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设计者:许一文 2012年10月13花钟教学目标: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苏、艳、内”等1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并仿照这种特点写话。4. 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并仿照这种特点写话。教学难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33)一、 学习单元提示语1. 生齐读单元提示语。说说从单元提示语中可以发现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什么。2.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13课发现了什么。二、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花的图片)2. 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3. 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4. 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花钟 齐读)5. 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知道什么?(花钟是什么?)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1.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观察字形。2.读完课文,来看看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展示词语)通过小老师范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学习读词语,并相机教学“醒、嫩、播、修”的书写。3.请3名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花钟是什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整理花钟的意思。)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1.同学们,花钟上花儿朵朵,课文中花仙子们更是争齐斗艳,热闹非凡。同学们想不想赶快去看一看呢?2.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这些花到底都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并且完成表格。花的名称 开放时间 3.这就叫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4.而作者在写这些花开放的时候,用上了不同的描写,用词十分的丰富,我们一起来看看。(个别展示描写花朵开放的句子)5.总结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完成课后练习。6.比较阅读:(1)文中的句子。 (2)都用开了表达。7. 我们来学一学。展示情境: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桃花;柳枝;燕子;溪水;青蛙完成课堂作业本五、 课堂小结那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二课时(34)一、 复习导入1.展示开放的画的图片,让学生说不同的花开放用不同的表达方式。2.那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己来读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总结归纳一下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同。2.请几组起来说,师相机纠正语言,并帮助学生做好归纳。3.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不同一共有两个原因:(1)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2)开花时间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4. 比较阅读: (1)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读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1.我们读了这一小段,懂得了这么多知识,花开的时间真的是很有趣,也很有讲究,你是不是有更多更深的兴趣了。一个植物学家同样做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放在一起,组成花钟,来看看。(展示花钟图片)2.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花钟吗?3.其实还有许多花开放的时间课文中还没说,接下来老师介绍几种。(展示其他花的图片和开放时间)四、 总结全文这是多么有趣的发现啊!这些发现都是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细心观察中发现的。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就能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14蜜蜂教学目标:1.认识“实、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等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35)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呢?(认路本领很高。)2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顺句子,带拼音的词语多读几次。2.老师请6位同学读读课文,看你们有没有认真地预习2出示生词。谁愿意来当当小老师读读这些词语。(请学生一行一行带读)相机教学生字的书写。多种方法教学词语的读法,如男女生分读,教师带读,学生齐读。3这些词语中有几个特别的字,我们来看看,出示多音字:几、闷、尽。师生共同学习,读读说说。三、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四、细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个试验到底是怎么样的。 2(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读读这一句话,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写上“听说”这个词语呢?3是的,法布尔一定要亲自验证一下来验证所听说的,这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而第一段是法布尔做这个试验的什么呢?(原因)4我们再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试验过程可以分成几步,然后再想想从他做试验的过程中,又能感受到他是怎样对待科学研究的。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你有感受的句子。 5读完第二自然段,来说说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根据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6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师相机点拨。如:(1)给蜜蜂做记号,是为了区别其他蜜蜂,使试验更真实。(2)走两里多路才放飞,能使试验更说明问题。(3)要捉20只,而不是两三只,是为了能比较、分析,得出更准确的结论。(4)叫女儿在蜂窝旁边等,就能够准确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7法布尔是不是放完蜜蜂直接就回家了呢?(不是,他还观察了蜜蜂,并且思考了。)8(展示思考内容)读读这句话,说说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里你知道了什么。(好像、几乎、大概看出法布尔很严谨。)9法布尔思考后,他就想了(蜜蜂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辨识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五、小结课文那么蜜蜂最后到底有没有回到家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二课时(36)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1读词语。2听写个别比较难写的词语。3看来同学们都掌握地不错,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试验结果到底怎么样了。二、学习35自然段1默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们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蜜蜂的的确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大屏幕出示有关句子:(1)两只蜜蜂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小女儿是很激动的,为什么?(小女儿也没想到蜜蜂能飞回来,而“我”也在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那么谁愿意带着激动的语气读读第3自然段。(2)第二天,我发现有17只蜜蜂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这儿的“无误”指的是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他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景物没有让它们偏离一点点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家了。课文说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我们也用确确实实的语气读读这一段。3上节课,我们还从法布尔试验过程中感受到他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那么从这几段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1然而,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齐读末尾一句话,并出示句子。)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什么?(鼓励学生多元思考,比如:什么是本能;资料袋里说蜜蜂会跳舞,他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还有三只蜜蜂怎么会迷失方向呢?)2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老师给你们介绍一本书(出示木木的昆虫日记)。这本书记录了以为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学生观察昆虫的趣事。课余,我们可以去阅读,同时我们也可以像木木一样,像法布尔一样,平时多多留心观察昆虫。这样,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附:板书设计 14.蜜蜂 原因经过: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结果能辨别方向15.玩出了名堂教学目标:1.会认“阅、固”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等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引导学生写出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写出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37)一、抓住“玩”字,谈话导入1同学们,下课的时候,你们在干些什么?(生汇报)2那么能说说你们在玩中的体会吗?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三百多年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玩,而且特别喜欢玩镜片,不过不同的是列文虎克在玩的时候竟然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惑吗?(玩出了什么名堂?怎么玩出的名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刚才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先将课文读通读顺。现在就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出示词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对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没有。(请小老师范读生词。)先小老师范读再齐读。3放在词语中你们会读,那么单独地一个字一个字读,你们又会读吗?(1)同学们,你们能读读这三个字吗?(多媒体依次展示“堂、镜、访”三个字)看这三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后鼻音),再来一起读一读,注意后鼻音的发音。(2)谁愿意来带读这两个字呢?(多媒体展示:调、待)4同学们,要想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就要好好地写写它们。(1)这里哪几个字特别像,我们找出来对比写一写。如:腿和随,闲和阅。(2)“拜”的右边是四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5现在请同学们开始练习,书写时要认真书写,并注意写字的姿势。(师巡回指导)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1刚才我们与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之后试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最后玩镜片玩出可大名堂,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2学习第一自然段。a.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c.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a.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b.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c. 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d.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e. 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第二课时(38)一、复习回顾1师:谁来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二、精读课文,了解玩出的名堂1师: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课文。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3交流讨论。(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4转换角色想象。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小组内交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三、欣赏玩出的名堂1师: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四、交流玩中收获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3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六、教师总结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附:板书设计: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16.找骆驼(39)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于骆驼的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在新课之前,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但是有一位老人在从来没见过这只骆驼的情况下,帮助这位商人找到了这只骆驼。听到这里相信不少的同学都在想,老人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在哪里的呢?老人是怎么帮助这位商人找到这只骆驼的呢?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在的课文中去寻找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吧。 板书课题:找骆驼(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图片简介骆驼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交通运输工具。它们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耐饿耐渴,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