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旗县2010-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前 言为摸清我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强今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计划性,有效协调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关系,更好地指导我县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等5部委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的要求,结合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在充分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技术人员详细论证,并征求各乡镇意见,与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编制完成了社旗县2010-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保证规划科学合理,切实推动我县农田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县成立了由主管县长负责,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局、鸭灌处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工作具体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县水利局负责规划编制,其它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各单位分工负责,共同协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县水土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和农、林、牧、渔业对水利设施的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整治规划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中长期规划紧密结合,并合理安排各行业用水需求,妥善解决工农业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等各种矛盾,提出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任务、主要措施、实施建议和管理意见,作为指导全县水资源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安排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各项水事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的编制,不仅摸清了社旗县农田水利工程的家底、明晰了农田水利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法律地位上、从制度上、从机制上全面规范社旗县今后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协调和引导各部门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方向,整合涉水项目,真正用足用好农田水利建设范畴内各类项目资金,大幅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促进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本规划经省发改委和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同意后,计划2010年6月由社旗县人民政府或县人大审批发布。综合说明 规划背景社旗县的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直以来,全县缺乏统一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多头投资、重复建设、投资分散、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等方面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和农田水利发展需求,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进一步规划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的要求及编制提纲为依据,社旗县组织人员编写了此次社旗县2010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基本情况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部边缘,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全县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县域气候属北亚热带边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降雨量809mm,全县农业生产耕地面积130.14万亩。社旗县土地肥沃,属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绿豆、黄豆等,经济作物以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烟叶为主,农业生产对水利工程的依赖性很强。社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利工程较多,止2009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7398处,有效灌溉面积43.69万亩,为我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存在运行时间久,渠系配套不完善,工程损毁现象严重等问题,造成工程效益逐年锐减,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坚持不懈地在统一的规划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02020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新建部分小型水源并配套灌排设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规划目标任务本次规划的整体目标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20102020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全县要新增灌溉面积44.5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2万亩;新增排涝面积12万亩,新增灌溉供水能力8732万m3,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完好率达到80%,农田灌溉水利用平均达到75%,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年均增产粮食150万公斤。 工程总体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兴水为重点,采取灌、排、蓄、引、喷等形式,尽量蓄住天上水,科学拦着过境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有效用好外引水,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 建设内容本次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为小型水源工程新建、改造和灌区灌排工程续建配套改造工程。20102020年,规划新建机电井完成本次工程需新打井4010眼,旧井改造2680眼;新修、改造塘坝688处;新修改造堰坝(闸)503处;新建、改造泵站33处;续建配套改造渠道938公里,其中衬砌938公里,配套建筑物12990处;改造排水沟830公里,配套建筑物1792座,总需动土方1742.69万m3,砼133.87万m3,砌体83.6万m3,装机27382千瓦。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旗县2010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按照典型工程投资估算方法,估算整体工程总投资73192.42万元,其中小型水源新建、改造工程投资估算54539.91万元,灌溉系统配套改造工程投资估算为16653.19万元,排涝系统配套改造1999.32万元。工程投资主要从申请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配套和群众自筹三个方面筹措,其中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补助总投资的60%,即43915.45万元;省、市、县地方财政配套总投资的30%,即21957.73万元;受益群众自筹资金(以劳抵资)占总投资的10%,即7319.24万元。 国民经济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内容批准实施后,到2020年,全县灌溉面积达到88.2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2万亩,新增排水除涝面积12万亩,新增供水能力8732万m3,粮食年平均增产1890万公斤,确保全县粮食高产稳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增长,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据分析测算,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出效益16367.6万元,节水效益1592万元,除涝效益2400万元,总效益达20359.6万元/年。通过效益分析计算,工程投资回收期Pt为6.3年12%,经济净现值ENPV=28133.02万元0,效益费用比EBCR=1.431。因此,该规划工程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项目切实可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可改善全县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促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合理开发水资源,对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虽然在工程施工时,对局部环境在短期内有一定负面影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可以将影响降到最小,不会造成长期的损失影响。 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根据社旗县实际情况,为保障审批后的规划内容能够顺利实施,本次规划在经省专家评审通过后,将在2010年6月由县人民政府或县人大以正式文件批准下达,成为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在20102020年间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依据。同时,县政府成立相应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和协调全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严格财务制度,合理安排水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县、乡镇的农田水利工作能力建设,进行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工作,确保规划内容按计划顺利实施,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1. 基本概况1.1自然条件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处东经1124611311,北纬32273309之间,东与泌阳县接壤,西与宛城区毗连,北与方城县交界,南与唐河县为邻。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46个行政村,120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30.14万亩,总人口65.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全县地处南阳盆地东北边缘,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由浅山过渡到平原。全县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其中:东北部为浅山区,最高峰高程711米,面积约8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2%;中部和西部为平原区,海拔高程在104至140米之间,地势比降为1/1500,面积约49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1.0%;东部和东南部为岗丘区,岗凹相间,海拔高程在148至175米之间,地势比降为1/1000,面积约62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8%。县内有14条岗,分别是:闫殿岗、张庄岗、吉岗、庙岗、彭岗、鲁庄岗、王营岗、范庄岗、万田岗、贺岗、邓岗、朱集岗、长岗,岗势走向多为由东北向西南。气象:县域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用多种作物生长。特征是:春暖多干旱、夏热雨集中、秋凉多阴雨、冬寒缺雨雪。多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1.6,1972年6月11日,最低气温17.0,1960年1月30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6天,全年累计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相对湿度71.2%。历年平均降雨量809mm,历年平均蒸发量1563mm。河流:我县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全县大小河流13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条(赵河、潘河、唐河、晏河、马河、饶良河、毗河),赵河和潘河在社旗县城东南2公里处河口村交汇后称唐河,河流坡降大都在1/500至1/1250之间,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一到干旱季节,河水断流,到汛期,洪水溢岸,造成灾害。水文地质:总体来看,全县地下水大致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浮水,分布普遍,埋深1015米,存在于黄胶泥及其夹礓石的裂隙中,出水量每小时10吨左右,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浅,随季节变化大;第二层:埋深在745米之间,含水层厚214米,含水层为黄色中粗砂、砾石组成,有少量泥质,部分地区含卵石,该层出水量较大,分布在唐河两岸及其以西的平原地区、岗丘区的岗间凹地;第三层:含水层埋深在63130米之间,厚1020米,岩性为灰绿色泥质中粗砂砾石,水量不大,主要分布在东部岗丘区及唐河以西部分村庄;第四层:承压水带,分布在赊店镇至青台一带及桥头西北、晋庄以西,含水深在150240米之间,厚4080米,岩性为泥质粉细砂和泥质中细砂。主要含水层从北向南,砂粒由粗到细,由砾、卵石到中粗砂砾石,砂层由浅变深,各砂层从顶到底由细变粗。地下水总的流向是从北流向南。土壤:全县土质良好,PH值在6.57.2之间,土质可分为三类:黄棕壤土,面积647平方公里,分布在东部岗丘区和沿河平原地区;砂姜黑土,面积543平方公里,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和离河较近的平原;潮土,面积13平方公里,分布在沿河两岸的平原地区。1.2 社会经济状况社旗县1965年11月13日建县,由当时的泌阳、南阳、唐河、方城四县的边缘区组合而成,交通通达,境内有社红、方枣、鲁姚、社舞等干线公路,电力能源充足,境内有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8座,10 KV开关站1座,通讯发达,全县农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境。规模工业企业70余家,骨干企业有:赊店酒业、华茸堂药业、森霸光电、英宝电子等10余家。据2008年社旗县年鉴统计,社旗县国民生产总值7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2736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416元。1.3 农业生产状况全县农业生产耕地面积130.14万亩,土地肥沃,养分含量较高,适宜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绿豆、黄豆、红薯等,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绿豆生产基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烟叶等。“珍珠小麦,唐庄藕,陌陂三粉,小磨油”为社旗四大土特产,闻名遐迩,畅销中外。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7.1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0.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2.1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00200吨,棉花产量11580吨,油料产量48295吨,蔬菜产量368936吨,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1.4 自然灾害情况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社旗县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和旱涝,而且洪涝和旱灾频繁交替进行。洪涝灾害主要危及县城、沿河两岸和低洼地带,多集中在68月份。自1949年至今,社旗县发生的较大洪水有5次。1955年洪水进城,使房屋倒塌4000余间,唐河两岸淹没耕地8万亩;1975年“758”洪水县城有8处决口,平均水深2米,内涝致使房屋倒塌2000余间,唐河两岸淹没耕地15万亩;1979年洪水堤防决口6处,内涝致使房屋倒塌304间,唐河两岸淹没耕地9.2万亩;2000年唐河洪水越岸,造成县城区2处决口,5处重大险情,水深达24米,居民住宅被淹,全县受灾面积28万亩,造成经济损失达1.6亿元。2004年7月,全县普降暴雨,特别是唐河上游水位仅次于“758”,致使县城内水深达2.5米,低洼地带的房屋淹至二层,全县受灾面积22万亩,造成经济损失1.2亿元。社旗县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且年内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因此旱灾也频繁发生,建县以来旱灾32次,使农业严重减产有13次,主要受灾年份是:1966年、1972年、1978年、1985年、1986年、1993年、1994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6年、2009年春季,受灾面积343万亩,绝收面积48万亩,旱灾造成塘坝干枯、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同时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蔬菜、水产品、林业生产也遭受严重的损失。我县干旱灾害特点:一是干旱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二是干旱发生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三是旱灾分布时间以夏旱和夏秋连旱最多;四是旱灾分布面广,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2.农田水利现状2.1 工程现状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始终把兴修水利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兴建了一批防洪抗旱骨干工程,配套建设了一批农田水利工程,使全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止2009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7398处,有效灌溉面积43.69万亩,其中大型灌区1处:鸭河口水库社旗灌区,设计引水流量17.6m3/s,设计灌溉面积28.5万亩(其中桥头8.5万亩大冯营7万亩,城郊5.3万亩,李店2.5万亩,晋庄5.2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10.86万亩。引河渠4条:设计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实灌面积0.64万亩。小型水库9座:设计面积 4.59万亩,实灌面积0.4万亩。机电灌站33处:基本能用13处,站首和渠系损坏20处,设计灌溉面积5.4万亩,实灌面积1.4万亩。机电井6755眼,灌溉面积26.44万亩,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塘坝596座:其中渔塘209座,灌溉塘233座,拦河坝154座,灌溉面积3.9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41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4.62万亩,管道输水面积0.77万亩,喷灌面积2.02万亩;全县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6.3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8平方公里。2.2运行管理现状社旗县的大型水利工程鸭河口水库灌区由社旗县鸭河口灌区管理处管理,对工农业用水实行了计量水费征收管理。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因受资金限制,设计和施工标准较低,特别是现有的9座水库,大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管理方式比较粗放,都由当地受益村或村民组自行管理使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有人用、无人管,只使用、不维护”的状况。同时,乡镇水利站也被撤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职能进一步弱化。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毁坏严重,工程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面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社旗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实际,抓住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针对不同工程,分别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对县管的水库、灌区进行彻底改革,人员经费和管护维修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同时,对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别采取承包、租赁、业主制管理等形式进行了改制,使工程的产权明确,管理到位,运行较好,较好地发挥了工程的应有效益。但目前,改革的力度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县在农村用水协会和农村集体管水组织建设上仍没有明显进展,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和管理责任仍没有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很重。2.3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两方面问题,需值得重视和急待解决。2.3.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1)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我县的水利工程大多建于70年代,且建设的标准偏低,经过近30多年运行,工程普遍老化失修严重,机电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处于低能高耗状态,灌区已有20%工程丧失功能,50%工程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入80年代灌溉面积增长小于衰减面积,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灌溉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效益面积衰减局面尚未得到根本好转。(2)灌溉技术落后:由于我县目前大部分采用比较落后的传统地面灌溉技术,因此在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上,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井灌区畦田平整差,且较长,渠道配套不完善,田面不平整,渗漏严重,再加上管理不善,水利的利用系数只有0.40左右,也就是说从水源到作物根层,有一半以上的水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3)水价较低,偏离价值,造成效益差和管理水平低。灌区水费价格按规定基本水费4.5元/亩,计量水费4.1分/米3,按每亩定额6080米3水计算,每亩全年只能收取15元。以小麦为例,按水分生产要素计算(最低水平)每立方米水可产生粮食0.8Kg,水利分摊效益0.4计算,因水增产粮食128Kg(小麦),价格1元/Kg,每亩增产128元,因此产出与投入不成比例,形成了剪刀差,再加上农业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跟不上,形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能自我发展,造成单位效益差,群众浇地难的被动局面。(4)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水利建设资金虽然近几年不断增加,但同农业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水利投入滞后于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上级投资项目有限,并且多数项目需地方各级匹配资金,致使有些水利工程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二是水利投入没有稳定的筹集渠道。我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财政属吃饭财政,无力投入。三是群众收入低下,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水利投入不足是制约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相关涉农部门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无序建设、重复投资、低标准施工也是造成全县不同乡镇农田水利发展不均衡、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发挥不明显的一个原因。2.3.2工程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1)大量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不明晰,管理责任不落实,水费无法征收,造成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工程毁坏严重,效益衰减。(2)旧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和管理方式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严重脱节,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3)部分农民对水是“商品”的意识相对淡薄,习惯吃“大锅水”,对合理征收水费不支持,造成水利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缺乏资金,难以长效持久发挥效益。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兴修水利是治国兴邦的百年大计,我县由于建县晚,基础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繁。建国以来,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县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其中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水利设施,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标准偏低,工程基础薄弱,工程设施少,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旱涝灾害仍然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主要表现在: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不完善,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水资源利用水平比较低,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生产手段落后、工程不配套、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等原因,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缺口较大,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偏少,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日趋紧张,水污染日益严重。综上所述,现有工程状况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方面差距很大、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县委和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建设与管理滞后的状况不改变,势必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基础产业的指示,必须把水利放在与能源、交通同等重要的位置,转变机制,优先发展,提高效益,尤其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因其估算投资小、见效快、操作灵活、便于管理和有效地吸纳民间资本、盘活水利资产,更应优先加强建设,壮大水利基础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没有稳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供保障,农业要取得这么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从目前我县农业发展需求来看,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1 水土资源总量3.1.1 水资源1、水资源类型我县地处北亚热带,多年平均径流深257mm,有较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良好,适用于农田灌溉。水资源从形式上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地表水,二是地下水。2、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1)地表水资源概算社旗县地形地貌由平原、岗丘、山区组成,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以唐河为界,以西为广阔平原,以东为岗凹相间的岗丘地,东北部为浅山区。根据社旗县各雨量站和水文站资料统计分析,我县降雨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趋势,按照地形地貌特点和各地降雨情况,分为平原区和岗丘区计算。依据社旗县19512000年气象资料,岗丘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30mm,平原区为809mm,由此计算出社旗县年平均降水总量和不同保证率降水量见表31:不同保证率降水量计算表 表31分区名称面积(Km2)均 值P=50%P=75%P=95%降雨量(mm)总量(亿m3)降雨量(mm)总量(亿m3)降雨量(mm)总量(亿m3)降雨量(mm)总量(亿m3)平原区5778094.67778.54.49668.23.865623.24岗丘区6268305.20798.54.99674.54.225683.56合 计12039.879.488.086.80 由于社旗县地形地貌各地不一,大气降水分布不均,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也不相同,根据河南省多年平均径流深值计算出各区年平均径流量和不同保证率径流量见表32:社旗县各区径流量计算表 表32分区名称面积(Km2)均 值P=50%P=75%P=95%径流深(mm)径流量(亿m3)Kp值径流量(亿m3)Kp值径流量(亿m3)Kp值径流量(亿m3)平原区577219.31.270.981.240.821.040.630.80岗丘区626250.31.570.981.530.821.290.630.98合 计12032.842.772.331.78(2)地下水资源概算社旗县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由于各地区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等的差异,因此,各地域的地下水资源多少有很大的变化。唐河两侧及西部平原区,上部覆盖层土质较松散,利于降水的入渗,并且下部有23层较好的储水层,其厚度一般在510米,厚者可达20米。该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东部岗丘区,上部为粘土,地形较陡,降水不易入渗,且下部没有好的储水层,地下水不易富集,仅在岗凹地小河溪两侧有一定储量,呈南北带状分布,但面积较小,因此,该区地下水比较贫乏。根据县内常观井资料和省水文局所下发的降水入渗系数,结合社旗县实际情况,采用降水入渗量法:Q1000AF,计算出社旗县地下水资源总量,详见表33:社旗县地下水资源计算表 表33 分 区名 称面 积(Km2)岩 性年均降雨(mm)入 渗系 数年入渗量(亿m3)备 注平原区577黑礓土、亚砂土8090.15-0.20.82岗丘区626粘土、亚砂土8300.1-0.150.65合 计12031.47(3)客水水资源概算我县的客水主要是外引水和过境水。其中:外引水主要是从鸭河口水库供给的水,根据社旗县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和设计灌溉定额算得我县每年从鸭河口水库供水0.39亿立方米。过境主要是唐河、毗河、珍珠河。唐河包括赵河、潘河、姜石拉河等,境外控制面积743.7平方公里(扣除水库控制面积),年径流深219.3毫米;毗河境外控制面积144平方公里(扣除水库控制面积),年径流深250.3毫米,珍珠河境外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年径流深219.3毫米,各河流按不同保证率计算出年径流量如表34。过境水总量计算表 表34河流名称境外控制面积(Km2)年均径流深(mm)总量(亿m3)均值P=50%P=75%P=95%唐河743.7219.31.631.450.920.38毗河144250.30.360.320.210.10珍珠河25219.30.060.050.0340.02合计912.72.051.821.1640.5(4)水资源总量计算社旗县地下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河谷长期受洪水冲刷,河床较深,地下水在雨汛过后排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因此,地表水资源中包含有地下水排出后汇入河流这一部分。因此,应把这部分水视为重复计算量。重复计算量计算:重复计算量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部分Q重1.470.441.03(亿m3)。水资源总量计算在地表水资源总量中有1.03亿m3水是由地下水转化而来的,因此,在地表水资源中应扣除掉,即:Q表2.841.031.81(亿m3)。通过计算,社旗县水资源情况:地表水1.81亿m3,地下水1.47亿m3。水资源总量:Q总1.811.473.28亿m3。详见表3-5。(5)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根据河南省水资源编纂委员会编制的河南省水资源成果,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过境水)可利用量占多年天然流量的28.2%,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可开采系数唐白河区为76.3%,岗丘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可开采系数唐白河区为37.4%,分别计算出地表水、地下水的可利用量,计算成果为:全县多年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016万m3,平水年(P=50%)为16170万m3,偏枯年(P=75%)为13079万m3,枯水年(P=95%)为9656万m3,详见表35。表35: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3分区水平年来水保证率()当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客水其它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平原区多年平均127008200530015600358162574800866513703平水年50%124008200530015300349762574800813013084偏枯年75%104008200530013300293362574800659010980枯水年95%8000820053001090022566257480050288741岗丘区多年平均15700650050001720044272470460010153312平水年50%1530065005000168004315247046009023087偏枯年75%1290065005000144003638247046005922100枯水年95%98006500500011300276424704600282916全县多年平均28400147001030032800800987279400968017016平水年50%27700147001030032100781187279400903216170偏枯年75%23300147001030027700657087279400718213079枯水年95%17800147001030022200501987279400531096563、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我县水利工程基本按照水资源分布区域布设,大致分为平原区和岗丘区。平原区主要有3座水库(湾刘、百亩堰、半坡)、鸭河灌区引水和3827眼机井,现状供水能力6694万立方米;岗丘区主要有6座水库(洞沟、翟庄、圭章、山口、蚂蚁沟、井楼)、灌溉塘堰387座、小型引河渠4处和机电井2928眼,现状供水能力4310万立方米,详见表36。表36:全县及不同分区现状供水能力和可供水总量预测表 单位:万m3水平年现状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保证率50%75%95%50%75%95%50%75%95%平原区地表水4980518047094238703063275694918082927492地下水1714186418641864227422742274268426842684其 它小 计6694704467536102930486018168118641097610176岗丘区地表水2920303727332460395235673220487244043984地下水1390152015201520256025602560330033003300其 它小 计4310455742533980651261275780777273046884全县地表水79008217744266981098295948814142521289611676地下水3104338433843384483448344834598459845984其 它小 计110041160110826100821581614428136481973618680174604、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对规划水平年全县及各区可供水量进行了预测:2010年,保证率为P50%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1601万m3,保证率为P75%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0826万m3,P95%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0082万m3;2015年,保证率为P50%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5816万m3,保证率为P75%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4428万m3,P95%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3648万m3;2020年,保证率为P50%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9736万m3,保证率为P75%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8680万m3,P95%时,全县可供水量为17460万m3。各区可供水量详见表36。3.1.2 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总量全县国土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0.14万亩,主要以黄棕壤土、砂姜黑土、潮土为主。全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在规划水平年全县总用地172.11万亩,其中耕地130.14万亩,林地6.5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08万亩,其它用地26.19万亩(各不同分区土地资源总量详见表37)。表37 全县及不同分区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预测表 单位:万亩土地类型现状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平原区耕地65.9865.9867.5868.49林地3.383.383.983.78牧草地0.50.50.50.5园地0.070.070.070.0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84.184.234.23其他141412.510.5小计88.1188.1188.8689.07岗丘区耕地64.1664.1665.7666.87林地3.23.23.553.99牧草地0.480.480.50.52园地0.070.070.070.0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3.93.954.0其他12.1912.1910.699.5小计84.5784.5784.5284.95全县耕地130.14130.14133.34135.36林地6.586.587.537.77牧草地0.980.9811.02园地0.140.140.140.1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088.088.188.23其他26.1926.1923.1920小计172.11172.11173.38174.02注:1、牧草地指牧业用地; 2、其他用地指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用地。(2)土地资源可利用量及开垦利用潜力我县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主要指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量,包括可用于耕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资源量,预测到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可达133.34万亩,林地面积达7.53万亩,牧草地1万亩,园地0.14万亩,其它用地23.19万亩;到2020年,全县耕地面积可达135.36万亩,林地面积达7.77万亩,牧草地1.02万亩,园地0.14万亩,其它用地20万亩。耕地及林地的利用潜力主要是通过土地平整开发,整治空心村,开垦荒滩荒坡等,使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其他用地逐年减少(各不同分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详见表37)。3.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3.2.1各行业对水土资源和利用现状通过调查分别统计得出现状年全县及各乡镇的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与环境用水量、农业土地利用的总面积及其灌溉面积、播种面积。详见表38。表38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表分区用水现状(万立方米)用地现状(万亩)合计生活工业农 业生态与环境合计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其他用地灌溉其他1.基本农田2.一般农田平原区5593797538346165414388.1163.582.43.380.518.25岗丘区5484974634292579815184.5762.062.13.20.4816.06全县110771771117263861452294172.11125.644.56.580.9834.31注:1、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用水以及家禽、家畜用水;2、工业用水包括县内(含村镇)工、矿企业用水;3、其他用水包括除灌溉之外的林、牧、渔用水。3.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根据社旗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按照生活、工业、农业等的用水定额,依据本地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灌溉制度,同时考虑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不同年份农业用水灌溉定额不同等情况,分别预测到规划目标年2015及2020年全县不同分区平水年(P50%)、干旱年(P75%)及枯水年(P95%)时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生态需水量和其他行业需水量。详见表39。表39 各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表单位:万m3水平年用水类别平原区岗丘区全县小计全县总计P50%P75%P95%2010年农业灌溉P50%336028406200106151209513475P75%410435767680P95%484842129060其他6357751410工业5225161038生活7749461720生态与环境1391082472015年农业灌溉P50%407532617336129541444916242P75%492739048831P95%5978464610624其他7489151663工业6317501381生活105311872240生态与环境1891453342020年农业灌溉P50%444733297776142751598917899P75%531041809490P95%6370503011400其他87510701945工业7939221515生活122612212447生态与环境2241683923.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各类用地情况,详见表310。表310 各水平年用地需求预测表 单位:万亩水平年合计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其它用地基本农田一般农田2010年172.11125.644.56.580.9834.312015年173.38125.647.77.53131.512020年174.02125.6411.227.771.0228.373.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3.3.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根据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结果,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原则上按照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其他用水需求的顺序进行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计算。从计算结果看,2010年平原区水利设计供水能力能满足平水年、偏枯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成功入职必刷题招聘笔试模拟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英语翻译岗位招聘考试指南翻译技能预测题及解析
-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2025健康养老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可持续发展工程师专业能力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照护师高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健药品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店管理师证考试中级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药剂科人员工作总结汇报5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道德与法制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全国网络安全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数据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储藏室买卖协议模板
- 知识题库-人社练兵比武竞赛测试题及答案(九)
- 麦冬(浙麦冬)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 2024-2029年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技术交底记录(通风)
- 九年级语文下册3武松打虎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
-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件
- 2024年浙江温州乐清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L-T 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解密
- 中国茶文化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