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doc_第1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doc_第2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doc_第3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doc_第4页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从陶瓷工艺的类别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瓷器工艺方面;从掌握知识和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不局限于课文图版中的一些作品,努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英语CHINA,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意思,他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瓷器,这也许就不是每个同学所知道。去年元旦,我们瑞安市的外滩搞了一次商品展销会,在展销会上数量最多的就是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各种各样,非常漂亮,让我们瑞安人大开眼界,欣赏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买的人很多,相信相当多同学家也都买了,然而,对于瓷器的知识,我们却是非常的欠缺,记的有次有个人说:这些瓷器很一般嘛,这么贵谁要,便宜一点,我看就只值十元钱,反正你也卖不掉。当时,这位景德镇人很气愤,他说:这是窑变,你懂吗,如果你懂的话,我就送给你,不然我宁可砸掉也不卖。结果他当场就把那个瓷器砸掉了。尽管在这里最不合算的是那位卖瓷器的人,但是他却给我们深刻的上了一课。所以我想通过这节课,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如果再出现类似问题,我们可以自信的说:窑变吗,很简单的,不过你的作品还不到家,送给我是不要的,值不了多少钱,我买得起。 再说中国在古代曾经被外国人称为瓷器之国。16世纪至17世纪,中国瓷器涌入西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龙泉青瓷在法国登场。龙泉青瓷冰肌玉骨的青色使法国人惊讶不已,他们手捧着龙泉青瓷,十分困惑,泥土放入火中,怎么能烧出这么靓丽的青色来?这简直就是奇迹。因为这种青色像牧羊女中的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法国人就称中国青瓷为雪拉同。从此西方人把中国看作是瓷器之国,这显示了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永久赞美。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掌握一些陶瓷艺术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讲授新课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发明的,所以要了解中国的瓷器艺术就首先要从陶器谈起,何况中国古代的确制陶工艺也有灿烂的历史,如秦朝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有人说:到中国没有看到兵马俑就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到埃及没有看到金字塔就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一万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同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的第一页,是考古学家划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当然,陶器的发明也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形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贮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最早的陶器显然是摹仿其它材料做成的常见器物,如篮子、葫芦和皮袋的形状,后来才发展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器皿。在制作上(包括器形和纹饰)也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时,由于烧制工艺的不同,出现了彩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看课本18页,彩陶壶鱼纹彩陶盘黑陶蛋壳杯,哪个是彩陶、灰陶和黑陶?我们现代一些房子上的瓦片就是灰陶。从这些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艺术成就以彩陶最为突出。课本上列举了两个作品彩陶壶(绘平行纹、网纹、旋涡纹、装饰华丽、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动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可见优美和谐的图案)鱼纹彩陶盘(用黑色绘三条鱼,构成连续图案,神态生动),充分体现出工艺美术实用和审美完美统一的本质特征。(学生分析:这两件彩陶是怎样达到实用和审美的统一?)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比彩陶稍晚黑陶,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推向了顶峰。见课本图黑陶蛋壳杯(不含任何杂质,胎质细腻,漆黑光亮,造型灵巧,薄如蛋壳,因此被誉为黑如漆、薄如纸)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在当时大部分是人们的生活器具,为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从他体现的完美的设计来讲,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艺术明珠。 一、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瓷器。根据现已发现的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考古学家称为是原始瓷器。而早在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就开始流传到国外。由于欧洲各国十分珍爱中国瓷器,使其价值超过黄金,因而成为财富、地位、品位的象征。德国奥古斯特二世曾于1717年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换取普鲁士帝国威廉一世的127个中国瓷器,这能够称得上当时欧洲人最大的中国瓷器情结。当时欧洲出于防止白银大量外流、节约开支之需,于是一些国家竞相仿造,德国人伯特格尔在大贵族契尔恩豪斯的资助下,经过反复失败、反复试验,终于在1709年3月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伯特格尔因而成了欧洲瓷器之父。而中国最早生产出同类瓷器是在秦汉时代,比欧洲这个小弟弟至少早了1700年。 二、陶器和瓷器的区别:(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以其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被誉为陶都之花蜚声中外。 紫砂陶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可塑性极强、含铁量较高的特殊天然陶土制成,泥色有紫泥、红泥、淡黄色泥。紫砂泥最适合于用来塑造茶壶。前人总结紫砂壶有五大优点:(1)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2)壶经久用,多孔性的壶壁能吸收茶汁,即使不放茶叶,空壶注入沸水,也会发出醇郁芬芳的茶香,且有茶味。(3)茶汁不易霉馊变质。(4)使用时间越久,茶壶越发光泽,包浆越足。(5)有耐冷热急变和传热缓慢的特点,沸水注入不开裂,使用提携不烫手,保温程度好。紫砂陶创始于宋代,但直到明代中叶才开始盛行。供春是把紫砂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业品推进为工艺美术创作的第一人。时大彬是供春之后最著名的紫砂艺匠,善制小巧玲珑的紫砂壶。到了清代最著名的有明末清初人陈鸣远,善制茶具雅玩,作品新颖、雕镂兼长,名孚中外。嘉庆、道光年间有杨彭年、陈曼生、邵大亨,作品历来为鉴赏家所珍藏。)不过瓷器虽是由陶器发展而来,但它们之间却有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用料不同。陶器一般是由易熔黏(NIAN)土烧制的,瓷器则是由瓷土作原料。陶器的表面一般不上釉或者只上低温釉;瓷器的表面一般都上高温琉璃釉。烧制的温度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000C,瓷器则须经12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质地不同。陶器胎质粗松,故有吸水性,敲击时声音不脆,呈扑扑声;瓷器的胎质结实,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小,敲击时可以发出金属般清脆的声音。所以古人形容瓷器之美,称他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三、瓷器发展和作品欣赏: 1、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 中国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见图南朝覆莲小罐,现存南朝覆莲小罐,体积虽小,但造型简朴优美,盖面及器身均浮雕有覆莲莲瓣,盖有荷叶梗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体施青釉,泛黄,开细片纹,釉色晶莹明澈。釉是指陶瓷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玻璃质薄层,用一些矿物材料和化工原料组成,磨成釉浆,涂在陶瓷表面,经一定温度烧制而成,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或不透明,光滑或粗糙。有的还在釉上或下上色彩,称为是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指在釉上彩绘,然后再入窑烧,具有装饰简单的特点,但光亮度教差,长久使用容易变色。釉下彩是先彩绘,然后在上面施釉,象我们现代的青漆,透出底色,釉色晶莹明澈,由于有釉的保护,所以不易磨损,但色彩不如釉上彩丰富多彩。 2、隋唐时期:白瓷、青瓷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工艺有了新的发展。隋代出现了白瓷,见白瓷龙柄双腹瓶造型奇特,洁白光亮。唐代以越窑(浙江绍兴余姚一带)的青瓷最为著名。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就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浑厚滋润,有如冰似玉之誉。现存的青釉风首壶便是唐代初期青瓷的精品。整个壶的造型与装饰华贵而又庄重,釉色美丽。 3、繁荣在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中国古代瓷器的繁荣在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这些名窑对中国制瓷工艺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地处河南省的钧窑,采用厂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烧成了著名的紫红色釉瓷器。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实非言词所能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品。其中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如现存的钧窑瓷盘,是优美的天青色,制作时,由于在天青色的釉下加氧化铜,高温起化学变化,铜还原为红色斑纹,和天青色形成鲜明对比,显得艳丽漂亮。地处浙江省的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器,其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如现存的龙泉窑青瓷香炉色彩柔和,像玉一样,1921年,日本人茧JIAN山从北京琉璃瓶厂买了一件宋代龙泉窑的香炉,兴奋异常,遂把他在东京开设的古玩字号会仙堂改名为龙泉堂。1923年,东京大地震,地动山摇,茧山置万贯家财而不顾,只身抱着龙泉香炉跑出震区,真是视瓷如命。地处福建省的建窑以烧黑瓷著名。黑瓷似乎除黑而外难以创造特色,但宋代的匠师却烧出了像兔毫般的结晶釉。见建窑星点乌金釉茶碗,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表面,在高温的釉层里流动,形成条纹和星点。地处浙汀省的哥窑的青瓷器,器身满布断纹(专业术语称作开片或纹片),以此作为釉面装饰,本来开片乃是上艺上处理不当,致使胎釉膨胀系数过大而出现的一种裂纹,是一种缺陷。而哥窑的匠师们却通过工艺的调整,有意识地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作为瓷器装饰的一种特殊手段,有意追求一种缺陷美。见哥窑贯耳炉,巧妙的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我们现代所说的龟裂纹就是这种纹饰。这是宋代制瓷工艺对我国陶瓷美学的一大贡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4、元、明两代: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斗彩和五彩 元、明两代,中国瓷器工艺又有重大突破。一是始于元代的青花瓷器。这种瓷器是先在瓷胎上用般化钴料绘纹饰,再卜无色透明釉,经烧成后,釉色变青,纹饰清澈明丽,幽雅宁静,永不退色,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是我国著名瓷都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重要成就。现存的元代青花鸳鸯莲纹盘突出地体现了青花瓷的这种艺术特色,画面静中有动,体现高度水平。其次,元代景德镇窑还发明了釉里红瓷器,这是一种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称作釉下彩。由于釉里红的铜红不易控制,烧制难度大,因而能达到纯正红色的釉里红瓷器很少,故属名贵瓷器。现存元代青花釉里红镂塑盖罐是传世釉里红瓷器中的精晶。它色泽鲜明,纹饰丰富。在釉里红瓷器的基础上,明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五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彩色之意。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最有特色,如现存万历五彩镂空云风纹瓶,纹饰复杂,但层次清楚,且集彩绘、浮雕、镂雕于一体,红艳夺目,十分绚丽。1999年4月,香港苏富比把拳头一般大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到2900万港币,创世界瓷器之最高纪录;2000年,苏富比把嘉靖五彩盖罐拍到4400万港币,又破了世界纪录,令全球震惊。这两件瓷器都被欧洲人拍走,可见欧洲人的中国瓷器情结延续至今。 5、清代:珐琅彩瓷器、粉彩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工艺达到厂顶峰。这时期除了青花瓷的烧造工艺有了进一步提高,使青花瓷的色泽更加鲜艳,层次更加分明,五彩瓷的色彩更加丰富外,还创造了极其名贵的珐琅彩瓷器,在这基础上又创造了比五彩瓷更娇艳、层次更丰富、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的粉彩瓷器。现存的康熙时的郎窑红瓶、雍正时的粉彩八桃过枝盘、乾隆时的珐琅彩芙蓉锦鸡玉壶春瓶,从不同方面显示了清代瓷器工艺的新成就和新特色。郎窑红瓶釉色艳丽,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血之誉;粉彩八桃过枝盘胎质薄,釉色匀润,盘内外均以果实累累的八桃过枝作装饰,色彩浓淡适宜,淡雅柔和,其画面如同一幅极富艺术魅力的没骨花卉画;珐琅彩芙蓉锦鸡玉壶春瓶是清代珐琅彩瓷器最珍贵的传世精品,原属宫廷御器,装饰色彩丰富,画面立体感强,色彩效果富丽堂皇。是我国国内藏瓷之冠,及其名贵。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瓷器,更知道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陶瓷的尊崇和膜拜,是国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就像19世纪中期,美国的摩根女士花费巨资从中国买到一件康熙豇豆红三弦瓶,一下子轰动了西方世界,学者们遂将这种瓶子命名为摩根瓶,就象哈雷发现卫星而被命名那样的隆重和热烈。因此中国古代瓷器的声誉是属于世界性的,它的文物与艺术价值,自十六、七世纪中国外销瓷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宫廷开始,当时欧洲的宫廷贵族,都以来中国定购瓷器、收藏和摆设中国瓷器为荣,并使这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他之所以获得如此崇高的艺术地位,自然不仅仅在于手工技术先进、地理位置优越,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瓷器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一个最能感受古代历史形态的鲜活的无与伦比的标本。因此我要说,全世界俱仰慕中国古代瓷器,其实是想了解古代华夏人民的生产能力、社会风俗、美学倾向。中华文明发展史由文字与实物组成,但瓷器等古代艺术品作为一种可亲、可触、可感的实物,比文献更具有说服力和想象力。 中国陶器中的突出品种1、彩陶 彩陶主要大量出现在黄河流域,最为著名的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彩陶,称为仰韶文化,半坡也属于此;另一个就是甘肃临洮马家窑彩陶,称马家窑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也有彩陶出现)。这些陶瓷胎质基本上都是红陶(因为含铁量高),在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绘有精美的彩图,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中国人最早用毛笔画的图案,多数是形势多变的几何形纹,其次是动物、植物纹。陶瓷大多是红胎上画赭、红、黑、白色等色彩。陶胎画彩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起源;而上面一些特定的符号,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字的先驱。 2、黑陶 黑陶以山东泰安大汶口和山东章丘龙山两地最为典型,距今约六至四千年,质地基本上有全黑和黑面黄胎两种。黑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黑如漆、薄如纸的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它造型别致,有的上面还有镂花。器壁极薄且光滑,厚度仅为0.3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后黑漆光亮,饮誉中外。3、白陶 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出土在湖南,距今约七千年前和出土在浙江桐乡距今六千多年前的白陶。它的化学成份已非常接近高岭土的成份。商代的白陶质量很高,胎质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配之以精美的青铜纹饰,花纹严谨,雕刻精细,与青铜艺术交相辉映。白陶在商代是极名贵的东西,多为贵族所享用,西周后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4、秦兵马俑 1974年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批陶俑以数量众多,形象硕大,造型技艺高超,且原来都有鲜明艳丽的彩绘而震撼世界。人物平均高度1.8米,马高达1.5米,体长2米,如果没有高超的造型技巧和烧造技术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它的制作采用头、躯干、腿等分别制模法做成,在泥坯未干时粘结在一起。如此大型器具的烧造可能是原地制坯、原地烧造。兵马俑的烧成,为我国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标志着秦代制陶工艺的成熟,在我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烧制的彩色釉陶,以黄、绿、白三色彩釉为主,故得名唐三彩,它是中国陶器中的重要品种。以白色粘土为胎,先烧胎,后再施釉,各种釉色交融低温烧制,二次烧制而成。以河南巩县的唐三彩质量最高。唐开元、天宝后烧制进入高潮,大量用于陪葬,生活用器极少,使用时有严格的等级,有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等。唐三彩以人物俑、马、骆驼塑造最精,形神俱佳,数量也最多。唐三彩对以后陶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出现了辽三彩、宋三彩;对我国明清时的釉上彩、颜色釉瓷器也有启迪作用。尤其是钴料的应用,为青花瓷的创制奠定基础。它还影响到海外,出现了新罗三彩、奈良三彩、波斯三彩。6、紫砂陶 产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以其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被誉为陶都之花蜚声中外。紫砂陶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可塑性极强、含铁量较高的特殊天然陶土制成,泥色有紫泥、红泥、淡黄色泥。紫砂泥最适合于用来塑造茶壶。前人总结紫砂壶有五大优点:(1)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2)壶经久用,多孔性的壶壁能吸收茶汁,即使不放茶叶,空壶注入沸水,也会发出醇郁芬芳的茶香,且有茶味。(3)茶汁不易霉馊变质。(4)使用时间越久,茶壶越发光泽,包浆越足。(5)有耐冷热急变和传热缓慢的特点,沸水注入不开裂,使用提携不烫手,保温程度好。 四、中国瓷器中的突出品种 1、原始青瓷及其发展 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利用瓷土做原料,经高温烧成精美的硬陶,这为瓷器的发明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的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瓷,上有釉瓷器具备的三个条件:(1)瓷土(高岭土);(2)通常都有玻璃质釉;(3)烧造温度在12001300。以龙窑烧造,泥条盘筑法为成型工艺,原始瓷上施薄薄的青黄色釉,因釉中含铁,烧造出的瓷器呈青绿色,故名青瓷。青瓷在浙江绍兴、上虞一带发展起来且质量很高,基本达到近代瓷的标准,它是青瓷的发源地。浙江青瓷在东汉后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三国时吴国统治者盛行以青瓷陪葬,更使青瓷制作技艺提高。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跃进时期,晋代首次出现了中国文字史上的瓷字,晋瓷不仅数量多,且器型更丰富多彩。制瓷区域也由南及北,特别是北朝制青瓷(如淄博等地)形成南北两大系统后,我国瓷器生产迅速向前发展。 2、 越窑及其特征 唐、五代越窑青瓷由于皇家的介入而发展到最高水平,当时的皇家用青瓷来自于浙江慈溪上林湖贡窑。越窑瓷土经细致的粉碎和淘洗,产品胎质细薄,胎色多呈浅灰色和灰色,釉色晶莹呈半透明状,以青绿釉为主,如冰似玉。釉层均匀浑厚,清翠滋润,造型典雅,制作精美。因唐、五代盛行金银器,故瓷器造型仿金银器的很多。越窑中更有秘色瓷,是当时极为珍贵的品种,大多青瓷为艾色。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有记录的真正的秘色瓷,16件瓷器中,除2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面般清澈碧绿,的确是青瓷的顶峰。 3、 邢窑及其特征 白瓷烧造始于东汉晚期,成熟于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唐朝的白瓷以邢窑最为著名。其窑址在河北内丘县城关镇,出土白瓷底下有盈字款、翰林字款,可能与德宗时百宝大盈库定烧有关。白瓷要使胎、釉洁白,必须将瓷土中铁的含量控制在1以下。这种白胎上加透明釉的瓷器,为以后的彩绘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是中国瓷器烧造的成熟时期,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不仅南北方民间窑烧造频繁,还形成了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1)汝窑及其特征 汝窑是中国瓷器中名气最大,且数量少,质量高,是宋徽宗时皇家烧造。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它具有五大特征:一是釉色为天蓝色或粉青色釉,因宋徽宗从道教及绘画审美角度出发而崇尚天青色。釉往往是以玛瑙磨成粉而作釉;二是胎质细洁如香灰;三是釉面带有细裂纹开片;四是圈足包釉;五是有芝麻点。汝官窑器极为珍贵,传世仅100来件。 (2)官窑及其特征 官窑指的是北宋时开封的官窑及南宋时杭州的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北宋官窑窑址地处黄泛区,无从取证;南宋官窑却留下丰富的实证。官窑因用龙窑烧造,釉色有蓝中带灰,有的带粉青色,也有的带米黄色。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厚釉薄胎;二是紫口铁足,因采用含铁量较高的瓷土制胎,故胎色紫黑。沿口釉薄使胎色隐隐显出,呈紫色;足部不上釉,铁色胎骨外露,故名紫口铁足;三是器身有大开片。 (3)哥窑及其特征 哥窑声誉一度超过官窑,但窑址至今未找到。相传为宋时浙江龙泉章姓兄弟中哥哥章生一所烧瓷器,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色和浅灰青色。特征是通体满布开片百圾碎,纹片大小相间,大片呈铁黑色,小片呈金黄色,称金丝铁线。一般器皿不大,多为文房用品。 (4)定窑及其特征 定窑因其窑址在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后兴起的一个巨大瓷窑体系。这种白瓷,白中带有牙黄。因采用覆烧的工艺,器物边沿上无釉,产生芒口,不能进宫,但有锵金匠在边沿上包金、银、铜口。定窑以装饰工艺取胜,在宋代很突出。工艺有刻花、印花、透雕、刻划并举等。这种工艺还影响到景德镇的青白瓷,甚至影响到国外,如朝鲜的高丽瓷等。 (5)钧窑及其特征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最著名的是钧台,古时禹州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瓷器在烧造过程中釉中加入了氧化铜,形成乳浊状,所以釉很厚,底足往往标有数字,是进入宫廷的重要标志。它的特点是:胎重、釉厚、色彩丰富。主要品种有天青、月白、海棠红和玫瑰紫四种,釉色有的如蔚蓝的天青色;有的天青与紫红相间,交相辉映;有的如玫瑰紫红,似晚霞一片;有的如雨后彩虹;有的如姹紫嫣红的秋海棠,绚丽之极,光彩夺目。 5、 龙泉窑及其特征 从原始青瓷到越窑到龙泉窑,青瓷成一个体系。龙泉窑相传是宋时浙江龙泉章姓兄弟的弟弟章生二所烧造,与哥窑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龙泉窑主要以釉色吸引人,釉的玻璃质感比越窑更为明显,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色如巧夺天工的人造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装饰工艺也以刻花为主,有时加篦划纹。元朝时龙泉窑就显示出器皿大而粗犷的特色了。 6、 北方耀州窑和磁州窑 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铜川黄堡镇,宋时属耀州,故以此而得名。北宋耀州窑青瓷,釉色青如橄榄,有的器物边缘呈姜黄色。因与南方龙泉窑青瓷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北龙泉。器形非常丰富,几乎包含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瓷器。其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纹样有植物、动物、人物、几何图形等,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劳动之中,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装饰手法以刻花、划花为主。磁州窑中心在河北邯郸磁县,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因为对象是老百姓,风格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热烈而奔放。制作往往粗瓷细作,在胎上施以化妆土,传统产品是白底黑花,有的以胎色为主要装饰,有的以化妆土为主要装饰。瓷枕是被大量制作的器物。 7、 景德镇影青瓷和建窑 景德镇宋时开始成为中国的瓷都。它从唐代即已开始烧造瓷器,其优越条件是那里有优质的瓷土。同时自然条件、环境对烧瓷也极为有利。景德镇在宋代最重要的是出现了青白瓷-影青瓷,这是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影青。原是仿定窑烧造,沿用覆烧法较多,因此碗口有芒。装饰从北宋的刻花到南宋的印花,制作也由粗到精,北宋时进入宫廷。元时出现卵白釉(枢府釉),俗称蛋壳青。青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重要的一席,它的胎和釉呈半透明,使我国烧瓷水平大大提高。建窑是南方瓷窑之一,以烧造黑釉器著称,窑址在福建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