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法理学方面的论述题讲解主要从两方面的角度展开,一方面历年真题对论述题是如何考察的: 一、论述题是每年司法考试必考的内容,近几年分值比重有加大的趋势。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 (一)历年真题的考察类型主要有三种: 1)实例型论述题:以给定案例材料的形式出现,例如2003年关于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考察; 2)法规型论述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例如2006年考察的题目; 3)话语型论述题:例如2007年卷四的第七道题。 不同的题型,答题要求有所不同,考生在答题时应当有所侧重。 (二)历年真题的分析: 2007年真题(卷四) 七、(本题25分) 提示:本题为选作题,分甲、乙两题。请选择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务必标明甲题或乙题;甲、乙两题均作答的,仅对书写在前的进行评阅。 甲题: 素材一: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 素材二:1997年3月1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199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20多万件,比上年上升约16。2007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多万件。 根据所提供的素材,请就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500字。 阅卷人员的评分标准:(1)论述古代法律行为、诉讼观念的变化(7分); (2)当代中国诉讼案件增多的现状(7分); (3)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7分); (4)字数要求、整体表达(4分); 2006年真题(卷四) 六、(本题35分) 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 请: 1比较该条规定与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的区别及理论基础; 2从法的渊源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涵义及效力根据; 3从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在法律适用上的价值与条件。 答题要求: 1在上述3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或者自行选择其他角度作答; 2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3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4不少于600字。 2004年真题(卷四) 七、(本题25分) 甲男与乙女系隔壁邻居。因甲时常聚集三朋四友在家打麻将,有时通宵达旦,喧闹声严重影响了乙家正常的休息。乙多次到甲家说明自己身体不好,神经衰弱,且孩子要学习,希望甲夜晚不要扰民。一次甲家正在玩麻将,乙又敲门表示不满。甲认为乙在朋友面前扫了自己面子,遂出言不逊,辱骂乙神经病。乙亦怒斥甲不务正业,象个赌徒。双方由此发生争吵,引来邻里十数人,纷纷劝说双方忍让。甲恼羞成怒,上前拉住乙的衣服说:“我是赌徒,你就是妓女。”乙羞愤不已,转身欲走,但被甲拉住。挣扯间致乙衬衣被撕破,上身部分裸露。乙遭此羞辱之后,神经受到严重刺激,神经衰弱加重,不能正常生活、工作,所在外企因此将其辞退。治病、休养、生活无来源,使乙身心、财产俱遭伤损。后有朋友告诉乙,此事不能作罢,一定要讨个说法。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你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哪几种法律途径或方式可供乙选择,以维护其权益。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你认为选择其中哪一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并请阐明理由。 答题要求: 1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3字数不少于500字。 (三)从历年真题考察的论述题内容分析,涉及的法理学核心知识点主要有: 1. 法治; 2. 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司法推理、司法特点;法官的法律思维; 3. 法律与道德; 4. 法律价值及其冲突的解决; 5. 法律特性、法律特点、法律特征; 6. 法律意识。 (四)论述题的答题态度: (1)以人为本(法官应尊重人性、保护人权、实现人道); (2)法治的立场; (3)中国情怀; (4)发展的眼光;(5)多元视角。第二单元一、论述题答题应注意事项(这也是论述题讲解的第二个方面): (一)吃透材料:根据相关法律知识的积累,全面把握材料,提炼出核心信息和线索信息; (二)确定论点: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进行正面论证或反面反驳; (三)论证有力:论据要丰富(引用名人名言、著名案例、相关法律规范)、论点与论据的相关性; (四)结构要完整; (五)逻辑要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内容之间不能矛盾和冲突; (六)文字表达(议论文文体、尽量使用法言法语、没有错别字、字迹清楚)。 二、相关练习: 某市出台了一部地方性法规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规定:“邻街建筑物、阳台、窗外、屋顶、平台、走廊不得堆放和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凡是违反上述规定的将被行政执法部门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请运用法理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卷一: 城市追求美丽不但毋庸质疑,而且值得肯定。 现代文明本身包含了城市美丽,但是城市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美,更要体现城市的精神面貌,体现市民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者良好的法治意识。 邻街建筑物堆放一些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有碍市容,也可能和现代文明不是非常合拍,但是拥有公权力的城市管理者不能以此为理由随意强行剥夺公民的私权利, 更不能对使用者以任何名义强行干涉。在未经房子主人同意的情况下,“风能进,雨能 进,国王不能进。”当然,市民自愿让与私权利的除外。假如城市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使公民生活在私权利强行被剥夺的城市里,那么城市市容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本题也可从法律实施成本可操作性的角度分析;还可从法律与道德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单元一、相关练习: 1、调查显示:中国有40%的夫妻发生冲突的时候会使用家庭暴力,发生的频率一般为几个月发生一次。当遭受到配偶殴打的时候;大约有48%的男性和配偶对打,女性经常是被动让配偶打或躲进另外一个房间或者大声向邻居呼救。43.7%的受访者认为一个巴掌排不响,配偶打妻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妻子蛮横不讲理;22.5%的受访者同意:妻子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丈夫可以打妻子。当遭受到家庭暴力的时候,有人认为调解好,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有人认为调解其实解决不了家庭暴力。 请从法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答卷一:(答题要点如下) 对伴有暴力行为的家庭纠纷进行调解虽然能帮助法官减少积案,但却无法帮助受害人免受暴力的再次侵害,甚至可能使受害人遭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调解的不合理处有三 1. 双方的力量失衡使得双方丧失了平等协商的能力; 2. 调解更多维护施暴人的利益,因为调解维护婚姻现状,所以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 3. 调解只是面向未来,不是对以前行为的清算。 分析: 答卷一答法有些欠妥,表现在:(1)没有与材料有机结合,没有使用法言法语;(2)论证有些偏激。 1. 某市交通管理局声称将暗中执法行为作为打击违法行为的有力手段,应该得到大力支持,这引起了不少的争议,而此前乌鲁木齐市交警则明确规定不得组织暗中执法。 从法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答卷要点分析: 1. 首先对暗中执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限制即暗中执法仅是一种执法手段;暗中执法排除了不良动机;暗中执法不违反行政公开原则。因此,合理的暗中执法是可取的。 2.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暗中执法属于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因为执法要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情况,赋予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客观需要。因此,自由裁量权运用过程中允许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 3. 从实践上看,暗中执法和行政法公开原则并不排斥,体现了现实执法的需要。由于暗中执法有极大的被滥用的可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进行规范和制约,让暗中执法真正运行在善治和法治的轨道上。 2. 某市公安局在报纸上承诺,凡是提供线索协助公安局查获犯罪嫌疑人,可以获得40万元的悬赏金。四名人员看到通报后提供了举报线索,三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但是悬赏金迟迟没有兑现,于是四人将公安局告上法庭,要求兑现悬赏金,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因财政资金困难一次性支付当场支付悬赏金20万元,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从调解效益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解答时应当注意围绕法院主持下的调解进行) 1. 谈谈对诉讼爆炸现象的看法。 关于副市长受贿,法院加以判决,争论的焦点在于副市长将受贿款用于扶贫济困是否构成受贿罪?九天考资唯一网址 ,其余皆为仿冒,谨防受骗!一、相关练习: 1、调查显示:中国有40%的夫妻发生冲突的时候会使用家庭暴力,发生的频率一般为几个月发生一次。当遭受到配偶殴打的时候;大约有48%的男性和配偶对打,女性经常是被动让配偶打或躲进另外一个房间或者大声向邻居呼救。43.7%的受访者认为一个巴掌排不响,配偶打妻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妻子蛮横不讲理;22.5%的受访者同意:妻子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丈夫可以打妻子。当遭受到家庭暴力的时候,有人认为调解好,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有人认为调解其实解决不了家庭暴力。 请从法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答卷一:(答题要点如下) 对伴有暴力行为的家庭纠纷进行调解虽然能帮助法官减少积案,但却无法帮助受害人免受暴力的再次侵害,甚至可能使受害人遭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调解的不合理处有三 1. 双方的力量失衡使得双方丧失了平等协商的能力; 2. 调解更多维护施暴人的利益,因为调解维护婚姻现状,所以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 3. 调解只是面向未来,不是对以前行为的清算。 分析: 答卷一答法有些欠妥,表现在:(1)没有与材料有机结合,没有使用法言法语;(2)论证有些偏激。 1. 某市交通管理局声称将暗中执法行为作为打击违法行为的有力手段,应该得到大力支持,这引起了不少的争议,而此前乌鲁木齐市交警则明确规定不得组织暗中执法。 从法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答卷要点分析: 1. 首先对暗中执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限制即暗中执法仅是一种执法手段;暗中执法排除了不良动机;暗中执法不违反行政公开原则。因此,合理的暗中执法是可取的。 2.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暗中执法属于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因为执法要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情况,赋予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客观需要。因此,自由裁量权运用过程中允许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 3. 从实践上看,暗中执法和行政法公开原则并不排斥,体现了现实执法的需要。由于暗中执法有极大的被滥用的可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进行规范和制约,让暗中执法真正运行在善治和法治的轨道上。 2. 某市公安局在报纸上承诺,凡是提供线索协助公安局查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克苏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阳江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外研版)
- 广东历年(202511-202611)二级人力师论文题目和答辩真题答案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的团体标准应用
- 社区燃气使用安全课件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题(无答案)
- 广州房屋定金合同范本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三支扶陕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必刷题库与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 低钾血症护理常规业务学习
- 2025年职业指导师(四级)考试模拟试题汇编与模拟试题解析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
- 【政治 云南卷】2025年云南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政治试卷(含答案)
- 测听讲课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