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doc_第1页
山东省某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doc_第2页
山东省某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doc_第3页
山东省某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doc_第4页
山东省某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某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泰安市在2002年前主要在有偿献血员中报告发现HIV感染者,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艾滋病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外省市,特别是艾滋病较高流行省份的农村妇女在来泰安市落户婚育的同时,也将艾滋病带入当地,导致艾滋病母婴、夫妻性传播病例的出现,给当地经济和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为了解泰安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防止HIV的二代传播,为今后防治决策提供依据,2005年1012月在该市开展了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制订泰安市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方案,对调查员统一培训,以村为单位,对1990年以后迁入泰安与当地人结婚居住的农村外来妇女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姓名、配偶姓名、年龄、民族、籍贯、迁入时间、孕产情况、现住址地等,同时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检测HIV抗体。 1.3 实验室检测 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检测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生产,初筛实验阳性者,采用丽珠ELISA检测试剂复检,经复检阳性的样本,送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试验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HIV初筛实验室的规范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AS8.2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1.1 年龄、文化程度和民族分布 1253名调查对象,最小者18岁,最大者63岁,2039岁占83.16%;文化程度以小学和文盲较多,占72.07%,高中以上仅占3.35%;调查对象来自24个民族,以汉族为多,占50.68%,其次为壮族、佤族、苗族、彝族、拉古族、哈尼族等。见表1。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 2.1.2 原籍与现居住地分布 从调查对象原籍分布看,以云南(37.75%)、贵州(17.80%)、四川(12.69%)、广西(11.33%)、河南(7.10%)、黑龙江(4.47%)为多,列前6位,其次为湖南、河北,各占1.36%,缅甸藉1例(0.08%),其他省份及不详者占8.06%。现居住于我市6个县市区的67个乡镇,其中岱岳区、宁阳县、东平、肥城分别占迁入人口的27.77%、24.50%、22.83%、20.03%。 2.1.3 迁入时间 主要集中在20012005年,占44.26%,其次为19962000年和19901995年,分别占34.92%、17.96%,不详者占2.86%。 2.2 HIV感染状况 2.2.1 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 在1253名农村外来妇女中,HIV抗体阳性者7人,HIV感染率为0.56%;其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为31.16岁;7例感染者原籍均为云南省,HIV感染率为1.48%,分布在云南省的陇川县、盈江、耿马、永德县、临沧县。 2.2.2 家庭内HIV传播状况 7例感染者中,迁入最早1992年,最晚2004年11月。迁入后均与当地农民结婚,5人生育子女,均为1胎,另1感染者现已结婚,尚未孕。子女中年龄最大3岁,最小10个月。对感染者配偶7人和子女5人进行HIV检测,结果配偶中5人HIV阳性,HIV性传播率为71.43%(5/7);子女中4人HIV阳性(包括调查前因病就诊时发现)。另2个家庭中配偶HIV抗体检测为阴性,鉴于HIV感染存在窗口期及一名儿童刚10个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定期检测。 2.2.3 HIV感染者CD4和核酸序列检测 对4例感染者进行CD4细胞和核酸序列检测,结果1例感染者CD4细胞数500/mm 3 ;1例感染者及所致1例母婴传播儿童为B亚型,1例外来妇女和配偶为CRF01-AE亚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防制工作的开展,泰安市艾滋病发现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来自艾滋病高发省份的外来妇女在迁入并与当地农民婚育的同时,也将艾滋病带入,并导致母婴传播和配偶间的性传播病例的出现,给当地群众健康带来危害,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及所导致的艾滋病传播,对当地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 泰安市在1995年发现首例感染者,至2003年感染者以90年代中期因跨省市不规范采供血(浆)感染为主 2 。目前,该市因有偿供血而感染HIV已得到有效控制,但2004年以后在农村外来妇女中发现的感染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发现7例感染者及其导致的二代传播病例共计16人。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发病期,5人已死亡。外来妇女HIV感染及所导致的HIV传播病例占该市HIV/AIDS报告发病总数的43.24%,表明该市艾滋病的传播已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成为目前HIV/ AIDS传播的最危险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入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2001年以来迁入人数几乎占总迁入人数的50%以上。检测的7个HIV感染者家庭中,4名儿童感染,母婴传播率为80%(4/5);5名配偶感染,性传播率为71.43%(5/7),其传播效率明显高于90年代中期有偿供血感染HIV者对配偶的传播。由外来妇女HIV感染导致的配偶间的传播效率有待进一步探讨,可能因为外来妇女迁入当地时有些已接近AIDS期,其血液中病毒载量高,传播效率高,另外与毒株型别及新婚性生活频繁等有关。目前该市流行毒株有A、B、CRF01-AE3个型别,后者为该市新发现流行型别。 该市发现的7例感染者均来自艾滋病高发地区云南省,感染率为0.56%。有资料显示 3 ,云南省艾滋病流行已由注射吸毒人群从边境向内地传播,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经性传播呈上升趋势,并在一般人群中呈现低水平流行,局部地区进入广泛流行阶段。鉴于目前一些农村偏远地区比较落后,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外来妇女迁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无法控制外来人口流入的情况下,加强外来妇女及流动人口HIV检测,实施必要的婚前检测,及早发现HIV感染者,提供医学指导和行为干预,实施100%安全套和AZT母婴阻断等,是防止艾滋病经该人群向当地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措施。 HIV感染者的配偶作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4 。另外,应广泛开展艾滋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全社会营造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对艾滋病传播危害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傅继华,刘学真,康殿民,等.山东省部分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11(6):403-405. 2 王秀,艾宪淮,牟福生,等.山东省泰安市19952000年艾滋病监测及感染现状分析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7(5):284-285. 3 陆林,贾曼红,张小波,等.19892003年云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