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1页
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2页
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3页
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4页
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以下对哲学与世界观的相互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哲学是由世界观发展而来的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科学知识、哲学能够指导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一种自然物能否被利用、怎样被利用首要的前提是:、人们能否认识自然物 、人们是否能意识到自然物的存在、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人们是否掌握了自然物的本质和规律3、以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是对世界上所有物质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凡是具有离开人脑而客观存在性质的事物都是物质的、每一个具体存在的事物都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能被人们所认识,不是不可知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45题。4、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5、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A、是对认识的发展 B 、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6、“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8、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9、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 (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 (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 (2) B、(1) (3) C、(1) (2) (3) D、(1) (2) (3) (4)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 D、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系问题11、2003年5月31日至6月1日,温家宝在辽宁考察工作时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用新思想、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路子。据此回答: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要解放思想,是因为: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正确反映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解放思想就是敢想敢干1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客观规律性13、“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的哲学原理在下列说法中能够得到体现的是:、供不应求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带来供不应求 、教学相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经济发展带来环境问题,产生环境问题是发展经济所致若一只木桶是由多块木板拼合而成的,并且木桶边长短不齐的话,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1415题。14、上述“木桶原理”所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B、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15、上述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做工作必须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必须注意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地位和功能16、在棋艺上,有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说法。这种说法体现的哲理是:A、关键性部分的成败,会对整体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B、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具有整体的功能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始终处于决定地位,部分始终处于服从地位17、当前,我国对国有小企业采取放开政策,鼓励大企业对小型企业进行兼并。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有的兼并只是进行简单的组合,结果并没有改变亏损状况;而有的进行资产重组, 优化组合,转换经营机制,结果扭亏为盈,焕发了生机。这说明: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B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只有把事物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D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1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积极性1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20、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 B、 C、 D、 21、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22、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曙光4000A投入应用后,其具备的网络使用技术和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网络建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B、高新技术产品必然有着广阔的市场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D、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23、自2003年10月上中旬以来,江苏省主要食品价格涨势强劲,涨价面宽,涨情多年未见,部分地区豆油、猪肉市场价格已经逼近或突破了1997年前后的历史最高水平。深圳市10月份以来,粮油产品价格平均上涨8.3%。粮油价格的波动,引发了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据调查,这次粮食价格上涨,既和近几年全国粮食连续减产有关,也和国际市场上主要农产品减产相连。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说明: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24、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这说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C、要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D、只要抓住机遇,就能获得成功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25、下列选项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认识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人类一切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总和26、一事物,人们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意识,从主观原因来看,是因为:A、立场不同 B、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不同C、知识结构不同 D、借助的科学认识工具不同27、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A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B 唯物辩证法 C 辨证唯物论 D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8、新的一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贫困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会议要求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真抓实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选择有效的脱贫致富新路子。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有:、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观只有符合客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9、我国在确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新的世纪必须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定A、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重视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D、是从实际出发,但实现的可能性不大30、“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既是它自身,又不是它自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不可认识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事物随时都在发展着32、下列属于矛盾双方对立的具体情形的有:A、暴力冲突 B、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C、a+b=a一(一b) D、人民内部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3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欧洲古代两位哲学家的两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相同点是:、都认为静止是绝对的 、不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都认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都认为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政治试卷答题纸一二三四五总 分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题号252627282930313233答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得分评卷人34、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试问:(1)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2)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5分)35、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分)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给分)得分评卷人3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都是利与弊两个方面的统一体。37、.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材料二:2004年9月19日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辨题:有了创新意识,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共35分。每题设置2分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得分评卷人38、材料一:今年初,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简称“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材料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积极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前农村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负担过重,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经济,同时必须进行税费改革,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把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辨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5分)(2)这一原理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并说明它的重要性(10分)得分评卷人39、材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使各项改革互相促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6分)(2)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得到体现的?(10分)苏大附中2004200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政治试卷答案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ACBBDCDAC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CABADBACDA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题号252627282930313233答案ABABCBCDACDABABCDBCABD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34、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4分)(2)第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1分)。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1分)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1分)第四,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3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分)(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每点2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给分)36、(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3分)因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分)(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2分),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应全面地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2分)只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而看不到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片面的。(1分)(3)但是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双方会呈现不同性质和内容,(1分)因此,将利和弊称为矛盾的双方是片面的。(1分)37、(1)创新意识是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观念,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3分)(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3分)(3)创新意识必须用来指导实践,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它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3分)(4)因此,创新意识只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个条件,题中观点绝对化是不科学的。(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6分,第39题17分,共33分。每题设置2分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38、 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2分)它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1分) 物质决定意识,中共中央针对“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决定是根据当前中国农民负担过重这一突出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把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4分),这些都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1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