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劳动法律责任及执法_第1页
第十六章-劳动法律责任及执法_第2页
第十六章-劳动法律责任及执法_第3页
第十六章-劳动法律责任及执法_第4页
第十六章-劳动法律责任及执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劳动法律责任及执法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法律形式中,()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A.经济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民事责任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A.5B.4C.3D.2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由()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A.人民法院B.工会组织C.公安机关D.劳动行政部门4.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的罚款。A.1倍以上B.3倍以下C.1倍以上3倍以下D.2倍以上3倍以下5.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赔偿责任6.认真履行集体合同是企业与()的共同责任。A.工会组织及职工B.劳动行政部门C.职工D.工会组织7.下列不属于劳动监察原则的是()。A.合法原则B.及时原则C.重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则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8.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完成。A.15B.20C.30D.609.如果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年内未被劳动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行政部门不再查处。A.2B.3C.4D.510.经办机构和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理社会保险行政复议时应()。A.分别采用行政复议和复查的方式B.分别采用复查和行政复议的方式C.采用行政复议的方式D.采用复查的方式11.劳动行政部门的保险争议处理机构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注明收到日期,并在()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由劳动行政部门按照情况作出决定。A.5B.10C.15D.2012.下列关于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的表述错误的是()。A.经办机构作出的复查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B.经办机构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维持或者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查决定C.申请人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D.申请人与经办机构之间发生的行政案件,申请人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3.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方式主要是()。A.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B.待遇复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C.复查、仲裁和行政诉讼D.调解、仲裁和行政诉讼14.下列行为中,不能申请劳动行政复议的是()。A.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违法收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C.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D.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有关许可证、资格证等变更、中止、取消的决定不服的15.劳动复议机关在收到申请人的复议申请后,应在()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A.10B.7C.5D.316.行政复议机关对受理的复议案件审查后,应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日内,或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延长()日内,依法分别作出决定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决定变更、确认违法的复议决定。A.30,20B.30,30C.45,25D.60,3017.行政复议机关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但内容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作出()的复议决定。A.终止B.撤销C.变更D.履行18.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A.可以申请行政复议B.可以申请行政复查C.不能申请行政复议D.不能申请行政复查19.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10B.15C.20D.307.下列属于劳动监察处罚方式的有()。A.没收违法所得B.行政拘留C.吊销许可证D.警告E.罚款8.下列属于劳动监察内容的有()。A.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标准B.监督检查职业中介行为C.监督检查就业服务机构依法办事D.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E.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后勤服务9.下列属于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第6条内()情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经办机构申请复查,对复查决定不服,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A.认为经办机构违法收取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B.认为经办机构未按规定审核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C.对经办机构核定其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有异议的D.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E.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或者接续手续的10.下列属于劳动行政复议范围的有()。A.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C.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休息休假权法定职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的D.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许可证、资格证等行政许可手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拒绝办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依法办理的E.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侵犯合法的用人自主权、工作分配权等经营自主权的11.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劳动行政复议。A.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B.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C.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D.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审核、登记有关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没有依法办理的E.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发生的劳动争议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4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5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5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5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6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6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9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1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11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2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2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21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31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31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41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41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51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519.【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5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B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42.【正确答案】 B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43.【正确答案】 B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44.【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65.【正确答案】 AB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76.【正确答案】 B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77.【正确答案】 A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88.【正确答案】 ABC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09.【正确答案】 BC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210.【正确答案】 AB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311.【正确答案】 ABC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5第十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个月内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属于违法的行为。A.1B.2C.3D.4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A.劳动B.义务C.权利D.法定的权利和义务3.下列关于事实劳动关系法律属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事实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是由双方当事人所设定和所预期的B.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也可以继续存续C.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益仍然受劳动法的保护D.事实劳动关系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4.成为劳动者的先决条件是()。A.年满16周岁B.年满18周岁C.具有民事行为能力D.具有劳动行为能力5.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B.行为和财物C.劳动者和行为D.精神财富和行为6.用人单位的权利不包括()。A.劳动用工权B.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C.工资奖金分配权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7.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属于()。A.用人单位的权利B.用人单位的义务C.劳动者的权利D.劳动者的义务8.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禁止从事的工作不包括()A.美容、整容工作B.托幼机构的保育工作C.供电局的电工工作D.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工作9.在双方履行劳动合同中,经协商变更了工作岗位,这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A.终止B.中止C.变更D.消灭10.在我国,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规范属于()。A.社会法B.经济法C.行政法D.诉讼法11.从社会保险责任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不包括()。A.国家B.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经办机构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其家庭D.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12.从社会保险责任看,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缴纳者是()A.用人单位B.保险公司C.自谋职业者D.国家13.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不包括()。A.物B.资金C.精神财富D.服务行为14.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准确、及时的原则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15.截止到2006年10月,我国政府已经批准国际劳工公约()个。A.11B.14C.23D.2516.怀孕()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时间从当日22点至次日6点),也不得安排其在正常劳动时间以外延长劳动时间。A.6B.7C.8D.917.法律规定中所指的未成年工是()的劳动者。A.未满16周岁B.未满18周岁C.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D.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18.我国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为()岁。A.14B.15C.16D.1819.劳动法第64条规定的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的劳动不包括()。A.矿山井下的劳动B.有毒有害的劳动C.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D.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20.船员条例规定,申请船员注册,应当年满()。A.15B.16C.18D.20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基础B.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C.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D.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E.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行为B.财物C.劳动者D.用人单位E.精神财富3.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A.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B.休息休假的权利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权利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4.以下关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陈述正确的是()。A.某机关用人单位招用公务员时明确规定:对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不得录用B.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提高录用妇女的录用标准C.用人单位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职工D.某影视公司与某女影星签约时规定她五年内不得谈恋爱与结婚,否则按违约处理E.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5.我国征缴社会保险费的法定机构有()。A.税务机关B.保险公司C.商业银行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E.社会保险经办机构6.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特征包括()。A.具有特殊的主体B.具有国家强制性C.具有程序性D.具有非专业性E.必须有表明法律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7.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A.公平B.合法C.准确D.及时E.公正8.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是()。A.原则上保持历史的连续性B.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C.同位法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一般规定D.同位法中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适用新的规定E.原则上不溯及既往9.下列()属于正常状态下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A.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B.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C.连续负重、每次超过20公斤的作业D.森林伐木作业、归楞及流放作业E.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10.劳动法第60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A.延长工作时间劳动B.低温作业C.冷水作业D.高处作业E.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11.下列属于特殊状态下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有()。A.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B.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C.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二周岁的婴儿期间延长工作时间D.不得安排经期的女职工在食品冷冻库房内及冷水等低温作业E.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可以按病假处理12.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女职工、未成年工情形之一的,应责令其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或未成年工,予以3000元以内标准的处罚。A.安排女职工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劳动强度的劳动B.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C.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从事夜班劳动的D.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E.未按规定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0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0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0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1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1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2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2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39.【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1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1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1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51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61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71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81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71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91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920.【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9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B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02.【正确答案】 C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13.【正确答案】 AB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24.【正确答案】 BC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35.【正确答案】 A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6.【正确答案】 A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57.【正确答案】 BC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68.【正确答案】 B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19.【正确答案】 A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710.【正确答案】 BCD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711.【正确答案】 ABD【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812.【正确答案】 ABCE【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9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一、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概念社会保险法律关系:是社会保险各主体间,如国家与劳动者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劳动者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掌握: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一)从社会保险责任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以下几类:国家、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劳动者及其家庭。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缴纳者。(二)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保险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投保人(一般为用人单位)、被保险人、受益人、管理人(依法负有管理职责的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人。(三)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资金、物,也可以是服务行为。三、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掌握: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产生:主体间依照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建立起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从而产生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变更:主体间已建立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依照法律的规定,变更其内容,从而引起权利义务内容和范围的变动。消灭:主体间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即劳动权利与义务的消灭。四、社会保险法律事实是社会保险法律规定的,能引起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社会保险法律规定是产生、变更、消灭社会保险关系的前提,社会保险法律事实是引起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原因和条件。第三节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一、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概念及特征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法律授权的组织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将劳动法律规范具体运用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它使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其适用法律制裁。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特殊的主体。(2)具有专业性。(3)具有国家强制性。(4)具有程序性。(5)必须有表明法律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二、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三、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合法、准确、及时。四、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主要基本规则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主要基本规则。(1)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2)同位法中特别规定高于一般规定。(3)同位法中新规定高于旧规定。(4)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五、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了解:国际劳工立法熟悉: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1983年6月,我国正式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中的活动。截止到2006年10月,我国政府已经批准国际劳工公约25个。第三节集体合同与集体协商一、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概念、特征掌握: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概念、特征;熟悉: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区别、联系;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集体协商,又称集体谈判。是一种由单个雇主、雇主群体或组织同单个或者若干工人组织之间签订各种协议的过程。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议或团体协议。在我国,集体合同是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问题,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一)集体协商的特征1.集体协商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或企业团体之间的谈判。2.集体协商是围绕着改善劳动条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谈判。3.集体协商的结果体现在所签订的集体合同中。4.集体协商本身并不产生劳动关系。当集体协商形成集体合同后,不是替代而是修改相关的个人劳动合同,因为它本身并不产生劳动关系。5.国家在集体协商中起调解作用。6.劳动者应受到特别保护。(二)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除具有一般协议合同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特征:1.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协议。2.集体合同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协议。3.集体合同必须是书面合同,其生效要经过特定程序。二、集体合同的签订掌握:集体合同签订的主体、订立的程序;(一)集体合同签订的主体主体:工会(没有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代表);企业(二)、集体合同的类型1.专项集体合同: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等专项合同。2.区域性合同: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的代表订立的集体合同,或订立的区域性合同。(三)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1.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2.提出集体协商要求3.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4.集体合同的审查5.集体合同生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6.集体合同的效力三、集体协商的内容了解:集体协商的内容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