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语文冲关专练第9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西归绝句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答:_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手法? 答: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夜榜:夜里行船。(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 (2)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答:_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说明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注】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1)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答:_ (2)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这一形象的用意。答:_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注】绁:捆绑,束缚。(1)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答:_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注】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兰桡(r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答:_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答: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答:_ (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答: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 (2)诗题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 答案及解析1【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奉召还京归途中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第(1)题,可结合注释及诗中“今日春风”“桃花树”来分析诗人喜悦心情。第(2)题,应先说明诗句的含意,再从“小桃花树满商山”的写景作结,烘托诗人心情的角度来分析。【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或:以欢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2【解析】这首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解答第(1)题,需把前两句中秋夜景色的特点用适当的形容词语加以概括,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相关解说即可。第(2)题,从诗中的“十五夜”“秋思”可分析出本诗写思乡之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用了借景抒情手法。此处,写秋思,诗人不写自己的思念,而是写别人都在思乡,暗寓自己的思乡之情,此属间接抒情(侧面抒情)的手法。此题回答表现手法从这两个角度上回答即可。【答案】(1)这首诗营造了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银白的地面,树上的栖鸦,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通过对这些景的描写,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展现在眼前,为秋思创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2)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同情的爱心。借景抒情。前两句写景,地白、树栖鸦、桂花,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情。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3.【解析】这是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诗作。这首诗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久为做官所“累”,而称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表达出“不怨而怨”的写作韵味。【答案】(1)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的官吏形象。(2)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诗人用“幸”字说明“不怨”,但“来往不逢人”的孤独,又显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4【答案】(1)“月黄昏”为两诗营造气氛、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黄昏”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犹有”二字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两者各有其妙。(分别回答即可)5【解析】从题目看,这是一首怀古词作。第(1)题,需把握词中的关键景物来分析。词中“长江”“水云”“古寺钟声”“银蟾”等景物的永恒与“六代”“兵戈”“豪华”的消亡形成对比,或说用“六代”“兵戈”“豪华”的消亡反衬“长江”“水云”“古寺钟声”“银蟾”等景物的永恒,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第(2)题,可联系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来分析。作者借用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说明自己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由于柳宗元江雪一诗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已深入人心,以此作结,不仅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表露无遗,而且神思旷远,颇有余味。【答案】(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诗人以“千里长江”“古寺疏钟”“天上银蟾”的存在与金陵的衰亡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诗人以“千里长江烟淡水阔,古寺疏钟回响不绝,天上银蟾圆缺自若”的永恒自然之景,反衬金陵的衰亡,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2)渔翁是一个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形象。诗人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以渔翁的形象自比,来表达自己虽境遇多舛,但仍矢志不移,坚持抗金,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6【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陶渊明人格之写照。第(1)题,青松的特点,可从前六句中分析句意概括出来。第(2)题,需明确托物言志(象征)是咏物诗的一般写作手法。本诗也不例外,可结合诗的最后两句对写作手法进行阐释。【答案】(1)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7【解析】第(1)题,赏析所给词句,需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角度分析。这三句词都是写景,“衰”“憔悴”表现出景物的凄凉特点。从下片“离思”“阳关”可知,这首词表达了离别之恨。依此作答即可。第(2)题,描绘的画面可运用想象对词句加以解说。“独自”一词蕴含的感情,需从这首词的送别主题上分析,表达送别后的孤寂之情。【答案】(1)以哀景映衬哀情或借景抒情。借杨柳以伤别,更加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依在船舷上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流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8【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第三联为千古名句,逼真传神地描绘了夏夜清凉优美的景致。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用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9【答案】(1)“软草平莎”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触景生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2)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光似泼”极言光线充足,“气如薰”说明香气浓郁;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10【解析】第(1)题,赏析颔联及其语言特点,需理解诗句的含意,再概括诗句营造的意境特点;语言特点从遣词上看,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质朴清新,生动形象。第(2)题,分析老将的形象需理清整首诗的写作思路。首联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颔联、颈联四句,作了具体刻画。尾联用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揭出诗的主旨:功劳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答案】(1)颔联描绘了微雨濛濛,“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斑驳陆离,绿草纤细低垂。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7《储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 Unit 9 Reusing things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牛津沪教版(三起)
- 蔬菜储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第11课 公益小导演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下册-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
- 任务二 运用函数计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桂科版八年级上册-桂科版
- 7.2《重力 力的示意图》(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药物制剂专项考核试题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初中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品牌宣传与管理制度
- 2025年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试卷真题附详细解析
- 航运品牌国际化拓展策略-洞察及研究
- 《矿图》教学课件
- 婚内忠诚协议书标准版
- 2025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一卷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件(第一章-思想文化)
- (高清版)DB1301∕T 345-2020 优 质冬小麦石农952栽培技术规程
- 乡土中国读书分享课件
- 2025年反假币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餐饮技术入干股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