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及教学计划范文 教案及教学计划对新课标的理解新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感受数的意义。 数学的兴趣花,课标中提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问题化,课标注重了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赵兴的说明,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另一方面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经验,有效的进行问题的解决。 数学的生活化。 课标中另外基本特点还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 4、实践活动 (1) 5、万以内数的认识 6、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7、实际问题 8、千克与克的认识 9、实践活动 (2) 10、时、分、秒的认识 11、统计初步知识 12、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方面 1、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初步学习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乘加减、除加减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引导学生从土同角度观察物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识别东、南、西、北方向,并能够初步根据方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4、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向与位置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5、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 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在数数以及数的大小的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几千几百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的数(不进位、不退位)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的加、减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7、让学生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验算的意义,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8、从生活实际引出连加、连减,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发现用凑十的方法进行连加比较简单;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9、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并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10、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并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11、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12、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填一填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快乐。 13、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4、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 渗透其特点。 能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并能够简单分析。 15、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方面 1、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结合实际,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数能力。 3、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的习惯,在生活中建立时间观念,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各种活动技能,从而帮助解决课上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方面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两步试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两步应用问题的正确列式。 引导学生会数万以内的数,会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数的组成,计算单位以及计算单位的进率。 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千几百或几百几十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和几百几十几加、减整十的加减口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方法。 结合实际,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数能力。 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培养空间观念;识别东、南、西、北不同方向。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初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解决应用问题列综合算式中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生只要掌握列分步或综合算式中的一种即可。 )确定立体图形的侧面图;识别方向。 一个一个的数,“拐弯”的地方怎样数。 如一个一个地数,399后面是多少?1099后面是多少?等等;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比较准确的估出数目的大小。 进退位加减口算,以及求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加法中连续进位、减法中连续退位(特别是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及用连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同方法。 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学会看钟面(尤其是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及形成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周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第二周两步式题4课时第三周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4课时第四周除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4课时第五周与复习单元检测机动4课时第六周空间与图形单元检测4课时第七周实践活动 (1)进率、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数法、组成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练习六4课时第八周比较数的大小多些、少些估数、猜数练习七单元检测4课时第九周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简单的加减法估算。 4课时第十周万以内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验算)进位加法4课时第十一周五一假4课时第十二周期中检测、抽测(2课时)评比活动4课时第十三周连加退位减法单元检测4课时第十四周探索规律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的实际问题4课时第十五周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单元检测4课时第十六周千克与克的认识单元检测4课时第十七周实践活动 (2)时、分、秒的认识单元检测4课时第十八周统计初步认识单元检测复习4课时第十九周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新课标思想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初步学习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引导学生把有余数除法纳入除法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试商的方法。 4、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试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商与余数单位名称有时不一致的情形。 第一课时(3月1日星期四)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并建立“余数”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道理,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横式的写法与读法,理解算式的意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感悟“余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叫平均分?举例说明? 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由1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个?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全班汇报并填空、列式每个同学分()支,可以分给()个人,还剩()支。 3、小结通过上面平均分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平均分东西,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剩下的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余数。 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指导横式的写法与读法 三、练一练学生动手操作后,再填写算式。 1、有15块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块,还剩几块?平均分给4人呢? 2、有20支笔, (1)平均放在7个盒子里,每盒放几支,还剩几支? (2)每盒放6支,可以放几盒,还剩几支? 四、总结 五、作业数学课堂练习1页 1、 2、3题。 板书每个同学分()支,可以分给()个人,还剩()支。 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第二课时(3月2日星期五)教学目标联系除法的含义,学习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学习竖式的写法与读法,理解算式的意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商与余数单位名称有时不一致的情形。 教学过程“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一、复习准备。 1、()里最大能填几?4()17()8387()45()3 222、列竖式计算.486819324 二、教学新课。 1、请3名学生上讲台分苹果,1人主分,2人检查分得对不对。 (1)把6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后提问6只苹果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分完了) (2)(添上1只)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后提问7只苹果分得怎么样了?(仍旧每人3只,但是分不完,有剩余)在分东西的时候,有时不能刚好分完,像刚才分苹果时,平均分后还剩下的一只苹果,我们就把“1”这个数叫做余数,那么这个余数在除法的横式中写在哪里呢? 2、学生自学课本,并且各自用学具当作苹果,动手分一分。 【以动手分一分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 3、教师提问课本左边的除法算式里没有余数,而在右边的式子里为什么会有呢?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 4、让学生判断下面的除法算式,哪些有余数,哪些没有余数?728487486345316233 三、试商。 1、写出算式38 52、这个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口诀求出商,我们可以想5()38,()里最大能填几?()里填的数就是商。 因为5()38,()里最大能填7,所以商是7,余数是38573 四、教学“余数要比除数小”。 讲故事“没有车轮的玩具汽车”一天,学校玩具厂的装配小组要给玩具汽车装配车轮,每辆汽车装4个车轮,这里待装车轮的玩具汽车有6辆,那边车轮小组把生产好的车轮一个一个地送过来,已经送来21个车轮了,他们用心一算21451,可以装5辆,还余1个车轮,于是就动手装配起来,装配小组的小师傅们不断地计算着22452234532445424455他们计算发现商都是5,只能装配5辆,5辆以外的那些车轮都是余数了,于是他们认为车轮不够了,装配好5辆就停下来了,这一天小虎刚好去买玩具汽车,前面5人都买到了玩具汽车,轮到他时,装配好的玩具汽车已经没有了,没有办法,他只好买了一辆没装车轮的玩具汽车回去了。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吗?(4个车轮装1辆,那么余下的4个轮子、5个轮子都能够装1辆车的)从而使学生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486819324反思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再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课时(3月5日星期一)教学目标初步学习试商的方法。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习试商的方法。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374()266()407()603()199()28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我们去植树(实物投影例2) 2、指名读题,说已知和问题 3、列式,解答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 师根据小天使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在争辩中明理试商的方法。 4、说说试商的方法,再说出结果。 26372 85、你发现了什么?(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看谁算得快:27637 52、帮小明检查作业。 304=7445=79244=543.这是道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可能会是几?()3()5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书上5页1板书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反思对于有余数除法有一定认识,了解了他的用处。 第四课时(3月5日星期一)教学目标进一步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进一步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引导学生把有余数除法纳入除法的知识系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闯关比赛1判断26页1题直接在竖式上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页4题:口算试商,直接写出结果。 4、7页6题:7=()()198=()()9=()() 5、用竖式计算4586294976先求商,再按要求把算式填在方框里26372827637530933627549 77、实际问题练一练一 3、 7、8题说思路。 8、课堂作业至少做3道,多做多加分。 (1)一个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2)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扣子? (3)有30个气球,每4个扎成一把,可以扎成几把?还剩几个气球? (4)有37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 (5)李老师买来70本故事书,每班分8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还剩多少本?板书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反思掌握较好。 个别生不是很理解。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新课标思想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数学生活化。 教学目标在解决有关的加减混合、乘加减、除加减以及使用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时,进行观察、思考,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多种算法,从而选择合适的算法,用以掌握100以内数的乘加减、除加减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带有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使学生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级两步式题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分析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教学时间11课时第一课时(3月6日星期二)教学目标通过“购物”的情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理解在混合运算中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感受计算的简便快捷,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运算顺序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 重点难点理解在混合运算中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一)理解图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二)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3个面包和一袋饼干需付多少钱?(三)解决问题,理解算理。 1、运用概念理解可以怎样列算式,(结合计算理解)(学生展示各自的方法) (1)4447 (2)34+7 (3)43+7744412+7、计算加法算式时,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像34+7和7+34这样的算式,怎样计算更简便呢?先算什么呢?为什么不把4+7或7+3相加呢?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7和7+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计算。 34+7和7+34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二)开放式学习。 1、提问用20元买3个面包,还剩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4448(元)(对乘除法概念的理解运用)(34)c、20-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与c的联系。 4、当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5、小结 (1)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2)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尝试独立解决。 (直接说出运算顺序)98-764+260-563+4940-7428-535-3725+5 三、巩固练习P8的1有关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 (1)4447 (2)34+7 (3)43+7 (4)7444 (5)12+7反思学生掌握较好,个别生不是很理解。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3月7日星期三)教学目标通过“购物”的情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理解在混合运算中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感受计算的简便快捷,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在混合运算中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掌握运算顺序熟练计算。 重点难点掌握乘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40828736624881915 3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8+640-64 二、探索新知出示图我买2枝签字笔,用了10元。 小明买1枝圆珠笔用了8元。 买一枝圆珠笔比一枝签字笔多用多少元?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签字笔比1枝圆珠笔多用多少元?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a.102=5(元),8-5=3(元)答(略)b.8-102=3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8-102表示上意思。 算式“8-102”中的“10”表示2枝签字笔10元,“102”表示1枝签字笔多少元。 所以“8-102”表示1枝签字笔比1枝圆珠笔多用多少元?因此计算“8-102”的时候,应先算102=5,再算8-5=3。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1枝签字笔和1枝圆珠笔共花多少元少?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3一题后两个。 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3三题后三个。 四、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也有乘法或除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作业6页的 2、 3、 4、5提有关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六、板书设计除加、除减102=5(元),8-5=3(元)8-102=3(元)答(略)反思两部计算试题是小数第四册教材中的内容,在以往的旧教材里是直接出示算式,教师讲解试题的运算顺序,学生盲从的跟随教材机械的记忆运算顺序,往往学生只知道计算而不知其中的道理。 21世纪教材改变了旧教材这一机械的教学方式。 例题中不是给的算式,而是结合图,让学生说图意、编题、解题来渗透其中的运算顺序,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找出两步计算试题的运算规律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真正理解了运算顺序,而且为后面所学的两部应用题也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 8、星期四)教学目标在“小兔分萝卜”的情景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32-8820+16430-452+7540-364 二、探索新知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试着编成一道应用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汇报43-25=18(个)183=6(个)组织学生讨论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43-253”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43-25)3读作43与25的和除以3。 5、试一试(15-6)354(4+2)5(18-9)(4+3)4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P5“练一练”的第2题。 四、作业12页的3题 五、板书设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43-25)36(个)反思学生不仅能够真正理解了运算顺序,而且为后面所学的两部应用题也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时(3.9星期五)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巩固混合两步计算试题的计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 教学重点巩固混合两步计算试题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巩固混合两步计算试题的计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二、练习 1、游戏小猴过河。 2、游戏小猫钓鱼。 3、比较大小p14T6。 4、解决实际问题p13T 4、p15T9 (1)应付多少钱?小明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2)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租几只船?独立思考两个问题之间有无关系?有什么关系? 5、在方框里填上+、-、 6、思考题15页(机动) 三、作业15页3题、14页5题。 板书游戏小猴过河。 游戏小猫钓鱼。 反思让学生说图意、编题、解题来渗透其中的运算顺序,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找出两步计算试题的运算规律第四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3.12,星期一)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发羽毛球”的问题情景,探索乘加减的两步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沟通原有知识经验,学习简便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2、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这幅图说的是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1、独立思考,你怎样想? 2、合作交流 3、汇报师随学生汇报指导学生用分析法进行分析(从问题入手)重点处理中间问题。 (三)、列式解答指导分步,综合都可(综合不作为教学要求) 三、尝试独立解决(开放式学习) 1、19页 6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方法解答。 (说思路) 四、巩固练习 1、P17“练一练”。 1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引导学生借助手势理解题义,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做在作业本上) 五、作业1题、2题选作3题板书设计65=30(个)30-8=22(个)反思学生掌握有一定进步,对于知识的认识有新的提升。 第五课时练习课(3.13星期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乘加减的两步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乘加减的两步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思路训练。 18页 2、3 二、综合训练橘汁每盒3元、巧克力每块4元、饼干每袋8元、可乐每筒2元。 a)假如你们是顾客,有50元你想买哪些食品?应找回多少元? 2、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列式。 三、课堂训练任选3道 1、19页 4、 5、 72、一本书一共有64页,第一天看了12页,第二天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板书一本书一共有64页,第一天看了12页,第二天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反思学生掌握有一定进步,对于知识的认识有新的提升。 第六课时加除、减除两步计算实际问题(3.14星期三)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卖花、插花”的情景图,探索加除、减除的两步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沟通原有知识经验,学习简便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确定中间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2、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这幅图说的是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1、独立思考,你怎样想? 2、合作交流 3、汇报师随学生汇报指导学生用综合法进行分析(从已知条件入手)重点处理中间问题。 (三)、列式解答指导分步,综合都可(综合不作为教学要求)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二、尝试独立解决(开放式学习) 1、21页 3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方法解答。 (说思路) 三、课堂训练 1、P21“练一练”。 1、 22、选作22页3题板书设计12+6=18(枝)1829(枝)课后反思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因此出现错误。 第七课时练习课(3.15星期四)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加除、减除的两步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除、减除的两步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思路训练。 22页 2、4 二、综合训练二 (2)班22人,女生9人85个大苹果据三个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答。 三、课堂训练任选3道 1、23页 5、 6、 72、小松鼠采果子。 3天采了100个松果,第一天采了22个,第二天采了38个,剩下的是第三天采的。 第三天采了多少个?哪一天采的最多?板书小松鼠采果子。 3天采了100个松果,第一天采了22个,第二天采了38个,剩下的是第三天采的。 第三天采了多少个?哪一天采的最多?反思个别学生还是不太好,大多数较好。 与复习 (一)(3.16星期五)教学目的把本单元所学的式题知识进行系统,巩固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重点练习口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列式方法,以达到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正确列式(在列综合算式中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正确列式,说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二单元的数学知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那些数学知识,能和大家说一说吗?大家交流师好,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看谁的知识掌握得好。 二、口算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页1题)29+3056+324455-782-67(32+24)85(36-29) 2、先比较每组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18-12373+524-6+81262(18-12)37(3+5)24-(6+8)12(62)指名说一组后,学生比赛独立完成,再订正。 问有括号的式题应先算什么?括号有什么作用? 3、游戏送信。 在书上连线,看谁连得又对又快。 4、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数。 (要求学生能说解题思路。 )38+4=4()()2=6(12-9)27-182=()63()=45(255)想一想要想正确填出括号里的数,必须先正确计算出谁来。 补充38+4()()26(12-9)383()648()567()7392639() 三、解决实际问题(p25 5、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想一想怎样列式。 根据自己列的分步算式,想想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 (3)集体交流。 (4)各自完成第 5、 6、题,写在书上。 四、作业数学一日一练板书练习课。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两步试题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与复习(二)(3.16,星期四)教学目的把本单元所学的式题及应用题知识进行系统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列式方法,同时巩固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和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达到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 教学难点会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口算卡,两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对有多 二、把下面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1)19712 (2)7298 (3)7642123417825604218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p257。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求什么?会列式吗?礼堂里有80把椅子,主席台上放8把,其余的摆成9排。 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想一想怎样列式。 根据自己列的分步算式,想想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p269。 1)王宁买了3幅跳棋,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2)小兰买了2副球拍和一个篮球,一共花了31元。 一副球拍多少元?3)李山有27元,买了一个篮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副跳棋?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想一想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多想多说,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大家解答) 四、质疑。 五、作业 (1)冷饮厂送冰棍。 先送了20车,又送了12车,一共用了4天,平均每天送多少车? (2)冷饮厂有32箱冰棍。 先卖了20箱,剩下的被3个幼儿园买走,平均每个幼儿园买几箱? (3)冷饮厂卖冷饮,先卖了20箱,又卖了5箱,还有7箱没有卖出。 冷饮厂原有冷饮多少箱?板书练习课课后反思多数学生能找出中间问题,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列式方法,个别生做题仍有困难。 讲解数学一日一练(3.20,星期二)单元检测(3.21,星期三)单元试卷讲评(3.22,星期四)第三单元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 使学生学会从三个方向观察模型,进一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体会其相对性。 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学会从三个方向观察模型,进一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体现课标思想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对称(3.23,星期四)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教学用具课件、实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了解哪些关于春天的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2、(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春天景象)是啊,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柳树发芽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你们看,蜻蜓哥哥、蝴蝶姐姐和树叶妹妹也高兴地飞进了我们的教室了。 3、(将蝴蝶、蜻蜓、树叶图片放大定格)这些美丽的图案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 )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的?(看出来的。 )是啊,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观察)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蜻蜓、树叶左右形状一样) 4、生操作后汇报还可以对折。 (板书对折) 5、验证,揭题。 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图形)。 6、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 7、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对称图形的呢?(观察和对折) 二、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日常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美丽的对称图形? 2、学生自由说。 3、同桌对说。 三、认识对称轴,学画对称轴。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美丽的图形,想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我找的是不是对称图形。 (出示梳子、衣服、小树、数字 1、叉子图片) 2、学生判断。 3、刚才我们发现对称图形通过折在图形的中间都留下了一道折痕,这道折痕我们叫做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4、你能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圆、等边三角形)你打算怎么画?(学生自由说)四人小组用尺和水彩笔画出对称轴。 5、交流作业。 6、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六种结构方式
- 2025-2026年北京市中考英语综合提高练习试卷4
- 高端消费品市场需求研究
- 2025年国际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水质标准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酒店网络安全方案
- 智算中心虚拟化平台部署与管理方案
- 混凝土运输途中振动控制方案
- 输电线路隐患排查与整改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中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案
- 员工应聘登记表(齐全版)
- 手术室停电停水应急预案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高级统计实务和案例分析》和考试大纲
- 韦莱韬悦-东方明珠新媒体集团一体化职位职级体系方案-2018
- 2024新版(外研版三起孙有中)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注塑缺陷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培训教程
- 中欧班列课件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口腔颌面外科消毒和灭菌-手术区的消毒消毒巾铺置法(口腔科技术)
- 医院标识标牌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