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生产概论课程小论文 题 目:稻田养鱼之我见 系 部: 农生系 专 业: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学 号: 110507205 学生姓名: 蒋丽丽 2012年 12月20日摘要稻田养鱼即在稻田里养殖鱼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农耕文化,最早出现在汉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5.5.16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将我国“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稻田养鱼技术列为5项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系统之一。在迫切需要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今天,作为一种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种质资源等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这一古老的农业系统融合了当代科学技术再度兴起。今天的稻田养鱼通过在稻田里修建一定形式的稻田养鱼工程,建立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一般在保证农田稻谷生产力的前提下每亩能增加生产鱼种或成鱼15-30kg公斤(如果牺牲5%10%的稻谷产量来增加养鱼沟凼面积,则可亩产成鱼100150kg),同时还保持了农田持续耕种所必需的肥力。这是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稻田中因开挖鱼沟、鱼凼少种的几行水稻可密植在鱼沟、鱼凼的周边,减行不减株,因为肥力、阳光的边际效益你会发现使它们生长得更好,穗头更饱满、沉甸。关键词稻田养鱼、农业水土资源、生态系统、科学技术正文一、稻田养鱼的好处1、提高水面利用率。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亩产十几kg到几十kg不等,收入几十至几百元。稻谷产量亦可在原有基础上增产5-10,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大大提高。2、节约成本。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降低养鱼成本;养鱼时间一般为3-4个月,时间短、见效快。3、节省劳力。稻田养鱼后鱼类可吃掉大量杂草,一般不用薅锄,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4、增加鱼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改善食物结构。尤其是那些缺少池塘、水库和湖泊的山区和半山区,更是解决“吃鱼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5、容易推广。稻田养鱼技术易学,操作简便,便于推广,户户可养。二、稻田养鱼的分类1、以稻鱼结合的方式分为:(1)稻鱼共栖制既种稻又养鱼,是目前稻田养鱼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时空和物质、能量资源,发挥稻鱼共生互利的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缺点是采取传统的稻田养鱼法时,稻鱼在晒田、施肥、施农药时会产生一些矛盾。(2)稻鱼轮作制种稻和养鱼交替进行,可避免两者之间的矛盾。水稻收获后可灌深水养鱼,有利提高鱼的产量,缺点是缩短了鱼类在稻田的生长期,失去了鱼类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目前各地轮作的方式有:早稻晚鱼:在晚稻常常受灾的地区采取早季种稻、晚季养鱼的方式。早鱼晚稻:在早稻常常受水灾的地区采取早季养鱼、晚季种稻的方式。单季稻或杂交制种田养鱼:在水稻收获后灌深水养鱼。“冬闲田养鱼”:即在每年晚稻收获后灌深水养鱼,到翌年早稻插秧前为止。“两稻两鱼制”:在同一块稻田中,一年种两季稻养两季鱼,即早稻夏养鱼,晚稻冬养鱼。(3)稻鱼间作制即利用种稻间隙养鱼。这种方法因为养殖时间短,多用于培育鱼种。南方沿海等省利用早稻收获后至晚稻插秧前这段时间养鱼。2、以稻作类型分为:(1)单季稻田养鱼传统的稻田养鱼多在单季稻田中进行。单季稻田养鱼由于鱼稻共生期短,亩产量较低;(2)双季稻田养鱼双季稻地区大多在平原、丘陵地区,光照、肥力条件较好,稻鱼共生期可达5至6月,鱼类单产比较高;(3)杂交稻制种田养鱼杂交稻制种田稻鱼共生期气温高,适宜鱼类生长,收获后可继续深水养鱼;(4)秧田培育夏花鱼种。3、以养成规格分为:(1)稻田养鱼种在养殖水面较多的地区,稻田以养鱼种为主,为塘、库及精养鱼池提供大规格鱼种。稻田养鱼种生长快,鱼病少,目前多用来培育草、鲤鱼种。(2)稻田养成鱼在养殖水面少的山区、丘陵地区,稻田以养食用鱼为主,搭配少部分稻田养鱼种,以及当地鱼种。(3)稻田养成鱼套养鱼种稻田以放隔年鱼种为主,当年养成食用鱼。5至6月套养部分夏花鱼种,为明年稻田放养大规格鱼种。此法比较方便,经济效益较高。4、以养殖水平和投饲方式分为:(1)不投饲粗养即传统的稻田养鱼法。鱼类依赖稻田天然饵料,管理粗放,亩产一般在5至10千克。(2)投饲精养即现代稻田养鱼法。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实行科学养鱼。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稻田投饲精养法均能大幅度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二、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获得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后,有利于稻田灌溉,防洪抗旱,有利于调节稻田的地温,增加溶解氧,促进微生物增长,加速有机物分解,使土壤养分转化率提高,增加水稻分蘖数,提高稻谷产量。稻田养鱼后,稻谷增产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1、除虫。水稻的害虫,如螟虫、稻螟虫、食根金花虫等,在生活过程中要经过水体再到稻苗的茎叶上去危害。鱼在它们经过水体时将其吞食消灭。其它如稻飞虱浮尘子等在稻叶上为害的昆虫,当它们被惊堕入水体时,也成为鱼类的美餐,减轻了稻禾的虫害。2、除草。鱼吃掉田中的草芽、草籽及一些水生植物(如眼子菜、浮萍等),有助于稻田除草。养草、鲤、鲫鱼的稻田,平均每亩可减少23个除草工,特别是冬闲田养鱼,除草效果更为明显。3、保肥。鱼将田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作为饵料吃下,使浮游生物不致随水流失,若干水生昆虫也不能羽化飞走,达到为稻田保肥的目的。4、增肥。鱼类粪便及其它排泄物直接起到肥田的作用。据1977年西南师范学院与四川省青神县水电局测定稻田养殖鱼类肥分指标表明:鲢、鲤、草、鲫四种鱼类粪便中氮磷含量优于猪、牛粪,与人、羊粪基本一致,仅次于鸡、兔粪。5、松土。鱼类在稻田中来回游动觅食,翻动泥土,使田土疏松,促进肥料分解,也促进稻谷的分蘖和根系发育。三、养鱼稻田的选择1、土质好。一方面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无浸水的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龙薄膜覆盖护坡),能保持稻田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土壤肥沃,呈弱碱性,有机质丰富,稻田底栖生物群落丰富,能为鱼类提供丰富多种的饵料生物原种。2、水源好。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足,有独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涝不淹,能确保稻田水质可及时、到位的控制。3、光照条件好。光照充足,同时又有一定的遮阴条件。稻谷的生长要良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鱼类生长也要良好的光照,因此养鱼的稻田一定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但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十分炎热,稻田水又浅,午后烈日下的稻田水温常常可达4050。而35即可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因此鱼凼上方一定的遮阴条件是必需的。四、稻田养鱼工程建设为了防逃、护鱼、便于饲料管理和捕鱼起水,养鱼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制备一些简易设备和工具。1、田埂的修整。田埂要加高加固,一般要高达到40cm以上,捶打结实、不塌不漏。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夯实打牢,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一70cm,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冬闲水田的田埂可加高加宽达1m以上,保证坚固牢实,形成禾时种稻,鱼时成塘的田塘优势;在加宽的田埂上可以种植玉米草、苏丹草等青饲料。2、开挖鱼凼、鱼沟。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等生产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时,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鱼凼和鱼沟。开挖鱼凼和鱼沟是稻田养鱼的重要工程建设。鱼沟,是鱼从鱼凼进人大田的通道,早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即秧苗返青时开挖,既稻田可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3060cm,深3060cm,可开成12条纵沟,亦可开成“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等不同形状。鱼沟与鱼凼连接。鱼凼是关键性设施,最好用条石修,也可用三合土护坡。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每田1个,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m,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鱼凼面积50100m2。田块小者,可几块田共建一凼。鱼凼位置以田中或北端头为宜。凼口四周挖有缺口与鱼沟相通,并设闸门可随时切断通道。鱼凼设于田中宜于鱼类出入活动,设于北端头宜于植树遮阴。宽沟式稻田养鱼以沟代凼,同样以鱼凼的要求设计和施工,其面积可按本田面积8%10%设计,沟宽1.52.5m,深1.52.5m,长度则按田块而定,其位置可横贯田中部,亦可沿田边而下。注意,鱼凼或宽沟离田埂应保持80厘米以上距离,以免影响田埂的牢固性。鱼凼和鱼沟的具体形式根据稻田养鱼的养殖模式和稻田面积大小而定。3、开好进、排水口。稻田养鱼要选好进、排水口。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进、排水时,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避免跑鱼,拦鱼栅可用竹、木、砂网、尼龙网、铁丝网等制作,安装时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内,并插入田埂1.0米以上,左右两侧嵌入田埂口子的两边,拦栅务必扎实牢固,若在进水口内侧附近加上一道竹帘或树枝篱笆,可有效地防止鱼顶流跃逃与拦截渣杂塞拦而引起阻水或倒栏。4、搭设鱼棚。夏热冬寒,稻田水温变化很大,虽有鱼凼、鱼沟,对鱼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响,因此,可在鱼凼上用稻草搭棚,让鱼夏避署,冬防寒,以利鱼正常生长。此外,稻田养鱼还需要一些必备的简单渔具和用具,如罾、鱼撮子、小抄网、小提桶和装运鱼的水桶、鱼盆等。5、施足底肥。养鱼稻田要结合整田施用一定量的底肥,底肥通常占耗肥总量的70%75%。一般每亩施有机底肥(厩肥)7501000kg,复合肥不超过20kg。五、鱼种放养(1) 稻田消毒鱼种放养前,对鱼凼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0克,兑水均匀泼洒,710天后放鱼。(2) 鱼种消毒鱼种下田前用2%4%食盐水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浸泡10分钟20分钟。(3) 鱼种投放麦(油)稻田以培育大规格鱼种为目标,每667平方米(亩)放3厘米5厘米鲤、鲫或草鲢、鳙等鱼种800尾1000尾。冬囤水田 鱼种投放量:每667平方米(亩)净产成鱼50千克的稻田,放养尾重为50克150克的草鱼、鲢鱼、鳙鱼和10克以上的鲤鱼、鲫鱼等品种8千克10千克。套养35厘米夏花鱼种300尾400尾。每667平方米(亩)净产成鱼100千克的稻田,放养上述规格鱼种20千克25千克(250300尾),套养3厘米5厘米夏花鱼种400尾500尾。鱼种投放比例(以重量计):主养品种占60%70%,搭配品种占30%40%。主养品种应选草鱼、鲤鱼等吃食性鱼类。搭养鱼类可选鲢鳙鱼、大口鲶滤食性或肉食性鱼类。(4) 鱼种投放时间及地点大规格鱼种于插秧前入凼,秧苗圆杆后由凼中放入大田中。夏花鱼种应在秧苗返青后放入大田中。(5) 草鱼种、鲢鱼种、鳙鱼种要分别符合GB/T11776草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11777鲢鱼鱼苗、鱼种标准,GB/T11778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其它投放鱼种应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 运鱼水温和田水水温温差3,否则要调节水温。放养时要细致、快速、不伤鱼体。六、稻田农业技术与养鱼的关系利用稻田养鱼首先要照顾到稻作,必须在不防碍水稻增产的原则下进行养鱼,但在施行农业技术措施时也应照顾到养鱼的利益,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1、施用化肥与养鱼的关系。在稻田中施化肥是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而稻谷需要的氮、磷、钾等肥料,同时也是培养鱼的饵料生物一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盐类,所以稻田的肥料多少,直接影响鱼类的饵料丰歉,二者利害一致,没有矛盾,但在施用化肥时要注意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否则会因施用不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用化肥做底肥时,一般可在整田前选用每亩lkg碳酸氢氨和10kg过磷酸钙混合施入田中,然后翻平耙田,隔5-6天后放鱼、插秧,对鱼无害,施追肥时,每次每亩安全用量分别为:尿素或碳酸氢氨5-75kg;硫酸铵10-15kg;过磷酸钙5-10kg;氨水25kg;氯化铵对鱼类生长不利,应少施或不施。在施用化肥的方法上要适当,先排浅田水,使鱼集中到鱼沟或鱼溜中,然后再施肥,让化肥沉于田底层,让稻根据田泥吸收此后再加水至正常深度,这样对养鱼无影响。改用化肥作基肥,用有机肥作追肥,量少次多,分片施撒。有的地区将化肥混合泥土做成颗粒状肥料,采取根部插施的方法,这样可起到肥效高、用量少、对鱼安全无害的作用。2、施用农药与养鱼的关系。在稻田养鱼中,施用农药时,应先了解鱼类对常用农药的忍受程度(表1),剧毒农药应少用或不用,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门锁与锁具安装考核试卷
- 体育设备租赁业务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考核试卷
- 八一勋章面试题及答案
- 行政许可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汗巾与古代宫廷服饰的互动关系考核试卷
- 数据安全策略考核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卷
- 《数据流通区块链存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会展服务合同模板
- 房地产设计合同模板
- 如何面对青春期叛逆心理
- 答题卡的正确使用方法专题培训课件
- 空调验证方案
- 国际贸易地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电机振动测定方法及限值振动测定方法
- 各类给水管材水力计算表
- 济南遥墙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建设监理大纲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精编例题1
- 往生荐亡功德文疏
- 心内科高危药物安全管理与指引
- XFD-系列单槽说明书-印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