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中医技术操作_第1页
耳穴压豆中医技术操作_第2页
耳穴压豆中医技术操作_第3页
耳穴压豆中医技术操作_第4页
耳穴压豆中医技术操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技术操作 眼科 吴城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耳医学概念 耳医学可以诊断全身健康状况 用不同的诊断方法 诊断病人全身信息 耳医学诊断根据 相应部位阳性反点 进行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一 基本知识 耳穴压豆法 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 按 捏 压 使其产生疫 麻 胀 痛等刺激感应 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叫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 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 头部朝下 臀部朝上 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和耳垂附近 与上肢相对应的穴位 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 下脚 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内 消化道在耳轮角周围环行排列 一 耳穴的分布 二 耳穴的临床应用 1 耳穴的适应证耳穴治病有广 廉 简 无副作用等特点 适应证如下 1 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 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 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 牙周炎 咽喉炎 扁桃体炎 胆囊炎 流感 百日咳 菌痢 腮腺炎等 3 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 高血压 心律不齐 神经衰弱 荨麻疹 哮喘 鼻炎 紫癜等 4 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糖尿病 肥胖症 更年期综合征等 5 其他有催乳 催产 预防和治疗输血 输液反应 同时还有美容 戒烟 戒毒 延缓衰老 防病保健等作用 三 选穴原则 1 按相应部位取穴当机体患病时 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 它便是本疾病首选穴位 如胃痛取 胃 穴等 2 按脏腑辨证取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 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 如脱发取 肾 穴 皮肤病取 肺 大肠 穴等 3 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 如坐骨神经痛 取 膀胱 或 胰胆 穴 牙痛取 大肠 穴 4 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 如 交感 肾上腺 内分泌 等 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 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 如炎性疾病取 肾上腺 穴 5 按临床经验取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 如 外生殖器 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四 材料及工具的选择 压丸所选材料就地取材 如王不留行籽 油菜籽 小米 绿豆 白芥子等 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 因其表现光滑 大小和硬度适宜 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 探头端圆钝 直径约1 5 2毫米 五 探查的方法 采用压痛法在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 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 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 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 六 压豆方法 1 擦洗耳廓 使胶布及贴压物易贴牢 2 将贴压物如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上 左手固定耳廓 右手持镊子将已粘好压贴物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七 贴压手法 1 强刺激按压法 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 至患者出现沉 重 胀 痛感 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 如有必要 每穴重复操作2 3遍 每天3 5次 本法适于实证 年轻力壮者 对内脏痉挛性疼痛 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2 弱刺激按压法 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 以感到胀 酸 轻微刺痛为度 每次压3秒 停3秒 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 每天3 5次 本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 不宜用力过重 适用于各种虚证 久病体弱 年老体衰及耳穴敏感者 八 疗程 每贴压一次 贴压物可在耳穴上放置3 5天 急性病可短一些 每5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3 5天 九 禁忌证 耳部炎症 冻伤的部位 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十 注意事项 1 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 避免贴压物贴段张力太低和皮肤感染 对氧化锌胶布过敏者 可改用其他膏药贴压 同时可贴压肾上腺过敏区等耳穴 2 夏季贴压时 由于多汗 故贴压时间不能过长 3 耳廓有冻伤 炎症时不宜贴压 4 贴压后疼痛较甚时 一般只要局部稍放松一下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 5 孕妇做耳穴压豆时 宜用轻刺激手法 对习惯性流产者 手法更宜轻 并避免应用子宫 盆腔等穴位 6 一次贴压的耳穴不宜过多 一般以3 8个为宜 7 贴压后患者自行按压时 切勿揉搓 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二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 1 当前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压豆部位的皮肤情况 3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 有无流产史 当前是否妊娠 4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 心理状况 2 告知耳穴局部有热 麻 胀 痛感 3 物品的准备治疗盘 药粒 皮肤消毒液 探棒 镊子 胶布 弯盘等 三 操作程序 1 遵医嘱要求 对患者进行评估 2 洗手 戴口罩 3 备齐用物 核对姓名 诊断 介绍并解释 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 4 取舒适体位 5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 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6 再次核对穴位后 用皮肤消毒液擦拭 待干 7 按要求进行压豆 8 观察患者 询问有无不适 9 整理床单位 取舒适体位 10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洗手 11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 其深入到耳腔内的横形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 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 又叫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方有两个分交 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 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与下之间的凹窝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又称舟状沟 耳屏 指耳廓前面辨状凸起部 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