络法7、 多尺度反演五、教学安排理论教学:4050学时六、考核方式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小论文或读书报告。 编写人:陈传仁地球动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地球动力学4、 学时:4050 5、 适用专业: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6、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地球物理学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地球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地应力起因、种类及特点,掌握造山运动、潮汐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掌握用天体坐标系描述天体运动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基本教材:地球原动力,刘全稳著,地质出版社,2002参考书:1、D.L.特科特等地球动力学韩贝传等译,地震出版社,19822、L.利布特里,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孙坦译,地质出版社,19863、陈永生,李自安,地球形成与演化的一种新说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动力分析体系(6学时) 第一节 平面质点受力运动第二节 空间质点受力情况第三节 物理特性第四节 作用力定义第五节 球面质点受力分布第二章地球的强中纬力(6学时)第一节 地球的受力作用分带第二节 强中纬力的一般特点第三节强中纬力的表现特征第四节 强中纬力的作用效果第五节 应用前景第三章地球的潮汐力(6学时)第一节 潮汐概况 第二节 潮汐力的理论特征第三节 海潮的描述第四节 潮汐力在地球上的表现第四章地球的胀缩力(8学时)第一节 椭圆的运动学特征第二节 地球受力分析第三节 地球的膨胀与收缩运动第四节 地球膨胀运动的参数第五节 地球收缩运动的参数第六节 地球胀缩的正演算法第五章强中纬力的地球响应(6学时)第一节 大气的强中纬力作用第二节 海水的强中纬力作用第三节强中纬力的地质作用第六章 潮 汐(8学时)第一节 潮汐运动第二节 潮汐的干涉第三节 潮汐的衍射第四节 潮汐的分类第五节 地幔潮汐与岩浆侵入、火山喷发第六节 井 潮第七章 胀缩力的表现(4学时)第一节 地球的膨胀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收缩运动第三节 地球的胀缩运动第四节 洋中脊、磁异常与海沟五、教学安排理论教学:4050学时六、考核方式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小论文或读书报告。 编写人:陈传仁重力场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重力场理论适用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总 学 时:40 学分 2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地学和空间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讲授重力场的知识和理论、以及利用重力场研究固体地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重力场的理论和知识,并具有初步利用重力场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知识。为利用重力场理论于固体地球的探测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是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必修课程,在实现培养合格的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的人才上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牛顿位理论 授课8学时第二章 球函数及其在重力学中的应用 授课8学时第三章 地球外部重力场和地球的形状 授课6学时第四章 重力测量在地壳构造和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授课4学时第五章 静力潮汐理论 授课4学时第六章 弹性地球潮汐 授课4学时第七章 重力测量仪器 授课2学时第八章 重力仪器的标定 授课2学时第九章 地球重力场的观测方法 授课2学时四、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利用重力场理论研究固体地球的知识和技能。五、主要参考书1、 陆仲连,地球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 李瑞浩,重力学引论,地震出版社,1988.3、 曾华霖,石油重力勘探的进展,内部材料,1998.4、 黄仲良,石油重、磁、电法勘探,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六、教学安排理论教学:40学时六、考核方式考试 编写人:陈清礼 YJS032 电磁场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磁场论1. 学时:402. 课程应用范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3. 学生应在修过本科矢量分析与场论和电磁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具备电磁场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电磁场的理论和求解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方法。熟悉有损介质中电磁场响应的特征和物理原理,掌握复杂条件下电磁场问题的求解方法。特别是针对地球物理应用中的平面波、人工源、层状介质、二维介质和三维异常体的电磁响应问题,不仅要掌握分析方法,还要能编程计算。三、基本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电磁理论楼仁海、符果行、袁敬闳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出版。 参考书: 1.勘查地球物理电磁法理论篇,米萨克N.纳比吉安主编,赵经祥译,地质出版社,1992年出版。 2. Lorrain, P. and Corson, D. 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SanFrancisco, 1970. 3. 电磁理论。J. A .斯特莱顿著,何国瑜译,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年。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4学时)第一节 麦克斯韦方程组第二节 边界条件第三节 波动方程及其通解第四节 极化矢量第二章 无限介质中的源 (4学时)第一节 标量格林函数第二节 时间域格林函数第三节 谐和电偶极源第四节 谐和磁偶极源第五节 瞬态电偶极源第六节 瞬态磁偶极源第七节 谐和线源第八节 瞬态线源第九节 张量格林函数 第三章 平面电磁波 (6学时)第一节 平面波的极化第二节 波速第三节 斯涅尔定律第四节 导电媒质中的平面波第五节 分层媒质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第四章 电磁波的重要定理和原理 (4学时)第一节 亥姆霍兹定理第二节 对偶性原理第三节 唯一性定理第四节 镜像原理第五节 等效原理第六节 互易定理第七节 惠更斯定理第五章 电磁波的辅助函数 (2学时)第一节 电磁位函数第二节 德拜位函数第三节 独立矢量函数第六章 电磁波的辐射 (6学时)第一节 电磁波解的积分表达式第二节 基尔霍夫公式第三节 辐射矢量第四节 电磁波解的多极展开第五节 电磁波解的球面展开第六节 实源与等效源第七节 半空间的偶极辐射第七章 电磁波的散射与衍射 (4学时)第一节 汤姆逊散射与瑞利散射第二节 平面的散射第三节 圆柱的散射第四节 球的散射第五节 基尔霍夫衍射理论第八章 电磁边值问题的计算机方法 (10学时)第一节 变分法第二节 有限差分法第三节 矩量法第四节 有限元法第五节 边界元法第六节 谱域法五、教学安排1. 课堂讲授32学时2. 讨论4学时3. 上机计算实习4学时六、考核办法上机编程求解。 严良俊编写应用地磁、地电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名称:应用地磁、地电学1 学时:40学时 2 课程应用范围: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 学生在修完数学物理方程、地球物理场论和电磁场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地磁学磁法勘探、应用地电学-电法勘探方法基本原理、常规仪器使用方法、野外资料采集技术和工作方法、资料处理与反演方法及综合解释方法。同时掌握方法的应用特点和应用条件,学会根据不同的地质任务和勘探目标如何选择勘探方法和技术设计。通过学习,基本具备从事上述两种方法的科研和生产的能力。三、基本教材及参考书基本教材: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 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1、 磁法勘探教程,潭承泽、郭绍雍编著,地质出版社,1984年。2、 石油重磁解释,王家林,王一新、万明浩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3、 电法勘探教程,傅良魁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79年版。4、 大地电磁测深法教程,石应俊、刘国栋等,北京:地震出版社。5、石油重磁电勘探,黄仲良 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言(2学时)第一章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质基础(2学时) l. 1岩石、矿石的密度 一、决定岩石、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 二、岩石、矿石标本的密度测定 三、地层平均密度的测定 1. 2岩石、矿石的磁性 一、物质的磁性 二、岩石、矿石的磁性特征 三、岩石的剩余磁性 1. 3岩石、矿石的电学性质 一、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 二、岩石和矿石的自然极化和激发极化特征 三、表征岩石和矿石介电极化的参数 四、岩石和矿石的磁性第二章 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2学时) 2.l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重力场 二、重力异常 2.2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 一、地磁要素度其分布特征 二、地磁场的解析表示 三、变化磁场2. 3地下稳定电流场和交变电磁场的基本特征一、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特征 二、地下交变电磁场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磁法勘查的基本原理 (12学时)3. 1计算磁性体磁场的意义和条件3. 2计算磁性体的基本公式一、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 二、体积公式 三、磁荷面积公式 四、T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五、有效磁化强度与3. 3球体的磁场一、球体的磁场表达式 二、磁场特征分析34 水平圆柱体的磁场一、二度水平圆柱体的磁场表达式 二、磁场特征分析 3. 5 板状体的磁场 一、二度水平和倾斜磁荷的磁场 二、无限走向、有限延深板状体的磁场表达式 三、走向、延深无限厚板状体的磁场表达式 四、厚板状体的磁场特征 五、薄板状体的磁场 3. 6台阶的磁场 37任意截面形状水平柱体的磁场 一、任意截面二度体磁异常计算 二、2.5度 38任意形状三度体磁场数值积分法正演 一、重磁场正演计算的基本公式 二、任意形状三度体数值积分正演 39频率域重磁界面异常快速正演 3 10磁性体磁场的频谱 一、水平圆柱体 二、无限延深薄板 三、有限延深薄板 四、倾斜厚板 五、无限延深直立长方柱体六、直立棱柱体311 磁性体与磁异常曲线的定性分析 一、平面特征 二、磁异常的剖面特征 第四章 电法勘查的基本原理(18学时) 41电阻率法 一、电阻率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二、电阻率剖面法在典型地电断面上的视电阻率异常 三、电阻率测深法 42充电法 一、充电法的基本理论 二、充电法的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和观测方式 43 自然电场法 一、自然极化球体的电场 二、自然电场法的应用范围和观测方式 44激发极化法 一、激发极化场的正演计算 二、在典型地电断面上常用装置的激电异常 45电磁感应法 一、电磁感应法的正演计算 二、电磁感应法的分类 三、频率域电磁法 四、时问域电磁法 五、航空电磁法五、教学安排1. 课堂讲授36学时2. 讨论4学时六、考核办法考查 严良俊编写大地电磁测深法与岩石探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大地电磁测深法与岩石探测1. 学时:40 学分 22. 课程应用范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3. 学生应在修过本科地球物理学基础和电磁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具备电磁场基本理论知识和地球物理学的基础上,学习大地电磁测深法的理论、方法仪器工作原理,熟悉资料的处理过程和资料解释方法,了解其他电磁测深法的方法原理,学习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地球深部构造探测中的应用。不仅要求掌握方法原理,还要能编程计算。三、基本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大地电磁测深法,陈乐寿主编,地质出版社。 参考书:1、石油电法勘探,王家映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地球物理学基础,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仲 著,科学出版社。3、电磁测深原理朴化荣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电法勘探的基础知识 (4学时)第一节 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及深部电性特征第三节 电磁场基本理论第二章 直流电测深法 (4学时)第一节 直流电测深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直流电测深法的仪器与野外施工方法第三章 大地电磁测深法 (12学时)第一节 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基础 第二节 水平均匀介质中大地电磁测深理论第三节 水平不均匀介质中大地电磁测深理论第四节 表层电性不均匀体对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影响第五节 大地电磁测深仪器和野外工作方法 第六节 大地电磁测深的数据处理第七节 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解释第四章 其它电磁测深法 (6学时)第一节 大地电流法第二节 声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第三节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第四节 频率测深法第五节 瞬变电磁测深法第五章 激发极化法 (4学时)第一节 激发极化法基本原理第二节 激电异常解释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应用实例 (10学时)第一节 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基础 第二节 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深部构造探测中的应用六、考核办法笔试结合上机编程求解。 严良俊编写地球物理成像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地球物理成像方法1.学时:40 学分22.课程应用范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学生应在修过地球物理学原理、数学物理方程、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4.任课教师:常旭二、教学目的主要教授地震成像方法,使学生了解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了解几种基本的层析成像计算方法、了解广义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解的稳定性、解的分辨率等概念。使学生掌握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算法对地球介质成像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在今后利用地震方法开展地下精细结构成像研究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三、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基本教材:Stewart R.R.,Exploration Seismic Tomography:Fundamentais,Couse Notes Series,Volum3,Socievqf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1991.参考书:1.Guust Nolet,Seismic Tomography,Published by Reidel,1987.2.Deans,S.R.,The Radon transform and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Published by John W?ley andSons-,1983.3.勘探地震学(美R.E.谢里夫,(加LR吉尔达特编,上下册。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地震层析成像的进展6学时第一节 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发展概况第二节 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分支第三节 针对问题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地震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16学时第一节 广义线性方程组第二节 Radon变换简介第三节 不适定方程组的解第四节 离散图像重建技术第五节 离散图像重建技术的误差分析第三章地震层析成像的应用6学时第一节 用天然地震数据研究地球结构第二节 用反射地震数据研究地壳速度分布第三节 用透射地震数据研究地下精细结构第四节 用反射地震数据研究表层速度结构第四章地震偏移成像8学时第一节 地震偏移成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简介第三节 地震偏移成像研究中的问题第四节 地震偏移成像实例第五章 地震波形反演4学时第一节 波形反演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波形反演方法与实例五、教学安排1.课堂讲授:30学时2.问题讨论:6学时3.答疑与自习:2学时4.考试:2学时六、考核办法笔试常旭编写固体岩石力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名称:固体岩石力学1 学时:40学时2 课程适用范围: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岩石和岩体的地质力学模型和本构规律,岩石和岩体的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岩石和岩体的破坏、断裂、蠕变、损伤的机理及其力学原理,室内和现场的岩石和岩体的力学试验原理、内容和方法,了解岩石力学在地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地基工程、岩石破裂、地震工程、岩体加固等方面应用,为地球物探和工程物探解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三、 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基本教材:1. 沈明荣主编,岩体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参考书:1L米勒主编,岩石力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2陈喁、黄庭芳著,岩石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王仁等编,固体力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79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6学时)介绍岩石基本物理性质、岩石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及岩石的强度理论。第二章 岩石动力学基础(6学时)介绍岩石的波动特性、影响岩体波速的因素及岩体的其它动力学特性。第三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8学时)介绍岩石结构面的分析、结构面的变形特性、结构面的力学效应、岩体的破坏、岩体的应力-应变分析及岩体力学性能的现场测试。第四章 岩体力学在洞室工程中应用(8学时)介绍岩体二次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深埋圆性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弹塑分布、剪裂区及应力分析、围岩压力计算。第五章 岩体力学在岩基工程中的应用(6学时)介绍岩基中的应力分布、岩基的承载能力、岩基的抗滑稳定及岩基的加固措施。第六章 岩石力学在石油工成中应用(6学时)介绍岩体力学在油井及地质工程中应用。五、 教学安排本课程可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建议每周安排4学时授课为宜。六、 考核办法实际应用题处理分析和实验分析 章成广编写YJS065流体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流体力学1.学时:402.课程应用范围: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3.前修课程: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复变函数二、教学目的在已修水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的基础上,本课程重点讲授流体运动学的动力学,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为学习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方法。三、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基本教材:1.流体力学,吴望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真实流体力学,张捷迁,渭华大学出版社;3.粘性流体力学,赵学端,机械工业出版社;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基本概念第二章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2学时)第一节连续性方程第二节运动性方程第三节能量方程第四节本构方程第三章流体的涡旋运动(4学时)第一节涡旋的运动学性质第二节亥姆霍兹方程第三节凯尔文定理第四节涡旋不生不灭定理第五节涡线及涡管强度保持定理第四章伯努利积分和动量定理(2学时)第一节伯努利积分和拉格朗日;识分第二节伯努利织分和拉格朗日;识分的应用第三节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及应用第五章理想不可压绩流体无旋运动(10学时)第一节方程组及其基本性质2第二节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定常运动6第三节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无旋轴对称运动2第六章精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20学时)第一节基本理论2第二节层流运动4第三节不可压缩流体层流边界层8第四节端流运动的基本理论-6五、教学安排课堂讲授:40学时六、考核办法:考试 汪中浩编写勘探地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勘探地震学 1学时:60学时2应用范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3基础课:信号分析、构造地质学等二、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介质模型及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应用。三、基本教材和参与书教材:勘探地震学、朱广生,陈传仁,桂志先编,待版参考书:1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函,石油大学出版社2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何樵登,地质出版社3地震学,徐果明等,地震出版社四、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 2学时基本概念,地震勘探的发展史,应用领域,前景 第二章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6学时2.1 描述波的基本特征2.2 介质中波的传播第三章 地质波的运动学与时短关系 8学时3.1 折射波时矩曲线3.2 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3.3 层状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3.4 连续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第四章 地震数据的采集 8学时4.1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与干扰波4.2 观测系统及圈示4.3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4.4 低速带的测定4.5 地震组合法第五章 共反射点迭加法 8学时5.1 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5.2 多次波及压制5.3 影响水平迭加的因素第六章 速度分析原理 8学时6.1 影响速度的因素6.2 几种速度的概念6.3 平均速度的测定6.4 速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七章 地震资料应用中关于基本问题 10学时7.1 地震波的绕射与物理地震学7.2 地震记录及其特征7.3 地震勘探中的分辨率7.4 地震勘探中的分辨率7.5 不同地质模型对应的地震响应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10学时8.1 地震解释概述与对比原则8.2 断层及特殊地质现象的解释8.3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8.4 三维地震解释五、教学安排:理论讲授60小时六、考核办法:考试 编写人:桂志先环境地球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环境地球物理1课程编号:SY0322英文名称:INVIRONMENTAL GEOPHYSICS3学时:40学时,学分:24课程应用范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学生在修完勘探地球物理学原理和地球物理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用于环境探测(如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预报及工程地质等)的各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特点。重点掌握用于环境探测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及相应的应用条件。三、基本教材及参考书基本教材: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王兴泰主编,地质出版社,2003年版参考书:5、 高分辩率地震勘探,俞寿朋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6、 瑞雷波勘探,杨成林等编,地质出版社,1993年版。7、 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王振东编著,地质出版社,1996年版。8、 桩的动测新技术,徐攸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5、电磁测深法原理,朴化荣编著,地质出版社,1990年版。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前言 1学时第一章 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有关问题 3学时 第一节 基本原理第二节 数据采集第三节 数据处理第四节 应用第二章 瑞雷波勘探 4学时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瑞雷波勘探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瑞雷波勘探的仪器设备第四节 第四节 瑞雷波勘探的资料采集第五节 瑞雷波勘探的资料处理第六节 瑞雷波勘探的资料解释与应用第三章 常时微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学时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常时微动的基本性质第三节 常时微动的测量及资料解释方法第四节 常时微动与结构物振动特性测试第五节 常时微动的实际应用第四章 桩基无损检测 4学时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桩的垂直静荷载试验第三节 高应变动力测桩第五章 高密度电阻率法 4学时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构第三节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资料处理及正演模拟第五节 高密度电阻率资 第六章 瞬变电磁测深法4学时 第一节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第三节 瞬变电磁法的资料整理和解释第四节 瞬变电磁法在工程和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第七章 管线探测 4学时第一节 地下管线的种类及探测方法第二节 用频率域电磁法探测地下管线第三节 用脉冲时间域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管线第四节 其它物探方法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第八章 脉冲时间域探地雷达 4学时 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脉冲时间域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第三节 探地雷达的野外工作方式第四节 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第五节 探地雷达的应用第九章 水文工程参数测井 4学时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岩土层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测定第三节 岩土层密度的测定第四节 岩土层含水量的测定第五节 岩土层孔隙度的测定第六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垃圾处理智能化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全自动仓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甲乙丙方买卖合同范本
- 跨境电器采购合同范本
- 用电增容改造合同范本
- 电子买卖销售合同范本
- 水泥砖销售合同范本
- 林地林木转租协议书
- 水客户转让合同范本
- 消防维保合同范本范本
- 可复制的沟通力课件
- 2025年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
- 文书模板- 医院诊所门诊基本情况说明
- 医院行政管理岗位招聘笔试题和参考答案6套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等4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反家暴法宣传课件
- 超声检查须知及注意事项
- 继电保护试验培训课件
- 2025年初中数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香料调味培训课件图片
- 中国帝王蟹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