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懂的,虽然学生都很爱读爱背古诗,但是他们对古诗内在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都没有什么大的兴趣去体会。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暂时没有能力去体会。古诗的“难”就“难在体会”。那么,老师要如何教懂教活古诗,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体会古诗内涵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诗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一. 解诗题二. 识诗人三. 讲诗意四. 悟诗情前三个环节在古诗教学中都是有必要的,也是帮助学生读懂古诗的有效途径。但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恰恰是教师最感没有效率的,因为“究竟要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有所领悟”这个问题是很难完全解决的。教师的范读、领读、甚至绘声绘色的演示都可能没有直接指向学生的“悟”。在此,我认为,学生所有“美读”和“熟诵”的收获都比不过其领悟诗意、向往诗境、共鸣诗情方面的收获。我建议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古诗的领悟上。这样做是为了从根本上丰富文本、丰富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才能在古诗教学中意识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是古诗的第二作者,而不是只知高声诵读的机器。因此,基于这一思想,要教懂教活古诗,并直观地反馈出学生的领悟水平,针对不同的古诗,可以分别或同时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一, 体验情境的教学策略。所谓体验情境,就是指读者进入古诗所描写的那种境况或情景中,寻找古诗内在的东西,或者是寻找不容易发现的东西,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自古“诗言志”,随着后世的发展,诗也开始抒发个人情感,而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往往是含蓄的,这就需要读者去领会意境和主旨,以此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中发现诗人隐含的意思。诗歌意象都是诗人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柳”,它与“留”发音相近,因此常被用于送别诗中,来表达诗人的留恋、依依不舍之情。又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表达了送别之意。另一个意象“月”,有时圆有时缺,但诗人却因此有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盼望团聚之情。如李峤的中秋月,李白的静夜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此外,还有很多具有普遍认同性的意象被诗人频繁地使用,如“鸿雁”、“长亭”、“鹧鸪”、“落木”、“青云”、“燕子”。当学生了解了某些意象的特定意思后,往往能更准确、更快地走进诗境、体会诗境。教师还可以做一些“诗歌意象相关含义”的知识卡片发给学生传阅,或者上一节诗歌意象讨论课,多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诗歌借景抒情的认识。二, 想象画面的教学策略古诗中不仅包含实景,还包含虚景,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学生对古诗领会一时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最后一句是想象的内容,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类似于“为什么写洞庭湖却又写到白银盘和青螺了呢”的问题,那么教学就不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让学生对无风的潭面和白银盘、潭面突起的小山丘和青螺之间进行某种相似性的生动连接,要让学生扇动想象的翅膀描述那种鲜活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中美的旨趣。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读懂字面意思后,让学生大胆探究诗中意象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去把握诗人的灵思。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诗中景象的简笔画,或者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去添加想象的枝叶,并引导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翻译古诗。在想象前,教师的引导语要入情入境,让学生真正沉迷于诗中的美境。如教学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首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茂密的森林,把凳子想象成黄牛,把直尺想象成短笛,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把学生自己想象成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正在吹奏着悦耳的笛声时,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叫声,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高高的枝头上唱歌。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蹑手蹑脚地来到“大树”下用这样的想象来诱导学生参与课堂,激起了课堂趣味,同时也激活了学生想象的脑细胞。三品析意韵和哲理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古诗已经不再注重情感的抒发了,反而走向了蕴含丰富意韵和哲理的方向。宋诗大多如此,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些诗大都是平常的话语,甚至是口语,字面的意思也比较好懂,如“远近高低各不同”。它们没有唐诗中那么多唯美的意象,但教师又不能只让学生满足于搞懂字面的意思。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这类古诗呢?1. 让学生了解这类诗的特点。写景抒情的诗好比散文,而托物喻理的诗则好似说明文。提到说明文就要提到说明方法。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而此类诗中打比方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似写方塘、天光云影和沟渠,而实际上是写作者看书的一种感受,是读了好书之后美妙感觉的一种形象化表述。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这里,要从“感性显现”中去探究“理念”,教师就得引导学生细读诗题,结合诗题读懂诗意,然后分析诗中意象的特点,思考诗人是怎么想象到这种特点,想象的根据是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深化“事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哲理”的层次(经常看书才能让自己有不尽的灵感和巧思),把这种哲理拓展开来,让学生举举自己生活中的其他事例,从而加深对哲理的认识。2. 让学生思索这类诗的意韵。有些古诗就是教师自己也无法准确把握蕴含的哲理,当然也可能并没有什么哲理。可是这类古诗总是激发着人们去阅读、去解读、甚至是猜测。这种古诗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因为这类古诗往往意韵丰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讲了一件平常的小事,却看不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思。学生学到这里,就会忍不住思索,难道作者仅仅是叙述一件小事吗?教师可在学生找到答案之前引导学生:了解诗中的三个人物,猜测他们各自的特点,分辨诗人着笔的主要人物是谁,思考为什么是他。最后教师作一个烘托诗歌多义性解读的总结,激起学生想象和探究的强烈愿望,顺便还可以写一篇阅读这首诗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让员工签自愿协议书
- 加盟合同担保人责任协议
- epc项目设计合同范本
- 原药店商铺转让合同范本
- 农村社区公厕管护协议书
- 医院合同制三方协议模板
- 合同主体更改后三方协议
- 2025年安徽省六安三校数学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 个人转让公司资产协议书
- 外贸公司与工厂合同协议
- 2025年江西九江辅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AI工业质检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布局案例与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线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会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真题版)
- 2025年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卷一》模拟题及答案
- 2024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 中班健康《我会用伞》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 DG-TJ08-2461-2024 旧住房更新改造查勘标准
- 电梯型式试验规则
- 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