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提高.doc_第1页
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提高.doc_第2页
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提高.doc_第3页
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提高.doc_第4页
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提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提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今,由于它在各地语文中考试卷中的频现,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一年来,我们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同时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而我们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也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学生在课内外批注式阅读谈谈我的做法和想法。在具体操作上,我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预习反馈,确立目标:课前预习,然后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汇总交与老师,教师参照反馈信息设计教学重点课文研读批注的问题或话题。2、辅助解读,扫清障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疑难,将知识性问题和学生无法体验和认知的问题加以介绍或讲解,比如藤野先生写作时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高尔基海燕的写作背景等,这些不是青少年凭简短的人生经验就可以立刻理解的,所以需要教师做必要的解读,为批注扫清障碍,使得学生思考活动更加简明,阅读更加专一。只是这种辅助性解读的出现并不固定,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随机出现于教学过程的各个大小环节中。3、精读文本,定向评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所谓“精”,就是在具体研读的目标和要求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更加直接深入地仔细揣摩文本,做到有的放矢。所谓“定向”也就是“宁可断其一指,绝不伤其十指”,追求一课一得,克服浮躁的读书风气,以扎扎实实的态度解读文本。每篇课文每节课评点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参照教学要求,有的课文评人物,有的评结构,有的评语言,有的评手法。虽然定向使学生的思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不是对思维的束缚,而是一种规范和矫正。比如药这一课中,为了理解小说的主题,我所设计的批注(切入点)就是“在小说里小栓是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很多同学都关注他的命运,你能够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真正意图吗”。这个问题是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但从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入手加以解读,却照样可以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既不背离作品题旨,又切合学生的体验。4、分享感悟,提升思维。之所以将这个环节定为“分享”,那是因为和“交流”相比,“分享”更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感悟和发现的乐趣。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在那种状态下,师生的思维、情感、态度都积极调动起来,且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到文本中,思维开放流畅,师生的界限在此时已经淡化,大家都是读者,共同体验作品给大家带来的艺术魅力,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所谓“提升”,仍然一种“分享”,不过是通过教师的推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上一层楼。这里面有通常教学中采用的策略总结、归纳、点拨,但也有作为一个“读者”的教师主动的参与,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感悟与学生共同分享。比如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批注过的课本,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师生互相评点等等。先“学”后批。所谓“学”就是一种模仿。在开始实施批注法之前,我先结合相关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批注的范本,以便他们可以先行动起来。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给学生提供了毛宗岗对课文前半部分的批注与点评,然后由学生尝试批注后半部分,了解批注的形式和特点;讲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时,我下载了网民对其的精典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秦会的朋友不可能是岳飞,韩世忠,慕马一案端出三百多,并不奇怪。琴棋书画是古人高雅的追求,现在怕不时髦了,现在人要的是钱,钱能通神吗?不过有些人穷的只剩钱了。”此处“学”的内容并非知识性的,而是方法性的,是给了学生一个探究的工具;“学”的手段也多适用于初学阶段,以及文体或单元变化之时,更用在学生解读遇到障碍的时候。批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引导:(一)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在读了 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还有学生在读到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正如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再如,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在龙则灵;”一句,教师加上一段这样的批注以引导学生:“安徽凤阳,不独花鼓,更出了个朱元璋;花果山,山不过百米,有孙悟空而扬名于世;一个诸葛亮,一南阳,一襄阳,古代就有纷争,今人更是抢个不亦乐乎。全在借其名,来招揽天下游客,以谋其利。”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二)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如学生在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中作出了如下批注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三)、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还有的同学在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四)、 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中的这句话作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_学生_说法” 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