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的研究.doc_第1页
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的研究.doc_第2页
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的研究.doc_第3页
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的研究.doc_第4页
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的研究姓名:郝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导教师:王海燕20060401Study on Inventory management under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of automotive parts companyGraduate: HAO Lei Supervisor:WANG Hai-yau South East UniversityABSTRACTThat how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lient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with low cost, is the main problem which is faced by most of the automotive parts compani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ventory management become the study point. The idea of Supply chain become the best solution of inventory management.The traditional inventory management always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inventory cost of the company itself. It mes its decision of order quantity according to its inventory cost and delivery cost It seems reasonable from the view of a single company, but if we consider it from the view of whole supply chain, it become not enough. Through the study of inventory manement problem, some of the advanced methods of inventory management are introduced, include 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JMI (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 CPF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and TPL (Third Pmty Logistics), etc.Base on the theory of inventory management under supply chain, a special case of an automotive company is studied. After analyzing the inventory problem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the reasons are listed as two sides: the outer environment of supply chain and tiie internal management problem. And then, the methods are made from several items: the strategy partners of the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duction and purchase planning, purchase strategy and inventory control, etc.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to provide solution of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or the same company,and enhance the service level, decrease the company cost.Keywords; Supply Chain, BuUwhip effect, Safety stock, ABC classification, VMI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期 曰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 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 零部件价值就已占总价值链的50%。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工业增加值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发展速度,2003年市场表观需求额为:?518亿 元左右,出口额突破3亿美元,进口额为4亿美元,而且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21世纪,汽车产业将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 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它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 位置。从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面临着以下三个问题。 (1)市场潜力巨大,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但利润下降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量的上升刺激了零部件需求的增长,据权威部门统计, 2003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44万辆,同比增长35.2%;销售汽车439万辆,同 比增长34.21%。轿车、客车、载货车产销量。全国累计生产轿车202万辆,同 比增长83.25%,比上年增长28.2个百分点;销售轿车197万辆,同比增长75.28%, 比上年增长19.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预见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亦会同步增长,甚 至更高。因为除了与整车厂或主机厂配套,零部件的散件市场也越来越成熟,其 销售额从1994年的6.6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25.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18.4% 。.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战略格局上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数量多,规模 小、投资力度小;零部件企业条块分割,体系分割;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脱 节等,这些弊端致使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发挥不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 业结构的不合理。我国已经加入WTO,按照我国对于汽车行业的承诺,到2006 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关税水平将降至25%,零部件降至10%,并且逐步取消 一些诸如进口配额等非关税保护政策,国内汽车行业将直接面对开放的国际市 场,这对于我国尚属幼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近 年来,尤其是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国内汽车零配件 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逐年下降。根据统 计,国内汽车零配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己经由2003年的30%以上,下降到现在 的20%左右,并且随着进口关税水平的逐年下降和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 企业的利润率还将面临更大的压力。(2) 市场变化莫测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经历了 2002年和2003年“井喷式”的增长后,又迎来了 2004年的持续低迷,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就在这种“波浪式”的大起大落的市 场需求中不断变化前进。同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汽车生产厂商不 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一方面,要保证客户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降 低企业的成本,这对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库存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3)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流行的管理模式为多品种、小 批量,JIT准时制和模块化的精益供应链模式,这一模式已为世界各国的汽车零 部件行业巨头所釆用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结合企业信息化的潮流,已成为汽 车零部件行业的准则。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也应从管理 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流程的优化,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库存 管理水平。针对以上汽车行业的背景及现状,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 下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尽快发展壮大企业实力,加强内部管理,提 髙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库存管理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 一个环节,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成本的关键一环。目前,汽车零部件企 业在库存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库存管理合作模式不合理;2) 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数据传输不准确;3) 缺乏战略规划与合作;4) 企业内部绩效评价机制问题:5) 企业市场信息调研不足,反应迟钝;6) 库存控制方法单一,采购策略落后。库存管理之所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 库存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单一企业的综合成本,而且制约着整条供应链的性能; 库存在供直链中的作用是满足客户的随机需求,保持供应链的高度衔接性和敏捷 性;库存费用是供应链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不增加成本或不降低口同立的同 时,减少必要的供应链库存,对供应链响应与物流时间有巨大影响;库存是供应 链驱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支持企业竞争策略的供应链设计起着重要作用p】。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面临着库存成本过高,库存压力过 大的难题。因此,如何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客户服务水 准,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2国内外库存管理研究现状近年来,在全球制造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并逐渐由同行业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由一系列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之 间的竞争。这种演变使得企业更多地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 推动了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3。众所周知,库存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 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 因此,这种演变使得企业不能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其库存管 理,而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企业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 了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了库存管理的效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对于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合 作伙伴关系被认为是供应链的关键要素之一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选择外 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业建立和管理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合作各 方积极关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们一起努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7战略 伙伴关系8通常能在长期内给供需双方带来收益。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作伙伴关系对库存管理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合作伙伴关系把库存 管理提升到整个供应链的层次,库存管理不再单是供应商、生产商个人的管理活 动,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库存的管理活动,他们对共同参与库存管理活动提出了实 施的目标构架,因此供应链上各方基于此构架上达成一致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 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活动。理想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基于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 的,强调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库存管理实现模式。文献9论述了供 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概念,发展及其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 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伙伴关系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及其 转换,最后总结了伙伴关系对库存管理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程度主要受彼此在供应链合作中的地位影 响,20世纪9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如合作预测 与补给 AFR(Aggregate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快速响应 QR(Quick Response),持续补货策略 CRP (Continuously Replenishment Planning),髙级的 持续补货策略(Advanced 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 (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合作计划预测补给 CPF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等库存管理策略都 是适应不同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应选择不同的库存管 理模式,合作伙伴关系中供需双方的相对地位的强弱决定了采用响应的供应链库 存管理策略。AFR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要求客户主导其分销中心 及库存的管理,是商业贸易伙伴交互作用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用于预测的核心 数据主要来自于销售历史数据,AFR缺乏集成的供应链计划,可能会导致高库 存或低定单满足率。VMI是针对传统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对库存管理各自为政,导致库存需求 预测放大及库存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而提出的10】,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 VMI方法可以避免AFR的一些问题,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却存在缺乏系统集成、 对供应商依存度较高等问题。aark(1997)讨论了美国食品行业实施EDI的业务流 程再造(BPR)与渠道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在食品工业中,VMI 比纯粹使用EDI取得了更令人满意的成果11。Cetinkaya(2000)为供应商提出了 一个整合的库存补充和交货计划模型12。JMI是为了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而 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为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敏捷化程度而提出的13,于20 世纪90年代初出现,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商与用户权利责任 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克服了 VMI系统的局限性和规避传统库存控 制中的牛鞭效应。JMI要求双方都参与到库存的计划和管理中去,供需双方在共 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 并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14CPFR是基于大多数节点企业各自制定独立的需求预测,而没有考虑供求之 间的匹配性;预测的准确性普遍较低,而又难以测定;制造商把库存压力放在配 送商上而不是放在客户的需求的拉动上,是在导致较高的库存水平而又满足不了 客户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于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从VMI和JMI发展而 来,保留它们中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同时克服它们中的不足,代表未来 库存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15。1 CPFR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摒弃了 JMI和VMI 中的主要缺点,如没有一个适合所有贸易伙伴的业务过程,未实现供应链的集成 等。1995年,国际著名的零售连锁商Wal-Mart及其供应商Warner-Lambert,世 界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商SAP,以及Manugistics和BenchmarkingPartners等5 家公司联合成立了零售供应和需求链工作组(Retail Supply and Demand Chain Working Group),进行CPFR的研究和探索,其目的是开发一组业务过程,使供 应链中的成员利用它能够实现从零售商到制造商之间的功能合作,显著改善预测 准确度,降低成本、库存总量和现货百分比,发挥供应链的全部效率16。Erengue S. S.等17(1999)和 Malori, M.等18(丨997)总结了供应链中生 产系统计划、供应链中合作问题的模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 落后状态。谢忠民(2004)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式物流商务理念19。李 玉良等(2004)详细介绍了 CPFR模型及其步骤流程图20,并结合一个案例阐述 了 CPFR能有效地处理合作伙伴间的预测异常的特点:但斌,张旭梅(2004)在分 析基于CPFR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21和合作企业价值观基础上提出了 CPFR 的过程模型22。我国根据国内企业的特点对如何实施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 如VMI、JMI, CPFR的实施23等。同时,国内外围绕供应链库存控制及优化 也开展了大量研究,涉及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批量模型的研究241、供应链库存 成本研究、库存经济批量数学模型及其解法的研究25和基于合作博弃的JIT批 量模型26的研究。然而,这些先进管理技术和优化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移植并 不成功,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在供应链库存控制上仍然问题重重。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供应链库存控制与优化的研究存在着如下的 特点和不足:1) 随着人们对供应链认识的提高,对供应链库存成本的研究也逐步由简 单向复杂、由分散化供应链(Decentralized SC)向集成化供应链(Integrated SC)发 展,越来越重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协调与合作。但这部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只是对各个阶段的库存成本进行了优化,并为给出整条供应链的最优库存成本。2) 为能充分考虑到信息对供应链库存成本控制的价值-信息完全共享是 供应链协调的最高阶段,也是供应链发展的最终目标此时,成员企业的实时库 存、订货政策、库存政策、顾客需求等均成为公共信息,由此确定的供应链最优 库存成本要比非完全信息共享状态下的最优库存成本要低得多。随着因特网的飞 速发展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引入,信息完全共享将变为现实。3) 许多模型的建立对现实做了过多的抽象假设,忽视了不确定性因素对 库存成本的影响。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供应商、制造商和顾 客的需求。只有尽可能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立的模型才能达到现实库 存成本的最优。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为背景,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 理理论的阐述,以某一典型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例,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的角 度深入分析了该企业所面临的库存管理问题和现状,以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供应 链库存管理理念导入两方面,对企业的生产和采购计划管理、采购策略管理、库 存控制管理等方面作出研究分析,从而为该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库存管理和库 存控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优化服务水平,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本文研究方法: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归纳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库存管理现 状,国内外库存管理理论;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传统库存管理理论与 供应链理论的区别;运用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折的方法,对目前企业的库存数据及 运行状况做优化分折,从而得出更加适合该企业的库存管理策略。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简要说明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内容;第二章,供应链与库存管理理论。主要介绍了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库存基本控制方法和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第三章,ARD公司库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以ARD公司为实际研究对象, 针对ARD公司目前库存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作出分析, 指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第四章,ARD公司库存管理改进策略。通过对ARD公司内部库存管理方法 的研究,提出多种改进措施,如针对不同的物料采用定期库存控制系统与定量控 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ABC库存分类法等;同时,对公司外部上、下游供应链 环境提出改进建议,使公司库存控制的外部环境更加趋于合理,从而完善公司的 库存管理。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作出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提出 建议。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理论第二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理论2.1供应链的概念如何在快速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的运营,是当前众多企 业所面临的难题。在此背景之下,库存问题再次成为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供应 链概念的提出则为库存管理问题提供了很好解决思路。供应商配送与物流供应链(Supply Chain, SO定义为相互间通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 服务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用户、运输商等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则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 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它是确保顾客 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 SCM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图 2-1为供应链的流程示意图Pn。,配送中心制造商仓储运输生产计划与 库存控制图2-1供应链的流程示意图2.1.1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供应链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 理摸式。受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及用户需求等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技术 的迅速革新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虽不长,但己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注。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能够随着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计划的内容, 直至计划执行的最后时刻。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沃尔玛公司、DELL计算机 公司等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人更加坚信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 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因而吸引了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研究和 实践供应链管理。.我国进入20世纪卯年代以后,市场竟争异常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 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进行着快速地转换。以前那种以供应商为主导的、 静态的、简单的市场环境逐步地被以顾客为主导的、动态的、复杂的市场环境所 替代。于是,许多企业都会遇到以下类似的问题:一个企业发现,虽然他们花费 了大量的投资用于生产线改造,将内部生产周期从原来的6天缩短到了2天,但由 于零部件釆购周期平均仍然长达3周,因此顾客服务水平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进; 另一个企业发现,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其产品的总制造成本地下降,但由于其 后的流通批发环节较多,产品到了最终消费者市场上仍然价格很髙。于是,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开始思索解决的办法,这就是供应链管理 思想和方法产生的主要背景%。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一条“链”上的各个企业互相只把对方视为“买卖关 系”、“交易对手”,各自只关注自己企业内部的运作和管理,而供应链管理的目的, 则是要把整条“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 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从而提高整条 “链”的竞争能力。这是一种跨企业集成管理的新型思想。2.1.2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供应链管理意味着包括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不同组织在内的 整个链的计划和运行行为的协调,意味着跨越各个企业的边界,在整个链上应用系 统观念,即强调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没有集成化,链上的每个组织就会只管理它 自己的库存,以这种方式来防备由于链中其他组织的独立行动而给本组织带来的 不确定性。例如,一个零售商会需要安全库存来防止分销商货物脱销情况的出现,而分销 商也会需要安全库存以防止生产商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由于在一条链的各个界 面中都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没有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所以就需要重复的库存。 而在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中,链中的全部库存管理可通过供应链所有成员之间的 信息沟通、责任分配和相互合作来协调,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的不确定 性,减少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在供应链集成管理的协调下,所有的成员可以用 更少的库存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较少的库存又会带来减少资金占有量、削 减库存管理费用的结果,从而降低成本。除库存的减少外,供应链集成管理还可以 减少生产过剩情况的发生,并增加在其他领域的协调,如运输、包装、标注和文书 处理方面等。通过对链上每个成员信息处理行为和产品处理行为的检查,可以鉴 别出整条链上的冗余行为和非增值行为,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也即链上每一成员 的效益和竞争力。2.1.3供应链管理(SCM)的好处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能够得到以下一些好处-2) 节约交易成本:用Internet整合供应链将大大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 成本,缩短交易时间。3) 降低存货水平:通过扩展组织的边界,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存货信息,组 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己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水平。4) 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管理:由于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 信息,应用于采购管理的人员等都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具 有更高价值的工作。减少循环周期: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预测的精确度将大 幅度的提高,这将导致企业不仅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而且能减少生产的时间, 提高顾客满意度。5) 收入和利润增加:通过组织边界的延伸,企业能履行它们的合同,增加收 入并维持和增加市场份额。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理论2.2库存的概念从客观上来说,所谓库存,是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反映在 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库存表现为给定时间内公司的有形资产,即存货资产。当物料和产品沿着供应链移动时,不同的供应链环节会储存一定量的原材 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品,从而形成库存。根据物料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中 所处形态的不同,库存大致分为三个类型:5) 外购物料库存。主要存储原材料、标准件和配件等。5) 中间品库存。主要存储车间里面的在制品、半成品和毛还件等。5) 成品库存。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库存。 按库存的作用,库存又有可分为-5) 周转库存。与其相关的两个概念是,订货周期和订货批量周转库存的大小与 订货的频率成反比,因此如何在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是库存 决策时主要考虑的问题。5) 安全库存。是为了应付需求、生产周期等可能发生的不测变化而设置的一定数 量的库存。安全库存的数量除了受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影响外,还与企业希望 达到的顾客服务水平有关。5) 调节库存。是为了调节需求与供应的不均衡而设置的。5) 在途库存。是指处于运输途中的库存,这种库存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大小取决 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的平均需求。2.2.1库存的作用及成因库存的作用主要在于能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使生产尽可能均匀。具体 而言,包括以下几项-预防不确定因素,改善服务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客户的需求也在 不断地变化之中。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可以预防不确定性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保 证企业按时交货、快速交货,能够避免或减少因库存短缺或供货延迟带来的损失, 这些同时对于企业改善客户服务质量起了重要作用。2)节省订货费用。通过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增大订货批量,就可以减少订货次数, 从而减少订货费用。 3)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人员与设备 的利用率:减少作业更换时间;防止某个环节零部件供应短缺导致生产中断;当 需求波动或季节性变化时,使生产均衡化。在各企业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库存现象是普遍的。由于在供应、制造、配送、 销售以及市场各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库存为企业抵御这些不确足因素所带来的 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库存给企业造成更多的是损失和 成本的增加。库存管理之所以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 存量的髙低不仅影响着单一企业的综合成本,而且制约着整条供应链的性能;库 存在供直链中的作用是满足客户的随机需求,保持供应链的高度衔接性和敏捷 性;库存费用是供应链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不增加成本或不降低口同立的同 时,减少必要的供应链库存,对供应链响应与物流时间有巨大影响;库存是供应 链驱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支持企业竞争策略的供应链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因 此,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目在于:使库存经常处于合理水平,防止仓库积压 或不足,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求,减少资金占用,使库存总成本最低,从而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2.2.2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由于库存有利有弊,在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必须对库存加以控制, 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因此,管理者需要用一些指标对库存进行监督和衡 量。一般来说,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个指标-1)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Rotation Rate)。存货周转率是用来衡量单位库存资金用 于供应的效率,也就是整个库存在一年能平均周转的次数。可用如下公式表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注意:存货一定要取平均数:(年初库存+年末库存)/2 也可表示为: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例如:ABC公司2005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644万元,期初存货为326万元,期末 存货为119万元,该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存货周转率=2644/ (326+119) /2=11.88 (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11.88=30 (天)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 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髙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 力;反之,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意味着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库存 占用。很多西方制造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为一年67次,而一些日本企业甚至可 达一年40多次。而在中国,有的企业一年仅周转23次,周转效率显然太低。 2)平均缺货率。主要是指原材料对于生产的缺货率和成品对于客户的缺货率。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库存管理部门对外部客户的服务水平的高低。可用如下 公式表示:平均缺货率=考核期内缺货量/考核期内需求量 对于库存管理者来说,提高服务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安全库存 量,以防止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生产和需求的改变。但是,这又与提高存 货周转率,降低库存产生了矛盾,因此,寻求一个合理的库存水平,防止仓库 积压或不足,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求,减少资金占用,使库存总成本最低,应 该使库存管理者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3库存控制的基本策略库存管理者总是不断地寻求降低库存的办法,其实,归纳起来,库存控 制主要是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5) 应该库存什么物品。不需要的物品,就不应该有库存,不管它有多么便宜。5) 何时发出订单常用的订货策略有两种:定量控制系统和定期控制系统。5) 订货量应该是多少。在现实的库存管理中,对库存的监控方式可分为两种:定量控制系统和定期 控制系统。2.3.1定量控制系统定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连续不断地监测库存水平的变化,当库存水平 降到再订货点(reorder point)R时,就按照预先确定好的量Q进行订货,经过一段 时间(订购周期L),新订货到达,库存得到补充。定量控制系统有时又被称为再15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理论每次订货:订货点系统(reorder point system),或固定订货量系统。具体见图2-2:存 货 水 平 再订货点R 订单收到 发出订货定量控制系统定量控制系统的优势有-5) 可以使每一产品的观测频率个性化,这样有可能节省订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5) 固定批量在有些情况下是理想的,或者必须的,例如,在有批量折扣的情况下。有 时物理性的限制也要求固定批量,例如,卡车装载的限制、搬运方式的限制以及容 器的限制等。5) 可以持有较少的安全库存。定量控制系统的安全库存只需能够对应订购周期L 内的需求不确定性即可,而定期控制系统的安全库存需要对应P+L内的不确定性。2.3.2定期控制系统时间另一种常用的库存控制系统是定期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按照 预先规定的间隔P定期检查库存,并随即提出订货,将库存补充到目标库存量 在这种系统中,库存水平被周期性地,而不是连续性地观测,每两次观测之间的时 间间隔是固定的。但是,由于需求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两次观测之间的需求量是目标库存量订货量Q3时间图2-3定期控制系统定期控制系统的优势有: 1)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补充订货。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大方便,尤其是在库存控 制是某一 工若干职责之一的情况下,有些员工更愿意以一种有规律的时间间隔 来集中精力于该项工作上。固定时间间隔对于运输管理也很有好处,运输管理部 门可以以曰、周或月等有规律的时间间隔来安排取货或送货,从而使不同运输地 点之间的运输路径标准化。5) 可以将多个订单组合起来。类似产品如果都来自同一个供应商,又在同一时间订 货,就可以将其组成一个订单。订单的组合可以节省釆购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降低 订货成本,这种方法还使得后续的开放订货变得容易。当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确 认某一产品的订单处理情况时,也可同时要求确认同一组合订单中其他产品的情 况。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供应商也可能更喜欢组合订单,例如,组合订单中的所有 产品有可能同时发运,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增加车辆的利用率。存 货 水 平变化的,从而每次的订货量也是变化的。具体见图2-3: 订货量Q1订货量Q25) 只在观测时刻知道库存水平即可。在定量控制系统中,必须随时知道库存水平, 以便判断是否到了再订货点,为此需要频繁地更新库存记录。而定期控制系统则 没有这种必要,这对于中小企业以及手工控制库存的企业来说非常合适。但是,当 一个库存系统被计箅机化,每一项进货出货的记录都十分迅速和方便时,定期控制系统的这一优势就不再存在。2.4 ABC库存分析法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企业管理中常用 的一种方法。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首创的。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 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 小的次要因素。后来,帕雷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 学家戴克(H. F. 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它是根据 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 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 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129。企业的库存种类往往很多,但其价值并不一样,有的很昂贵,有的很便宜, 所以,可以如表24所示,把库存分为A、B、C三类,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表24 ABC分类法种类所占品种比例所占金额比例A20%80%B30%15%C50%5%对于A类物料,应尽可能从严控制,保持完整和精确的库存记录,给以最高 的处理优先权:对于C类物料,则尽可能简化控制流程,管理方式以粗放式为主, 以节省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把较多的时间留给A类物料;对于B类物料,其 控制方式介于A类和C类之间,可采取常规方法,或有管理人员自行掌握。2.5传统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理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 点体现出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库存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 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从单一的库存 角度看,这种库存管理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 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一般来说,任何类型的库存,不管是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在评价库 存决策时都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循环库存和安全库存.但高水平的库存是拙 劣供应链绩效的表现,所以既能满足两次库存补给之间的需求(循环库存)又能为 供应链中存在的变化和不确定提供缓冲(安全库存)是我们所追求的.显然,高水 平的库存会掩盖供应链中的许多问题,如提前期变化大小和长短、预测的准确性、 生产能力是否受到限制、供应链的绩效等:其直接导致供应链中库存管理费用增 加。除了高水平库存带来的种种问题外,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基本结构和供应链 中库存链接流可以看出供应链中存在许多问题。5) 缺乏供应链的全局观念供应链涉及各个成员企业的供销全过程,覆盖面广、行业跨度大.一般来说, 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产出即是下游企业的投入,且经过下游企业的生产加工或服务 又变成产出,如此一环紧扣一环,衔接紧密,关系复杂,影响面广.供应链管理 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绩效,而各个节点企业都是相互独立的 市场主体,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与使命,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 的,有时可能是冲突的.这种结构的复杂性给供应链库存系统的协调管理带来了 很大的挑战.一般的供应链系统都没有针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是普遍存在的 问题。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没有 考虑对用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用户满意应该成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一项重 要指标。.5) 信息传递问题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总是想知道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过程中,也 可能会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是当交货被延迟以后。现在企业一般比较 少能做到按承诺日期交货,即使如此很多企业也不能做到准确和及时地将修改的 交货时间和订单状态通知到客户,这样自然会引起客户的不满,也会给客户带来 不必要的损失。18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理论交货状态的不准确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传 递错误和供应链中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差。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很好的 完善,所以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错误和延迟。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 之间对对方的成本等多种费用结构信息缺乏了解和沟通,再加上市场中的需求信 息在从下游企业到上游企业的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透明性和随机性的影 响,导致真实信号被扭曲或滞后传递的、波动被放大的信息作为预测分折的基础, 这样一来,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中都添加了自身的决策判断,结果导致信息持续失 真,且失真度逐级放大,最终导致库存投资过多、利润降低、误导产能计划、生 产计划失误等严重后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5)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原材料 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为了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供 应链的影首先应了解不确定因素的来源和影响程度。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研 究和跟踪其不确定因素的来源和影响,错误地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结 果造成有的物料库存增加,而有些物料库存不足的现象。5)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供应链是一个有效的整体,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绩 效。协调的目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无接缝、流畅地在供应链 中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 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果企业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就会导致交货期 的延迟和服务水平的下降,同时库存水平也会因此而增加。为了适应不确定性, 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都设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这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 但是多厂商特别是全球化的供应链中,组织的协调涉及到很多利益群体,相互之 间的信息运明度不高,这就使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由于各企业 互不相同的目标和绩效评价尺度,使得库存控制变得更加困难。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要实现有效的协调各个节点企业之间就要有一种有效 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一般有各种各样的协调激励机制用于加强部门之间的 合作,但当扩大到企业之间的协调激励时,困难就大。因此,供应链个节点企业 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不稳固的重要原因。2.6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及发展趋势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库存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费用往往占到总 成本的因此,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降低库存水平,对于大幅度 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回报率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的差别 以及所面临的新问题。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必 须作出相应的改变。下面将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几种 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VMI管理系统、JMI联合库存管理、CPFR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TPL第三方物流等。2.6.1 VMI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 管理自己的库存,用户、批发商、供应商都有各自的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 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 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在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 存控制方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 链库存管理方法一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这 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 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 谓“连续补货”,是指供应商与用户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用户的库存数据和销 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 准对用户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用户 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用户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髙供 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VMI主要思想就是实施供应厂商一体化,供应 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用户将商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 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 控制权。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地计划、更快速地 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VMI策略实施中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