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中国饮茶文化 任王娟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05 级汉本 4 班 摘摘 要要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 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 从茶的被食用 到真正作为一种饮料 从饼茶到散茶 从最早的被煎被煮到现在的沸水冲泡 中国 的饮茶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 饮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 是华夏优秀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芬芳而甘醇 关键字关键字 饮茶历史 饮茶风俗 饮茶艺术 一 千里之行饮茶路 中国饮茶历史是一部厚重的书 翻开这部书 每个跳跃的字符都闪烁着华 夏子孙智慧的光芒 每一页都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墨彩 中国饮茶历史 又是一条悠长的河 在中华大地上无声流淌了数千年 承接着中国广大劳动人 民对真 善 美的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让我们重拾这段历史 一 起来回顾饮茶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一 饮茶起源 关于饮茶的起源 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谈 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 有先秦说 西汉说 三国说 1 先秦说先秦说 陆羽 字鸿渐 唐朝复州竟陵人 是我国第一个探讨饮茶起源的人 被后 世誉为 茶仙 茶圣 他根据 神农食经 茶茗久服 令人有力悦志 1 4 的记载 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茶经 六之饮 有关神农氏 庄子 一书中有 神农之士 卧则居居 起则干干 民知其母 不 知其父 的记载 另外一些史书也有神农即炎帝 他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部落首 领 然而 神农食经 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 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 传说 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 自秦人取蜀之后 始有茗饮之事 指出 各地对茶的饮用 是在秦国吞并巴 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 他认为饮茶始于 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 并无直接的证据 2 2 西汉说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 证俗文 文中指出 茗饮之法 始见于汉末 而萌芽于前 汉 司马相如 凡将篇 有荈诧 王褒 僮约 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 始于东汉末 而萌芽于西汉 1 51王褒 僮约 中有 脍鱼鳖 烹茶尽具 武阳买茶 杨氏担荷 两句 前一句反映了当时成都一带 饮茶已成为风尚 在地主富裕人家 饮茶使用专门的用具 后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 由于茶的消费 2 和贸易需要 茶叶已经商业化 还出现了如 武阳 一类的茶叶市场 三国时魏 朝张揖 广雅 中也记载 荆巴间采叶做饼 叶老者 饼成以米膏出之 预煮茗 饮 先炙令赤色 捣末 至瓷器中 以汤浇覆之 用葱 姜 桔子芼之 其饮醒酒 令 人不眠 2 12这里所记载的饮茶方式与唐朝陆羽在 茶经 中记载的唐代的 饮茶方式相似 由此可见 唐代饮茶方式早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是中华饮茶的先 声 3 3 三国说三国说 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 有 密赐荼荈以代酒 3 39这种能代酒的饮料 当为茶饮料 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 南窗纪谈 认为中国饮茶始 于三国 集古录 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 然而东 吴之茶当传自巴蜀 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 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二 饮茶发展 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 但在西汉时期 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 两汉 时期 茶作为四川的特产 通过进贡的渠道 首先传到京都长安 并逐渐向当时 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陕西 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 另一方面 四川的饮茶风 俗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中下游地区 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 在巴蜀之外 茶 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 饮茶限于王公朝士 民间可能很少饮茶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 随着封建社 会的发展 中国茶叶的栽培区也逐渐扩大 茶叶已成为商品在全国各地流通 并 成为食料 药料 饮料和贡品 祭品等被广泛使用 饮茶之风在南方已成为一种 时尚 南方种茶的范围和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茶区逐渐发展起来 隋朝历史不长 反经历了三十八年 但却是茶以药用 局部消费 宫廷消费 普及为社会饮料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 以江浙为中心 茶业日益繁荣 中国茶文 化基本框架形成 据史料记载 隋文帝有脑病 是饮茶治好的 因此茶在隋朝时 名声大震 饮茶在北方得以迅速普及 随后隋炀帝修凿大运河 促进了南北经济 文化的交流 也为茶叶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到了唐代茶叶日益繁荣 茶神陆羽在 茶经 中曾经这样叙述过 茶之为 饮 发乎神农氏 盛于国朝 两都并荆渝间 以为比屋之饮 1 15在这里 比 屋之饮 的意思也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 由此可见唐朝时期都城长安以及 洛阳 湖北 川蜀等地百姓饮茶的普遍程度 中唐时期 是中国茶叶的大发展时 期 封氏闻见论 反映了中唐时期茶叶消费的盛况 茶从南方传到中原 再从 中原传到塞外的过程 唐文成公主远嫁西藏 带去了饮茶之风 茶传播到西藏 并与佛教进一步融合 西北少数民族在形成饮茶习俗后 还出现了与中原进行以 3 茶换马的交易 晚唐杨华 膳夫经手录 载 至开元 天宝之间 稍稍有茶 至 德 大历遂多 建中以后盛矣 4 24开元以前 饮茶不多 开元以后 特别是 建中 公元 780 以后 举凡王公朝士 三教九流 士农工商 无不饮茶 旧 唐书 李玉传 茶为食物 无异米盐 于人所资 远近同俗 既怯竭乏 难舍斯 须 田闾之间 嗜好尤甚 5 59茶于人如同米 盐一样不可缺少 对于田间农 家 尤其嗜好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 日益普及 宋梅尧臣 南有嘉茗赋 云 华夷蛮豹 固 日饮而无厌 富贵贫贱 亦时啜无厌不宁 宋昊自牧 梦梁录 卷十六 鳌铺 载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 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宋代始 茶就成为开门 七件 事 之一 宋徽宗赵佶 大观茶论 序云 缙绅之士 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 薰 陶德化 盛以雅尚相推 从事茗饮 顾近岁以来 采择之精 制作之工 品第之胜 烹点之妙 莫不盛早其极 4 45 宋代是历史上饮茶活动最活跃的时代 在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 绣茶 斗茶 作为文人自娱自乐的有 分茶 作为民间的茶楼 饭馆中的饮 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 二 备茶选水细酝酿 一 茶叶的鉴别 茶叶品质优劣 从色 香 味 形 叶 底五个方面来衡量 其中茶的香 气 滋味是茶品质的核心 但作为商品 选购则主要从外形 色泽来判断 1 1 观色观色 茶叶色泽是茶叶品质的体现 绿色的鲜叶因加工方法不同 制成绿茶 红茶 黄茶 黑茶 白茶 乌龙茶 青茶 等几大类 不同茶类对色泽有不 同的要求 1 红茶又称 全发酵茶 它的特点是 红叶红汤 它紧细秀长 汤色 红艳清亮 香气似果香 又似花香 饮时入口醇和 清爽持久 回味隽厚 味中有香 著名的红茶有 祁红 宁红 滇红等 2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 它的特点是 绿叶绿汤 茶的品质是形如雀舌 色泽翠绿 香馥浓烈 滋味鲜爽 具有 形美 色绿 香郁 味醇 四绝 是茶中极品 可分为长炒青 圆炒青 细嫩炒青三类 3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特点是 汤色金黄 色泽绿润带宝光 内质馥郁 质隽永 胜幽兰之香 茶叶甘醇爽口 鲜滑回甘 具有特别的 岩韵 典 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 边缘呈红色 素有 绿叶红镶边 的美称 其代表品种有铁观音 大红袍 台湾的冻顶乌龙 4 白茶的特点是 汤色杏黄 形态自然 茸毛不脱 白毫满身 其代表 有银针 白毫 寿眉 白特丹 4 5 黄茶的特点是 黄叶黄汤 珍品是 君山银针 芽头茁壮 芽身 金黄 紧实挺直 茸毛密盖 长短大小均匀 誉称 金镶玉 其代表品种 有四川的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 6 黑茶的特点是 叶色油黑或褐绿色 汤色橙黄或棕红色 茶的品质是 色彩黑褐有光泽 汤色红亮琥珀色 滋味醇厚 带有槟榔味和烟味 黑茶中 的佼佼者是普洱茶和六堡茶 2 2 嗅香嗅香 香味的要求 首先要无异味 绿茶清新鲜爽 而不能青涩 红茶香甜而非 酸馊 花茶则应茶之清香与花之芬苦兼具 只有花郁茶香才是佳品 绿茶 品 时舌根现有苦涩感 细品又觉浓醇爽口 则为上等绿茶 如果淡而无味 且涩 口 麻舌 则为老粗茶 幼稚红茶要求滋味浓厚 强烈 鲜爽 滋味平和 粗 淡着为劣质红茶 嗅香时可抓一撮茶叶先哈一口热气 再置鼻端嗅茶叶的干香 闻着有板栗 香 奶油香或锅炒香为好茶 茶叶嗅之香气低闷 且带粗老气着为劣质茶叶 劣质茶叶嗅之还有烟 焦 霉 酸 馊等异味 3 3 看形看形 茶叶的外形 各种茶的要求也不相同 如眉茶要求条索紧结 齐一 形似 娥眉 玉米茶要求颗粒圆 紧 匀 龙井茶要求光 扁 平 直 形似碗钉 工夫红茶要求条索紧秀 红碎茶要求颗粒紧细 划一 总的来说 如果条索松散 叶脉突出 叶表粗糙 身骨轻飘 大小不一 这样的差都不是好茶 二 烹茶用水 茶滋于水 水藉于器 要名茶是不够的 好茶还需好水来泡 茶与水的 关系 最基本的就是相生相容 历代论水的主要标准 不外乎两个方面 水质 和水味 水质要求清 活 轻 而水味要求甘冽 1 1 择水先择择水先择 源源 唐代陆羽 茶经 中云 其水用山上水 江中水 井下水 明代陈眉 试茶 诗中的 泉从石出更冽 茶自峰生更圆 都认为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 关系甚为密切 2 2 水质要水质要 清清 宋代大兴斗茶之风 强调茶汤以白为贵 这样对水质的要求 更以清净为 重 择水重在 山泉之清者 明代熊明遇说 养水需置石子于翁 不惟溢水 而白石清泉 会心亦不再远 这就是说 宜茶用水需以 清 为上 3 3 水质应水质应 轻轻 5 陆羽 茶经 对泡茶用水就有描述 山上水 江中水 井下水 其山水 砾乳泉 石池 漫流者上 泉水涌出地面之前为地下水 经地层反复过滤 涌出地面时 水质清澈透明 沿溪涧流淌 又吸收空气 增加溶氧量 并在二 氧化碳的作用下 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钠 钾 钙 镁等元素 具有矿泉水的 营养成分 选择江河之水时 应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取水煮沸冲茶 通过氧化 沉淀和稀 释以及软化后的江水 也获得净化 用其泡茶也别有一番风味 雨水和雪水 古人誉为 天泉 雨水一般比较洁净 但因季节不同而又 很大差异 秋季 天高气爽 尘埃较少 雨水清冽 泡茶滋味爽口回甘 梅雨 季节 和风细雨 有利于微生物滋长 泡茶品质较次 夏季雷阵雨 常伴有飞 沙走石 水质不净 泡茶茶汤浑浊 不宜饮用 现在城市最为方便的水源是自来水 自来水一般来自江 湖 并经过净化 处理 比较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有时处理水质所用的氯化物过多 则有一 种异味 此时可将自来水注入洁净的容器 让其静置过夜 是氯气挥发散失 或适当延长沸腾时间 4 4 水品在水品在 活活 北宋苏东坡 汲江水煎茶 诗中的 活水还需活火烹 自临钓石汲深情 大 瓢贮朋归春翁 小勺分江入夜铛 宋代唐庚 斗茶记 中的 水不问江井 要之贵活 等等 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 活 5 5 水味水味 甘冽甘冽 如宋代蔡襄 茶录 中认为 水泉不甘 能损茶味 明代罗廪 茶解 中的 梅雨如膏 万物赖以滋养 其味独甘 梅后便不堪饮 说的是宜茶水品 重在于 甘 只有水 甘 才能出 味 三三 慢品细啜真天味 一 一 冲泡技术 饮茶是一种高度文化的表现 当你揭开杯盖时 觉得幽香阵阵 茶汤碧绿 清亮 细细品味 一股浓郁 清香 鲜爽 回甘之味便应运而生 生津止渴 消乏解疲 称心惬意 冲泡技术包括三个要素 茶叶用量 泡茶水温 冲泡时间 1 1 茶叶用量茶叶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 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 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 习惯 冲泡一般红 绿茶 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一比五十或一比六十 即 每杯放三克左右茶叶 加沸水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毫升 如饮用普洱茶 乌龙 茶 每杯放茶量五到十克 如用茶壶冲泡 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 投入茶叶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 或更多 6 2 2 泡茶水温泡茶水温 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 高级绿茶 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 一般用 八十度左右的沸水冲泡 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 C 咖啡碱容易析出 致使茶汤变黄 滋味较苦 饮泡各种花茶 红茶 中低档绿茶 则要用九十到 一百度的沸水冲泡 如水温低 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 茶叶味淡 冲泡乌龙 茶 普洱茶和沱茶 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 必须用一百度的沸滚开 水冲泡 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 则要求水温更高 将砖茶敲碎熬煮 通常茶 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温相关 六十度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 相当于一百度沸水浸出量的百分之四十五至六十五 3 3 冲泡时间冲泡时间 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 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 用茶量 水温和 饮茶习惯都有关系 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一般讲 用茶量多 水温高 细嫩红绿碎茶 冲泡时间宜短 三到五分钟即可 冲泡次 数一至三次为宜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 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冲泡时最好先 倒少量开水 浸没茶叶 再加满至七八成 便可趁热饮用 当喝至杯中剩三分 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 继续喝至三分之一茶汤时 再冲泡第三次 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冲泡乌龙茶的次数可达五到七次 又由于其 多用小型紫砂壶 冲泡时间较短 一般约两分钟左右 第一泡一分钟就要倒出 来 从第二泡开始渐渐增加十五到三十秒的冲泡时间 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 较均匀 二二 饮茶之法 1 1 绿茶饮法绿茶饮法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 它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 是人们普 遍爱饮的茶类 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 不同地区而异 绿茶的品饮 大致有如下 程序 选具 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 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 而且无须用 盖 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 便于人们赏茶观姿 二则以防嫩茶泡熟 失去鲜嫩色 泽和清鲜滋味 至于普通绿茶 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 或饮茶谈心 或佐食 点心 或畅叙友谊 因此 也可选用茶壶泡茶 这叫做 嫩茶杯泡 老茶壶泡 洁具 用沸水烫洗一遍准备好的干净玻璃杯 既可使茶杯一尘不染 同时 又起到温杯的作用 温杯后水倒出 观茶 包括观色 赏形 闻香 对细嫩名优绿茶 在泡饮之前 通常要进 行观茶 观茶时 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 置于白纸上 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 形 再闻一下香 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 7 泡茶 对名优绿茶的冲泡 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 采用两种方法冲泡 一 是上投法 即先在杯中注入开水 然后再投入茶叶 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 优绿茶 诸如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蒙顶甘露 径山茶 庐山云雾 涌溪火青 苍山雪绿 等等 二是中投法 即先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水 再投入适量的茶 叶 再加水 适用于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绿茶 至于普通大众茶 当然是先 投茶后冲水了 赏茶 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 在冲泡茶的过程中 品饮者可以看茶 的展姿 茶汤的变化 茶烟的弥散 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像 以领略茶的天然风 姿 饮茶 饮茶前 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 再品茶啜味 品时 应一小口一小口 慢慢的品味 让茶汤与味蕾充分接触 才能品出绿茶清淡幽雅 冲泡绿茶 一般以两到三次为宜 经科学测定 第一次冲泡 绿茶中含有的 维生素 氨基酸 和多种无机物浸出率为百分之八十 第二次百分之九十五 可 见大部分营养物质再前两次冲泡中就已浸出 因此若需再饮 那么得重新冲泡 绿茶除了以上饮法外还可用作薄荷茶 即饮用绿茶时 将几片新鲜薄荷放入 茶汤中 加入冰糖饮用 薄荷的清凉味与茶汤混合在一起 别有一番风味 这种 薄荷茶是西非各国家普遍爱好饮用的茶 2 红茶饮法红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 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杯饮法 一种是壶饮法 一般 说各类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 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 大多采用杯饮法 各类红 碎茶及红茶片 红茶末等 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 便于饮用 习惯采用 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 又可分为 清饮法 和 调饮法 两 种 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茶采用 清饮法 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调料 但在 广东 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 使营养更丰富 味道更好 温杯 用开 水温汤茶杯 随后将温杯水倒出 置茶 用茶匙将两到三克茶叶放入杯中 冲泡 将一百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杯中 加盖闷泡三分钟 品饮 揭盖先闻杯盖上的 盖面香 再闻杯中的茶香 闻香后观汤色 然后趁热品饮 品饮时 要缓啜 细品认真体味茶的芳香甘醇 3 乌龙茶饮法乌龙茶饮法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 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我国福建 广东两 地都偏爱乌龙茶 特别是闽南人 潮汕人 在喝乌龙茶时 对茶品 茶水 茶具 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 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 泡茶 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 泉水 茶具配套 小巧精致 称为 四宝 即 玉书 煨 开水壶 潮山烘炉 火炉 孟臣罐 茶壶 若深瓯 茅杯 8 传统泡法 烫壶 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 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 中 置茶 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 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 然后用茶匙拨茶 入壶 注水 将烧的水注入壶中 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先提壶沿茶船逆行转 圈 目的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 俗称 关公巡城 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 刚 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 有如关公威风凛凛 带兵巡城 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 杯 可使茶汤均匀 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 当将 要倒完时 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 俗称 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 一次倒满一杯 至七分满处为好 品饮 品饮乌龙茶时 拿看茶杯 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 乘热闻香 细品其 味 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 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 而是慢 慢由远及近 来回往复 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 品饮时甘香适口 余韵不绝 4 花茶饮法花茶饮法 花茶泡饮方法 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 置茶 取花茶二三克入透明玻璃杯冲泡 用初沸开水稍凉至九十摄氏度左右冲泡 随 即加上杯盖 以防香气散失 观茶 手托茶盘对着光线 透过玻璃杯壁观察茶在 水中上下飘舞 沉浮 以及茶叶徐徐开展 复原叶形 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 一杯小世界 山川花木情 堪称艺术享受 称为 目品 品饮 冲泡三分 钟后 揭开杯盖一侧 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 顿觉芬芳扑鼻而来 精神为之 一振 香于九畹芳兰气 草木英华信有神 有兴趣者 还可凑着香气作 深呼吸 充分领略愉悦香气 称为 鼻品 茶汤稍凉适口时 小口喝入 在 口中稍稍停留 以口吸气 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 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 次 充分与味蕾接触 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 如是一二次 才能尝到名 贵花茶的真香实味 此味令人神醉 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 茶味今轻醍醐 茶香兮薄兰藏 四 奇风异俗话饮茶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的国家 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各族人民有 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 真可谓 历史久远茶故乡 绚丽多彩茶文化 一 回族盖碗茶 所谓 盖碗茶 包括茶盖 茶碗 茶船子三部分 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茶 船子 又叫茶舟 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 种类 一般有红糖砖茶 白糖清茶 冰糖窝窝茶 三香茶 茶叶 冰糖 桂 圆 五香茶 冰糖 茶叶 桂圆 葡萄干 杏干 八宝茶 红枣 枸杞 核桃仁 桂圆 芝麻 葡萄干 白糖 茶叶 等 回族讲究沏茶 认为用雪水 泉水沏茶 最佳 9 盖碗茶饮法 置茶 放入适量茶叶 盖碗一般的大小为一百四十毫升 如 果只冲泡一次 一般放两克茶叶 即水量的百分之一点五 也可根据个人的喜 好做调整 冲水 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 计时 根据上面的茶水比例需 要浸泡十分钟左右 十分钟后大致浓度固定 所以此后可慢慢饮用 浓度不会继 续升高 饮用 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 夏天 多茉莉花茶 绿茶 冬天多饮陕青茶 驱寒可饮红糖砖茶 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 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 提神补气 明目益思 强身健胃 延年益寿饮八宝茶端 出奉茶 打开碗盖 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 以盖子拨动茶汤 欣赏茶汤的颜色茶 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 将盖子斜盖碗上 留出一道缝隙 大小足以 出水 但可以滤掉茶渣 要一口一口地慢饮 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 碗底要留一 点水 不能喝干 二 白族三道茶 三道茶 指上三次茶之意 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 第一道茶 其味甚苦 第二道茶 苦中带甜 第三道茶 淡淡有味 头道茶叫 苦茶 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 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 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此道茶以浓 酽为佳 香味宜人 因白族人讲究 酒满敬人 茶满欺人 所以这道茶只有小 半杯 不以冲喝为目的 以小口品饮 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 寓清 苦之意 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 人生之旅 举步维艰 创业之始 苦字当头 正 如孟子所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面对苦境 我们惟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 中 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 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 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 认识 二道茶叫 甜茶 是用大理特产乳扇 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 冲入清淡的 用大理名茶 感通茶 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 此道茶甜而不腻 所用茶杯大若小 碗 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 品尝之时 茶香扑鼻 味道甘甜 三道茶叫 回味茶 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 姜 桂皮为作料 冲 苍山雪绿 茶 煎制而成 沏上茶水后 客人边晃动茶盅边饮 其味甜而微辣又略苦 接着 主人把用牛奶加工的乳制品乳扇取一张 放在火上烤烤 待乳扇发泡呈黄色后 揉碎放进茶碗里同时加入一些红糖冲入热茶水 稍用筷子搅拌后再敬客 这样既 可以饮到香茶 又能品到白族特产乳扇 故而有的地方把第三道茶叫 扇茶 据说 头苦 二甜 三回味 的 三道茶 原来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 种礼节 后来演变成了白族人待客的独特礼俗 三 藏族酥油茶 三 藏族酥油茶 10 酥油茶是将砖茶用水煮好 加入酥油 牦牛的黄油 放到一个细长的木 桶中 用一根搅棒用力搅打 使其成 为乳浊液 它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 品 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 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 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 饥饿 的时候可以充饥 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 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 茶叶中含 有维生素 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 茶叶不仅仅作为饮料存在 它还 被当作圣物 与经书 珠宝一道 装进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体内 并经活佛加持 开光 这尊佛像才有灵气 藏民家的积福箱里 收藏着此家历代能够得到的神圣 物品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茶叶 茶味的浓淡 酥油的多少及咸淡 因人而异 一般体力劳动者 尤其是男性 喜茶味浓重 酥油多得喝起来拉粘儿的酥油茶 那才喝得过瘾 那才叫酥油茶 呢 而老人 儿童 女性 则饮味道清 淡 香的 酥油茶不宜喝冷的 否则 伤肠胃 藏族家里平时少不了这上等佳饮 品茶规矩 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 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 或茶杯 放到 客人面前 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摇晃几下 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 倒茶 时 茶壶要轻轻摇晃几次 使茶油匀称 壶底不能高过桌面 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刚倒下的酥油茶 客人不马上喝 先和主人聊天 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 客人面前时 客人端起碗来 用无名指沾茶少许 弹洒三次 奉献给神 龙和地 灵 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 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 然后呷上一口 并赞美 道 这酥油茶打得真好 油和茶分都分不开 饮茶不能太急太快 不能一饮到 底 留一半左右 等主人添上再喝 客人把碗放回桌上 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 样 边喝边添 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 不一日喝完 注意 热情的主人总会将客人的茶碗添满 如果你不想再喝 就不要动它 假如喝了一半 不想再喝了 主人把碗添满 你就摆着 客人准备告辞时 可以 连着多喝几口 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模拟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公墓设计与管理专业知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学科物理面试题目及答案
- 宣汉面试题目答案及答案
- 修路灯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外贸行业招聘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信访受理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医卫类病案信息技术(士)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2024年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物业管理权交接方案
- 列车自动清洗机介绍课件
- 影视投融资学
- GB∕T 35932-2018 梳棉胎 含2021年第1号修改单
- MAU控制逻辑检讨
- 《工程管理-流程图》word版
- 上海牛津英语9A教案
-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附录3-大型工业项目分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