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ppt_第1页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ppt_第2页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ppt_第3页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ppt_第4页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y5075 2005行业标准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cabletelevisionintegratedservicenetworkcitywide 陈柏年2008年4月 2 规范主要技术内容 包括六个方面 1 hfc网络设计要求 2 ip交换网络设计要求 3 sdh传输网设计要求 4 wdm传输网设计要求 5 网络管理 6 网络总前端和分前端 主编单位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3 广电宽带城域网的结构 广播信道前端 前端和分前端干线 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分配网 同轴电缆分配网交互信道 正向交互信道和反向交互信道 骨干网 主中心和分中心之间 连接光缆 一级光纤链路 接入网 分中心和用户终端之间 二级光纤链路和同轴电缆 4 一 总则 目的 为规范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 适应网络向数字化 多业务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特制本规范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 改扩建的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工程设计 包括hfc网络工程 sdh wdm传输网络工程和城域ip交换网络工程 方法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应统一规划设计 一次或分期建设完成 标准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5 2 1术语 4个 1 一级传输网transmissionnetworkclassa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 上一级网络总前端 如省级总前端 与下一级网络总前端 如市级总前端 之间互通信息的网络 省干网 广播一级光链路 交互骨干网 2 二级传输网distributionnetworkclassb对于hfc层 是每个分前端与其服务区内光节点之间的网络 二级光链路 对ip交换层 是网络的核心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网络 交互汇聚层 6 术语 4个 3 接入分配网accessingdistributionnetwork对于hfc层 是每光节点至其服务区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 用户分配网络 对于ip交换层 是网络汇聚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 交互接入层 7 术语 4个 4 层layer采用某种技术构成的功能完整的业务网络 在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 包括二级传输网和分配网 中的相应部分称为层 如ip交换网络一般分为核心 汇聚和接入三个部分 其中核心部分可能构建在sdh传输网上 而当采用cablemodem方式接入时 其接入分配网则构建在hfc接入分配网上 此时我们称ip交换网的核心部分为传输网中的ip交换层 称ip交换网的接入部分为分配网中的ip交换层 8 设计总体要求3 1基本要求 1 网络应具备技术先进性 2 网络应具有可扩展性 包括数字传输网络从sdh扩展到wdm 从光传输网升级到ason 传输网从hfc升级到sdh wam ason 3 网络应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 指网络具有保护可恢复能力 4 网络系统应具备开放和兼容性 5 网络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6 网络应具备可管理性 9 3 2设计阶段划分 3个 1 可行性研究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业务需求和建设规模 项目的技术方案 环境保护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集 效益分析 10 设计阶段划分 3个 2 初步设计 网络服务范围 用户数量和业务内容 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 不含光节点至用户部分 指标分配和计算 主要设备配置 总前端 分前端 分前端和sdh光传输节点机房工艺要求 工程概算 11 设计阶段划分 3个 3 施工图设计 细化初步设计 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 包含光节点至用户部分 指标分配和核算 设备配置 总前端 分前端和sdh光传输节点机房设备安装布置图 传输线路施工图 网络监控系统图 12 3 3网络业务类型 1 基本业务 有线电视 广播节目 现阶段包含模拟和数字电视 广播节目 逐步向全数字化方向过渡 2 扩展业务 包括hdtv 付费电视如ppv vod和数据广播图文电视等 3 增值业务 包括实时业务 非实时业务 vpn业务和带宽及波长出租业务4类 13 4 网络结构4 1总体要求 9条 4 1 1网络规模分类按网络规模的大小将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划分为a b c三类 14 总体要求 9条 2 每个网络原则上只设立一个总前端 用户超过8万户 含 的网络应设立分前端 每个分前端所服务的用户不宜超过6万户 说明 网络原则上只设立一个总前端 设立多个分前端 网络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传输网络宜采用sdh技术体制 构成自愈环 这样既极大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 又能保证电视广播节目的传输质量 若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传输网络采用hfc技术体制 则可视网络规模的大小 考虑在异地设立备份总前端 15 说明 限定每个分前端所服务的用户数不得超过6万户的目的 从网络设计开始 为传输网的数字化做好准备 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 因为光缆重新路由而造成的传输网拓扑结构改变 同时减少每个分前端的hfc光缆中光纤的芯数 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16 总体要求 9条 3 总前端是网络中电视 广播节目的播出地 也可以是宽带ip数据交换网络中ip数据中心的所在地 总前端可包含分前端职能 服务于其周边用户 4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可分为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 17 网络结构 18 总体要求 9条 5 a类网络的传输网应包括一级传输网和二级传输网 其中一级传输网应包含sdh传输层和ip交换层 接入分配网应具备hfc层和ip交换层 6 分前端通过光纤将总前端送来的节目分别送往位于其服务区内的光节点 同时 分前端可作为传输网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 7 每个光节点所服务的用户数不应超过500户 19 说明 规定每个光节点所服务的用户数不超过500户的目的 从网络设计开始 为接入网的双向数字化业务做好准备 同时争取fttc fttb 为将来可能实现ftth做好准备 20 总体要求 9条 8 用户数不大于8万户的c类有线电视网络可不设分前端 其网络结构仅包含接入分配网 9 网络采用的光缆应满足gy t130 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的要求 采用的同轴电缆应满足gy t135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和gy t136 有线电视系统竹节式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的要求 21 4 2一级传输网4 2 1hfc层 1总前端至每一个分前端应有2个不同的路由 采用发端并发 收端选收的方式 将下行光信号从总前端送至每一个分前端 分前端至总前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宜采用工作波长为1310nm的hfc设备 可采用4 2 2中的5款的方式 2根据分前端的数量以及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地理位置 选择以下3种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任一种 或二到三种的结合 路由走向环型 物理连接星型 路由走向网格型 物理连接星型 环型 22 说明 当传输网采用hfc技术时 网络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 上一级网络总前端与下一级网络总前端之间的hfc网络称为hfc层 23 4 2 2ip交换层 1采用以下方式之一组建ip交换层 ip路由交换机单独组网 mstp ipoversdh或ipoverwdm 2总前端和分前端可分别作为宽带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 网络中核心节点的数量可以多于分前端数量 3宽带ip数据交换层中的汇聚交换机可采用双归形式 以两个不同的路由就近接入两个不同的核心交换机 4网络的路由宜与传输网中的sdh wdm层或hfc层保持一致 5网络可为hfc层上行数据提供通道 24 4 2 3sdh wdm传输层 1传输网采用sdh数字传输机制 根据网络节点的分布合理设计传输网的拓扑结构 网络应设计成一个或多个sdh自愈环 不易成环的节点宜以双路由的方式接入自愈环 2网络传输容量应为stm 16或stm 64 3在sdh传输平台上可采用ipoversdh或mstp技术构建ip交换层 25 sdh wdm传输层 4当sdh的传输容量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 可在传输网的路由上建设wdm数字传输网 将sdh的业务转移至wdm平台 城域波分复用可采用dwdm或cwdm技术 同时可考虑采用ipoverwdm技术构建宽带ip交换层 5a类和b类网络的传输网宜采用数字传输方式 c类网络的传输网可采用hfc模拟传输方式 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可采用数字传输方式 26 说明 1sdh wdm传输网络上除了传输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外 还可利用mstp技术构建ip交换网 程控交换机局间交换网 dvb t或无线数据 话音基站数据传输交换网 2一个传输容量为stm 64的网络 建议其传输容量分配如下表 27 4 3二级传输网 4 3 1hfc层1二级传输网应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 可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光节点至分前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宜采用工作波长为1310nm的hfc设备 也可利用ip网络进行 2对于a b类有线电视网络的二级传输网 其下行组网模式可分为甲 乙和丙三种 28 说明 hfc层下行组网模式 1模式甲 一级传输网采用hfc技术 下行光发射机的工作波长为1550nm 采用发端并发 收端用光开关切换的工作方式将信号下行至每个分前端 在分前端 经光开关切换后的光信号被edfa放大和分配后分送每个光节点 构成二级传输网 此时传输网和一级分配网在物理结构上是两级光纤网 但在光域实际上是一级网 传输质量高 29 说明 hfc层下行组网模式 2模式乙 一级传输网同样采用hfc技术 一级网下行光发射机的工作波长为1550nm或1310nm 采用发端并发 收端用电开关切换的工作方式将信号下行至每个分前端 在分前端 经切换输出的电信号被1310nm光发射机转换为光信号后分别送往各光节点 构成二级传输网 此时一级传输网和二级传输网在物理上和光域上都是两级网 30 说明 hfc层下行组网模式 3模式丙 传输网采用sdh wdm数字传输方式 节目用sdh自愈网送到分前端后 从adm的支路侧输出n ds3 经适配器还原为dvb asimpts 经qam调制器调制并混合后输出至hfc光发射机 31 4 3 2ip交换层 1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应用两个不同的路由 就近拉入两个不同的核心交换机 2组网模式分为甲 乙 和丙三种 当采用cablrmodem接入方式时 对应于4 2 1hfc层的模式甲 乙和丙 ip交换层也上一个有甲 乙两种模式 当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时 采用数字模式丙 32 说明 ip交换层组网模式 1模式甲 采用cablemodem接入方式 宽带ip信号经传输网和路由交换机到达分前端 经cmts调制及上变频后 送入1310nm光发射 接收机 其上 下行方式采用以下二者之一 1 用粗波分复用设备将承载ip信号的1310nm光信号和hfc下行的1550nm光信号复用在一起 用一根光纤送到光节点 另一根作回传 2 另外使用一根光纤 将工作于1310nm的已调数据信号同时送至光节点这样每一光节点与分前端的数据通信共需要2根光纤 33 说明 ip交换层组网模式 2模式乙 采用cablemodem接入方式 宽带ip信号经传输网和路由交换机到达分前端 经cmts调制及上变频 与hfc下行的电信号混合后 送入1310nm光发射 接收机 3模式丙 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 宽带ip信号经传输网和路由交换机到达分前端 然后经光纤 或stp utp 用基带传输方式送到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 34 4 4接入分配网 4 4 1hfc层1采用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 在每个光节点 电信号由光工作站配备的桥接电端口输出 然后通过分支 分配器经电缆网无源送到用户 2电缆分配网应按双向传输线路设计 3网络应设计为集中供电方式 35 4 2 2ip交换层 1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可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但重要的接入交换机宜用两个不同的路由 就近接入两个不同的汇聚交换机 2当cablemodem接入方式时 ip交换层与hfc层重合 当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时 接入交换机直接光纤式stp utp连接集团 个人用户 36 5hfc网络设计要求5 1波段及频道划分 37 波段及频道划分 2 调频广播的频率配置在87mhz至108mhz范围内 载频之间的间隔不应小于400khz 同时载波频点的指配还应考虑避开本地空中广播信号的干扰和中频干扰 3 下行模拟电视频道划分见表5 1 3 38 5 2下行通路指标 1 有线广播电视hfc系统下行指标需满足gy t106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 hfc系统传输链路包括以下四部分 前端 光纤传输段 同轴电缆传输段 用户端 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c n c ctb和c cso这三项指标 对数字信号的传输还要考虑误码率 3 系统输出口指标c n 43dbc ctb 54dbc cso 54dbber 10e 6 39 下行通路指标 4 光通路传输指标1当二级传输网下行组网采用甲或丙模式时 c n 50dbc ctb 65dbc cso 60dbber 10e 8 2当二级传输网下行组网采用乙模式时 c n 48dbc ctb 63dbc cso 58dbber 10e 75 数字信号下行采用以下调制方式之一 64qam 128qam或256qam 40 5 3上行通路指标 1 主要指标上行频率范围 5 65mhz标称上行端口输入电平 100db v任意用户端口上行传输增益 10db上行通道载噪比 c n 22db 工作频段为 5 0 20 2mhz c n 26db 工作频段为 20 2 65 0mhz 调制方式 qpsk或16qam 32qam 64qam 128qam多址方式 a tdma或s cdma2 其它指标应符合gy t180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要求 41 6 ip交换网络设计要求 6 1网络结构1 a类和b类网络的城域ip交换网由核心层 汇聚层和接入层组成 c类网络的ip交换网可由核心层各接入层构成 整个城域ip网络构成一个自治域 域内路由协议宜采用ospf 也可采用is is协议 网络与其他城市的同级网络和上级 省级或国家级 ip骨干网之间的外部路由协议采用bgp 4协议 42 网络结构2 2 网络的internet出口应设置在网络的总前端或核心层节点上 出口频率 容量 应根据网络流量的实际要求确定 当出口流量达到出口带宽的70 时 可考虑出口带宽扩容 43 网络结构3 3 核心层每一个核心节点均设置核心路由器 1核心路由器主要功能 转发出入城域ip网络的业务流转发来自网络中汇聚层 接入层节点中的业务流 提供用户直接接入业务向上接入省级或国家级ip骨干网 2核心路由器之间以一个或多个2 5gb s 2 5gb spos 155mb spos或ge口互联 组成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网 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稳定性 网络核心层可以通过传输网中的sdh或wdm网络所提供的传输通道来承载 也可以用光纤独立组网 3核心路由器必须支持mpls 能够提供千兆比特以上速率的ip接口 44 网络结构4 4汇聚层每一个汇聚节点均设置汇聚路由器 1汇聚路由器主要功能 转发来自网络核心层或接入层节点中的业务流扩大核心层节点的业务覆盖范围提供用户直接接入业务 实现接入用户的可管理性 2汇聚节点应以两个不同的路由分别接入核心交换机 45 说明 两种路由器 1 核心路由器的作用是为汇聚层和接入层提供数据业务包 mplsvpn vod 视频会议 iptv ip电话 公文交换等 的高速转发 时与上一级网络互联 提供 市县级网络的高速出口 2 汇聚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扩展核心层设备的端口密度和端口种类 46 6 2地址分配 6 2 1地址分配原则1设备应具备对ipv6的支持能力 当系统从ipv4向ipv6迁移时可做到平滑升级 2统一分配ip地址 分配地址应连续 相邻地区的地址也应连续 3地址划分应有层次性 便于网络互联 简化路由表 4为合理利用地址资源 必须采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技术 分配ip地址网段 必须采用无类别域路由协议cidr 47 地址分配原则 5在地址有限的情况下 可用保留地址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 但必须对其进行地址转换 6与外网 或因特网 互联的设备 如internet服务器 ip电话网关等 应使用合法ip地址 7应保留一定数量的ip地址 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6 2 2在网络中应设置域名解析服务器dns 48 6 3网络主要性能指标 1主要指标ip包平均传输时延1400msip包丢失率1 10 3端到端总时延 120ms用户接入认证平均相应时间 5s网络应采用mpls协议和diffserv来实现qos 2其它指标应符合yd t1170 ip网络技术要求 总体 49 7sdh传输网设计要求7 1数字视 音频信号接口 1 演播室输出接口1数字广播信号应符合itu rbs 646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源码 itu rbs 647 演播室数字音频接口 aes ebu 多通道数字音频接口标准 2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应符合gb j14857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标准 itu rbt 601 标准4 3和16 9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 itu rbt 656 工作于itu rbt 601中4 2 2级的525行和625行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 和itu rbt 711 分量数字电视演播室同步标准 3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应符合itu rbt 709 用于制作和国际节目交换的hdtv参数值标准 和itu rbt 1120 hdtv演播室信号数字接口 50 说明 sdh信号接口 省会市是广播电视国家干线传输网中的节点 地级市是省级传输网中的节点 因此 省会市 地级市必须具备全国联网和全省联网的数字化标准接口 并且必须满足更高层次的网络规划要求 51 7 1数字视 音频信号接口 2 压缩编解码格式1标准清晰度视频信号的压缩编解码采用gb t17975 1 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和gb t17975 2 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 即itu th 262 1995 7mpeg 2标准 从前端下传的电视信号可采用mpeg 2mp ml或mpeg 24 2 2p ml压缩格式 前者每路视频信号速率应在2 15mbit s内可调 后者每路视频信号速率应在5 45mbit s内可调 回传并需再编辑的电视信号 宜采用mpeg 24 2 2p ml压缩格式 52 压缩编解码格式 2声音广播和标准清晰度电视伴音的压缩解编码符合gb t17975 3 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音频 标准 3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和编解码宜亲手遵循itu rbt 1121 通过馈送网络和基本分配传输网络传输的数字hdtv信号用户要求 同时密切关注itu r关于节目馈送领域中采用itu rh 264 通用视音频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 即mpeg 4 avc 方式对hdtv信号进行压缩的相关建议 53 说明 sdh数字电视压缩编码接口作用 数字电视压缩编码接口用于数字视 音频信号的传输 即将电视 广播演播室制作完成的数字电视 广播节目馈送到传输网中 以数字传输方式实现上一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前端与下一级网络前端之间 或者同一网络中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互相传送数字电视 广播节目 54 数字视 音频信号接口 3 传输接口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在sdh网络中的传输应符合gb t19263 2003 mpeg 2信号在sdh网络中的传输规范 其接口为ds3 速率为44763kb s 55 7 2传输速率及接口 1 数字传输体制为sdh 传输物理层为stm 传输比特率符合itu t建议g 707标准 即 stm 1 155 520mbit s stm 4 622 080mbit s stm 16 2488 320mbit s 其中的stm 1应由3个ds3 sonet标准44 368mbit s 映射而成 不采用e3的34 368mb s 也可由63个e1映射而成 2 光群路接口参数应符合gb t15941要求 表7 2 1列出了速率等级为stm 4和stm 16的光接口参数 56 7 3误码性能指标 1 光纤数字传输线路指标应符合itu tg 826 基群及以上国际恒定比特速率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参数和指标 建议 该建议中esr sesr bber指标见表7 3 1 我国光缆传输规定的国内部分参考电路为3450km 国内部分参考电路总指标等于g 826端 端指标乘以18 4 每公里指标等于g 826端 端指标乘以0 0055 57 附注 g 826定义的事件 误块 eb 在1块中有1个或多个差错比特 误块秒 es 在1秒中有1个或多个误块 严重误块秒 ses 在1秒含有 30 的误块 或者至少有一个缺陷 ses是es的子集 背景误块 bbe 发生在ses以外的误块 58 附注 g 826规定性能参数 误码秒比 esr 在一个确定的测试期间 在可用时间内的es和总秒数之比 严重误码秒比 sesr 在一个确定的测试期间 在可用时间内的ses与总秒数之比 背景误块比 bber 在一个确定的测试期间 在可用时间内的背景误块与总块数扣除ses中的所有块后剩余块之比 59 7 4传输抖动性能指标 sdh网络接口抖动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 4 1 1和7 4 1 2的要求 60 7 5中继段距离的确定 光纤数字传输中继段距离受限于光纤衰减和色散两个因素 设计时应先根据附录a式a 0 1计算衰减受限中继段长度 再根据式a 0 2计算色散受限中继段长度 比较计算结果 取两者中较小的数值作为中继段距离 61 7 6mstp应用要求 1 新建的sdh传输系统应支持mstp功能 在一个传输平台上同时支持tdm atm 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 处理和传输 mstp系统应符合yd t1238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2 应保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传输 包括以太网mac帧和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输 将以太网数据帧映射到sdh帧时应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gfp协议 符合itu tg 7041规定 laps协议 符合itu tx 86 ppp协议 符合ietfrfc1661 1662 2615 62 mstp应用要求 3 应支持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自动lcas机制 支持多点到多点的连接 支持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 sla增强 阻塞控制 公平接入等 4 应支持以太环网功能 在sdh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用于传送以太网业务 应具备以下功能 1带宽可配置 2带宽具有统计复用功能 环中各节点端口的带宽可做到动态分配 3在不需要sdh保护机制介入的情况下实现以太网分组环小于50ms的业务保护 5 应具有对10m 100m 1000m数据业务端到端的qos 6 宜采用rpr技术 实现业务分类 带宽管理 空间重用和环网保护 具有网络拓扑结构自动发现的更新功能 63 8 wdm传输网设计要求8 1一般要求 1 本章要求适用于工作波长为1550nm和1310的常规g 652光缆系统 g 655光缆系统可以参照执行 2 光波分复用 wdm 系统包括长途wdm和城域wdm 3 长途wdm根据距离和所需传输容量 可分为单波容量为2 5gb s 速率等级为stm 16的2 5gb s n系统和单波容量为10gb s 速率等级为stm 64的gb s n系统 系统应符合ydn120 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4 城域wdm系统与其所承载业务的速率 协议无关 系统应符合yd t1205 城市传送网波分复用 wdm 环网技术要求 64 说明 城域wdm系统 城域wdm系统使用oadm模块 实现光波长的直接上 下 同时具有灵活多样的tmux功能 可实现多种业务汇聚 从而提高波长的带宽利用率 例如 2个ge或4个622mbit s汇聚到一个2 5g波长 4个2 5gbit s或8个ge汇聚到一个10gbit s波长 65 8 2长途wdm系统 1 系统应用码应与itu t建议一致 其表达式为nwx y z 其中n为系统中包含的最大波长数 w是段长参数 x为最大段数 y为stm等级 z为光纤类型参数 详细定义见附录b 2 以193 1thz为标准频率 wdm系统光载波频率间隔应为50ghz或100ghz 可从下表中先择16个光能路或32个光通路 40光通路系统的40个光通路的中心频率也应采用下表规定的频率 66 长途wdm系统 3 光监控通道可位于edfa工作频带内 也可位于其外 建议采用带外1510nm 4 wdm系统中心频率偏移见表8 2 4中心频率偏移表5 根据itu tg 957中的定义 色散包括常规色散和偏振模色散pmd 6 光信噪比 osnr 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67 8 3城域wdm系统 1 适用于采用oadm构成的城域wdm环网 2 系统工作于双纤双向 开放式系统 工作波长范围为c波段 1528 1565nm 系统可承载sdh atm ippos或以太网业务 3 以193 1thz为参考频率 频率间隔为100ghz 40光通路系统的中心频率应采用下表8 3 1规定的频率设置 32光通路或16光通路的波分复用系统中心频率应从表8 3 1规定的频率点中选择 68 城域wdm系统 4 光监控通路的波长为 1510610 nm 光监控通路的信号速率可选择stm 1 155 520mb s e1 2 048mb s 10mb s 100mb s以太网或其他速率 5 系统的最大中心偏频为620ghz 6 网络承载的sdh信号的误码性能应符合sdh相关标准的规范 系统误码性能指标采用sdh的再生段误码b1来衡量 不大于640km的光电再生段的误码性能应符合表8 3 6的规定 7 网络承载的sdh信号其网络输出口的抖动性能应满足itu tg 825的要求 8 网络承载的sdh接口的输出漂移应小于itu tg 825中5 2节规范的输出漂移网络限值要求 69 9网络管理9 1总体要求 1 a类网络适宜建立一个综合网管系统inms 在一个用户gui网管界面内 完成对整个网络中各主要应用网络 分系统 sdh mstp wdm传输网络 hfc网络 ip交换网络等 的统一管理 实现整个系统的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2 综合网管系统应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 具备开放性 可扩展性 综合网管系统与各分系统的网管系统nms之间的接口宜采用cobra接口 70 总体要求 3 各应用网络 分系统的nms相当于itu ttmn中的网元级网管系统 其内部接口应采用以下接口标准中任一种 ietf的snmp iso的cmip或基于cmip的q3接口 在同一nms中 不同设备厂商的网管接口宜采用相同的通信协议栈 网管协议和管理信息模型 4 inms应具备分级 分区域管理整个服务范围的能力 5 网络的安全管理应符合itu tm 3016 0网管安全概要 itu tm 3016 1网管安全需求和itu tm 3016 2网管安全服务的要求 应具备身份验证 访问控制和授权 数据机密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 审核追踪和告警上报功能 71 总体要求 6 网管系统构成一般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网管局域网 网管应用服务器及unix等操作系统 网管平台软件 网管应用软件 数据库服务器和oracle数据库 客户端工作站及相应客户端软件 72 9 2hfc网络管理 1 hfc层应通过其反向回传通道和 或ip交换网络来建立其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应完成对网络中视音频编码复用系统 条件接受系统 用户管理系统 qam调制器和hfc光电传输设备集中管理 2 配置管理 完成网络中设备和模块的端口配置及环境临近配置 设置并查看受控网元的管理状态 完成软件升级 3 故障管理 对所有网元以轮询方式进行监测 发现故障后判定位置并以自 切换备份 动或手动方式切换备份 产生事件数据并记录上报 网管系统宜与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联 以便迅速确定故障发生地点 4 性能管理 采集 处理测量数据 分析测量结果 采取必要的控制行动 改善和优化网络的总体性能水平 5 安全管理 宜设置前端播出标识码生成和识别系统 其管理应参照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相关规定 73 9 3ip网络管理 1 在网络的总前端设置ip交换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ip网管系统 当网络发展规模需要时 可在另一个分前端 核心节点 设置一套备用网管系统 74 9 3ip网络管理 2 网管主要功能1故障管理 实时监控ip城哉网的运行状况 采集运行数据 进行统计 分析 处理并显示警告 及时发现网络异常 确定异常发生的原因 性质和位置 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形成异常报告 2配置管理 自动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配置 创建并维护配置数据库 进行网络节点设备 端口 系统软件的配置和更新 完成对网内资源 如带宽 端口和地址等的管理并对配置操作过程形成日志 3性能管理 实时监视ip城域网的性能 采集性能数据 定期或按需提供宽带城域网的各种分析报告 并存档以备查询 4安全管理 设置安全管理有关参数 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保证网络上各种业务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包括防网络攻击和防病毒 应根据不同业务对安全的需求 采取物理隔离专用网 链路层的mplsvpn 网络层的mplsvpn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庆根据需要采取路由控制 入侵检测 安全扫描器以及防病毒和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5计费管理 为计费系统提供计费原始数据 至少应包括用户信息 端口信息 流量信息 qos信息 75 9 3ip网络管理 3通信与接口1网管系统与其网元之间可采用snmp协议 通过局域网直联方式进行带内管理 随着网络规模和业务量的扩大 可能过专用dcn网连接各网络节点的方式进行带外管理 2如果存在备用网管系统 主 备网管系统之间的互连应采用网管专用dcn进行 当不具备dcn条件时 应以vpn方式组成内部dcn进行 网管专用dcn可以由x 25 帧中继或ddn组建 76 9 4sdh网络管理 1 在网络的总前端设置sdh网络管理中心 完成sdh网络的管理功能 当网络发展规模需要时 可在另一个分前端 核心节点 设置一个备用网管中心 2 网关接口协议宜遵循gy t144 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规范 采用的信息模型宜遵循gy t145 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 77 sdh网络管理 3主要功能故障管理 具备设备故障诊断 故障定位 故障隔离 故障改正以及路径测试功能 配置管理 实现网元的建立 删除 修改及初始化 通道的交叉连接和配置 时钟源优先级的选择和同步时钟源的设定 网元状态检测和控制 保护倒换参数的设置 存储 检索和改变 同时实现路径保护和路径恢复等功能 性能管理 对itu tg 826建议的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 同时对所有网络终端进行性能监视 存储和报告15分钟和24小时两类性能事件数据 能报告 当前 和 近期 两种性能监视数据 支持近端成远端环回测试功能 安全管理 应具备身份验证 访问控制和授权 数据机密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 审核追踪和告警上报功能 计费管理 为计费系统提供计费原始数据 至少应包括用户信息 端口信息 流量信息 qos信息与接口 具有连续30天的存储记录可供调用 78 sdh网络管理 4 通信与接口1网管硬件平台应采用服务器单机工伯方式或客户 服务器工作方式 操作系统宜采用unix 2网管系统与位于个网络节点的设备网元之间以sdh的ecc 嵌入式通信通道 进行网管数据互联 3如果建有备用网管中心 则主 备用网管中心之间的互连优先采用网管专用dcn网络进行带外管理 在无网管专用dcn网时 可在网络中以e1方式组成的内部dcn进行带内管理 网管专用dcn网可以由x 25 帧中继或ddn组建 4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设备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包括 sdh atm 以太网 网元间通过ecc协议栈或tcp ip协议栈通信 具体指标符合yd t1238 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中 网络管理功能 部分 79 9 5wdm网络管理 1 wdm网管系统的协议栈应符合itu tq 811 q接口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 q 812 q接口和x接口的高层协议 采用的信息模型宜遵循tu tq 3100 通用网络信息模型 2 网管系统应在一个平台上管理光放大器 波分复用 解复用器 out 波长转换器 等系统设备 同时具备对系统传输性能的监控能力 80 wdm网络管理 3 主要功能故障管理 对wdm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故障定位 故障隔离 故障改正以及路径测试功能 性能管理 实现长途波分再生段的误码性能的监测和管理 实现城域波分端到端光通道的性能数据采集 具备15分钟和24小时性能数据报告 存储 转储功能 具备我通道性能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对监控信道的误码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和管理 配置管理 应按用户要求以图形方式在网元管理系统屏幕上完成功能 网元 ne 的初始化设置 建立和修改网络拓扑图 配置网元状态 ne的状态和控制 实际网络的配置 安全管理 应具备身份验证 访问控制和授权 数据机密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 审核追踪和告警上报功能 4 系统的通信与接口应符合本规范9 4 4条第1 3款的要求 同时系统网元与网元之间的通信应通过qsc中的dcc通道进行 81 10网络总前端和分前端10 1总前端功能 1 网络的总前端应具备但不仅限于以下功能 完成电视 广播节目接收和处理 通过传输网与分前端对用户播出 数据广播内容编辑和播出 视音频媒体资料库 因特网数据中心 布置综合网管系统以及各业务网络 分系统的网管中心 网络通信中心 包括内部电话通信和电视会议 82 10 2电视 广播节目处理 1 电视 广播节目的处理可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两方面 2 前处理功能主要包括 接收 处理卫星广播的电视 广播节目 接收 处理本电视 广播播出机构送来的节目 节目传输网送来的上一级或下一级网络的在线节目 处理节目提供商等提供的离线节目 处理包括a d变换 压缩编码和上载进视频服务器 电视节目打包 视频服务器输出多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