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编目员如何应对RDA 的到来.doc_第1页
浅议编目员如何应对RDA 的到来.doc_第2页
浅议编目员如何应对RDA 的到来.doc_第3页
浅议编目员如何应对RDA 的到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编目员如何应对RDA的到来霍艳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41)摘要:本文从RDA与AACR2、FRBR、ISBD以及MARC21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RDA,并简要地介绍了RDA的内容大纲和术语以及RDA Online的特点。关键词:资源描述与检索;RDA;FRBR;MARC21分类号:G254Discussion of Cataloguers How to Adopt RDAHuo Yanrong(Library of Eastern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discuss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RDA and AACR2, FRBR, ISBD and MARC21, then summarizes its contents and terms.Keywords: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 RDA;FRBR;MARC21资源描述与检索 (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 是以英美编目规则(第2版)(AACR2) 为基础,为数字环境设计的,适用于图书馆目录用户和其他信息机构用户进行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内容标准,是修订AACR 联合指导委员会(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the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JSC) 正在开发中的新规则,预计于2009年第三季度正式出版1,届时将取代AACR2而成为书目著录和检索的最新内容标准。深入了解和学习RDA的各方面知识就成为图书馆员尤其是编目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RDA。1 认识RDA1.1 RDA与AACR2RDA基本上与AACR2兼容。用RDA创建的记录将与AACR2记录兼容。在大多数情况下,编目员不必重新编目旧的记录。RDA的许多说明与AACR2的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但是著录条款的组织形式不同, RDA不再按照ISBD的著录项目细分,而是将特定数据元素的说明集中在一起。它识别用于描述性编目的数据元素并按照类似于AACR2 的顺序排列这些元素,但对于记录中的各种元素的排列顺序不作说明2。虽然RDA是在AACR2基础上制定的,但它又不仅仅是对AACR2的修改。RDA与AACR2最大的区别点在于RDA 的概念基础是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FRBR)和规范记录的功能要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FRAD),而AACR2第一部分的基础是ISBD。RDA的结构体现了这种区别。FRBR和FRAD标识了作品与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同一作品与其任何翻译、解释、改编或物理格式之间的关系。FRBR 模型的采用使得RDA 将为各种类型的内容和媒体的资源描述和检索提供全面的指南和用法说明。RDA将包含AACR2中所没有包含的、但是却在数字资源的描述中常见的标识,将包含比以往更多的信息,如资源的贡献者等。RDA的内容以及结构都与FRBR 概念模型保持了一致,它侧重于需要描述资源的信息,而不是要说明如何显示该信息。1.2 RDA与FRBR、ISBD在RDA的“范围与原则”(RDA Scope and Principles)中即明确地说明RDA的基础是FRBR及FRAD的概念模型。FRBR 运用“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 从探讨编目实体的属性与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把传统的编目工作提升为“面向对象的编目”( Object- Oriented Cataloging),编目对象是与目录使用者需求密切结合的实体。FRBR定义了书目记录的结构和关系,成为RDA A 部分的理论基础,FRBR的词汇是在“实体/关系模型”下定义的,其中包含一种比ISBD具体规范更高层次的抽象含义;FRAD 是RDA B 部分“检索点和名称规范”的理论基础,整个RDA 全面支持FRBR 的查找、识别、选择及存取等用户任务。FRAD使RDA规范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充实。RDA的说明书(RDA Prospectus/ A New Approach)中提到RDA的关键因素是要在数据著录和数据表示之间设置清楚的分界限。RDA主要的重点在于提供著录资料的指导与说明,这些记录数据能独立地应用于任何数据存储或显示的特定结构或句法3。如何根据ISBD等标准规范来编制数据元素以实现资料的呈现,关于这方面的指导和说明将单独列于RDA的附录中。 RDA定义了用于描述性编目的数据元素,并按照类似于AACR2中的排列顺序排列。但是RDA不定义数据元素在编目记录中的排列顺序(该顺序由编码标准定义)。RDA、 FRBR、ISBD各有不同的作用,三者之间又相互关联,但因所用的词汇不一致以及所表达的对象有所不同,所以彼此之间需要有对照表,RDA与FRBR有对照表(RDA to FRBR mapping),在2008年11月最新出版的RDA草案的附录D中也给出了RDA与ISBD的对照表。但也许对于一般的编目工作者来说,最切身的还是编目规则,而对于编目规则后面的一些原理则可能较少接触。1.3 RDA与MARC21RDA和MARC21是两种不同的标准,他们有不同的目的。RDA可以说是内容和数据显示标准,而MARC21只是一种编码模式。前者是选择并把资源描述数据写到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中的指南,后者则是一个可以使用RDA或者其他规范来创建编码数据的可操作性规范。RDA可以将MARC作为编目方式,同时根据RDA标准编制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编码,例如MODS或者DUBLIN Core。RDA中某些方面的制定将会影响到MARC21的格式。因此,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图书馆和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共同发起下,建立了RDA/MARC工作组以协调和解决如何对MARC21格式进行修改以实现大多数RDA数据元素能够按照当前的MARC21的编码规则和数据元素的顺序合并入现有的MARC21结构中。如果是这样,也许就无需强迫那些应用MACR21格式的用户改变现有的MARC数据显示4。RDA草案中的附录D包含从MARC21书目记录转换为RDA记录的对照表(Mapping of MARC21 Bibliographic to RDA),该表列出了MARC21所有字段/子字段(Field/Subfield)与RDA元素(Element)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附录E包含了从MARC21规范记录转换为RDA记录的对照表(Mapping from MARC21 Authorities to RDA)。这些对照表都非常有助于学习RDA。2 RDA的内容结构和词汇如果对AACR2非常熟悉,那么了解和熟悉了RDA的内容结构和词汇之后,会更容易使用它。了解RDA和AACR2之间的主要区别将更容易实现两者之间的转换。了解RDA内容最快捷的方法是阅读RDA的内容说明书。该内容说明书概括介绍了RDA的方法,要点以及RDA的各个章节。此外RDA的每个部分都会列出各自包含的数据元素,总序(General Introduction)中将列出全部的数据元素。RDA内容结构主要有5:A部分Description(描述性资料的著录)、B部分Access point control(检索点控制)以及附录、术语表、索引。 A 部分介绍和为著录描述性数据提供指南和使用说明,涉及图书馆传统的书目记录元素,集中描述作品(work) 、内容表达(expression) 、载体表现(manifestation) 及被用于识别资源和描述资料技术的单件(item) 的属性,共有7章:第1章资源著录通用指南,第2章资源识别,第3章载体,第4章内容,第5章获取和访问信息,第6章与资源有关的个人、家族和团体,第7章相关资源,结构按照FRBR的用户任务(即发现、识别、选择、获取)进行组织。 B 部分介绍和为构建检索点和用于检索点控制的数据著录提供指南和使用说明,主要包含检索点选择,检索点规范和非规范格式等,涉及名称、作品或内容表达(expression) 标目的形式, 将对变异形式和相关标目的参照提供明确说明,也有7章:第8章检索点控制通用指南,第9章个人检索点,第10章家族检索点,第11章团体检索点,第12章地名检索点,第13章作品等检索点,第14章用于检索点控制的其他信息。术语表将包括用在RDA中有特定技术含义的术语的定义。大部分这些术语的定义在第114章的使用说明中介绍过。索引将提供在RDA中使用的数据元素及其他重要术语和概念的字顺表,并附有这些元素、术语和概念在指南和使用说明中的参见页码。正如前面提到的RDA的词汇与FRBR有很密切的关系。AACR 有“作品”的概念,却没有“内容表达”、“载体表现”的概念, 而“单件”的概念与FRBR 中不一致。RDA则融入了FRBR 的术语表达,如新术语“内容表达”和“载体表现”等,RDA还依据FRBR更新了主要款目( main entry)、附加款目( added entry) 等概念, 采用了“ 主要检索点”( primary access point) 和“ 次要检索点”( secondary access point) 等概念。这些修改使得RDA的词汇更符合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习惯。表1 RDA与AACR2的术语对照表AACR2术语RDA术语标目(Heading)检索点(Access point)规范控制(Authority control)检索点控制(Access point control)规范标目(Authorized heading)首选检索点(Preferred access point )统一题名(Uniform title)首选题名(Preferred title)主要款目(Main entry)主要检索点(Primary access point) 附加款目(Added entry)次要检索点(Secondary access point)3 关注RDA的各种草案了解RDA的最新进展状况有关RDA的进展情况发布在:http:/www.collectionscanada.ca/jsc/rda.html,该网站提供RDA的所有草案、工作文件、战略规划文件、各个阶段的会议文件、年度报告、JSC会员信息、常见问题以及其他相关资源。另外还可以通过RDA listserv订阅关于RDA的进展信息,网址是http:/ www.collectionscanada.ca/jsc/rdadiscuss.html。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四家国家图书馆直接参与了RDA的制定。这四家国家图书馆还将合作参与RDA的实施,其中包括员工培训、文档编制以及应用决策等。这些国家图书馆将公布他们的实施计划,其他预计实施RDA的图书馆以及其他团体可以参考他们的实施计划。此外他们还将公布计划实施之前的一些细节。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决策是根据当地的需求制定的。这些决策也会被记录下来,实施手册也会做相应的修改和更新以供其他图书馆参考。JSC网站还将定期发布最新进展以使得其他合作国家能够了解RDA的最新实施进展情况和相关政策。2009年第三季度发布的RDA还将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具体实施的时间安排。2009年第四季度至2010年初将对RDA进行正式实施前的评估6。虽然上述四国的国家图书馆没有义务对非本馆的图书馆员进行培训,但是他们将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在RDA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以供参考。此外,RDA的联合发布者,美国图书馆协会,加拿大图书馆协会以及英国图书馆与信息专家学会(CILIP)正在研制开发一种能够反映RDA进展的新型示范产品,预计于2009年2月发布7。JSC的网站将随时公布该新产品的最新进展。4 RDA Online的特点RDA 将设计成为一种在互联网络环境中使用的在线产(Web-based product) , 虽然也会出版活页印刷型版本,但以网络版为主。相对于印刷版,网络版(RDA Online)将更有助于培训和使用。RDA的网络版将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界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的界面;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RDA的学习过程;查看各个层次编码(基础级或者核心级的)的完成情况;用户可以做注释和书签;各种动态链接可以使编目员方便地在各种指南中切换,Mouse-over功能使用户非常便捷地查看到各种术语的定义。结束语尽管在RDA的制定过程中遭到了业界等多方质疑,这可以说是新规则出台的必经之路,在听取各方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之后,RDA出版并取代AACR2已是大势所趋。RDA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编目实践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由于RDA采纳FRBR概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而FRBR和FRAD概念模型对于习惯于传统思维的编目员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编目员需要一定的培训时间和熟悉过程。正如JSC网站上说明的RDA的实施将会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培训也将分阶段开展,编目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面对新的变化。参考文献1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gc.ca/jsc/rda.html 2008-12-202吴晓静. RDA与其中文译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