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修改概要修改号修改内容概要修改人审核人批准日期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1.0来样验收、登记、编号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具有代表性,每次试验都需有一定数量的取样;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须作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1.1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试验项目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含水率吸水率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最少取样数量(g)44004400100050002600100040006003xx00052.5,2.51.251.250.630.630.315mm各100g坚固性2.0筛分析试验2.1试验目的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为设砼配合比时选择砂率作试验。 2.2仪器设备2.2.1筛:包括孔径为10mm、5mm、2.5mm的园孔筛和孔径为1.25mm、0.6mm、0.315mm、0.16mm的方孔筛,以及筛底、筛盖各一只;2.2.2托盘天平:称量1kg,感量1g;2.2.3摇筛机;2.2.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3试样制备先将来样筛去大于10mm的颗粒,计算筛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并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烘干至恒重后备用。 2.4试验步骤缩分烘干称样筛分称筛分量计算分计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细度模数2.5结果计算2.5.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至0.1%)。 2.5.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2.5.3按下列计算细度模数(B2+B3+B4+B5+B6)-5B1Uf=100-B1式中B 1、B 2、B 3、B 4、B 5、B6分别为 5、2. 5、1. 25、0. 63、0. 315、0.16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则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根据0.63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确定该批砂或该试样属于哪一区的砂,根据细度模数确定该批砂或该试样属于粗、中、细砂中的哪种。 如细度模数小于1.5,则应按BJG1956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以筛分试验为例,试样为250g,还需增加一个孔径为0.08mm的筛,并按下式计算平均粒径3D=1/290a0+11a1+1.37a2+0.171a3式中a0,a1,a2,a3分别为0. 08、0. 16、0. 315、0.63,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0+a1+a2+a33.0含泥量试验3.1试验目的确定砂中的含泥量,以确定其适宜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范围。 3.2仪器设备3.2.1托盘天平称量1kg,感量1g;3.2.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3.2.3筛孔径为0.08mm和1.25mm各一只;3.2.4洗砂用的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3试验步骤测定含泥量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标准法和虹吸管法。 标准法是在原淘汰法的基础上加入一只孔径为0.08mm的筛,即把淘汰后的浑水倒出而影响试验精度的毛病。 虹吸管法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故也可采用。 砂的含泥量Wc按下列计算(精确至0.1%)m0-m1Wc=100%m0式中m0试验前试样干重(g);m1试验后试样干重(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应重新取样试验。 4.0泥块含量试验4.1试验目的测定泥块含量,为配制混凝土提供参数。 4.2仪器设备4.2.1天平称量2kg,感量2g;4.2.2烘量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4.2.3筛孔径0.63mm和1.25mm各一只;4.3试验制备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缩分至约3000g,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筛去1.25mm部分后取200g试样两份备用。 4.4试验步骤砂中泥块含量试验程序按图步骤进行。 将试样泡水24h用手碾压泥块用0.63mm筛淘汰洗试样烘干洗净泥块的试样称烘干试样泥块含量按下列计算m1-m2Wc,1=100%m1式中m1试验前干燥试样重(g)m2试验后干燥试样重(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4%,应重新取样做试验。 5.0堆积密度试验5.1试验目的测定砂的自然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为计算孔隙率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取用。 5.2仪器设备5.2.1台称称量5kg,感量5g;5.2.2容量筒容积为1L;5.2.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3试验步骤将试样(约3L)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并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自然堆积度试验可用标准漏斗或料匀装料;影响自然堆积密度的因素有两条:a.下料口与容量筒上口的距离;b.下料速度;因此规定装料时料匀的下口与容量筒上口的距离约5cm左右,并使砂样徐徐自落。 紧密堆积密度与装料高度及下料速度无关;砂的堆积密度与装料高度及下料速度无关;砂的堆积密度试验程序,按以下试验流程图进行:称样烘干装入容积筒自然堆积用刮平刀将试样表面刮平称重计算5.4结果计算自然堆积密度(P1)及紧密堆积密度(P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kg/m?)m2-m1P1(或Pc)=1000(kg/m?)v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m2容量筒和砂共重(kg)v容量筒的容积(L)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值。 6.0表观密度试验:测定砂的表面度,为计算空隙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取用。 6.2仪器设备:6.2.1托盘天平:称量1kg,感量0.2g;6.2.2容量瓶:500ml,烧杯:500ml;6.2.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6.2.4于燥器,温度计等。 6.3试验步骤:砂的表观密度一般采用容量瓶法(重量法)和李氏比重法(体积法)两种;前者精确度高,故称为标准方法,后者的准确度与前者相差无己,一般为0.010.023,故也可采用;但不允许用量筒法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因用量筒时由视差引起的误差度可达0.08,大大超过允许误差的范围;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控制水温,允许在1525的范围内进行称重和体积的测量,但两次体积测量(指v1和v2)的温差不得大于2,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直到试验结束,其水温相差不应超过2。 砂的表观度试验按下图流程步骤进行:缩分浸水称样称样烘干称容量瓶称样计算6.4结果计算:6.4.1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cm?)6.4.2容量瓶法:m0qt(g/cm?)m0+m1-m26.4.3比重瓶法:m0=-qt(g/cm?)v2-v1式中m0试样干重(g)v1水的原体积(cm?)v2水与试样的体积和(cm?)。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2g/cm?时,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6.4.4容隙率v0按下式计算:1vo=(1-)1OO%式中1砂的自然堆积密度(kg/m?)砂的表观密度(kg/m?)7.0含水率试验:7.1试验目的:测量砂的含水量,为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砂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7.2仪器设备:7.2.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7.2.2托盘天平:称量2kg,感量1g。 7.2.3试验步骤:试样应是密封的,以防水份散失;砂的含水率测定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标准法和快速法标准法即烘干法;快速法又分炒干法和洒精燃烧法,对含泥量较大的砂样,不宜采用快速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企业云端安全防护产品采购与服务协议
- 2025年企业安全环保信息化平台建设与运维服务合同
- 2025年叶集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服务协议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与智能家居设备租赁服务合同范本解析
- 2025年韵达快递华东地区快递网点加盟经营合同
- 2025年绿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资金担保合同
- 2025保密知识考试教育测试(含答案)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2025年信息化建设与医疗服务可追溯性保障策略报告
- 物流行业2025年绿色物流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年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两类人员)试题及答案
-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 督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操作实务培训
- 人工智能导论-第2版-全套课件
- 气溶胶大气边界层研究-深度研究
- 2025年中国协同办公软件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 传染科专科护士培训
- 综合设计我的书包课件
- 《海洋遥感技术》课件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历年真题及答案(2024年11月-2025年5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