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x-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_第1页
社区x-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_第2页
社区x-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_第3页
社区x-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X线平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经急诊剖腹探查确诊的72例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均进行立位X线平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立位腹部X线平片:45例符合诊断,9例基本符合诊断,18例漏诊,总符合率75.00%。CT扫描检查:56例符合诊断,12例基本符合诊断,4例漏诊,总符合率94.44%。两种方法检查的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516,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较腹部X 线平片诊断急性胃肠道穿孔敏感度和特异性高,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关键词: X线检查;CT扫描检查;溃疡;气腹;急性胃肠道穿孔;腹膜刺激症急性胃肠道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由于溃疡、炎症及肿瘤、创伤破裂而继发,其中最常见的穿孔原因是胃十二指肠溃疡1。方便、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诊断中常规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腹部X线平片,随着CT的普及应用,CT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急性胃肠道穿孔的检查2。笔者搜集2010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比分析X线检查与CT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两种方法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经急诊剖腹探查确诊的72例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2269岁,平均44岁;病程2 h3 d;阑尾炎17例,消化道溃疡47例,其他8例。所有的病例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临床症状:患者上腹部剧烈疼痛,迅速波及全腹,同时出现心慌、气短、出汗、四肢冰凉等休克现象,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发热、脉搏加快。1.2 方法 72例患者均进行立位X线平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总符合=符合+基本符合。1.2.1 X 线检查 患者选择立位进行常规X 线全腹部检查,应将检查重点集中在患者疼痛或压痛部位及肝脾区,若膈下或腹壁下出现气体游离,应嘱患者运动,注意跟踪观察游离气体的随之移动与变化情况3。另外,应仔细检查有无胃、肠壁水肿及肠周围游离液体等4-5。1.2.2 CT扫描检查 采用西门子螺旋CT机,层厚和层距7 mm。扫描参数为120 kV,200220 MAS,矩阵512512。全部为CT平扫,未行增强扫描。扫描体位取仰卧位,范围从膈面连续扫描到耻骨联合。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见表1。立位腹部X线平片:45例腹部X线检出膈下或腹壁下新月形或半弓弧形的游离气体,符合诊断,9例基本符合诊断,18例漏诊,总符合率75.00%。CT扫描检查:56例符合诊断,12例基本符合诊断,4例漏诊,总符合率94.44%。两种检查方法的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516,P0.05)。表1 X 线检查与CT扫描检查符合情况比较例(%)检查方法n符合基本符合漏诊总符合X线检查7245(62.50)9(12.50)18(25.00)54(75.00)CT扫描检查7256(77.78)12(16.67)4(5.56)68(94.44)2值4.0120.92910.51610.516P值0.050.050.053 讨 论急性胃肠道穿孔是外科多发病,大多患者由于胃肠道内容物或气体外溢至腹腔中所致6。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容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同时可继发腹膜炎症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 发性上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可很快波及全腹,多伴有腹压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刺激症状。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等,从而延误病情,影响预后7。急性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如B超、X线和螺旋CT等,选择方便、快速且准确地对该病做出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抓住时机抢救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诊断胃肠道穿孔使用较早的方法是X 线透视,传统X 线诊断方法为摄取腹部立位或侧卧位X线片,本病诊断的重要征象是出现膈下或腹壁下游离气体,但属非直接征象8。在临床上X 线诊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存在:(1)胃后壁溃疡穿孔时胃内气体可由穿孔进入小网膜囊,如果网膜孔不通畅,气体则很容易局限在网膜囊内,网膜囊上隐窝充气,而气体不能进入大腹腔。(2)正常时,胃、十二指肠壶腹部及结肠有一定量的气体存在,因此穿孔后大都会出现游离气腹征象。(3)当腹膜间或者腹膜后空腔器官往腹膜后间隙出现穿孔时,气体进入肾旁前间隙,有时还可能进入腹膜后其他的间隙,出现腹膜后间隙的充气征象,但腹腔内并未发现游离气体。(4)正常情况下,小肠及阑尾一般是没有气体存在的,穿孔后也很少会有游离气腹征象。另外当短时间内患者一直保持某个固定体位时,散布于腹腔内的游离气体还没有聚集到膈下或腹壁下即开始对患者进行摄片检查,这时很容易造成漏诊。因此,谁难没有游离气腹征象但并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的可能。对临床上症状表现非典型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或经产妇、肥胖者,腹膜刺激征往往比较轻,故X线检查诊断起来会更加困难,如果气体被包裹且积聚在腹壁和胃肠之间而并没有游离到膈下,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阳性体征9;另外部分患者在就诊时,由于腹部剧烈疼痛而不能完全配合医生进行立位X线透视检查,使得X线检查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漏诊率极大增加。气腹是胃肠道穿孔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胃十二脂肠穿孔的患者都将出现十分明显的气腹征象。CT扫描是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由于螺旋CT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对气体的显像也极为敏感,所以即使位于脏器间隙内的少量游离气体也能被发现,在诊断少量游离气体形成的气腹上与X线透视检查比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胃肠道穿孔CT检查的直接征象包括管壁不规则、周围脂肪层模糊;间接征象包括腹腔内散布游离气体和穿孔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腹、邻近肠壁内气泡、腹腔积液、穿孔肠道周围出现脂肪线或脓肿、胃肠壁的连续性中断等10。CT检查与常规腹部X线透视检查相比,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游离气体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根据腹内游离气体的散在部位、与周边脏器的关系、穿孔后引起的局部炎性病理反应等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为制定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综上所述, 螺旋CT 相对于X 线检查特异性更高,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更具价值。尽管立位腹部X线平片是胃肠道穿孔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但CT检查与其比较更具优势。临床医生根据CT检查结果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腹腔内各脏器和组织的病变情况,还能对消化道有无穿孔做出明确诊断,而且还能准确地定位消化道穿孔的具体位置,从而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可靠依据。因此,临床上对于X线透视结果显示阴性的患者不能轻易地排除胃肠道穿孔的可能,对于怀疑穿孔者而X线平片透视或胃肠造影不能确诊者应尽快考虑螺旋CT 检查以期进一步证实,减少胃肠道穿孔漏诊率,从而为临床诊治胃肠道穿孔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参考文献1 毛声敏.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115-1116.2 董建敏,邵华良.胃肠穿孔或外伤破裂X 线检查阴性15 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3,4(2):100.3 孔祥军.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93-94.4 杨伟,曾宪春.螺旋CT 在判断胃肠道穿孔部位中的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3):186-188.5 王小乐.胃肠道穿孔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647-1648.6 李彬,李勇,高瑞枝,等.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对比J.河北医学,2008,14(9):1096-1098. 7 时建.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