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08).doc_第1页
第二章 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08).doc_第2页
第二章 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08).doc_第3页
第二章 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08).doc_第4页
第二章 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0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第一节 原料设计目前能供人们设计开发纺织产品的纤维材料很多,按来源主要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有关纺织材料的特点和性质在纺织材料的各类书中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再复述。不同种类的纤维有不同的性能,同一类的纤维也有许多差异。充分掌握纤维特性,是产品开发的基本功。一、把握纤维特性从面料设计开发的角度,则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纤维的基本性能 纤维的基本性能包括几何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必须充分了解、理解和掌握它。许多新颖纤维虽经过改性,但往往持有纤维原有的某些基本特性,本性难移。(二)纤维的优缺点到目前为止,不论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各种新合纤,都是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因此,必须充分了解纤维的优缺点。只有了解诸纤维的优劣,才能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才能优化;才能在设计、加工中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但很重要。(三)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差异纤维与纤维之间在规格、机械性能、染色性能、收缩性能等方面的差异会给加工和产品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在设计及开发前必须充分估计到,否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四)纤维性能的变异特点纤维性能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常见的如纤维的长度和线密度,还有其他各种特性。差异过大将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影响生产。但现代许多仿真产品,需要纤维保持某种差异,才能出风格、出水平。为此纤维间差异的控制和设计,将是近代新产品的一大课题。(五)纤维的关键特性每种纤维都有其特殊性,都有几种代表该纤维特点的关键特性,天然纤维如此,合成纤维也如此。许多新型化纤,如差别化纤维、功能纤维、超细纤维等,更有其特色。抓住纤维的关键特性,充分地利用它,是产品设计及开发获得成功的途径之一。实践中有大量的这方面的事例。(六)纤维与产品的关系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纤维制织各种织物,必须进一步了解不同纤维与织物服用性能的关系,织物特性与纤维的关系,各种纺织产品的要求与纤维的关系,以及各类纺织纤维的适应范围等。1、纤维与织物性能的关系(即纤维特性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各种纤维与织物各种性能之间有不同的关系,产品设计开发人员是应该熟悉的。问题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如何用好这些性能。第一,应按产品要求选择原料,要取其长,避其短,或以一纤维之长补另一纤维之短;第二,抓住关健因素,以求突出产品的主要风格;第三,针对某纤维的弱点,在纺织整理加工和纱布结构上设法弥补;第四,应全面综合考虑各项特性,力求优化组合;第五,采用高功能纤维和特种技术突破常规,这是开发新产品的有效手段。2、织物特性与纤维性能的关系(织物特性对纤维性能的要求)要获得某种织物特性,需要利用纤维相应的性能,然后选择有关纤维。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下表所示为织物主要特性与纤维性能的关系。表:织物主要特性与纤维性能的关系织物特性纤维有关性能纱线结构因素织物结构因素轻比重、卷曲度捻度、空隙率组织、结构薄细度和长度、强力、刚度捻度、纱支组织、结构强力强力、摩擦特性捻度密度、交织点耐磨断裂功、弹性、抗弯特性、表面状态、细度、静电性能捻度、粗度支持面积、厚度、组织覆盖比重、截面形状、透明度毛羽覆盖率刚度抗弯刚度、细度 捻度、支数紧度、交织度弹性弹性回复、刚度、细度卷曲状态捻度结构稳定性变形、初始模量、弹性、耐热性、回潮率紧度抗皱性弹性、刚度、细度纱内纤维数密度、厚度光泽表面特征、截面形状、细度、卷曲度捻度、毛羽组织保暖性卷曲度、表面形状、导热率空隙率体积重量、厚度透气性细度、卷曲率、表面形状毛羽、支数覆盖率、厚度起球长度、细度、刚度、截面形状、强伸度、静电捻度、毛羽密度、组织表中同时列出了纱线结构和织物结构方面的内容。此表所列仅仅是定性的关系,在实际设计中还要凭经验和实际数据进一步确定其数值。另外,此表所列内容也并不完全,仅说明决定织物的某项性能,需从纤维、纱线和织物三方面入手。只有深刻了解纤维、纱线和织物与相应性能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选择或选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纤维与纱线和织物结构,才可能设计并开发出高水平的产品。这里要强调的是,为了获得满意的性能,应注意:第一,要以织物性能为中心,选择所需原料;第二,要对性能充分理解,掌控原料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原料的选择恰如其分;第三,充分利用纤维、纱线、织物以及后处理技术,以获得最佳效果;第四,围绕某一性能,在选用原料时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若影响不大,可以不必顾忌。以上是常规纤维与常规纺织品之间的关系。对于新型纤维来说,还有许多新的、细的、深层次的关系,值得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例如,纤维截面形状的改变,初看变化并不复杂,但实际上,使纤维的比表面积、容积发生了很大变化,纤维的密度、光泽等也随之而变,纤维的许多物理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也会受影响。这些对织物来说,影响的内容和深度,更是广泛而深刻。已有大量事实可以证实。如果其间关系不清楚,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但不能发挥纤维异形的优势,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同样使用细旦和超旦纤维,似乎只是纤维线密度的一点变化,事实表明,超细旦纤维不仅本身的许多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织成的织物,其特性的改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应用高新技术纤维时,不但要了解纤维特性的一般变化,而且还要了解其深层次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后果及其对织物的影响。了解纤维对织物的影响,最好做到定性和定量。应指出的是;各种高新面料,其织物要求质量高、精细、有创新特色,为此,必须精心设计,精雕细刻。既要深刻理解所用的新纤维,又要熟悉纤维与织物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只有真正做到知己知被,才能得心应手。3、不同用途纺织品对原料的要求设计开发一种纺织品,首先要了解它所要求的主要性能和功能,然后选择相应的原料。当然具体设计时,不仅应作定性考虑,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同时要计及纱与布的结构、加工工艺、生产条件以及产品的审美性和经济性等。不同用途的纺织品对原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从下表可以看出各种纺织品的基本要求。这里仅仅罗列了各种产品对纤维所需的基本性能,这是极不够的。产品在性能方面的要求随各种具体情况和用途有很大的差异。就衣料来说,闲散服要求轻便、舒适、易洗;旅游服最好方便、随便、舒适、全气候;运动服希望有足够的可伸性、可复性、湿热交换性、使用方便、全气候性,以便显得有活力;工作服随各种工作有自己的特点等。当然还要考虑时间、地点、场合、男女、老幼等具体情况。一般产品的用途决定产品的性能,因此产品用途是新产品开发的更主要的目标。为此在产品设计开发时,首先确定用途,但应以主要用途为出发点,而且尽可能具体明确;然后根据这一用途选择织物的特性,织物特性也应突出重点,进而选定有关性能的纤维;在这一设计过程中,自然也应照顾到其他次要因素。表:不同用途的纺织品对纤维性能与功能的要求纺织品对纤维性能与功能的要求衣料强伸度、尺寸稳定性、轻、吸湿性、透湿性、透气性、保暖性、隔热性、防水性、疏水性、舒适性、易染性、安全性、抗静电性、阻燃性寝具舒适性、透湿性、冷暖性、耐久性、耐洗性、卫生性、阻燃性窗帘阻燃性(第一位)、保湿性、隔热性、隔音性、吸音性、抗静电性、防火性、防菌性、防霉性、吸湿性、吸水性体育用品高强力、质轻、坚牢性、防水性、透气性、透湿性、防火性、防霉性、流行性运动功能性农林水利高强力、高模量、耐气候、柔软性、拒水性、高比重、光谱转换性过滤材料耐热性、易剥离性轮胎线质轻、高强力、耐磨耗、耐冲击、尺寸稳定性、高粘结性、耐水性、耐气候性、耐药品、阻燃、抗疲劳土木建筑用与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用纺织品类似作混凝土增强材料时,要强力高、高模量、耐碱性、耐锈性、耐腐蚀性、混凝土粘结性作为耐热材料时,要求强耐火性、耐热老化性、耐燃烧性土工布:质轻、耐压、耐腐蚀、抗磨、高渗透能力海洋开发用绳网要求:质轻、高强、耐压性、耐久性、非腐蚀性、耐冲击性、耐磨性、低比重和高比重、海草等海洋生物的易附着性、藻类贝类等海洋性生物的非附着性、吸附性宇航用弯曲、切削、开孔等机械加工性、轻量化、火箭上升时耐高噪音性、耐冲击性、耐热性能源开发原子炉等要求:高保湿性、阻燃性液化气输送要求:低湿保冷性、耐冷性海水提铀要求:高吸附性、耐海水性、高分离性医疗用人工脏器:决定于有关器官的功能、纤维对生物体的适应性、抗血栓性、渗透性和选择性手术用线:体内崩解性、生物吸收性情报用情报记录纸、打字机色带、绝缘材料、无尘室用品、光纤维等情报领域:光功能性、导电性消防用耐热性、耐火性、阻燃性、耐气候性、耐磨耗性、耐药品性、请量化军工用衣料类:防水性、疏水性、透湿性、通气性、抗静电性、防火性、耐热性、耐寒性、全气候性、轻薄化、压缩性、收藏性帐篷:通气性、透湿性、疏水性伪装:对可见光和红外光(七)纤维的可纺性、可织性和可染性纤维的变化对纺、织、染加工有很大的影响,当代各种新颖纤维虽有创新之优,却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后加工工艺,有时甚至要改变工艺、改变设备、改变工序。但实际上,在应用时它们在设计、织造和染整工程中的难度也水涨船高,出现了许多常规加工所没有遇到的问题。二、原料设计原则在原料选择时,应根据产品的用途、特点及对象,选择相应的纤维原料及其混纺比。】第二节 纱线设计不同的纱线结构,不同结构纱线的配置,会产生丰富多样的产品。在纱线设计中,不仅要设计纱线的结构,还要按织物风格要求设计纱线的线密度、捻度与捻向。一、纱线的结构纱线是介于纤维与织物之间的“中间体”,它与织物的关系自然更为直接。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由纤维制成织物的,必须要运用纱线的特点。但是纱线并不单一,它随原料、原料的组合、纱线结构和加工方式的变化,品种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代各种新纤维的开发应用,新型纺纱的不断涌现,纱线在结构上作种种改变,纱线的品种大幅度的增加,在性能上、外观上各有特色,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果不掌握、不熟悉这些纱线,要运用纱线,设计出美好的织物,是难以想象的。下面先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纱线的类型。(1)按原料分类:棉纱、麻纱、毛纱、绢纺纱、梳毛纱、仿毛纱、生丝、丝线、粘胶纱、醋酯纱、锦纶纱、涤纶纱、混纺纱、混合长丝纱、交粘线。(2)按纤维形态分类;短纤纱、长丝纱、变形纱、特殊纱(饰纱、膜裂纱、纸状纱)、被覆纱(包缠纱、包芯纱)。(3)按纱的根数分类:单股线、双股线、三股线、多股线。(4)按捻度分类:S捻纱、Z捻纱、强捻纱、弱捻纱、常捻纱、极强捻纱、无捻纱。(5)按用途分类:机织纱、针织纱、手编纱、缝纫纱、手缝纱、花边纱线、刺绣纱、工业用纱。(6)按细度分类:高支纱、中支纱、低支纱。(7)按纺纱方式分:环锭纱、自由端纺纱、自捻纺纱、包缠纱、包覆纱、包芯纱、精梳毛纱、粗梳毛纱、普梳纱、精梳纱、废纺纱。(8)按纤维成分分:纯纺纱、混纺纱。(9)按纤维长度分:棉型纱、中长型纱、毛型纱。二、纱线规格的设计(一)纱线的线密度复习:1、纱线细度的表示方法:线密度(特数)、公制支数、英制支数、纤度、纱线的直径,及其换算(1)线密度Tt(tex):1000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2)公制支数Tm:在公定回潮率时,1克中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的米数。(3)英制支数Te:在公定回潮率9.89%时,1磅中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4)纤度D(旦):9000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5)纱线直径(mm):纱线直径的计算公式:kd表示纱线的直径系数,棉纱线0.037,丙纶纱0.049,腈纶纱0.43,维纶纱0.041,精纺毛纱0.040,粗纺毛纱0.043。2、换算,纱线原料棉纯化纤涤/棉65/35维/棉50/50腈/棉50/50丙/棉50/50C值583590.5588587587587Te=0.5905Tm;Tm=1.693TeTtTm=1000D=9Tt习题:分别将4040(经纱与纬纱同为40英支单纱)棉府绸和4040涤65/棉35涤棉府绸换算成线密度表示。纱线线密度的确定是织物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线密度大小对织物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根据织物的用途和特点加以选择。在织物设计中,经纬纱线线密度的配置一般有三种形式,即Ttj=Ttw,TtjTtw,TtjTtw。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Ttj=Ttw和TtjTtw的,但其差异不宜过大。(二)纱线的捻度纱线的捻度与织物外观、坚牢度都有关系,在设计时应根据织物的特点,对纱线的捻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在临界捻度范围内,适当增加纱线捻度,能提高织物的强力,但捻度过大,织物手感变硬挺,光泽较弱。捻度较小的织物手感柔软,光泽较佳。设计时要根据经纬纱的不同及纤维长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捻系数,一般是经纱捻度略高于纬纱捻度,薄型织物捻度大于松软织物,线密度低的纱线捻度大于线密度高的纱线,纤维长度短的纱线捻度大于纤维长度长的纱线。当织物用股线制织时,线与纱的捻度配合对织物强力、耐磨、光泽、手感均有一定影响,当股线与单纱的捻系数比值为时,股线强力最高,当捻系数比值为1时,则表面纤维平行于股线轴心线,纱线光泽好,且纱线的结构较紧密。由于在并捻过程中其单纱已除去了部分杂质,表面毛茸减少,所以线织物的耐磨性、手感与光泽均优于纱织物。(三)纱线的捻向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纱线的捻向分为Z捻(右捻)和S捻(左捻)两种,织物中经纬纱捻向的配合对织物的手感、厚度、表面纹路等都有一定的影响。1、捻向对织物手感的影响织物内经纬纱的捻向对织物的手感有直接影响。图(a),经纬纱为异向捻并分别为Z、S捻的配合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经纬纱异向捻配合时,交织处经纬纱内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不能平行嵌入。所以,它的结构没有经纬纱同向捻的紧密,纤维的滑移可能性较大,强力稍低,而织物厚度显得稍厚,手感比较柔软丰满。图(b),经纬纱同向捻并均为Z捻。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处,经纱方面的捻向完全和纬纱正面的捻向趋于一致。经、纬纱交错时就互相嵌入,拉伸时纱线间的切向滑动阻力较大。因此,经纬同捻向的织物结构就比较紧密,断裂强度也比较高,而织物厚度相对较薄,手感较为挺实。 2、捻向对织物光泽的影响(1)经纬纱捻向对光泽的影响当采用不同捻向的经纬纱进行交织时,如图 (a)所示,经纱为Z捻纱与纬纱S捻纱配合,其经纬交织点在接触处纤维相互交叉,不但织物表面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同,组织点突出,贡条明晰,光泽较好,且交织处纤维互相垂直吸色性好,染色均匀。当经纬纱捻向相同时,如图 (b)所示,经纬纱均为Z捻,在织物的表面上纤维排列方向相反,且在交织处互相平行,所以光泽稍逊。(2)捻度对织纹清晰度的影响纱线表面纤维的排列状况,会影响纱线的反光性能,在组织设计时,只有懂得了纱线的反光性能,才能与组织合理配合,以获得织纹清晰、条格隐现或织物表面光滑平整的效果。要获得清晰明显的斜纹效应,必须使织纹的斜向与反光带斜向一致,即织纹斜向与纱线捻向相反。 3、经纬纱捻向和织物外观效应利用经纬纱正反捻向光线反射不同这一特点,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隐条、隐格或其他隐型花型。4、捻向对斜纹织物透气量的影响如图 (a)所示经纬纱分别为Z捻和S捻时,织物较厚,透气量均较小。如图 (b)所示当经纬纱都用Z捻时,无论是左斜纹或右斜纹,织物较薄,透气量均较大。第三节 织物设计在原料选定、经纬纱线组合确定后,应进行织物设计,包含织物组织设计、织物经、纬密度设计、布边设计。一、织物组织设计织物组织设计是织物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及性能。设计织物时,对织物组织的选择应考虑织物的品种,织物品种的不同对织物组织的要求不同,如平布、府绸必须选择平纹组织,卡其、华达呢则选择2/2斜纹或3/1斜纹等组织,绉纹布要用绉组织,小花纹织物要选用小提花组织等。进行组织设计时,还应综合考虑纤维原料、纱线线密度、经纬密度及纱线排列等因素,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果;应考虑生产条件,如织机类型、综片数、纹针数、选纬针数(梭箱数)等;利用各类组织没计的基本规律与形式变化法则,设计出体现织物风格特征的新颖组织。二、密度与紧度设计织物经纬密度的大小和经纬密度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影响织物结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风格和物理机械性能。显然,经纬密度大,织物就显得紧密、厚实、硬挺、耐磨、坚牢;密度小,则织物稀薄、松软、透通性好。而经纱密度与纬纱密度之间的比值,对织物性能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织物中密度大的一方纱线屈曲程度大,织物表面即显现该方纱线的效应。此外,经纬密度的比值不同,则织物风格也不同,如平布与府绸,斜纹布、哔叽、华达呢与卡其都具有不同的外观风格等。(一)紧度理论设计法根据织物中经、纬纱的交错情况,在一定的线密度、织物组织和结构相条件下,假设纱线为不可压缩的圆柱体,经纬纱最大理论密度可按下式计算:(推导参考谢光银主编的纺织品设计P3438)式中,Pjmax、Pwmax织物最大理论经密、纬密,根/10 cm;Ejmax 、Ewmax规则组织紧密结构织物各结构相的经、纬向的紧度值,%;Rj、Rw织物组织的经纬纱循环数;tj、tw完全组织中只组织的经纬纱交错次数;N结构相序数(N0)dj、dw经纱、纬纱的直径,mm;假设纱线是柔软且不可压缩与伸长的圆柱体。纱线在织物内的直径可以按下式计算:式中:kd织物内纱线的直径系数;Tt纱线的线密度,tex;纱线的密度,g/m3棉纱线kd=0.037。在求得最大经、纬密度后,分别乘以设计所要求的经向紧密率和纬向紧密率即得所设计织物的经密与纬密。Pj = Pjmax KjPw= Pwmax Kw式中,Kj、Kw所设计织物的经、纬向紧密率,%。紧密率K:是指实际织物的紧度对相同组织、相同结构相的紧密结构织物紧度的比值。 可用来确切地比较各种实际织物之间的紧密程度。式中,K织物的紧密率,%;E实织物的实际紧度,%。例题:某精梳府绸,采用J14.5J14.5 tex,结构相为7,其经向为最大紧密状态,纬向紧密率为77%。求其经、纬密度。解:以上是根据织物结构理论计算求得的经、纬密度。对于具有相同平均浮长的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别以及纱线性质、织造工艺的影响均未考虑,因而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在产品设计时,需做适当调整,更需要在产品试织中做进一步修正。 (二)经验公式法应用勃莱依经验公式可以求得正常织造条件下织物的最大经、纬密度。这种方法可分4种情况计算。(1)方形织物的经、纬密度织物经、纬向密度相等,经、纬纱线密度相等的织物称为方形织物,其最大经、纬密度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 Pjmax(Pwmax、Pmax)方形织物的最大经(纬)向密度,根10 cm; Tt经(纬)纱线线密度,tex; F织物组织的平均浮长应用此公式时须设Fj=Fw; m织物的组织系数(随织物组织而定)见下表1所示;C不同种类织物的系数,见下表2所示。表1 各类组织的m值的取值表组织类别Fm组织类别FM平纹F=Fj=Fw=11急斜纹FjFw取F=Fj0.42斜纹F=Fj=Fw10.39急斜纹F=Fj=Fw0.51缎纹F=Fj=Fw20.42急斜纹FjFw取F=Fw0.45方平F=Fj=Fw20.45缓斜纹FjFw取F=Fw0.31经重平FjFw取F=Fj0.42缓斜纹F=Fj=Fw0.51纬重平FjFw取F=Fw0.35缓斜纹FjFw取F=Fj0.42经斜重平FjFw取F=Fj0.35变化斜纹FjFw取F=Fj0.39纬斜重平FjFw取F=Fw0.31变化斜纹FjFw取F=Fw0.39表2 不同种类织物的系数织物种类C值织物种类C值棉织物1321.7生丝织物1296精梳毛织物1350熟丝织物1246粗梳毛织物1296(2)织物经、纬纱线线密度不等,经、纬向密度相等当织物经、纬纱线线密度不等,而经、纬向密度相等时,则织物最大密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为经、纬纱线线密度的平均值,其计算式为 (3)织物经、纬纱线线密度相等而密度不等 织物的经、纬纱线线密度相等而密度不等时,大多数情况下,织物的经密总是大于纬密,其经、纬密的计算公式为 Pwmax=KPj0.67 式中 K方形织物结构时的常数。Pj设计织物的经密求K时,需要将此织物转化为紧密状态下的方形织物来计算,即Pjmax=Pwmax=Pmax,于是 Pwmax=KPj0.67 K= PwmaxPjmax0.67= PmaxPmax0.67= Pmax1.67 将求得的K值及已知的Pj值代入Pwmax=KPj0.67中,即可求得所需的Pwmax值。例题:设计某纯棉2/2斜纹织物,经、纬纱线均为28 tex,拟定经密为335根/10 cm,求该织物的最大纬密。解:先求出转化为方形织物时的最大密度:式中1.31斜纹织物的Fm值Pwmax=KPj0.67= Pmax1.67Pj0.67=3271.673350.67=322根/10cm(4)织物经、纬密度与经、纬纱线密度均不相等 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方法与方法3相同,先求出K值。 例题:今设计一纱直贡织物,其经、纬纱线线密度为29 tex36 tex,织物组织为五枚经面缎纹,经向密度为503根10 cm,求其纬向最大密度。 解 根据题意,应使用方法4 先求出再求出K值 则因此,最大纬纱密度为267根10 cm。运用这一经验公式,不仅可以求得所设计织物的经、纬密度,还可以在拟定了纱线的线密度与密度后,预测织物的紧密程度,从而预测其织造的难易程度和织物的外观风格。例题:某全毛啥味呢,其线密度为(17.9 tex2)(20 tex2),上机密度为276根10 cm272根10 cm,试判断(1)织造是否困难;(2)织物是否太松。解:(1)此织物相应方形织物的最大密度为:该织物为精纺毛织物,织物组织为2/2斜纹,故式中取C=1350,Fm=1.31假设已知Pj=276根10 cm,求出K值 则因此,最大纬纱密度为295根10 cm,大于现设计织物的纬密272根10 cm,所以织物织造不困难。(2)判断织物是否太松时,用紧密程度百分率的值进行判定。具体方法如下:将现设计的织物折算成方形织物,因此,该织物不会太松。判定方法:PwmaxPw ,织造无困难Pwmax95% ,特紧密为85%95%,紧密为75%85%,适中为65%75%,偏松65% ,特松运用这个经验公式,在棉毛织物设计中可以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应该说明一点,这一经验公式中虽然考虑到纤维性质(系数C)、纱线线密度(Ttj与Ttw)和织物组织(系数Fm),因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实际运用中,尚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运用在毛织物设计中时,系数Fm有时尚需做某些调整,以使求得的相对密度更加符合织物的实际情况。(三)参照设计法由于影响织物经、纬纱紧度与密度的因素很多,上述几个公式无法加以全部概括,计算结果总会有某些偏差。实际上,产品设计时,往往先参照类似品种来初步确定,然后通过试织加以修正。好在现有品种十分丰富,几乎覆盖了所有使用领域,足够供设计者参考借鉴。而且,一定品种的织物总有自己特定的紧度范围,这是它的性能与风格决定的。即使新的织物品种,往往是在类似品种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设计者应熟悉各种织物的紧度范围和产品规格。色织物的一般紧密范围见表33所示。表3-3 色织物的紧度范围织物品种织物组织经向紧度(Ej)纬向紧度(Ew )经纬向紧度比(Ej:Ew )男线呢2/2右斜纹68641:0.93男线呢3/2右斜纹90661:0.72男线呢2/2右斜纹80581:0.70女线呢平纹65531:0.85女线呢绉组织68581:0.83女线呢复杂纬起花58571:0.98纱府绸提花组织70.341.31:0.58纱府绸提花组织78.642.71:0.54色格纺提花组织52.345.61:0.86涤棉色格纺提花组织46.741.61:0.90被单布平纹63.3644.21:0.85二六元贡斜纹变化103.376.041:0.74彩格绒2/2斜纹55.3640.86:1(四)相似织物设计法组织相同的两个织物,当其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紧度、缩率和单位面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如果相似织物的纤维原料与纺纱方法相同,则织物的纱线直径系数Cd相等,则有公式 如果相似织物之间的原料不同,或纺纱方法不同,则纱线直径系数分别为Cd和Cd1,此时有下列计算公式 根据上述关系,就可以进行相似织物设计。相似织物设计在毛织物设计中用得较多。例题:某凡立丁成品重量为187g/m2,线密度为18.85tex2,成品经纬密度为243根/10cm204根/10cm。现拟将成品重量改为176g/m2,要求织物风格不变,求相似织物的线密度与密度。解:设原织物为A,改变后的织物为B,则所仿造毛织物的主要结构条件:(16.68 tex2)(16.68 tex2),258.5根/10cm217根/10cm。(五)紧度系数设计法为了计算方便,毛织物设计中普遍采用“紧度系数”这一参数,或称覆盖系数。它没有量纲,是个不名数。紧度系数由紧度公式获得,分经向紧度系数和纬向紧度系数,分别用Kj和Kw表示。经向紧度系数纬向紧度系数织物的总紧度系数经向紧度系数Kj或纬向紧度系数Kw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同类产品在纬经比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的结构紧密程度。紧度系数设计法认为:当织物组织相同时,若两种织物的总紧度系数和纬经比相等时,则其紧密程度一致。紧度系数设计法可以用于计算相似织物和新品种设计。1、相似织物的计算织物的身骨、手感基本相同,但单位重量不同的织物称为相似织物。例:原织物为内销涤毛凉爽呢,平纹组织,用16.672 tex毛涤纱制织,成品经密纬密为254216根10cm,单位重量为168.2 g/m2。现在要求改织193.8g/m2的涤毛新品种,求其经纬密度和毛纱细度? 解:根据题意可知,这是求相似织物的规格。先求出原织物(也即新织物)的紧度系数求出新织物的经、纬纱特数由于是相似织物,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五)相似织物设计法有即,则 Tt新=44.26tex=22.13 tex2求出新织物的密度由于,所以原产品的纬经比=新产品的纬经比原产品的纬经比2162540.85所以新产品的经纬纱密度为:2、新品种设计鉴于上述几种密度设计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建议以平纹V结构相紧密结构为基础,并结合经验法中的Fm值作为精纺毛织物成品的紧度系数。当经、纬纱线线密度相同,且经、纬密度也相同时,根据紧度公式即可获得各类组织的紧度系数的计算通式,用以设计精纺毛织物的成品密度。当纬经比=l时,总紧度系数Kz为式中,Kmax方形织物中成品最大经(纬)紧度系数。由上式可知:平纹织物的Fm=1,Kz=90.92;三枚斜纹织物的Fm=1.17,Kz=106;四枚斜纹织物的Fm=1.31,Kz=119。也就是说,当纬经比等于1时,毛织物的总紧度系数一般不应超过上述数值。当纬经比1(非方形织物)时,其成品的紧度系数可用下式估算式中,B成品纬经密度比(Tt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