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_secret.doc_第1页
应急预案_secret.doc_第2页
应急预案_secret.doc_第3页
应急预案_secret.doc_第4页
应急预案_secret.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事故应急预案批准:审核:编制: 平顶山*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变电分公司220KV*工程项目部2007年6月220KV*变电站建设施工应急预案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尽快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尽块恢复正常施工秩序,特制订此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财产安全和环境防护,尽量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一、应急准备1、公司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由公司经理,副经理及公司安全员组成。2、建立通讯网络:序号单位(个人)职务电话号码1气象台0375-1212消防大队0375-1193交通事故报警0375-1224中心医院急救0375-1205孙增福组长138039013266闫雨副组长135076289337姚晓通成员139375497238韩国文成员139386680879支建设成员1378320159210韩向林成员1372188110111蔡东升成员136037500683、设施、器材准备:(1)车辆准备;(2)消防器材准备;(3)救护准备;(4)通讯设备准备;(5)绝缘棒准备;(6)照明灯准备。二、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1、高处坠落;2、触电伤害;3、火灾;4、交通事故;5、机械伤害;6、意外事件(火灾、地震、风暴)三、应急响应施工现场负责人为应急第一时间的负责人。当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达时,应急小组组长为应急负责人。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后,发现人员应讯速将此信息传至给应急准备领导小组成员;应急准备领导小组成员应将此信息传至给公司安监处,并赶赴现场指导救护。发生事故后,除救护必须的以外,应尽可能保护现场,以便进行对事故的分析和调查。1、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事故发生后,首先韩相林查看受伤人员情况,并根据伤者受伤情况进行处理。(1) 事故发生后,首先韩国文拨打120当地急救中心电话,支建设召唤医务人员及救护车到场;与此同时韩相林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处理。(2) 处理外伤出血:用手在伤口上实施直压以阻止出血。(3) 安慰伤者并告知应松弛神经。(4) 处理骨折之前应先处理所有出血情况;切勿移动伤者;应就地处理骨折情况;在运送伤者之前,应将骨折部位用夹板绷带固定。2、 发生触电事故:(1) 触电事故,最重要的是动作要迅速。快速正确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快速正确的营救。争取时间就是争取了生命。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性能的木棒套挑开和隔绝电流。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干燥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但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得抓住他的鞋。对于高压触电,应由闫雨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不能及时停电的,也可抛投金属线,实现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投金属线前,将金属线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投另一端。一般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但这不是死亡。(2) 人工呼吸法实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法效果最好。捏紧触电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口吹气,时间约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让他自由吸气,时间约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3) 胸外心脏挤压法(4) 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以每分60次速度进行。(5) 一但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只有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次呼吸2-3次,再挤压10-15次。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6) 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时,现场负责人闫雨负责组织采用消防器材灭火如因电起火,要用干粉灭火器,控制事故扩大,同时将受伤人员由现场司机王金山送往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救护;(7) 若火势不能控制,立即由韩国文通知消防队,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联系方式、有无消防栓等详细情况,并派姚晓通到路口接警。3、发生交通事故:(1)发生交通事故时,司机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尽快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报警。(2)应按照先救人,后救车;先断电路,后断油路的原则,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或赶赴现场进行救护。4、发生机械伤害:(1)发生机械伤害后,首先要停止机械运行,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再伤人。(2)有人受伤时,现场施工负责人闫雨迅速组织准备人员进行自救,并按以上第1、2条救护方法,进行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护。6、意外事件伤害:(1)要保持理智和清醒,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心理素质要好,要大脑清醒,反映敏捷,行动有力。(2)正确判断,果断行事。事故发生后可先强迫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以便对危险的来源、性质和正确应对做出正确判断。(3)要坚持忍痛自救,一面要迅速止血,一面要忍痛跑离现场100至200米以外,离危险源越远越好。(4)要随时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心理上的高度生存期望,常使人能够忍受巨大的伤痛和极大困难的处境。要坚信自己能够自救或获救,不要胡思乱想,相信并等待生命会出现奇迹。四、领导小组职责1、公司安全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救援整体指挥;2)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3)负责救援物资的落实4)负责向相邻部门或机构联络求救2、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指挥处理紧急情况,保证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2)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 保护 救护及通讯工作;3)负责所需材料及人员的落实;4)负责与上级安全管理机构的联系及情况汇报5)负责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6)负责工程项目的生产恢复工作。3、项目部应急专业组职责:1)事故现场抢险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质及设备的抢险,危险品的转移。2)事故现场救护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护送重病伤员到医疗中心救治。3)事故现场保护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人员的清点及疏散工作4)事故现场通讯组职责:负责收集相关单位部门的通讯方式,保证各级通讯联系畅通,做好联络工作。五、工作要求1、相关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整体配合,协同作战,有条不紊,忙而不乱。2、必须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数量充足,状态良好,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各项救援工作正常运行。3、各应急小组人员必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熟练掌握防护技能。4、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必备的资料和设施:1)数量充足的内线和外线电话,或其他通讯设备;2)危险品数据库:危险品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物理化学特性;3)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状态,使用方法,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4)现场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5)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实施方案;6)各专业小组人员联络方式,现场员工名单表,各宿舍人员登记表;7)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急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5、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急专业组人员应立即开展工作,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助,积极组织自救,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采取紧急措施,如断电,组织撤离,救助伤员,现场保护等;及时向项目部领导小组汇报,必要时可向相邻可依托力量求救。2)事故现场由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处理工作。项目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及时启动应急系统,控制事态发展。3)各应急专业小组人员,要接受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安照各自岗位职责采取措施。事故现场抢险组,应根据事故特点采取相应的急救物质和设备,抢险过程中要注重人员的救护,对危险品要及时封存或转移,其次是对贵重物品的抢救,随时与其他急救小组保持联系。事故现场救护组,应开展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救治及护送伤员到医疗急救中心,并随时与其他急救小组保持联系。事故现场保护组,应开展保护现场,疏散及清点人员的工作,并指引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并根据名单登记核对人员确保无人受困,并保持与其他急救小组的联系。事故通讯组,应保证场内与其他相关单位及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畅通,随时与各应急小组保持联系。6、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组织报告,对工伤及10000元以上的设备事故,要报告详细的时间,地点,人数,程度,事故简要过程及事故原因,不得谎报,拖报,随时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