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uilding industry opens up new world of entrepreneurial struggle to build a three provinces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in the Communist x counties the six plenary session members and comrades: today, I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Standing Committee, reports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Consideration of all members and alternates, and comrades attending advice. A, and this year yilai of work recalled this year yilai, in municipal of right led Xia, County solidarity led County people, to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s for guide, to good activities for mainline, according to a city four modernizations three more of development thought, concentrated poly force, work har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d culture, and social and party of construction are made has new progress, County rendering out wind fresh are, and career prosperity, and social settled, and people mind into of good situation. (A)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Firmly establish the scratch project is economic, grasping development project is to hold philosophy, to extraordinary efforts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projects. Plot 108 key projects for the year,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29.3 billion yuan, iron plate, Josh stone cement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and 13 projects completed, worship of 1.2 million tons of pellets, Hua Yu 80,000 sets of grandparent chicken farming, 47 projects under construction, completed investment of 3.95 billion yuan, annual plan of 69.3%. The first half of the County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expected to reached 8.5 billion yuan, and total revenue of 943 million Yuan. (B) structural adjustment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ctively transforming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ecolog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services. High x-County Tin iron circular economy demonstration area, and further exp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g Dian recycle economy ecology industry Park, Park, circular econom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 more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Vigorously developing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modern agricultural clearing along the River Promenade begins to take shape. Key tourism projects is going well, WA Palace area was named top ten most influential cultural relics in Hebei province landscape. Develop new services, and services with new developments. (C)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rocess. Promoting three-year difference campaign, battle of two large demolition completed 32 days of 530,000 square meters, exceeded the annual Task 7 months in advance. General big building jiangjun road, bridge and highway bridges, the green heart of the city and other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focus on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and new housing model villages, urban and rural areas improve. Highway opened to traffic, Liu Zhang, Qing LAN high-speed x-County section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August. Urban and rural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主备人:杨书红梨乡双语学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m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列式:(0.490.47)0.47 0.020.47 0.043 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列式:0.490.4711.04310.0434.3%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引导学生回答得出:0.490.47求的是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而题目要求2004年比2003的多百分之几,我们把2003年客运量看作“1”,所以要减去1。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求绿点例题:10月2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约为1万人,10月3日约为0.8万人。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1)谈话:“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我们把哪个量看作“1”?(预设)(2)学生交流汇报:我们把10月2日的旅游人数看作单位“1”。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就是指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的数量相当于10月2日的百分之几。(3)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4)展示学生算式:(预设)方法1:(10.8)1 方法2: 10.810.21 10.820% 0.220%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5)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依据。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类型的题目上,你觉得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谁比较)随机练习:(1)4是5的( )% 5是4的( )%(2)5比4多( )% 4比5少( )%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2(自主练习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本题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基本练习。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因为“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而“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所以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与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结果不相同。3只列式不计算(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4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关系,然后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5判断:甲比乙多10%,乙比甲少10% ( )讨论:为什么甲比乙多10%,而乙比甲不是少10%呢?难道我们做错了吗?学生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之间讨论,明白“1”的变化引起的变化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的学习,学生学的很轻松。不需教师讲解,自己就能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组长的作用很大,煅炼了他们的能力。第2课时一、创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把问题改为“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怎么求?思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自主练习第5题李叔叔家近两年三种果品产量情况如下。 品种产量kg时间核桃板栗冬枣去年150400200今年120460250(1)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几成?(2)今年板栗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几成?(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6题。三、巩固练习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2对比练习:王爷爷家养了60只公羊,75只母羊(1)公羊只数比母羊只数少百分之几?(2)母羊只数比公羊只数多百分之几?设疑:都是求相差只数的对应分率,为什么母羊比公羊多25%,而公羊比母羊少20%呢?3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光明小学最近装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1)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只用4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2)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3)实际投资4万元,比原计划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A 1(4+1) B(54)5 C 45 D 154自主练习第7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的学习,学生学的很轻松。不需教师讲解,自己就能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组长的作用很大,煅炼了他们的能力。信息窗2:青岛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每年“十一”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青岛旅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非常的幸福。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2)到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2)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谈话: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该怎样计算呢?你能不能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该如何列式,并说说列式的依据。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102 84% 1020.84=85.68(万人)答: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有85.68万人。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 已知到海滨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84%,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求102万人的8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补充练习:(1)张红看一本200页的书,已经看了全书的80%,看了多少页?(2)工人叔叔要加工1500个零件,还剩下10%没有加工完,还剩下多少个没有加工完?(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5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1)画图,理解题意(2)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方法(1):5570% 方法(2):5(170%)(3)学生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据。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1.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减去流失海外的数量。2.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出了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30%,这时要示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5万件的30%是多少。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1.只列式不计算(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2.自主练习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自主练习第9题。第1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课外拓展1、一袋大米240千克,已经吃了25%,还剩多少千克?2、合唱小组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有男生多少人?3、列式并说出理由: 江边村去年种2000平方米的冬瓜菜地。 种的芹菜是冬瓜的56%,芹菜种多少平方米? 种的冬瓜比南瓜少56%,南瓜种多少平方米? 种的冬瓜比花菜多56%,花菜种多少平方米? 种的包菜比冬瓜少56%,包菜种多少平方米? 种的冬瓜是白菜的56%,白菜种多少平方米? 种的萝卜比冬瓜多56%,萝卜种多少平方米?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针对上面两节课学习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在解决时还可以。只有几个别的学生不是很熟练。课下让小组长在拓展题的基础上再给其讲解补课。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并且还了解到每年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人有很多,那么随之而来的是青岛的旅游收入也逐渐增多。二、探究新知1.出示信息窗,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预设:(1)20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2)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第(1)小题是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类型,请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快速完成。2.请学生把第(2)题的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次,以明确题意。(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2003年旅游收入约8.38亿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2)学生独立理解题意,思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中的2.3%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得出: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占2003年的2.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1)个问题就是求20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还记得怎么列的算式?学生列式:8.382.3%现在谁能求出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学生独立列式,交流。谈话:你们能分别说说自己解答的思路吗?引导学生得出:方法(1)先算出20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再加上200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就等于2004年的。方法(2)先算出2004年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而要求2004年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是把200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看作单位“1”,2004年旅游收入就是2003年的(1+2.3%),要求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就是求2003年的(1+2.3%),列式为8.38(1+2.3%)。请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提醒学生计算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比较两种解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小结:求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多少亿元,大家想出两种解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你喜欢的算法,不过我建议大家用第二种方法解,这种方法既简便,对以后的学习也更有帮助。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6、8题2. 看算式补充问题:五(1)班学生今年共做好事400件,其中男生做了75% ?40075% ?400(1-75%) ?40075%(175%)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把这个条件求出来。)课外拓展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2、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面积约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面积约是322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3、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教学反思:利用学生熟习的“黄金周”引出新课,增加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学得不错。明白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第3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年同期增长2%。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板书)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读题,思考:(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学生回答得出:(1)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2)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3)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解:设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x万人。X+2%X=1021.02X=102 X=100答: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100万人。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1+2%)2004年来青岛旅游的人数。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3题(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出的门票数)(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2自主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1)(2)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3自主练习第11、13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道题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几类问题的理解。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了,怎么求这个数。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小小的规律:1、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先减-再除3、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1)单位1是已知的:多百分之几-用乘加少百分之几-用乘减(2)单位1是未知的(设为未知数、列方程):信息窗3:纳税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3. 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阜可是我们山东有名的文化圣地,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谈话: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1、自主练习第4题。第4题是一道求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四、课堂小结:说出你们的收获?相关链接(二) 利 息教学目标: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3、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知识扩充谈话:(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谈话: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谈话: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谈话: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三、合作学习谈话:(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8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3.24%,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8777.6元。(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表格:(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时间 利率。)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生: 1000 3.6% 5 = 180 元。谈话: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单。)利息清单: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 (1-20%)。 四、深化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练习)2奉献。六年级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01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3、理财。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4帮助。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和纳税有着关联的课,孩子们比较感兴趣。我在上课之前就安排学生回家看一下自己家中的存单是什么样子、问问家长纳税是怎么回事。这些对于学习这两节课都起了很大作用。首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再上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知识,对于不懂的他们都想弄明白。所以这两节课上得非常活。第二单元信息窗1信息窗一 :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预习案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r或C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吗?教师巡视指导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还有谁再来试一试?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质疑。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侧圆的直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底面底面侧面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3、认识圆柱的高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侧面高高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出示圆柱实物,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测量结果: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 无数条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二)认识圆锥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观察结果。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随着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将实物图象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质疑: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5、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的内容。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P17页第2题)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无数条高,它是谁?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茶筒、牙签筒等实物,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第1课时复习1、说出圆柱的特征:_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_(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_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谈话: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谈话: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实际上是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体纸筒的表面积。2、动手操作谈话: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剪一剪,一个圆柱的展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动手操作。3、总结概念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的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谈话:圆柱体的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底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4、归纳方法谈话: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不论是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谈话: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根据学生讨论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师:应用我们的发现,你能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1) 底面周长4cm,高5cm。(2) 底面直径2cm,高10cm。口头列式并说说怎么想的。谈话: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三、综合练习,深化提高1、自主练习第1题。师:请你先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2、自主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